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亦、抺、宜”等生字,会写“断、楚”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情感与价值
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PPT课件,有关天门山、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图片、生字词和古诗的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古诗的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收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
歌,被人们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李白的诗以雄伟的气势、
奔放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创造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学习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学生自学,轻读,思考。)
2.检查生字。
师:请同学们读生字。
教师课件展示:
断、楚、孤、帆、至、饮、镜、未、磨、遥、银、盘。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生字,并相互正音。)
3.读通诗歌。
(1)让学生把这些生字放在古诗中读一读,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学生练习读诗歌《望天门山》。)
(2)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应该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这首诗的节奏呢?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价。)
同学们刚才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读得很好,已经掌握了这些生字的读音,并且读通了诗句。
4.自悟诗意。
(1)说说诗意。
请同学们联系教材中的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每句诗的意思。
(学生小组学习,先个人读悟,再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大致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质疑。
根据初读情况,提出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会提出问题:楚江在哪里?是指长江吗?)
(3)自读自悟。
①初谈感受。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对诗歌的大致了解,读完后,谈谈自
己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读诗,老师与学生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是从哪里体会到这种气势的。请学生自由读读这首诗,小组内交流。
(学生按要求自学、交流,感受这首诗磅礴的气势。)
②补充资料。
让学生想象,想象“孤帆一片”从“日边来”,让人感觉这长江水好像是从天上来的一般。
课件出示他人评价:
a.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蕴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
b.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图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显得画面协调,境界极为开阔。
③学生根据资料和自己的感受,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品读1、2句。
(1)感悟主次、远近。
结合以上的评价,感受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图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学生相互交流,主是“天门中断楚江开”,次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远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近是“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
这首诗表现了汹涌奔腾、吞吐山河的气势,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学生仔细品读,并想象,找出有关的词语,从“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中的“开”字,想象到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从“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回”字,说明长江水一到这里
就打涡,在这一带回旋。)
(3)感受气势。
教师激情引导,让学生想象场面,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水流就变得更急了。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缓了。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折回过来。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长江水的“急”。课件展示这一情景。
(学生观看,感受长江水的急和气势。然后,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出这两句诗描写的气势。可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
2.品读3、4句。
(1)感受“动”“静”。
读读3、4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江水的气势的。
(学生自由读,小组交流,从读“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自己似乎看到了两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其中的一个“出”字,使静态的山一下子有了动态美。)
自由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是怎样的。
(学生想象情景,当孤帆顺流而下,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2)读出感受。
①读读“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从这句诗中找出关键词语,谈体会。(学生齐读后,抓住“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中的“出”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读读“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联系上一句,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结合以上感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既然青山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日边”相对应,传神地描绘出了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亲睹名山胜景的情状。) 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的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都天然巧成。再联系这两句来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的,并找出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学生读诗句,再次揣摩,从“出”字看出,当时诗人李白坐着小船,行驶在长江上,向天门山驶来,离天门山越来越近,山看起来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