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的制备及应用11

合集下载

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

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

引言概述:胶体金试纸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试剂,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它以胶体金作为指示剂的主要成分,结合纸条的吸附性能,通过改变颜色来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

本文将详细介绍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和其在分析应用中的优势。

正文内容:一、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方法1.胶体金的制备1.1还原法制备胶体金1.2化学合成法制备胶体金1.3生物法制备胶体金2.纸条的处理2.1选用合适的纸质材料2.2纸条的预处理2.3纸条的涂覆二、胶体金试纸条的特点和优势1.高灵敏度1.1胶体金的特殊光学性质1.2微米级纳米颗粒的高表面积1.3足够的反应时间2.简单易用2.1操作步骤简单2.2结果直观可见2.3不需要专业设备3.高选择性3.1可调控的颗粒大小和形状3.2可调控的胶体金表面性质3.3可选择性修饰纸条反应区域4.低成本4.1胶体金制备成本低4.2纸条材料成本低4.3适用于大规模生产5.广泛应用5.1生化分析5.2环境监测5.3食品安全检测5.4临床诊断三、胶体金试纸条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案例1.蛋白质分析1.1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及浓度1.2快速筛选蛋白质结构1.3监测酶活性变化2.DNA分析2.1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2.2基因突变检测2.3DNA序列鉴定3.药物检测3.1药物快速筛选3.2药物代谢产物检测3.3药物治疗监测四、胶体金试纸条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1.水质监测1.1水中重金属离子检测1.2水中有机物污染物检测1.3水中微生物检测2.大气监测2.1空气中有害气体检测2.2空气中颗粒物检测2.3气候变化指示剂监测3.土壤监测3.1土壤中有害物质检测3.2土壤中养分成分检测3.3土壤微生物检测五、结合与总结胶体金试纸条作为一种快速、简便、低成本的分析工具,在生化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要,还能提供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果。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胶体金试纸条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优势和应用价值。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胶体金是一种具有尺寸在1到100纳米范围内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光学特性。

它在生物医学、电子学和光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1.湿法还原法湿法还原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首先,将对金离子具有还原能力的化合物如柠檬酸、乳酸、氯化亚锡溶解在溶剂中,调节溶液的ph值。

然后,向该溶液中加入氯金酸(HAuCl4)并搅拌,利用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为金颗粒。

最后,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式将胶体金分离出来。

2.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首先,将一定浓度的氯金酸(HAuCl4)溶解在溶剂中,并加入少量的还原剂,如氢氯酸或异硫脲。

接下来,使用滴定管将还原剂溶液滴加入氯金酸溶液中。

滴加过程中,溶液的颜色逐渐由黄色变为红色,直到达到滴定点。

在滴定过程中,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为金纳米颗粒。

3.还原法还原法是一种通过还原剂直接将氯金酸还原为金颗粒的方法。

在制备中,首先将氯金酸溶解在溶剂中,并加入一定浓度的还原剂,如硼氢化钠(NaBH4)或乳酸铺盖。

接下来,向该溶液中滴加还原剂溶液,溶液的颜色会逐渐转变为红色。

当滴加过程停止后,胶体金制备完成。

4.光化学法光化学法是一种利用光能进行胶体金制备的方法。

在制备中,首先将氯金酸溶解在溶剂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接下来,向该溶液中加入光敏剂如染料丙酮酸(AA),并进行紫外光照射。

在光照射的作用下,金离子将被还原为金纳米颗粒。

上述方法是一些常见的制备胶体金的方法,它们各有优劣。

在具体选择时,需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条件来确定最适合的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还在不断发展中,有些新的制备方法如微乳液法和微流控法也被广泛应用。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1. 胶体金的概述胶体金是一种由纳米级金颗粒组成的胶体溶液。

胶体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系统,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细颗粒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胶体金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可调控的光学吸收谱、生物相容性等,因此在生物医学、光学传感、催化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胶体金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2.1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制备胶体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步骤如下:1.制备金盐溶液:将金盐(如氯金酸钠)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如水或有机溶剂。

2.还原反应:向金盐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如氢氯化酸、乙酰丙酮、氢气等,使金离子还原为金原子。

3.形成胶体金:在还原反应中,金原子会聚集形成纳米级金颗粒,从而形成胶体金溶液。

化学还原法制备的胶体金具有粒径分布较广、形貌不规则的特点,但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2.2 光化学还原法光化学还原法是一种利用光照射来促进金离子还原反应的方法。

其主要步骤如下:1.制备金盐溶液:同化学还原法。

2.光照射:将金盐溶液暴露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下,光照射会激发金盐中的电子跃迁,从而促进金离子的还原反应。

3.形成胶体金:同化学还原法。

光化学还原法制备的胶体金具有尺寸均一、形貌规则的特点,但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光照条件。

2.3 纳米颗粒生长法纳米颗粒生长法是一种通过控制金离子在溶液中的生长过程来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其主要步骤如下:1.制备金离子溶液:将金盐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

2.加入还原剂:向金离子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如某种有机物或金属盐。

3.控制生长条件:通过调节溶液的温度、pH值、浓度等参数,控制金离子的生长速率和方向。

4.形成胶体金:金离子在溶液中生长形成纳米级金颗粒,从而形成胶体金溶液。

纳米颗粒生长法制备的胶体金具有尺寸可调控、形貌可控制的特点,但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生长条件。

3. 胶体金的应用胶体金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胶体金制备方法

胶体金制备方法

胶体金制备方法胶体金是一种由纳米颗粒组成的胶体溶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一种常见的胶体金制备方法是还原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氯金酸盐作为金源,还原剂如氢氯酸、次氯酸钠、亚硫酸钠等,以及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首先,将氯金酸盐溶解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经过搅拌和加热处理后,溶液中的金离子被还原成金纳米颗粒,形成胶体金溶液。

另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光化学法。

该方法利用光的照射作用,将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

一般使用紫外光或可见光作为光源,将含有金离子的溶液暴露在光源下,金离子在光的作用下逐渐被还原成金纳米颗粒。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电化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胶体金制备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化学反应将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

首先,在电解质溶液中放置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电极为金电极,另一个电极为参比电极。

然后,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在金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金离子被还原成金纳米颗粒,并被带到溶液中形成胶体金溶液。

还有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化学共沉淀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金盐和还原剂共同作用,使金离子被还原成金纳米颗粒。

首先,在含有金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如氢氯酸或亚硝酸钠,然后通过搅拌和加热处理,金离子被还原成金纳米颗粒,形成胶体金溶液。

通过上述几种制备方法,可以得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胶体金纳米颗粒。

这些胶体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学、催化等领域。

在生物医学中,胶体金纳米颗粒可以用于肿瘤治疗、生物传感器等。

在光学领域,胶体金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制备纳米光学材料、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

在催化领域,胶体金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反应的促进。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通过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和调控制备条件,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质和应用的胶体金纳米颗粒。

胶体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的研究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胶体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胶体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胶体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英文回答:Colloidal gold, also known as gold nanoparticles, is a suspension of tiny gold particles in a liquid medium. It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due to its uniqu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In this response, I will discus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pplications, and the overall process of colloidal gold.Preparation Methods: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to prepare colloidal gold, including the Turkevich method, the citrate reduction method, and the seed-mediated growth method. The Turkevich method involves the reduction of gold ions with sodium citrate,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The citrate reduction method utilizes citrate as both a reducing agent and a stabilizing agent. The seed-mediated growth method involves the use of preformed goldnanoparticles as seeds to grow larger nanoparticles.Applications:Colloidal gol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In medicine, it is used in diagnostics, drug delivery systems, and cancer treatment. For example, gold nanoparticles can be functionalized with antibodies to target specific cancer cells for imaging and treatment.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s, colloidal gold is used in the fabrication of conductive inks for printed electronics. It is also used in catalysis, where gold nanoparticles act as catalysts in various chemical reactions.Process: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colloidal gold involves several steps. Firstly, the gold precursor, such as gold chloride, is dissolved in a solvent. Then, a reducing agent is added to the solution to reduce the gold ions to gold nanoparticles. The reducing agent can be sodium citrate, sodium borohydride, or other chemicals depending on thechosen method. The solution is then heated or stirre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Finally, the resulting colloidal gold solution is purified andstabilized using surfactants or other stabilizing agents.中文回答:胶体金,也称为金纳米颗粒,是微小金颗粒在液体介质中的悬浮液。

干化学法 胶体金

干化学法 胶体金

干化学法胶体金
胶体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纳米材料。

它是由小至10纳米大小的金粒子组成的,具有独特的光学和光电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电子学、催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种使用干化学法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第一步,将氯金酸溶液与还原剂溶液混合。

其中,氯金酸是含有Au3+离子的化合物,还原剂通常选择为维生素C、氨水等。

混合后的溶液会呈现颜色变化,从黄色逐渐过渡到红色;这是由于金离子逐渐被还原为金原子,并组装成金纳米粒子。

第二步,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观测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和形状。

在实验条件下,最好要控制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在10至50纳米之间。

同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pH值、还原剂用量等,可以调控金纳米粒子的形状(如球形、椭球形等)。

第三步,通过添加稳定剂,如PEG(聚乙二醇)、CTA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稳定金纳米粒子。

稳定剂可以形成保护层,防止金纳米粒子产生团聚,同时也可以改变胶体金对生物组织和细胞的相容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稳定剂对金纳米粒子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选择稳定剂时需根据具体应用来进行选择。

最后,在制备胶体金后,可以通过表征手段如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功能化处理胶体金,如通过修饰表面结构、连接生物分子等方法赋予其特殊性能和功能,如药物传递、成像等。

综上所述,干化学法制备胶体金需要掌握一系列技术。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选择稳定剂等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粒径和形状、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胶体金,为其在生物医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

胶体金法实验报告

胶体金法实验报告

胶体金法实验报告胶体金法实验报告背景介绍:胶体金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检测溶液中金离子的浓度。

胶体金是由纳米尺寸的金颗粒组成的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度的表面活性。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还原剂的作用将金离子还原成金颗粒,从而形成胶体金溶液,并通过测量其吸收光谱来确定金离子的浓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需试剂准备好,包括金离子溶液、还原剂、稳定剂等。

2. 制备胶体金溶液:将金离子溶液与还原剂混合,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搅拌均匀。

3. 测量吸收光谱: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胶体金溶液的吸收光谱,记录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

4. 确定浓度:根据吸收光谱的特征峰,使用标准曲线法或比色法来确定金离子的浓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胶体金溶液的吸收光谱图,其中在波长为520 nm附近有一个明显的吸收峰。

根据标准曲线法,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吸光度与金离子浓度的关系,来确定溶液中金离子的浓度。

讨论与分析:胶体金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环境监测等领域。

由于胶体金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的表面活性,可以用于载体材料、催化剂、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此外,胶体金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生物标记、药物输送等应用。

实验中的误差与改进:在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来源,如实验操作不精确、仪器仪表的误差等。

为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精确称量试剂:确保试剂的质量准确,避免误差的积累。

2. 控制反应条件:控制反应温度、时间等条件,确保反应的充分性和一致性。

3. 校正仪器误差:定期校正分光光度计等仪器,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通过胶体金法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胶体金溶液,并通过测量吸收光谱来确定金离子的浓度。

胶体金法是一种简便、灵敏的分析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胶体金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应用潜力,可用于生物标记、药物输送等领域。

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

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

抗体与胶体金的偶联机制
抗体活性的保持
在抗体与胶体金结合过程中,应确保 抗体的活性不受影响,以保证检测的 灵敏度和特异性。
抗体与胶体金的结合是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 键实现的。共价键结合力较强,但不易解离 ;非共价键结合力较弱,但易于解离。
试纸条的制备工艺
基材选择与处理
选择合适的支持膜作为试纸条的基材,如硝酸纤维素膜、 聚酯膜等,并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亲水性和结合力。
流感检测
在流感高发季节,胶体金试纸条可以快速检测流 感病毒抗原,为防控流感提供有力支持。
食品安全检测
农药残留检测
胶体金试纸条可用于检测果蔬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保障食品 安全。
兽药残留检测
通过胶体金试纸条检测肉类、禽蛋等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有助于 监控食品安全,防止药物滥用。
重金属离子检测
用于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离子的胶体金试纸条,能够快速、准确地 检测出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新材料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
研究新型高分子材料,提高试纸条的灵敏度、稳定性和耐用性。
纳米材料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点,增强试纸条的信号放大效果和特异性。
生物材料
探索生物相容性更好的生物材料,降低试纸条对人体的潜在风险。
新技术的开发
免疫分析技术
研究更高效、特异的免疫分析技术,提高试纸条的检测准 确性。
微流控技术
环境监测
1 2
水质监测
胶体金试纸条可用于快速检测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如铅、汞、砷等,确保水质安全。
大气污染监测
通过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 物,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防控空气污染。
3
土壤污染监测
胶体金试纸条可用于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 污染物,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胶体金法各种方法法原理

胶体金法各种方法法原理

胶体金法各种方法法原理胶体金法(Colloidal Gold Method)是一种将金颗粒制备成胶体溶液,然后用于检测有机分子、生物分子或其他物质的方法。

胶体金法具有简单、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

以下是胶体金法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一、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制备胶体金的最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在溶液中添加金金属离子和还原剂,使金离子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还原成金原子,进而形成金核并在溶液中仅稳定存在。

该方法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控制还原剂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和pH值等因素,以调整金颗粒的大小和分散度。

二、绿潮法绿潮法是一种可以通过氢沉淀法将金离子还原为金金属,从而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该方法的步骤包括:首先将金金属溶解在盐酸中,得到金离子溶液;接着,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作为沉淀剂,将溶液中的金离子还原成金原子并形成沉淀;最后,通过分散沉淀并调整pH值,得到胶体金。

三、还原沉淀法还原沉淀法是一种将可溶性金离子还原为金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的步骤包括:首先,将金离子溶解在溶剂中,得到金离子溶液;接着,在溶液中加入还原剂,使金离子还原成金原子并形成沉淀;最后,通过溶解沉淀并调整pH值,得到胶体金。

四、可逆沉淀法可逆沉淀法是一种将金金属还原成金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的步骤包括:首先,将金金属溶解在酸性溶液中,得到金离子溶液;接着,通过加入溶液中的其中一种阴离子或氧化还原物质,使金离子还原成金颗粒并形成沉淀;最后,通过转化溶解沉淀并调整pH值,得到胶体金。

五、微乳液逆微乳液法微乳液逆微乳液法是一种将金金属还原成金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的步骤包括:首先,在水/油微乳液中,使用其中一种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成金原子;接着,通过控制溶剂的性质、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温度等因素,使金原子在微乳液中形成有序排列并聚集为金颗粒;最后,通过逆微乳液法将金颗粒从微乳液中分离出来。

该方法制备的胶体金颗粒具有较小的颗粒大小和较高的分散度。

胶体金技术及其应用

胶体金技术及其应用

胶体金技术及其应用
针对胶态金技术及其应用做如下介绍:
一、什么是胶体金技术?
胶体金技术是一种布朗旋转微、纳米粒子,又称“金纳米粒子”,该颗
粒有着蓝色的外表,它具有超强的光学特性,如反射特定波长的光。

胶体金技术的优点是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制备简便、标记物强度高、分布精确、胶体悬浮稳定等。

二、胶体金技术的应用
1、生物医学检测
胶体金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用于标记生物样品,从而使得诊断检测获得更加准确、灵敏及快速的报告。

此外,胶
体金技术也可以用于表观遗传学研究,协助进行EXPRESS蛋白鳞片和蛋白质结构分析,构建蛋白质复合物,以及研究致病核苷酸突变的分
布状况。

2、生物传感
胶体金技术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和鉴别各种物质、对象、分子组成及其变化,如探测水中有害污染物、感知信号蛋白;
检测和识别蛋白抗体,蛋白质,DNA破坏产物,抗原抗体反应,糖、
有机碳等。

3、化学分析
胶体金技术可以用于色谱分析,用于检测醇和醛,衍生类芳香胺,生
物碱,醋酸类,酯类,酰胺,羧甲基化合物等量的检测;甚至可以检
测DNA核苷酸序列,检测RNA外源小RNA物质,检测蛋白质等。

四、结论
胶体金技术是一种具有优异技术性能的传感技术,它的发展已经被应
用于医学检测、生物传感以及化学分析等功能,使得它成为传感器研
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未来,研究人员将
会继续致力于不断改进和完善胶体金技术,以期获得更多的性能优势,进一步拓展该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一、制备胶体金的准备一玻璃器皿的清洁制备胶体金的成功与失败除试剂因素以外玻璃器皿清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玻璃器皿内不干净或者有灰尘落入就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生成,形成的颗粒大小不一,颜色微红、无色或混浊不透明;我们的经验是制备胶体金的所有玻璃器皿先用自来水把玻璃器皿上的灰尘流水冲洗干净,加入清洁液重铬酸钾1000g,加入浓硫酸2500ml,加蒸馏水至10000ml浸泡24h,自来水洗净清洁液,然后每个玻璃器皿用洗洁剂洗3~4次,自来水冲洗掉洗洁剂,用蒸馏水洗3~4次,再用双蒸水把每个器皿洗3~4次,烤箱干燥后备用;通过此方法的处理玻璃器皿不需要硅化处理,而直接制备胶体金;也可用已经制备的胶体金溶液,用同等大不颗粒的金溶液去包被所用的玻璃器皿的表面,然后弃去,再用双蒸水洗净,即可使用,这样效果更好,因为减少了金颗粒的吸附作用;二试剂的配制要求按照Frens法还可以制备出其它不同颗粒大小的胶体金出来;许多研究证明用该法制备胶体金时金颗粒的大小是柠檬酸三钠用量的函数,基本的规律是柠檬酸三钠用量多,胶体金颗粒直径小,柠檬酸三钠用量越少,腔体金颗粒直径越大;1所有配制试剂的容器均按以上要求酸处理洗净,配制试剂用双蒸馏水或三蒸馏水;水溶液的配制:将lg的氯化金一次溶解于双蒸水中配成1%的水溶液;放在2氯化金HauCl44”c冰箱内保存长达几个月至1年左右,仍保持稳定;3白磷或黄磷乙醚溶液的配制:白磷在空气中易燃烧,要格外小心操作;把白磷在双蒸水中切成小块,放在滤纸上吸于水份后,迅速放入已准备好的乙醚中去,轻轻摇动,等完全溶解后即得饱和溶液;储藏于棕色密闭瓶内,放在阴凉处保存;柠檬酸三钠还原法Frens 1973此方法是由Frens在1973年创立的,制备程序很简单,胶体金的颗粒大小较一致,广为采用;该法一般先将%的HAuCl溶液加热至沸腾,迅速加入一定量41%柠檬酸三钠水溶液,开始有些蓝色,然后浅蓝、蓝色,再加热出现红色,煮沸7~10min出现透明的橙红色;各种颗粒的胶体金制备详见表5-2;表5-2 柠檬酸三钠用量与胶体金颗粒直径的关系溶液内加入一定量的还原剂使金离子变成金原子;目前常用的还原剂有:白磷、乙醇、过氧化氢、硼氢化钠、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下面分别介绍制备不同大小颗粒的胶体金溶液;二、制备胶体金的方法和步骤窄长型膜,依灵敏度及流速的要求,选用孔径不同的合适的膜.自下端至上端由左至右由:1.样品垫sample pad2.载有固相标记配体抗体或抗原的玻璃纤维素膜条或聚酯膜条conjugate releasemembrane3.合适孔径的硝酸纤维素膜条喷涂有显示阳性结果的捕捉分析物的配体线,和阴性对照组线ni-trocellulose memtrane4.吸水垫absorbent pad等四部分衔接固定在不干扰免疫反应和流速的簿塑料背板上backsheet胶体金快速斑点结合免疫分析随着免疫分析日益广泛应用于以临床为主以及非临床领域的诊断工业diagnostic industry,免疫分析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为全自动化的免疫分析;另一类为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的快速免疫分析;前者需要价格昂贵的全自动仪器及与仪器严格配套的各种试剂盒,目前只能在医疗及检测中心应用,虽也能较快速给出结果,但仍需一定时间,不适合远离医疗及检测中心的地区,更不能用于“患者床旁检验”real time clinical decision和普查的需要,在酶免疫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的快速诊断方法迅速和广泛地发展起来;这类方法目前在文献及市场上的命名还很不统一;它实际上属于快速斑点免疫结合分析dot immunobinding assay, DIBA,始于80年代;现介绍如下:1 两种模式班点免疫渗滤分析dot immunofiltrtion assay, DIFA 免疫反应是通过垂直穿透固定有配体的硝酸纤维素膜而进行的flow through type;斑点免疫层析分析dot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DICA 分析原理与DIFA相同,只是反应液体的流动不是直向的穿透流动,而是层析作用的横向流动lateral flow type,在1990年开始应用;两种类型快速免疫分析比较见表;表免疫渗滤分析和免疫层析分析的比较注: 以上标记配体均为胶体金或硒标记、分散型染料标记等;如为酶标记则二者都必须增加“加显色底物”的步骤2 标记物的种类标记物包括、胶体金属胶体金,胶体硒、分散型染料disperse dyes和染料标记的微球latex particles等,标记物各有优缺点,可根据以下的标准选择,如:灵敏度,所需要的颜色,分析的模式和操作步骤,制备、保证重复性、急定性及规模及的难易程度和重复性,以及标记物所需配体量等;其中酶虽然有高灵敏度,重复性好及标记物易规模化等优点,但它需要洗涤,加底物等步骤,需要反应的时间也长些,对技术也有一些要求,故未能作为快速诊断的主要标记物1985年最初的免疫渗滤分析是以酶作为标记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标记物为胶体金,包括:胶体金免疫渗滤分析gold immumofiltraition assay GIFA或滴金免疫分析和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 GICA;由于GICA更简便快速,已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快速免疫分析方法之一;3 原理胶体金免疫渗滤分析GIFA原理与操作步骤基本与ELISA相同:加样品于固定有配体抗体或抗原,此处以抗体为例,下同的硝酸纤维素膜上,通过渗滤在膜中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洗涤渗滤后,再加液体的胶体金标记抗体;当结果为阳性时,在膜上固定有抗体-抗原-胶体金标记抗体复合物而呈现红色斑点;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CICA原理与GIFA相同,只是操作步骤有所不同,如反应液体流动方向由垂直渗滤改为横向层析流动见表:样品加样品垫1上,样品向吸水垫4方向流动,途径载有固相胶体金标记抗体膜2后,将金标记物完全复溶,抗原与金标记抗体形成金标记抗体-抗原复合物,继续向前流动至硝酸纤维素膜条3上,固定有捕捉抗原的抗体线处;当结果为阳性时,金标记抗体-抗原复合物上,就会形成金标记抗体-抗原-固相抗体复合物,呈现红色阳性条带;如样品中无抗原,则不被捕获,就不显色,则结果为阴性;多余的游离金标记抗体继续前移至固定有抗金标记体二抗处,被固定呈现红色的阴性对照;GICA与GIFA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只是单一的免疫层析条,不需要其它试剂,一步操作;二者与ELISA不同处是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仅需要数分钟就完成了ELISA需数小时才能显示的结果;因为在GIFA和GICA中,高浓度的抗体集中固定在纤维素的微孔中,待测抗原在渗滤或层析时,流经微孔与固定的高浓度抗体紧密接触,很快完成免疫结合反应;这就是以膜为基础的胶体金快速免疫结合分析中的免疫浓缩作用immunoconcentraiton;在ELISA 中,待测抗原要在液相中经过扩散作用,逐渐与吸附在固相表面的抗体结合;同时,标记抗体也需要同样的扩散结合过程形成抗体-抗原-标记抗体复合物,故需时间较长;4 胶体金块快速免疫结合分析的应用应用领域很广,可分为临床应用与非临床应用两类;目前应用多以前者为主;临床应用已应用于临床的很多领域;由于目前它还是定性分析,故主要用以检测正常体认中不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如传染病的抗原及抗体,以及正常情况下体液中含量很低而在某些疾病中升高的生物活性物质;随着技术的进展,对某些可确定诊断的、有正常上限值cutoff的生物活性物质也可进行检测;下面列出国内外已应用的项目;4.1.1 传染病1各种病毒的相应抗原及抗体:各种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肾综合症出血热抗体,登革热病毒抗体及轮状病毒等;2性病:爱滋病病毒抗体,梅青螺旋体抗体,淋球菌及泌尿生殖系统的衣原体等;3细菌:结核杆菌抗体,A族乙型溶血链球菌、沙门氏菌、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等;4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抗体,包囊虫抗体,弓形虫抗体等;激素目前用于生殖标志物,主要有诊断早早孕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检测排卵的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等;心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肌钙蛋白-T及脂肪酸结合蛋白质PABP等;还有与心血管疾病有重要关系的D-二聚体D-dimer的检测; 肿瘤包括对肿瘤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有意义的肿瘤标志物,如前列腺特异抗原PSA,AFP,CEA,CA125及CA15-3,以及对肠道肿瘤筛查有重要意义的大便潜血免疫检测FOB 等;自家免疫病抗双链DNA抗体和诊断甲状腺自家免疫病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毒品检测尿液中的可卡因、大麻、吗啡、海洛因、苯丙胺等;国外报道有可同时测7种毒品的GICA;其它检测C-反应蛋白,半定量检测血清α-脂蛋白;非临床应用可用于食品检测,环境污染,生物沾染,还可用于生物战剂的快速检测,兽医学及法医学等方面检测;5 制作及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以GICA为例,它将几种组分优化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免疫层析分析条,许多条件及条件的组合都会影响到它的质量,包括:(1)硝酸纤维素膜的性能和质量,膜孔径大小及均一性,选定膜孔径的适宜性,结合配体抗原或抗体容量的大小,非特异吸附性能,亲水性及液体的流动性和流动速度的均一性等;(2)捕捉配体的量及质量配体的纯度,亲和力及滴度及在膜上配体的包被量和均一性;配体划线位置的固定一致性;(3)固相金标记膜中的胶体金和配体的含量和比度,条间的均一性,固相标记物的稳定性,复溶性,复溶速度及流动性,所含缓冲物质的种类及有效促溶剂的使用等;)各种膜,甚至包括样品垫是否经过预期处理以减少非特异吸附;)以上条件都可以综合影响胶体免疫层析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灵敏度,阴阳性界限值cutoff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及层析条间的重复性等;)1灵敏度:因测定主要针对正常人体液中不存在或含量很低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定性结果;高灵敏度及其重复性是最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为此,生产厂家在保证分析条的各种优化条件外,还应提供能确证灵敏度的标准品,供操作者检验其灵敏度和重复性;另外,还应配有相应的阳性及阴性对照血清以供对照之用;2阴阳性界限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避免发生假阴性人假阳性结果,保证结果的正确;生产厂家应提供确定界限值的标准品,最好还要提供低于或高于界限值的标准品注明浓度,以供使用者对结果的判断;6 应用的重点和展望临床应用的重点应放在:1急需快速诊断以便进行治疗的急重症,如协助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心梗标志物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普查意义的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如各种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性病及其它各种流行病流行病调查;某些肿瘤如前列腺癌,结肠癌,肝癌,乳腺癌的普查及预防检查;围产期的健康普查等;它可以作为快速的初筛普查手段,对阳性和可疑的结果再进一步做更细的可靠的检查;今后的发展:1全面提高质量;突出质量控制的保证,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2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目前检测的灵敏度都低于相应的定量免疫分析,应尽量缩小差距;除使用各种优质的原料,如膜条,高纯度高亲和力的配体特别是配伍好的优质单抗,优质高比度的标记配体以及先进的工艺外,还应引进信号放大系统,例如生物素-链亲和素系统,用链亲和素作为膜上的捕捉配体,分别用生物素化和胶体金标记的配伍良好的优质的特异性单抗与分析物形成免疫复合物;应用链亲和素与生物素结合的四价性及极高的亲和常数,可明显提高灵敏度;此外,链亲和素-生物素系统还可以作为一种通用的分析系统,检测不同的抗原;由于链亲和素价格较贵,也可用高质量的抗生物素抗体作为通用的检测系统;3实现半定量和定量化;①可通过精确控制膜上捕捉配体的量,使用多条平行捕捉配体线的方法,通过显色条带的数目,判断分析物的浓度区间,得到半定量的结果;②应用反射的光密度计测量显色带或斑点的颜色强度,换算成浓度值,实现定量的估算;德国宝灵曼生产的肌钙蛋白-T及相应的测量仪strip reader即可显示出免疫层析条上肌触目惊心蛋白-T的量;香港研制的FABP胶体金免疫渗滤分析也配有定量分析仪,可进行定量测定;二者均成为患者床旁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灵敏方法;4检测多种分析物;同一个膜上可同时测定几种有相关意义的分析物,如乙型肝炎不同的抗原及抗体;国外已有同时测几种心梗标志物及测定多种毒品的胶体金免疫分析;5建立检测全血的方法;主要针对急重症快速诊断之用,以减少分离血清的音间;德国宝灵曼生产的人肌钙蛋白GICA便采用全血检测方法;检测全血的方法对自检,患者床旁检查和边远地区的普查都有实际应用意义;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周友泉斑竹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1971年Faulk 和Taytor将胶体金引人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免疫层析法 immunochromatogra-phy和快速免疫金渗滤法Dot-immu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用于检测 HBsAg、HCG 和抗双链DNA抗体等,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污染等优点;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这种球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胶体金的制备一般采用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柠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下面介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1、玻璃容器的清洁:玻璃表面少量的污染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生成,一切玻璃容器应绝对清洁,用前经过酸洗、硅化;硅化过程一般是将玻璃容器浸泡于5%二氯二甲硅烷的氯仿溶液中1分钟,室温干燥后蒸馏水冲洗,再干燥备用;专用的清洁器皿以第一次生成的胶体金稳定其表面,弃去后以双蒸馏水淋洗,可代替硅化处理;2、试剂、水质和环境:氯金酸极易吸潮,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金属药匙,避免接触天平称盘;其1%水溶液在4℃可稳定数月不变;实验用水一般用双蒸馏水;实验室中的尘粒要尽量减少,否则实验的结果将缺乏重复性;金颗粒容易吸附于电极上使之堵塞,故不能用pH电极测定金溶液的pH值;为了使溶液pH值不发生改变,应选用缓冲容量足够大的缓冲系统,一般采用柠檬酸磷酸盐pH3~、Tris-HCL ~和硼酸氢氧化钠~等缓冲系统;但应注意不应使缓冲液浓度过高而使金溶胶自凝;3、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金溶胶:取%氯金酸水溶液100ml 加热至沸,搅动下准确加入1%柠檬酸三钠水溶液 ,金黄色的氯金酸水溶液在2分钟内变为紫红色,继续煮沸15分钟,冷却后以蒸馏水恢复到原体积,如此制备的金溶胶其可见光区最高吸收峰在535nm,A1cm/535=;金溶胶的光散射性与溶胶颗粒的大小密切相关,一旦颗粒大小发生变化,光散射也随之发生变异,产生肉眼可见的显着的颜色变化,这就是金溶胶用于免疫沉淀或称免疫凝集试验的基础;金溶胶颗粒的直径和制备时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是密切相关的,保持其他条件恒定,仅改变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可制得不同颜色的金溶胶,也就是不同粒径的金溶胶,见附表;附表 100 ml 氯金酸中柠檬酸三钠的加入量对金溶胶粒径的影响1%柠檬酸三钠ml金溶胶颜色蓝灰紫灰紫红红橙红橙吸收峰nm 220 240 535 525 522 518径粒nm 147 41 2 154、柠檬酸三钠-鞣酸混合还原剂:用此混合还原剂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金溶胶,操作方法如下:取 4ml1%柠檬酸三钠 ,加入0~5ml1%鞣酸,0~5ml 25mmo/L K2CO2体积与鞣酸加入量相等,以双蒸馏水补至溶液最终体积为20ml,加热至60℃取1ml1%的 HAuCl4,加于79ml双蒸馏水中,水浴加热至60℃,然后迅速将上述柠檬酸-鞣酸溶液加入,于此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待溶液颜色变成深红色约需~1小时后,将溶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5分钟即可;改变鞣酸的加入量,制得的胶体颗粒大小不同;5、白磷还原法:在120ml双蒸馏水中加入1%氯金酸和 L K2CO3,然后加入 1ml五分之一饱和度的白磷乙醚溶液,混匀后室温放置15分钟,在回流下煮沸直至红褐色转变为红色;此法制得的胶体金直径约 6nm,并有很好的均匀度,但白磷和乙醚均易燃易爆,一般实验室不宜采用;要得到大小更均匀的胶体金颗粒,可采用甘油或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经分级后制得胶体金颗粒直径的变异系数CV可小于15%;免疫胶体金制备1、蛋白质的处理:由于盐类成分能影响金溶胶对蛋白质的吸附,并可使溶胶聚沉,故致敏前应先对低离子强度的水透析;必须注意,蛋白质溶液应绝对澄清无细小微粒,否则应先用微孔滤膜或超速离心除去;一般情况下应避免磷酸根离子和硼酸根离子的存在,因为它们都可吸附于颗粒表面而减弱胶体金对蛋白质的吸附;2、蛋白质最适用量的选择:将待标记的蛋白质储存液作系列稀释后,分别取含蛋白质5~40ug加到 1ml胶体金溶液中,另设一管不加蛋白质的对照管,5分钟后加入 10%NaCl溶液,混匀后静置2小时,不稳定的金溶胶将发生聚沉,能使胶体金稳定的最适蛋白量再加10%即为最佳标记蛋白量;3、标记:在接近并略为高于蛋白质等电点的条件下标记是比较合适的,在此情况下蛋白质分子在金颗粒表面的吸附量最大;下述标记步骤最为常见:①用L K2CO3或L HCl调节金溶胶至所需pH标记SPA时调到;②于100ml 金溶胶中加入最佳标记量的蛋白质溶液体积为2~3ml,搅拌2~3分钟;③加入5ml1%PEG20000溶液;④于10000~100000g离心30~60分钟根据粒径大小选择不同离心条件,小心吸去上清液切忌倾倒;⑤将沉淀悬浮于一定体积含~ml PEG20000的缓冲液中,离心沉淀后,再用同一缓冲液恢复,浓度以A1cm/540nm=左右为宜,以 ml叠氮钠防腐,置4℃保存;⑥包被后的金溶胶也可浓缩后于Sephadex G-200柱进行凝胶层析分离纯化,以含%BSA的缓冲溶液洗脱;通常用IgG包被的金溶胶洗脱液pH为,以A蛋白包被的金溶胶洗脱液为;以上操作中应注意,一切溶液中不应含杂质微粒,可用高速离心或微孔滤膜预处理;胶体金的稳定性及免疫胶体金的贮存胶体金具有很高的动力学稳定性,在稳定因素不受破坏时自身凝聚极慢,可放置数年不发生凝聚;影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电解质、溶胶浓度、温度、非电解质等;金溶胶必须有少量电解质作稳定剂,但浓度不宜过高;高浓度亲水性非电解质能剥去胶粒外面的水化膜使其凝聚;少量的高分子物质促使溶胶凝聚,但一定量的高分子物质反而可增加溶胶稳定性,如蛋白质、葡萄糖、PEG20000等的加入有良好的稳定效果;当金溶胶吸附蛋白质后,溶胶的稳定性随溶液pH而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取决于吸附蛋白质的等电点,如ConA,过氧化物酶等,当pH较低时保持稳定,提高pH则显得不稳定,接近等电点或略高时又变得稳定了;标记后的胶体金溶液可用~ml PEG20000 作为稳定剂;在4~10℃贮存数月有效,不宜冰冻;贮存中可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凝聚,可离心除去;免疫胶体金的应用1、胶体金在电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应用电镜水平的研究最早,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其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应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或结合酶标进行双重或多重标记;直径为3~15nm 胶体金均可用作电镜水平的标记物;3~15nm 的胶体金多用于单一抗原颗粒的检测,而直径15nm 多用于检测量较多的感染细胞;胶体金用于电镜水平的研究,主要包括:①细胞悬液或单层培养中细胞表面抗原的观察;②单层培养中细胞内抗原的检测;③组织抗原的检测;金标记在电镜水平的应用,主要方法包括:包埋前染色、包埋后染色、免疫负染色、双标记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等;实验证明,该法样本用量少、检测速度快、对比明显、操作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既可用于抗原检测,也可用于抗体检测,因此,可同时适用于科研和诊断;2、胶体金在光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同样可用做光镜水平的标记物,取代传统的荧光素、酶等;各种细胞涂片、切片均可应用;主要用于:①用单克窿抗体或抗血清检测细胞悬液或培养的单层细胞的膜表面抗原;②检测培养的单层细胞胞内抗原,③组织中或亚薄切片中抗原的检测;胶体金用于光镜水平的研究,可以弥补其它标记物不可避免的本底过高和内部酶活性干扰等缺点;3、胶体金在流式细胞仪中的应用:应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分析细胞表面抗原,是免疫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但由于不同荧光素的光谱相互重叠,区分不同的标记困难,因此必须寻找一种非荧光素标记物,用于流式细胞计数;这样可以同时进行几种标记;该标记物必须能够改变散射角,胶体金可以明显地改变红激光散射角,因而可以作为流式细胞仪的标记物之一;4、凝集试验:单分散的免疫金溶胶呈清澈透明的溶液,其颜色随溶胶颗粒大小而变化,当与相应抗原或抗体发生专一性反应后出现凝聚,溶胶颗粒极度增大,光散射随之发生变化,颗粒也会沉降,溶液的颜色变淡甚至变成无色,这一原理可定性或定量地应用于免疫反应;5、免疫印迹技术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是一种较新的免疫化学技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蛋白质分离,得到的区带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然后用酶免疫法或免疫荧光、RIA进行定量;免疫胶体金也可用于该法的定量;转移后的硝酸纤维素膜与某特异性的抗体保温后,再与经葡萄球菌A蛋白致敏的胶体金温育,彻底洗去多余的胶体金,根据膜上胶体金颗粒颜色深浅可测知样品中的特异性抗原;。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2.白磷还原法(z Sigmondy 1905 及 z Sigmondy Thiessen 1925)
(1)取 0.6%的 HAuCl4 水溶液 2.5ml,加双蒸水 120ml 。
(2)用 0.2mol/l K2CO3,调 pH 至中性。
(3)加入 1/5 饱和度的白磷乙醚溶液 1ml(1 份白磷 4 份乙醚),在室温振荡约 15min ,溶液呈红褐色,再加热至典型 的葡萄酒红色,加热可使乙醚蒸发,胶体金液体内过量的白磷通入空气后被氧化,此方法获得胶体金颗粒的直径在 5~12nm 之间。
100 0.25 160
按照 Frens 法还可以制备出其它不同颗粒大小的胶体金出来。许多研究证明用该法制备胶体金时金颗粒的大小是柠 檬酸三钠用量的函数,基本的规律是柠檬酸三钠用量多,胶体金颗粒直径小,柠檬酸三钠用量越少,腔体金颗粒直 径越大。
(四)鞣酸—柠檬酸三钠还原法(Slot 与 Gueeze1985 年)
(1)将预冷在 4℃的 40ml 双蒸水中加入 0.6ml 1%的 HAuCl4。
(2)再加入 0.2molK2CO3,0.2ml。
(3)在搅拌下,迅速加入新鲜配制的硼氢化钠水溶液(0.5mg/ml)0.4ml,一般重复加入 3~5 次,直至溶液的兰紫色变为 橙红色为至。然后再搅拌 5min,获得的金颗粒直径在 2~5nm 之间。
表 5-2 柠檬酸三钠用量与胶体金颗粒直径的关系
0.01%的 HAuCl4(ml) 1%柠檬酸三钠(ml) 直径(ml)
100 5.0
10.0
100 4.0
15.0
100 1.5
25.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0 1.0
50.0
100 0.75 60.0
100 0.60 70.0

高浓度大颗粒胶体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高浓度大颗粒胶体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高浓度大颗粒胶体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种看起来有点高大上的东西——高浓度大颗粒胶体金。

这可不是随便什么金子,而是小小金粒子在水里像是漂浮的金色小气泡一样,它们不是那种能直接拿去做金饰的金子,而是拿来做各种高科技、医学研究中的“秘密武器”。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呢?别急,咱们慢慢捋。

首先呢,咱得搞明白什么是胶体金。

简单来说,就是金纳米颗粒在液体中均匀分散开来,形成一种稳定的胶体。

想象一下,金子就像是调皮的小珠子,虽然它们大得可以看到肉眼,但却比起真正的大金块小了许多,它们可以悬浮在水里,一动不动,堆积不起来。

大颗粒的胶体金呢,更是把这种“悬浮”表现得淋漓尽致。

它们比一般的小颗粒胶体金要大一些,粒子直径甚至可以达到几十纳米,粒子之间的距离更大,所以这种胶体金在一些特定领域,尤其是医学、环保、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简直是宝贝。

至于“高浓度”嘛,嘿,简单说就是水里“金”多了些,浓得能拿个金色的小勺子捞上来。

大家是不是有点懵了,什么高浓度?大颗粒?它有什么用?别着急,咱慢慢聊。

胶体金的应用领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尤其是在医学诊断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如大家常听说的免疫金标法,这种检测方式利用了胶体金颗粒在生物体内的特殊性质,可以快速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或者病毒。

别看它看起来像是个小小的金珠子,但它却能在你身体里面发挥大作用。

高浓度的大颗粒胶体金呢,就像是大马力的发动机,能提高测试灵敏度,帮助医生更快更准地判断你的病情。

就算是常见的感冒、流感,甚至某些癌症的早期筛查,都能用上它。

可能有小伙伴要问,怎么能制造出这些“金珠子”呢?这可不是随便瞎弄的。

制备高浓度大颗粒胶体金的过程,就像是调制一道精致的菜肴,得精心把握每个步骤。

金属金必须是纯净的,没得挑;然后要在液体中让金粒子逐渐生成,这个过程得控制得非常精准,温度、pH值、反应时间,缺一不可。

更牛的是,有些制备方法还要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帮助金粒子稳定分散,避免它们一下子就聚成一堆,不然一切就得从头来过了。

胶体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胶体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合金,又称金纳米粒子,是指大小为纳米的金颗粒,散落在溶剂中,一般是水。

这些粒子因其体积小,表面面积与体积比例高而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子和化学性质。

合金在各个领域,包括医学、电子学和催化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共聚金有几种方法,最常见的是柠檬酸还原法。

在这种方法中,氯原子酸被沸水中的柠檬酸钠还原,从而形成球状金纳米粒子。

另一种流行的方法是Turkevich方法,其中氯原子酸在高温下通过柠檬酸还原,从而形成单分散金纳米粒子。

其他方法包括Brust—Schiffrin 法,种子介导生长法,以及光化学法。

类合金在各种行业中有许多应用。

在医学领域,它被用于诊断测试,药物输送系统和癌症治疗。

在癌症治疗中,配合金纳米颗粒可以功能化,可以瞄准韧带,选择性地向肿瘤细胞运送抗癌药物,从而尽量减少对健康组织的副作用。

在电子工业中,共线金被用于生产印刷电子的导电墨和粘贴,并作为电子传感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合金具有催化性质,用于各种化学反应,包括氧化、氢化和C—C键形成。

在医学领域使用杂合金的一个例子是它在横向流体测定中的应用,后者通常用于快速诊断检测。

在这些化验中,共聚金纳米粒子与抗体或抗原发生功能化,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是否存在病原体或生物标记等特定分析物。

当样品被应用到测试带时,分析剂会粘合到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上,从而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表明正结果。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简单和成本效益高的方法已被广泛用于护理点测试。

具有独特特性和多用途的杂合金继续在各种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研拟各种新方法,以制备合金,并在新兴领域探索其潜力,是积极研究的领域,为今后的进步带来了希望。

胶体金的制备极其应用

胶体金的制备极其应用

胶体金的制备及其应用胶体金溶液是指分散相粒子直径在l—150 nm之间的金溶胶,属于多相不均匀体系,颜色呈桔红色到紫红色.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始于1971年,Faulk等应用电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观察沙门氏菌,此后他们把胶体金与多种蛋白质结合.1974年Romano等将胶体金标记在第二抗体(马抗人IgG)上,建立了间接免疫胶体金染色法。

1978年geoghega发现了胶体金标记物在光镜水平的应用。

胶体金在免疫化学中的这种应用,又被称为免疫金.之后,许多学者进一步证实胶体金能稳定又迅速地吸附蛋白质,而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无明显改变.它可以作为探针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多糖、蛋白质、多肤、抗原、激素、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精确定位,也可以用于日常的免疫诊断,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因而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电镜水平的免疫金染色(IGS),光镜水平的免疫金银染色(IGSS),以及肉眼水平的斑点免疫金染色技术日益成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有力工具.一、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

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

胶体金颗粒由一个基础金核(原子金Au)及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紧连在金核表面的是内层负离子(AuC12-),外层离子层H+则分散在胶体间溶液中,以维持胶体金游离于溶胶间的悬液状态。

胶体金颗粒的基础金核并非是理想的圆球核,较小的胶体金颗粒基本是圆球形的,较大的胶体金颗粒(一般指大于30nm以上的)多呈椭圆形。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胶体金的颗粒形态。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

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

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

胶体金及金标抗体的制备(免疫学检验技术课件)

胶体金及金标抗体的制备(免疫学检验技术课件)
— *—
胶体金和免疫金的制备
胶体金
1、又称金溶胶,为金盐还原后的金颗粒 悬液。 2、胶体金结构:一个基础金核(原子金 Au)及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内层负 电荷(AuCL2-),外层正电荷(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胶体金和免疫金的制备
胶体金 3、胶体金颗粒大小为1-100nm,大小不同呈色不同。(25nm为橙黄色、10-20nm为酒红色、30-80nm为紫红色) 4、对电解质敏感,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有保护胶体金、 加强其稳定性的作用。 5、引起胶体聚沉的主要因素包括电解质、温度和浓度等。
免疫学检验技术
胶体金和免疫金的制备
教学培训课件
胶体金和免疫金的制备
金免疫技术 金免疫技术:是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的一种,是以胶体金作 为标记物,标记已知抗原或抗体,用于检测未知抗体或抗原 的一种检测方法。 特点:简便、快速、安全、应用广泛、适合急诊;本法灵敏 度不及酶标法,不能准确定量,只能作为定性或半定量试验。
金颗粒
优质金颗粒
劣质金颗粒
— *—
胶体金和免疫金的制备
免疫金 制备 1、制备原理:免疫金是抗原或抗体与胶体金的结合物质。目 前认为,这种结合是蛋白质表面携带的正电荷与胶体金颗粒表 面的负电荷借静电吸附而形成的牢固结合。 2、制备过程:蛋白溶液逐滴加入胶体金溶液中,同时用磁力 搅拌,数分钟后加入稳定剂。 3、保存:免疫金溶液使用稀释液调制成工作浓度后保存。
— *—
胶体金和免疫金的制备
胶体金 制备 1、制备原理:胶体金是氯金酸在还原剂(如柠檬酸钠、鞣酸 等)作用下聚合成的一定大小的金属颗粒,进而形成带负电荷 的疏水胶溶液。依据还原剂的类型和作用的强弱,可制备0.8150nm大小不等的胶体金。 2、制备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柠檬酸三钠做还原剂 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技术的发展原理及制备方法

胶体金技术的发展原理及制备方法

胶体金技术的开展原理及制备方法1971年Faulk和Taylor首先将胶体金应用于免疫细胞化学研究,1974年Romano建立了间接免疫金染色法,从此胶体金作为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得到迅速开展。

由胶体金标记技术开展起来的胶体金免疫快速诊断技术主要有两种: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后者具有操作简便〔浸入液体中就行〕、快速〔全程5~10分钟搞定〕、无需仪器设备〔结果目测就OK〕、试剂稳定、成品易于保存〔保质期1~2年〕等优点,是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有力工具。

胶体金〔colloidal gold〕即胶体状态的金单质,因为其单质粒径非常小可以分散于溶液中形成胶体,故名胶体金。

胶体金的常规制备方法是用复原剂复原氯金酸〔HAuCl4,橘黄色晶体,易潮解,氯金酸合成见下列图〕里的金元素形成金胶体颗粒。

这种胶体颗粒在碱性环境下带上负电荷,可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牢固结合,对蛋白进行标记,用于后续的检测,如制成胶体金试纸条〔卡〕进行物质的检测。

复原氯金酸的化合物很多,通常我们选择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

当用1%柠檬酸三钠复原100 mL 0.01%金氯酸时,不同体积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和颜色的胶体金哦!制备胶体金步骤简单〔见下列图〕,重点是制备过程所用到的材料都必须是彻底清洁的。

例如水至少是双蒸水,玻璃棒、玻璃容器等要酸洗后冲洗干净并且最好是硅化的,制备好的胶体金可以参加0.02% NaN3在洁净玻璃容器内长期存放。

适合于胶体金试纸条〔卡〕的胶体金粒径在20~40 nm之间为宜,制备的胶体金溶液呈红色,胶体金被置于试纸条〔卡〕的样品垫下游。

当液体样品滴加后,液体溶解胶体金并带动其与样品中的抗原〔抗体〕,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毛细作用下从一端慢慢渗移到吸收垫一端,利用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及胶休金的显色〔红色〕反响,可以检测抗原/抗体存在与否。

胶体金试纸条〔卡〕主要分为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两类,前者适合检测大分子物质,后者适合检测小分子物质。

胶体金试纸的原理和应用

胶体金试纸的原理和应用

胶体金试纸的原理和应用1. 胶体金试纸的原理胶体金试纸是一种基于胶体金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胶体金颗粒在特定条件下的溶胀和聚集现象,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快速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与否。

1.1 胶体金的制备胶体金是由纳米级的金颗粒组成的溶液,制备过程如下: - 步骤1:首先将金盐溶解在水溶液中; - 步骤2:加入还原剂,如柠檬酸或硼氢化钠,使金离子还原成金原子; - 步骤3:调整溶液的pH值和离子浓度,控制金颗粒的形状和大小。

1.2 胶体金的表面性质胶体金颗粒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质,有以下特点: - 颗粒表面带有特定的电荷,可以吸附带有相反电荷的物质; - 表面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会因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环境的折射率而发生变化。

1.3 胶体金的聚集现象当胶体金颗粒受到某些特定物质的影响时,会发生溶胀和聚集现象,导致颜色的变化。

常见的聚集引发剂有: - 目标物质的抗原或抗体; - 有机分子,如DNA片段; - 金纳米颗粒的聚集剂。

2. 胶体金试纸的应用胶体金试纸在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1 医学领域胶体金试纸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快速诊断和检测方面,包括: - 急性传染病的快速筛查,如流感、登革热; -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 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检测,如血糖、尿酸。

2.2 环境监测胶体金试纸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 水质污染检测,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污染物; - 大气污染检测,如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如农药残留。

2.3 食品安全胶体金试纸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食品中的有害菌的快速检测; - 食品中的添加剂的检测。

3. 胶体金试纸的优势和局限性胶体金试纸作为一种快速、便携、易于操作的检测方法,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有些试剂的稳定性较差,可能会导致结果的误判; - 试纸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对于低浓度目标物质的检测可能不够准确;- 试纸的选择性有限,可能对多种物质具有交叉反应。

胶体金是基于蛋白质表达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纳米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可靠的药物递送能力

胶体金是基于蛋白质表达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纳米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可靠的药物递送能力

胶体金是基于蛋白质表达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纳米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可靠的药物递送能力胶体金:蛋白质表达技术引领的纳米金属材料的生物应用胶体金是一种基于蛋白质表达技术发展而来的纳米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可靠的药物递送能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胶体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介绍胶体金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技术。

一、胶体金的制备技术胶体金的制备技术是胶体金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光化学法、物理还原法等。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成胶体金颗粒,并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控制颗粒的形貌和尺寸。

二、胶体金的表面修饰与功能化胶体金的表面修饰与功能化是将其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基础。

通过合适的表面修饰与功能化,可以增强胶体金的生物相容性,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特异性识别等功能。

常见的表面修饰与功能化手段包括改变表面化学性质、修饰功能基团、包覆生物大分子等。

三、胶体金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胶体金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是其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

由于胶体金颗粒具有较高的吸收和散射光性能,可以通过调节颗粒的形状和尺寸来调控其吸收和散射谱,从而实现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和散射能力。

利用这一特性,胶体金可以作为生物成像的显影剂,用于肿瘤检测、血管成像等方面。

四、胶体金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胶体金作为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在药物传递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胶体金可以通过调节颗粒的形状、尺寸和表面修饰等方式,实现对药物的载荷和释放控制。

此外,胶体金颗粒还可以在体内实现靶向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毒副作用。

五、胶体金在生物感应与诊断中的应用胶体金的表面修饰使其能够与生物分子特异性地结合,从而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感应与诊断。

通过将靶向分子修饰于胶体金表面,可以实现对癌细胞、细菌等病原体的特异性识别和定位。

此外,胶体金还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实现对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及应用蓝巧玉08材料科学与工程,海南大学,570228摘要:关键词:1 前言胶体金(Colloidal gold)是一种疏水胶溶液,也称金溶胶(Coldsol),因其纳米尺寸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常作为免疫胶体金标记。

自1971年,Faulk首次用免疫金标记技术研究沙门菌壁细胞抗原成分,将胶体金与抗体结合,应用于电镜水平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1974年,Romano等用胶体金标记抗球蛋白抗体,建立间接免疫金染色法。

1983年,Holgate等建立了免疫金银染色法(LGSS),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1989年, Spielberg等通过检测抗 HIV的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首次建立了斑点金免疫渗滤法 (DIGFA)。

1990年,Beggs等在免疫渗滤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更加坚毅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即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LCA),用于检测人尿和血清中的HCG。

此后,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不断成熟,成为继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和酶之后,又一大免疫标记技术。

胶体金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镜水平研究、光显微细胞化学、免疫沉淀以及蛋白质染色技术上,并被引入免疫诊断领域中,尤其在快速诊断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前景。

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由于带负电,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伴刀豆球蛋白(ConA)等。

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应,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胶体金标记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敏感性、精确性并可人工制备,其操作简单、快速和无污染等,另外胶体金标记复合物在干燥状态下室温贮存相当稳定。

2胶体金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免疫胶体金技术(ICG) )是一种常见的标记技术,它是以胶体金为标记物,是利用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在光镜电镜下对抗原或抗体物质进行定位、定性乃至定量研究的标记技术,是继三大标记技术(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和酶)后发展起来的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免疫胶体金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无污染、安全、特异性好、易于判断等优点,可对产品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oxLDL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目前,常用的胶体金技术检测方法主要有:(1)免疫胶体金光境染色法,细胞悬液涂片或组织切片,可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进行染色,也可在胶体金标记的基础上,以银显影液增强标记,使被还原的银原子沉积于已标记的金颗粒表面,可明显增强胶体金标记的敏感性。

(2)免疫胶体金电镜法,可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或抗抗体与负染病毒样本或组织超薄切片结合,然后进行负染。

可用于病毒形态的观察和病毒检测。

(3)斑点免疫金渗滤法(IFA),是以微孔滤膜(如膜)作载体,其上固定已知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将其装入特殊的渗滤装置中,后加如免疫金探针发生免疫,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直观。

(4)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是以微孔膜为载体,利用微孔膜的毛细管虹吸作用,如同层析过程,是滴加在膜条一端的液体慢慢向另一端渗移,使标本中的抗原与免疫金探针结合生成免疫金复合物并被固相载体捕获呈现红色的控制线条。

整个检测过程操作简单、试剂少、快速,可通过肉眼观察打显色结果。

该法现已发展成为诊断纸条,使用十分方便,对动物及人体检疫的快速诊断很有影响力。

【胶体金标记技术在免疫分析中的研究进展】3胶体金的制备原理及方法3.1 胶体金的制备原理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根据还原剂类型以及还原作用的强弱,可以制备 5 - 150 nm不等的胶体金颗粒,一般还原剂用量越大制备的胶体金颗粒越小。

胶体金标记物又被称为胶体金结合物、胶体金探针或免疫金。

被标记物须经过彻底除盐的预处理,而制备稳定的胶体金结合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金颗粒大小、离子浓度、被标记物用量及标记体系的pH值等。

最适pH值一般接近或略大于被标记物的等电点,而被标记物的用量取决于金颗粒的大小。

3.2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胶体金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溶液还原法、电化学法、、微波法等,但化学还原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简单等优点,一般都采用化学还原法,其主要有白磷还原法、抗坏血酸还原法、柠檬酸三钠还原法、鞣酸原柠檬酸三钠还原法、乙醇超声波还原法和硼氢化钠还原法。

常用的还原剂有柠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

由于白磷易燃易爆,一般实验室不宜采用。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时,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氯金酸与还原剂的比例(增加或减少还原剂的量)可得到所需不同直径的金颗粒。

但制备的胶体金颗粒分散性不是很好,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2010年,高燕红等首次通过改进的方法,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做稳定化试剂,用硼氢化钾化学还原法和晶种生长法结合,制备出具有良好分散性、无团聚现象及粒径均匀的胶体金和金纳米棒。

4、胶体金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胶体金探针、免疫胶体金试纸,以及在光境电镜上的使用等,使得免疫胶体金技术在食品安全、生物医用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4.1胶体金在医学中的应用4.1.1、胶体金在电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应用电镜水平的研究最早,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

其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应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或结合酶标进行双重或多重标记。

直径为3~15nm 胶体金均可用作电镜水平的标记物。

3~15nm 的胶体金多用于单一抗原颗粒的检测,而直径15nm 多用于检测量较多的感染细胞。

胶体金用于电镜水平的研究,主要包括:细胞悬液或单层培养中细胞表面抗原的观察,单层培养中细胞内抗原的检测,组织抗原的检测。

4.1.2、胶体金在光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同样可用做光镜水平的标记物,取代传统的荧光素、酶等。

各种细胞涂片、切片均可应用。

主要用于:用单克窿抗体或抗血清检测细胞悬液或培养的单层细胞的膜表面抗原。

检测培养的单层细胞胞内抗原,组织中或亚薄切片中抗原的检测。

4.1.3、凝集试验:单分散的免疫金溶胶呈清澈透明的溶液,其颜色随溶胶颗粒大小而变化,当与相应抗原或抗体发生专一性反应后出现凝聚,溶胶颗粒极度增大,光散射随之发生变化,颗粒也会沉降,溶液的颜色变淡甚至变成无色,这一原理可定性或定量地应用于免疫反应。

此外,胶体金在流式细胞仪,免疫印痕技术,免疫层析快速诊断技术,胶体金早孕检测试纸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4.2 在禽病检疫中的应用随着世界范围内养禽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禽病对养殖的危害也随之加剧。

对家禽疾病进行有效防治的关键是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并弄清致病因子。

伴随着病原检测技术的进步,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快速、简便、可单份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检测标本种类多等优点开始被逐渐应用于禽病的病原诊断。

郝桂兰、王长美等人利用免疫胶体金试验,成功实现了对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快速鉴别诊断。

郑鸣等用胶体金标记抗原,运用双抗原夹心法于国内首先建立了猪瘟病毒抗体检测免疫层析试纸条。

刘春龙等建立了检测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 IgG) 含量的免疫胶体金法,并与常用的免疫单扩散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免疫胶体金法灵敏度为200 μg/mL,操作简单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适合现场的快速检测。

李恪梅等用布鲁菌纯蛋白衍化物作为该检测板的包被抗原,建立了用胶体金标记抗原,利用间接法检测人和不同动物血液样品中的抗布鲁菌抗体的新方法。

王中力等采用柠檬酸三钠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单克隆抗体。

徐葛林等[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狂犬病病毒单抗,制成免疫层析试纸条。

4.3 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随着我国水产集约化养殖业的迅速扩大,El趋严重的病害威胁已经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选择科学合理、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已是今日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4.3.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在水生动物检疫中的应用GICA作为一种可靠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在动物检疫工作中广泛用于传染病病源微生物的抗原、抗体检测。

目前已有少量兽医用商品GI2CA试纸条生产,可是还未有水产用的商品GICA试纸条。

武汉大学的孟小林等发明了一种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试纸条制备方法,并申请了专利。

很多学者也对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O157:H7等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制备各种疾病的试纸条,在方法上是可行的,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可望将GICA技术广泛用于各种水产养殖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检测。

届时,养殖户在购入苗种时可用GICA试纸条自行检测,以挑选健康合格的苗种。

4.3.2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水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水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加大质量监督的力度。

传统的液相、液质、气相等方法虽然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但是检测周期长、费用高,不能完全符合市场化的需求。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了快速检测中心。

目前市场上也已有很多水产品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的GICA试纸条在销售,如氯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有机磷农药等。

很多参数的检测灵敏度也足够满足限量要求,如有些厂家生产的氯霉素试纸条灵敏度可达到0.1ng/mL,而限量是0.3ng/mL,检测时间基本在20min~30min,比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还快两个小时左右。

4.3.3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水产养殖投入品检测中的应用很多水产品质量问题是由饲料等投入品的问题引起的,如抗生素、激素等违禁药物的添加,此外也存在由于生物毒素等引起的质量问题。

投入品的质量问题增加了水产品质量风险,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养殖户的切身利益。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政府部门也逐渐开始着手投入品的质量监控。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也正在建立激素、生物毒素等的GICA检测法。

饲料真菌毒素是普遍存在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真菌毒素。

江南大学的赵晓联等早在2005年就对GICA检测黄曲霉毒素B1进行了研究,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2.5ng/mL,且重复性好。

5 展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