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_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社会认知过程中的印象 形成
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一)印象(impression):是指人在最初遇 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以自己旧有经 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 类所形成的关于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 过程的结果。 (二)印象形成的定向作用: · 印象形成是人们适应新的社会情境的一种方式 · 印象作为行为定向和理解人的背景,是人际关 系最初、最直接、最经常的定向因素,直接影 响着人与人之间进一步的相互作用和人际关系 状况。
例:印象的总加结果
A 真诚 +3 聪慧 +2 热情 +3 多嘴 -3
源自文库
合计:+5 理解+3 自信+1 B
合计:+4
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的分析
(二)平均模式(N.H.Aderson,1965): 有时,一些人是按照各个特征的分值的 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 如上例中, A =+5÷4=1.25; B =+ 4÷2=2 所以,B优于A。
不好的评 价(消极 定向
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的分析
(一)加法模式(M.Fishben,1964): 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 越大,则给人的印象越好,越易为人所 接纳;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越多, 强度越大,则给人的印象越差,越难为 人所接纳。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总体印象的形成都 遵循加法模式。
B
明显度×权重 +5×3=15 +5×3=15 -3×2=-6 24 24÷3=8
结果:B总体印象分 高于A
(四)中心品质理论:
人们在形成印象时,并不平等看待各个 特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 更能影响人们的总体印象(参见后表)。 注:表中数值越高,说明具有某种特征 的倾向越强。 凯利等认为,热情——冷酷是影响人们 印象形成的中心品质,与其对应的是边 缘品质(或附加品质)。
印象形成中定向性质不同的特征
(S.Rosenberg etal.,1968)
定向性质 (评价) 好的评价 (积极定 向) 人际关系特征 (社 会特征) 乐于助人的 为人真诚的 宽容的 平易近人的 幽默的 不快乐的 自负的 易怒的 令人厌烦的 缺少人缘的 智力特征 (心理特征) 科学的 坚决的 有技能的 聪明的 坚持不懈的 愚蠢的 轻浮的 犹豫不决的 不可靠的 笨拙的
四、影响社会认知(人际认知) 的因素:社会知觉三要素分析
(二)被认知者 ·被认知者的仪表 ·被认知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 等属性 ·被认知者的非语言表情特征 ·被认知者是否陌生人等。
四、影响社会认知(人际认知) 的因素:社会知觉三要素分析
(三)社会交往情境 · 交往情境中的角色关系 · 交往情境中的人际空间特点,等。
二、印象形成的特点
1 、协调性:倾向于把对知觉对象(人)的各 种特性协调一致起来。 2 、评定性:人们所形成的印象总是带有一定 的评定性。 ·奥斯古德:印象的评定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评价方面:如好——坏 ·力量方面:如强——弱 ·活动方面:如主动——被动 3、选择性:信息选择倾向 ·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社会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心理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1.“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是心理 学术语,专指具有社会意义的那种知觉,而社 会意义是离不开人的,所以社会知觉主要也称 人知觉、对人知觉、人际知觉,包括个体自我 的知觉,对群体成员和群体本身的知觉。 2.“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社会知觉” (social perception)的上位概念,包括关于特 定社会性对象的全部认识过程,其中包括社会 知觉,也包括社会推理;包括对于其他人和外 部世界的认识,也包括对于自身的认识;而且, 有关态度形成等内容,实际上也属于社会认知 的范畴。
(三)加权平均模式
(N.H.Aderson,1965):许多人在形成印 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 多少,以及特征自身的明显程度(即强 度),而且还考虑每一个特征的重要性。
例:印象形成的加权平均模式
A
特征 活波 有魅力 吸毒 加总结果 加权平均 值 明显度×权重 特征 +5×3=15 +5×3=15 -3×5=-15 15 15÷3=5 友好 兴趣广泛 不整洁 加总结果 加权平均 值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的含义 1.狭义:“知觉”(perception) 2.广义:“认知”(cognition),指人的认识活 动,包括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学习、语言 理解和产生等心理现象。 认知的三个主要层次: 感觉和知觉 意象(表象) 概念思维
(二)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
三、社会认知的意义
1.社会认知是评价交往对象的基础和前 提 2.社会认知有利于了解交往对象,有利 于调整和改变态度,有利于人际关系的 协调一致 3.社会认知适应于交往中角色期待的需 要,有利于社会适应
四、影响社会认知(人际认知) 的因素:社会知觉三要素分析
(一)认知者 ·认知者有关人性的哲学观点的指 导和影响 ·认知者的经历和经验 ·认知者的认知系统的特点 ·认知者的内隐人格理论 ·认知者的兴趣、需要、价值观等
(三)社会知觉(认知)的一般 特点
1、多变量性 :认知双方都是一个多变 量体。 2、不一致性:认知双方的内部认知状态 存在复杂性、矛盾性。 3、 互映性 :社会认知存在相互影响, 往往有相似性。 4、制约性:人际社会认知受到多种认知 条件的制约。
二、社会认知的范围
1、对他人的认知: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 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 的行为原因的认知。也包括自我认知。 ·对他人表情的认知:(1)面部表情;(2)身段表 情;(3)言语表情。 对他人性格的认知:通俗的说即对他人的看法,指对 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印象形成就是把一个人若干有 意义的特性,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 义的特征。 2、对自我的认知。 3、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认识自己与他人的 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