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分析在茯苓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光谱分析在茯苓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本论文采用红外光谱鉴定的方法对我国来源于不同产地的茯苓药材进行分析研究,在茯苓资源调查的工作基础上,建立一套适用于茯苓药材产地识别的红外光谱鉴定方法。

1.通过对茯苓道地药材产区云南省和大别山地区进行详实的文献考证和深入的产地调查,同时对全国大型的药材市场进行走访调查,整理其生态环境、特色栽培技术、培育菌种、产量分布、特色加工技术和销售价格等调研资料;通过两大茯苓药材道地产区内产地的变迁,可以看出茯苓野生资源极少;应当尽快制定茯苓的规范化生产标准,对全国各地的茯苓生产加强宏观调控,特别要重视保护、研究、推广传统、优质的茯苓品种。

2.采用传统的茯苓道地药材鉴定方法,对实地样地调查中收集到的茯苓道地药材进行性状鉴定,以体重质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云南产区的新鲜茯苓药材多呈类球形,个大质坚,大别山产区的新鲜茯苓多呈扁圆形或不规则团状,个小质泡;云南产区的茯苓多炮制加工成卷茯、茯苓块和茯苓片,多出口,大别山产区的茯苓多炮制加工成茯苓块和茯苓丁,多内销。

3.采用“多级红外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结合计算机分析软件技术对采集到的茯苓药材直接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和产地识别。

通过对茯苓原药材粉末的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确定茯苓特定成分茯苓多糖的红外特征吸收峰:1163、1078、1035和995cm-1,可作为茯苓药材的鉴别依据;市场上流通的茯苓伪品与茯苓药材在红外图谱上差异显著,可以快速区分;不同产地的栽培茯苓中茯苓多糖的差异不显著;同一产地不同栽培方式的茯苓中茯苓多糖在成分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茯苓皮的原药材粉末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分析,发现茯苓皮红外光谱特
征吸收为1149、1079和1036cm-1(多糖类C-O伸缩振动吸收峰)和1619、1315和780cm-1(草酸钙的特征吸收峰)和3696、3621、797、779、537和470cm-1(高岭土的特征吸收峰),可作为茯苓皮的鉴别依据;由于栽培环境差异大,不同产地茯苓皮之间的差异明显,结果与茯苓药材产地识别相一致。

红外光谱技术对茯苓药材进行“无损、快速”检测,既能客观反映茯苓所含的主体成分,又可以在宏观上体现茯苓的整体成分,可以初步对不同来源的茯苓药材进行产地识别和整体成分分析。

4.将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茯苓提取过程相结合,直接对茯苓水提醇沉物进行红外光谱特征分析,其特征吸收峰为:1655cm-1(蛋白质酰胺Ⅰ带吸收峰)、1545cm-1(蛋白质酰胺Ⅱ带吸收峰)、1123和1080cm-1(多糖类C-O伸缩振动吸收峰)和619cm-1(硫酸钾特征吸收峰),不同产地的茯苓水提醇沉物在蛋白质含量、多糖成分和硫酸钾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对茯苓水提残渣与茯苓原药材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茯苓多糖大部分为水不溶性多糖。

首次同时对茯苓药材、茯苓水提醇沉物和茯苓水提后残渣进行分析,为茯苓药材及中药的整体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