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热症可灸_与_热症禁灸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医#""$年#月第$%卷第#期
胃粘膜上皮的生长,使穿孔尽快修复。据此,笔者初步认为溃疡病穿孔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后,患者血中胃动素、胃泌素明显降低,而表皮生长因子明显升高者,为非手术治疗有效,可继续观察治疗,否则应坚决中转手术。
“热症可灸”与“热症禁灸”
袁青,马瑞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关键词:热症可灸;热症禁灸;热症;针灸禁忌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热症可灸”与“热症禁灸”是对灸法的两种不同观点,大多医家认为虚寒宜灸,实热宜针。虽主张“热症可灸”者大有人在,但反对热症用灸者更沿习成风。笔者本着遵古而不泥古的思想对这两种提法做一分析。
!“热症可灸”的理论依据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有“天寒无刺,天温无灸”的论述,其原义为在天气寒冷时,针刺不易得气,故应以灸法为宜,而当天气炎热时,针刺得气较易,作用得到提高,或因天气炎热,灸疮发作常感不便之故,故不必专于用灸,并非是“天温禁灸”之意。后人以“天温无灸”作为“热症禁灸”的经典依据,这就有充分商讨的余地。《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不仅从理论和临床上确立了灸法的一些基本原则,而且把灸法的适应症扩大至治未病、急症、热症等,《千金翼方・卷二十八》云:“凡卒患腰肿跗骨肿痈疽节肿风游热肿,……即急灸之立愈”;脏腑实证可施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实热施灸,《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五淋,灸大敦三十壮”;阴虚内热施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腰背不便,筋挛痹缩,虚热内寒,灸第二十二”。上述都说明热症是可以用灸法的。金・刘守真认为灸法有“引热外出”和“引热下行”的作用,主张热症用灸。实热症用灸法属于“引热外出”法,寒热格拒用灸法属于“引热下行”法。元・朱丹溪完善了“热症可灸”的理论,认为热症包括实热与虚热,而灸法有攻有补。并把灸法用于热症的作用归纳为“泄热排下”、“散火祛痰”、“养阴清热”三个方面。《圣济总录》“肿内热气被火导之,随之而出也”。即是说灸治是“以火导之”,使热毒之邪移深就浅“随火而出”,则郁结壅滞可散,热毒肿痛可消。对已成脓者,则可用灸法催脓、拔脓。阴虚内热可灸,《丹溪心法》云:“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则阴长也。”从理论上阐述了其治疗机理是通过扶阳来接济阴虚,使虚火自能下行归元。《幼幼集成》更认为灸法能“疏风解表,行气利痰,解郁开胸”。而《灸赋》中所阐明的内容则概括了“热症可灸”的机理:“虚热用灸,元气周流;实热用灸,郁热能疗;表热可灸,发汗宜谋;里热可灸,引导称优。火郁宜发,……同气相求,开门逐贼,顺气行舟”。
近年来,现代医学研究为灸法治疗热症提供了科学依据。有研究认为,灸能退热、抗休克、改善微循环、防止肾功能损害,并有抗病毒和纠正流行性出血热引起的体液因素紊乱等作用。艾灸可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可显著提高白细胞数。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灸治热症的作用机制。
"“热症禁灸”的理论依据
“热症禁灸”最早出自《伤寒论》,后世主张禁灸者多沿习此说,并把阳症、热症、实症、阴虚乃至湿热之疾列为禁灸之列。如《伤寒论》’’.条中列举了许多的热症禁灸:“微微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认为阴虚内热之体,应忌用艾灸,因艾火易伤津液,阴血愈伤而形成焦骨伤筋的严重后果。又曰“…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条云:“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认为阳虚而寒之症,治以灸法,功效显著。阳盛而热之症,反灸之,是实以虚治,血随火炎则妄行。##’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热盛之症,若用温针,以火济火,火热扰动心神,必致烦躁、心悸、不眠诸症。其后宋代《圣济总录》也推崇“热症禁灸”:“阳症之病,不可灸也”、“若阳症灸之,则为大逆,……灸人火邪入腹,干错五脏,重加其烦”。
追本溯源,热症“可灸”与“禁灸”是有着历史的根源和理论基础的。古人对这两种观点也没有肯定的结论,同一书中有时会有截然相反的提法,这种例证当以《针灸问对》为其代表,“若身热恶寒,时见躁作,或面赤面黄,噫乾,口乾,舌上黄赤,时渴,咽噫痛,皆在外也,但有一二症皆不宜灸。其脉必数,或但数,亦不可灸,灸之患立至。”但接着引用高武的话“《难经》云:热症在内,……为阳陷入阴中,取阳气通天之窍穴,以火引火而导之,此宜灸也。”
由于热症的范围甚广,是否“禁灸”或“可灸”,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不能将其绝对化,主张“禁灸”者不应对一切热症都不用灸法,这样限制了灸法的发展。主张“可灸”者亦不宜过分地扩大其作用,这样才有利于灸法的发展。
收稿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