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 》 表达的是诗人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 下面整理的是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 赏析,欢迎阅读。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 1 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2 绝 3。 是日更定 4 矣,余 5 拏 6 一小舟,拥毳 7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 砀 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9。湖上影子,惟 10 长堤一痕 11、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1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3。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 14 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 15?”拉 16 余同饮。余强 17 饮三大白 18 而别。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此 19。 及 20 下船,舟子 21 喃喃 22 曰:“莫 23 说相公 24 痴,更 25 有痴似 26 相 公者。” 【注释】 1、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 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 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 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 / 10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 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12、 一芥: 一棵小草。 芥, 小草, 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像小草一样微小) 。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15、 焉得更有此人: 意思是: 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 哪能。 更, 还。 16、拉:邀请。 17、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 奋地。 18、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 意思是三杯酒。 19、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20、及:等到。 21、舟子:船夫。 22、喃喃:低声嘟哝。 23、莫:不要。 24、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25、更:还。 26、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 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 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 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 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 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 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 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 问他们的姓氏, (得知他们) 是南京人, 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 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赏析一】 人不痴不成事。冷寂湖山寻清绝雪景,非痴人不能为!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 忘故国。 这里标“崇祯五年”, 也是如此。 “十二月”, 正当隆冬多雪之时, “余
2 / 10
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 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诗人 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 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 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 法, 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 宗元 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 一个“钓雪”的渔翁。 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 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 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 溯因。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两者机 杼不同, 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 《江雪》 中的“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 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 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初更时分,晚上 八点左右, 寒气倍增之时也。 “拥毳衣炉火”一句, 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 试想, 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 竟有人夜深出门, “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 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 在这里, 诗人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 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 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 请看诗人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 片弥漫。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迭用三个“与”字, 生动地写出天空、 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诗人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 下皆白”的全景, 从看雪来说, 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 总印象。 接着变换视角, 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 依稀恍惚之感。诗人对数量词锤炼的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 白”之“一”字, 是状其混茫难辨, 使人惟觉其大; 而“一痕”“一点”“一芥” 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 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
3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