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答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答辩
10.22
A、语文课程阶段目标是从哪五个方面提出的?
答:①“识字与写字”;②“阅读”;③“写作”(1—2年级为写话)④”口语交际”⑤“综合性学习”
B、《林海》的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可概括为哪四个字?这四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答:亲切舒服。三次。
【08】
A、说出《课标》中“阶段目标”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和会写常用汉字各是多少?
答: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B、《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作者是谁,选自哪一篇文章?本文的思路是什么?答:吴瑛《在沉痛悼念的日子里》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11.12
A、《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多少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多少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又推荐多少篇优秀诗文?
答:《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
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
《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又推荐70篇优秀诗文。
B、《爬山虎的脚》一文所描写的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绿”,“绿得那么新鲜”。二是又“多”又“密”,“铺在墙上”“不留一点空隙”。三是“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0】
A、《课标》中“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B、《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答:一是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二是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惨痛。
11.26
A、《课标》中要求“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答: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B、《挑山工》一文的教学应向学生渗透哪些思想道德教育?
答:启发学生学习“挑山工”的顽强意志,在人生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奋勇前进。
【12】
A、请根据《课标》关于阅读方面的要求,说说“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区别是什么?
答“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B、“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的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没有加引号,这样用标点突出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第一个“鸟的天堂”引号的作用。
答: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认同和赞叹。
表示引用别人的话,是指大榕树。
12.10
A、《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答: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B、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答:①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②有感情地朗读。
【14】
A、《课标》要求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作文教学要求鼓励什么,提倡什么?
答: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
B、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记人的文章,使学生描写的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答:指导学生写好人物的外貌神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一些典型事例。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完整。
12.24
A、《课标》中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多少个常用的汉子?其中要求学会的字是多少?“学会”字与“会认”字在要求上有什么区别?
答: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学会的字是2500个左右。“学会”与“会认”字的区别是:“学会”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要会写。“会写”字只要求读准字音。
B、怎样指导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试举例说明。
答:①抓住重点词语,着重理解;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举例略。
【16】
A、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那么通过让学生多读要达到哪些要求?答: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B、怎样指导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试举例说明。
答:主要内容写的非常具体、详细;次要内容写得简略,有时一句带过。举例(略)
【17】
A、一节好课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教学目的明确;对教材理解准确、有深度,传授知识准确;教学中能处理好师生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妥当。
B、《古井》一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本文的表现方法是什么?
答:以物命题。借物喻人。
【18】
A、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优化教学过程?
答:改革课堂教学。①优化教学管理;②优化教学内容;③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B、成语“闻鸡起舞”的意思是什么?并说说这个成语的来历。
答:“闻鸡起舞”比喻有志向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9】
A、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B、修改病句的方法,可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答:增(增加字词)、删(删除多余字词)、调(调整修改语病的方法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字词)。
【20】
A、你是如何理解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