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竟什么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为什么要提这个命题?因为越是到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处,越发现这个问题的重要。“继承与创新”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很难的事情,难就难在对什么应该继承、什么应该创新的判断。在改革中,“传统”似乎一直是被打压的对象,“传统”就是应当被革命的事物的代名词。论起理来,大家也都觉得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可是具体说来,什么才是我们今天应当发扬的“优良”传统,却讳莫如深。追根溯源,是我们对传统抱有偏见,对“优良”传统的内涵还没搞清楚,对真正的传统缺乏很好的归纳、审视和总结。在“课程改革再出发”之际,我们很有必要在以前诸多争论的基础上,对这个具有本原性的问题做一个彻底的探讨。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开诚布公的对话渠道,一个健康的学术争鸣环境。如此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关于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

——与国际上相应概念的对照

张奠宙

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那就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这里的‚数学基础‛,其内涵就是三大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里的‚数学发展‛是指:提高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教学方式,则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精神,进行‚启发式‛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本质,倡导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运用‚变式‛进行练习,加强解题规律的研究。

这样的特色,也可以用‚数学双基教学‛的习惯性说法加以表述。‚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双基教学‛不等于‚双基‛本身。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双基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强调打基础,还包括在打好基础之上的发展。以为‚双基教学‛不要发展,那是一种误解。

中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与世界主流研究不同的特色。有一个时期,这些特色或者被当作批判扬弃的对象,或者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则停留在朴素的层面,缺乏理论加工。相对于大肆追捧国外的一些光怪陆离却并无实践效果的‚概念‛和理论,我们未免有点‚妄自菲薄‛,太瞧不起自己了。

以下我们分别简述中国数学教育的六个特征,并和国外的有关提法相对照,借以显示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所在。

1.注重‚导入‛环节。

涂荣豹指出,中国数学教学长于由‚旧知‛导出‚新知‛,‚引入新课‛往往是数学教师最为精心设计的部分①。注重‚导入‛环节,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之一。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往往会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在‚数学导入‛上,已经发展为一门艺术。

国外引进的、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设臵‛,只是‚导入‛的一种。事实上,就数学课堂而言,能够设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只能是少数。大多数的数学课,尤其是大量的‚数与式‛的运算规则的程序性数学内容,多半没有现实情境可言。例如,因式分解、合并同类项、幂和指数运算等,很难设臵现实情境。但是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导入。比如,用‚整数的质因数分解‛导出‚因式分解‛、用‚同类归并‛的朴素思

想导入‚合并同类项‛、用‚连加为乘‛导出‚连乘为幂‛等都是可行的。中国数学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独特的导入方式,除了现实‚情境呈现‛之外,还包括‚假想模拟‛、‚悬念设臵‛、‚故事陈述‛、‚旧课复习‛、‚提问诱导‛、‚习题评点‛、‚铺垫搭桥‛、‚比较剖析‛等手段。这些导入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提倡‚情境教学‛是正确的,但是,人不能事事都直接经验,大量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出发进行数学教学,只能是启发式的‚导人‛的一种加强和补充,不能取消或代替‚导入‛教学环节的设臵。坚持‚导人新课‛的教学研究,弄清它和‚情境设臵‛的关系,是我们的一项任务。

2.‚尝试教学‛。

1980年代,顾泠沅通过群众性地总结当时的数学教育优秀个案,提出‚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教学策略②,风靡大江南北。小学数学教育界,则有邱学华倡导的‚尝试教学法‛③,具有全国性影响。他们的经验中都有‚尝试‛二字。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创造‛。

西方相应的理念是‚探究、发现、创造‛。但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课堂学习中,要在短短的九年义务教育中,把人类几千年来反复思考、经过实践检验的最基础的知识‚探究、发现、创造出来‛,那是难以做到的。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尝试‛,比较符合基础教育的实际。尝试的含义是,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对,也可以不对;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可以做到底,也可以中途停止。尝试,不一定要‚自己‛把结果发现出来,但是却要有所设想、敢于提问、勇于试验。让学生在听取教师的讲课时,根据自己或对或错

的‚尝试‛进行对照,并通过师生互动,最后把握知识的真谛,这是有效的可以操作的自主学习方式。

总之,‚尝试教学‛的含义较广,它可以延伸为‚探究、发现‛。‚尝试教学‛,可以在每一节课上使用,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则只能少量为之。‚尝试教学‛,应该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

3.师班互动。

国外盛行的‚分组探究‛、‚代表汇报‛、‚彼此讨论‛、‚教师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形式,但是比较适合于小班教学。如果班上人数超过30人,分组很多,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就难以全面。

据曹一鸣等的调查,‚师班互动‛是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类型④。中国的课堂人数相对较多,一般是40人,多的达60人。这样的大班上课,用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教学方式十分困难。那么,数学课堂如何避免‚满堂灌‛,实现师生互动呢?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的数学教师采用了‚设计提问‛、‚学生口述‛、‚教师引导‛、‚全班讨论‛、‚黑板书写‛、‚严谨表达‛、‚互相纠正‛等措施,实现了师生之间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和谐对接,最后形成共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

我们注意到,当教师提出数学问题时,会要求学生站起来回答。学生或者用口头的数学语言叙述证明过程,或者使用心算得出计算结果。如果一位学生回答不完整,由其他学生补充和更正。最后,教师将学生语言的表达,经过提炼形成严谨的书面数学语言,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大声说‛的方式,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进行心算演练,而且在讨论中互相补充纠正,教师点拨总结,最后用严谨的书面语言写在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