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肝的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
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肝与胆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
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
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与小肠中医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
例如:心里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讲大脑在思考。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
脏腑之间的关系总结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6.肺与肝
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肺 与
肺在膈上 生理:气机升降
肝在膈下
其气以肃降为顺(肺从右降)
制约并调节肝气升发
互制互用,升降协调,
其气以升发为畅(肝从左升) 维持全身气机调畅。
2.心与脾
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和运行的相互协同关系。
生理 心
血液生成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心主心脉,心阳化赤以生血 心脾协同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心血自充 心血脾气 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健运不息 相互促进
血液化生充足。
与 脾
心行血,推动血液运行不已 血液运行 脾统血,统摄血液不逸脉外 协调配合,血运正常。
心主血
心有所主——主持推动血液运行
血液运行 肝藏血 血液充足 肝有所藏——贮藏调节血量分配 血运通利
生理
心
精神情志
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情志 肝主疏泄,调畅精神情志 相互协同,调节精神情志。
与
心血不足,肝无所藏,肝血虚——眩晕、视物模糊、爪甲色淡、肢麻筋挛。
肝
心肝血虚 肝血亏虚,心无所主,心血虚——心悸怔忡、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心肾相交示意图
水火既济
心
精神互用
肾
君相安位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心火不亢 心阳
下 温
肾阳
温煦 推动 兴奋 凉润 宁静 抑制
脏腑之间的关系与之所对应的病理现象
脏腑之间的关系与之所对应的病理现象一、五脏之间的关系与之所对应的病理现象五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人多以五行相生相克来说明其生理上的联系,即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关系;并用五行相乘相侮与子母相犯来说明其在病理上的联系,即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相乘、相侮、子病及母、母病及子四方面的病变关系。
但是,经过历代医家的观察与研究,对五脏之间关系的认识,早已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围,目前主要是从各脏的生理功能来阐述其间的联系,并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来反证其生理上的关系。
这样,就更具体、灵活、实用。
五脏之间的关系较复杂,为了便于分析,此以两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1.心与肺的关系“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就是心主血与肺主气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从心主血对肺主气来说,心推动血液运行,一方面,能维持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血是气的载体,气附于血而运行全身,从而使肺能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从肺主气对心主血来说,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能促进、辅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是保证心血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之间的中心环节,主要是积于胸中的宗气。
在肺司呼吸的作用下形成宗气以养心,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心血运载宗气以养肺,以维持肺脏司呼吸的功能。
所以,宗气具有的贯心脉以行气血和走息道以司呼吸的功能,能够强化血液循环与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
病理现象:心与肺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
如肺气虚弱,宗气生成不足,使血行无力,或肺失宣降,气机不畅,使血行受阻,出现咳嗽、气短、胸闷、心悸、唇青、舌紫等症。
反之,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行不畅,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出现心悸、唇青、舌紫、咳嗽、气喘、胸闷等症。
2.心与脾的关系心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二是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关系。
血液生成方面,心主血,心血供养脾,维持脾的正常运化;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正常,则化生血液功能旺盛,保证心血充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脾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1. 血液生成方面: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在脾的运化作用下,水谷精微之气得以消化吸收并注之于血脉而成为血液。
只有脾气强健,气血生化有源,心血才能充盈。
而脾的运化功能,也与心有一定的联系,一方面心阳可以温运脾土,另一方面,心主神志,可以调节脾的运化,有利于气血的生成。
心与脾在血液的生成方面,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 血液的运行方面:人体血液的运行,除了靠心气的推动、肺气的资助外,还需依赖于脾气的统摄。
只有脾气强健,统摄血液生理功能正常,血液才能在心气的推动下在经脉内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
心肺脾等脏相互配合,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在病理上,心脾两脏也常互相影响,如思虑过度,不仅可以耗伤心血,也可引起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出现纳呆、腹胀等症;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或劳心过度,血液耗损过多,最终可以导致“心脾两虚”,出现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症,中医往往采用补益心脾的方法予以治疗。
此外,不管是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或脾主统血功能障碍,均可引起血液运行失常。
二、肝与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故肝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及血液的生成运行方面。
l. 在消化方面:脾主运化,摄入到人体内的饮食物,必须经过脾胃共同作用,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并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
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只有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正常,胆汁才得以正常的分泌和排泄,脾胃升降有序,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
脾的运化功能,对肝之疏泄亦有一定影响,只有脾气强健,饮食物及水液得以及时的输布而不发生滞留,肝之疏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在病理情况下,如肝的疏泄不利,即可对脾胃的运化功能产生影响。
2. 在血液方面:肝主藏血,贮藏和调节全身血量,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如何认识肺部与肝的关系
中医如何认识肺部与肝的关系中医认为,肺和肝之间的关系那可是相当微妙且重要的。
就好像是一对互相配合又偶尔闹点小别扭的伙伴。
先来说说肺吧,这肺就像是个大管家,掌管着我们呼吸的大事儿。
它把清气吸进来,把浊气呼出去,让身体里的气能够顺畅地更新。
而肝呢,就像是个充满活力的将军,负责疏泄,让气血能够通畅地运行。
这俩家伙要是配合得好,那身体可就舒服了。
比如说,肝气的疏泄正常,能够帮助肺气更好地宣发和肃降。
想象一下,肝气就像是一阵温柔的风,轻轻推动着肺气这个大气球,让它能轻松地上下浮动,完成呼吸的使命。
可要是它们之间闹别扭了,那麻烦可就来了。
给您讲个我曾经遇到的事儿。
有一次去参加一个中医研讨会,会上有个案例特别典型。
有个年轻人,工作压力特别大,整天焦虑烦躁,这肝气就郁滞住了。
肝气一郁滞,就开始捣乱,影响到了肺气的宣降。
结果呢,这小伙子老是觉得胸闷气短,喘不上气来,还经常咳嗽。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就是肝气犯肺啦。
您看,情绪不好,肝气不舒,就牵连到了肺。
所以啊,咱们平时得注意调节心情,别让肝气闹脾气。
再比如说,肺气如果虚弱了,没法正常地宣发和肃降,也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
就好像肺气这个大管家没力气干活儿了,肝气这个将军也没办法顺利地指挥气血运行。
这时候,人可能就会出现头晕目眩、胸胁胀痛等症状。
在调理方面,中医也有不少办法。
如果是肝气郁滞影响到了肺,可能会用一些疏肝理气的药材,再配上一些宣肺止咳的,双管齐下,让它们重新和好如初。
要是肺气虚弱导致肝的疏泄失常,那就得先补肺气,让大管家有力气干活,再慢慢调理肝气。
总之啊,肺和肝就像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好搭档。
咱们得好好呵护它们,让它们和谐共处,这样咱们的身体才能健健康康的。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中医知识: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知识:脏腑之间的关系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由脏腑、经络等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
脏腑之间的关系,是藏象学说中整体性联系的内容之一。
人体各脏腑之间,在结构上通过经络而相互沟通,生理功能上既分工又合作,在病理变化上也可互相影响和传变。
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气与血之间的相互依存。
在生理方面,肺主气,辅心行血,可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而心主血,营养于肺,可维持肺的呼吸功能。
由于宗气积聚于胸中,温养心肺两脏,具有贯心脉以行气血和走息道以司呼吸的功能,所以能加强心血运行与肺司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
在病理方面,如肺气虚弱,宜降失常,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而心之阳气不足,血行无力,也会导致肺的呼吸功能失常,从而出现咳嗽、气喘、胸闷、心悸等症。
2、心与脾心与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心主血而推动血液运行,脾统血而统摄血液循行于脉管,两者互相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二是心血充盈,可营养于脾,心主神明,可调节脾的运化功能;脾运化功能正常,吸收的水谷精微能化生心血并营养心神,两者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此,当心血不足或心神失常时可引起脾失健运,脾运失常或脾不统血时亦可导致心的病变,都导致心脾同病,而出现心悸、失眠、食少、便溏等症。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的调节方面。
心主血,是血液运行的原动力;肝藏血,是贮藏和调节血液的重要因素。
因此,心、肝两脏在血液的运行方面是互相配合的。
心主神明,主管人的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活动。
也就是说,两者在维持精神情志活动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上,心血不足与肝血不足的病变可互相影响,导致心肝血虚的病证,出现面色无华、心悸、头昏、目眩等症状。
心神失常与肝失疏泄、情志失调也可互相累及,出现心烦、失眠、急躁易怒等心肝火旺的症状。
4、心与肾心与肾之间,首先体现在心之阴阳与肾之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心在五行属火,位于上焦;肾在五行属水,位于下焦。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心与肺“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心主血,肺主气,心与肺的关系,是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而气的输散分布也需要血的运载。
如果肺气虚或肺失宣降,会影响心的行血功能,从而导致血瘀,出现胸闷、心率改变、口唇青紫等症状体征。
若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液运行不畅,也将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出现咳嗽、气促等临床表现。
心与脾心主血,脾统血,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
脾气旺盛,生血功能正常,则心有所主;而心血充足,则可营养脾气。
血液在体内的循行,一方面要靠心气的推动,另一方面还要靠脾气的统摄才不致溢出脉外。
如果思虑过度,耗伤心血,脾的运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症状;反之要是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利,或脾不统血,血液外溢,则可致心血虚,心无所主,临床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等。
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
心行血功能正常,则血液供应充分,肝有所藏;如果肝藏血功能失常,心无所主,血液运行也会受影响。
临床上常见心血虚与肝血虚同时出现的病例。
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和情志与这两脏均有密切关系。
心、肝病变也都可表现为精神、心理活动的异常。
比如,肝阳上亢患者既可有头晕、目眩、烦燥易怒等肝病症状,又可兼有心悸、失眠等心病表现。
心与肾心位居于上属阳,五行属火;肾位居于下属阴,五行属水。
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应当降于肾,以助肾阳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而肾水则须上济于心,以资心阴,从而防止心阳过亢。
心肾之间的这种正常的相互帮助、相互制约的关系,被称为“心肾相交”。
如果肾水不足,不能滋润心阴以制约心阳,就会出现心阳过亢,临床可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等症。
若心阳不振,心火不能下温肾水,使肾水不能化气,反而上凌于心,则可出现心悸、水肿等症。
肺与脾肺与脾的关系主要涉及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方面。
中医 肝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肝与五脏的关系在中医的理论中,肝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器官,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阐述,其中指出肝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关系。
肝与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生理上,肝藏血,而心主血脉,因此肝与心共同维持着血液的正常循环。
肝与心在情志上也相互影响。
如果心情舒畅,则肝气条达,心情也会愉悦;而心情郁闷则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肝与脾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脾主运化,而肝主疏泄,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消化系统。
如果肝脾不和,则会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肝还对脾的运化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者,肝与肺的关系也十分重要。
在中医看来,肺主呼吸,而肝主疏泄,两者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呼吸功能。
肝肺还共同参与了水液代谢的过程。
肝与肾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肾主藏精,而肝主疏泄、藏血,两者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殖系统。
肾与肝之间还存在着“精血同源”的关系,也就是说,肾精可以滋养肝血,而肝血也可以涵养肾精。
中医认为肝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关系不仅体现在生理功能上,还体现在情志、病理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均衡、适当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维护肝脏和其他脏腑的健康。
论中医肝与失眠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肝的功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睡眠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肝与失眠之间的关系。
一、中医对肝的认识中医认为,肝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主疏泄,主藏血。
肝脏的疏泄功能有助于维持气血的运行和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就会引起气血不畅,导致一系列疾病。
二、肝与失眠的关系失眠是指夜间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是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常见问题。
中医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之一是肝失疏泄,肝阳上亢,导致心神不宁。
当肝脏的功能失调时,会影响到全身的气血运行,使心神得不到足够的滋养,从而引发失眠。
三、中药调理肝与失眠对于失眠的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
五脏之间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心气的推动,亦有赖于肺气的辅助。
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平衡。
因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接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2.心与脾的关系心主血而脾生血,心主行血而脾主统血。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3.心与肝的关系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调节两个方面。
血液运行方面:心主行血,心为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肝是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精神调节方面:心藏神,主宰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情志活动。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维护情志的舒畅。
心肝两脏,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
4.心与肾的关系心与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
心肾相交的机理,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
水火既济: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中属水。
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肾无心火之温煦则水寒,心无肾阴之凉润则火炽。
心与肾之间的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机能的协调平衡。
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
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源;神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
•故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
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
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
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
5.肺与脾的关系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气的生成: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脾主运化,化生水谷之精并进而化为谷气。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与六腑相配合,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脏与奇恒之腑之间密切联系,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除在形态结构上得到一定体现外,主要是在生理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协同、相互为用的关系。
这种关系,突出表现在五脏的系统分属关系、五脏的生克制化关系、五脏的精气阴阳关系等方面。
脏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有: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腑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脾肝肾的关系1.心与肺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
心与肺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协调,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心气的推动,亦有赖于肺气的辅助。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2.心与脾心主血而脾生血,心主行血而脾主统血。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1)血液生成方面: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
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
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旺,血液化生有源,以保证心血充盈。
(2)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即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以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
血液能正常运行而不致脱陷妄行,全赖心主行血与脾主统血的协调。
3.心与肝心主行血而肝主藏血,心藏神而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因此,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
(1)血液运行方面:心主行血,心为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肝是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2)精神情志方面:心藏神,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
呼吸科中医考试题及答案
呼吸科中医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肺主气,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A. 呼吸运动B. 气血运行C. 津液代谢D. 神志活动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肺的生理特性?A. 肺为娇脏B. 肺为清虚之脏C. 肺为气之主D. 肺为水之上源答案:D3.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 气机升降B. 气血生成C. 津液代谢D. 阴阳平衡答案:C4. 咳嗽的主要病机是:A. 肺失宣降B. 肺气上逆C. 肺气不足D. 肺阴亏虚答案:B5. 哮喘的主要病机是:A. 肺气上逆B. 肺失宣降C. 肺肾两虚D. 痰瘀互结答案:C6. 肺痨的主要病因是:A. 外感风邪B. 情志内伤C. 肺阴亏虚D. 痰热互结答案:C7. 肺胀的主要病机是:A. 肺气上逆B. 肺失宣降C. 肺肾两虚D. 痰瘀互结答案:D8. 肺痿的主要病机是:A. 肺阴亏虚B. 肺气不足C. 肺肾两虚D. 痰热互结答案:A9. 肺痈的主要病因是:A. 外感风邪B. 情志内伤C. 肺阴亏虚D. 痰热互结答案:D10. 肺痹的主要病机是:A. 肺气上逆B. 肺失宣降C. 肺肾两虚D. 痰瘀互结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A. 主气B. 主宣发C. 主肃降D. 主通调水道答案:ABCD12.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 气血生成B. 津液代谢C. 气机升降D. 阴阳平衡答案:ABC13.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 气血生成B. 津液代谢C. 气机升降D. 阴阳平衡答案:CD14. 肺与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 气血生成B. 津液代谢C. 气机升降D. 阴阳平衡答案:AD15.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 气血生成B. 津液代谢C. 气机升降D. 阴阳平衡答案: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对)17. 肺为清虚之脏,不耐痰湿。
(错)18. 肺为气之主,主一身之气。
中医如何认识肺部与肝的关系
中医如何认识肺部与肝的关系一、关键信息1、中医理论中肺与肝的五行属性及相互关系五行属性:肺属金,肝属木相互关系:金克木,木侮金2、肺与肝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联系肺气的宣降与肝气的疏泄气血运行方面的协同作用3、肺与肝在病理状态下的相互影响肝气郁结影响肺气宣降肺气不足导致肝气失于条达4、中医调理肺肝关系的方法药物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起居11 中医理论中肺与肝的五行属性及相互关系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肺属金,肝属木。
金克木,这是五行生克关系中的一种。
然而,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这种关系并非绝对的单向制约,还存在着木侮金的情况。
金克木,意味着肺气的肃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肝气的升发,防止肝气升发太过。
肝气主升,肺气主降,二者相互协调,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
木侮金则指在病理情况下,肝气郁结或亢逆,可能会反过来影响肺气的肃降,导致肺气上逆。
111 肺与肝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联系肺气的宣降与肝气的疏泄密切相关。
肺气宣发,将气血津液输布于全身;肺气肃降,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肝气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肺气的宣降正常,有助于肝气的疏泄;肝气的疏泄正常,也有利于肺气的宣降。
在气血运行方面,肺主气,朝百脉,助心行血;肝藏血,调节血量。
心肺之气推动血液运行,而肝的藏血与疏泄功能则保障血液的正常运行和分配。
肝气的条达舒畅,有助于肺气的推动作用,使气血运行流畅;肺气的充足和宣降正常,也能促进肝的藏血与疏泄功能。
112 肺与肝在病理状态下的相互影响肝气郁结时,气机不畅,容易导致肺气宣降失常,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症状。
反之,肺气不足,宣降无力,也会影响肝气的疏泄,导致肝气郁结,出现情志抑郁、胁肋胀痛等表现。
肝火亢盛时,火势上炎,可能灼伤肺阴,导致干咳少痰、咽干口燥等症状。
而肺阴亏虚,虚火内生,也可能影响到肝,导致肝阴不足,出现头晕目眩、急躁易怒等症状。
12 中医调理肺肝关系的方法中医调理肺肝关系主要通过药物调理、针灸推拿以及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
脏腑之间的关系ppt课件
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 阴阳 表里
经络络属 生理配合 病理相关
❖心与小肠 ❖肺与大肠 ❖脾与胃 ❖肝与胆 ❖肾与膀胱
经络:手少阴、手太阳
心与小肠
生理 为用
心主血——心阳温煦、心血濡养,有助于小肠化物 小肠化物——清者经脾气转输心,心血、脉
病理 影响
心经实热下传小肠——小肠实热 小肠之热上熏于心——心火亢盛
(二)心与脾
主要体现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生理: 血液生成
脾旺血足使心血充盈 心阳温脾则健运不息
相互促进
血液运行
心行血,推动血行不已 脾统血,血液不溢脉外
血运正常
病理:
脾气虚弱
生化无源 统摄无力
心血不足
心阳不足,脾失温养——脾气虚弱
心脾两虚
心悸、失眠 多梦、纳少 腹胀、体倦
(三)心与肝
主要体现于行血藏血和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相同的生理特点 奇恒之腑与五脏
奇经八脉
五脏与女子胞 五脏与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脏与脉 五脏与骨、髓
五脏与女子胞
女子胞:产生月经,孕育胎儿,均赖于
神的调控 气的推动 精血的充养
生 心藏神,主血——资助、促进女子胞发生月经,孕育胎儿 理 肝主疏泄、藏血,情志——为妇女经血之本 以肝为先天
是全身气机升降 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理: 气机失畅
肝火犯肺 肺燥伤肝
肝气逆——胁痛、急燥、面红耳赤 肺气伤——咳逆、咯血、咯痰不爽
肺燥——咳嗽、痰少、咽干 肝伤——胁下引痛、胀满
(七)肺与肾 主要体现于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方面。 水 肺为水之上源——肺失宣降,行水于全身,下引于肾。 液 代 谢 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升清降浊,输于膀胱。
3.2脏腑之间的关系总结
肺(主气)
心肺关系示意图
心主行血,有助肺的呼吸
心
宗气
肺
肺主呼吸,推动心的行血
2.心与脾
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和运行的相互协同关系。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心脾协同 心主心脉,心阳化赤以生血 血液生成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心血自充 心血脾气 生理 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健运不息 相互促进 心 与 脾 血液运行 脾 气 虚 血液化生充足。
心与肝的关系示意图
促进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疏泄藏血 (病理上:心肝血虚证,心肝血瘀证)
心 调控精神情志:心藏神,肝调畅情志 (病理上:心肝气郁证,心肝火旺证)
肝
心肝神魂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心
主
血
生 互 资
神
调 控
肝
藏
血
舍
魂
4.心与肾
主要表现:称为“心肾相交” 。 水火既济 生理:心肾相交 精神互用 心 与 肾 心位居上,心火必须下温于肾,以助肾阳,使肾水不寒 水升火降 肾位居下,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使心火不亢 互济互制。 心藏神——神能驭精,神清则精固 肾藏精——精能生神,精充则神全 心神肾精, 相互为用。
肺
水液代谢:肺输布水液,肾蒸化水液 阴气互资:肺阴滋肾阴,肾阴养肺阴
肾
8.肝与脾
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藏血与统血之间的关系。 肝主疏泄,协调脾胃升降;分泌疏利胆汁——促进脾胃运化——土得木而达 饮食消化 脾气健运,气血充足肝体得养——肝气冲和条达,疏泄正常——木赖土培之 血液运行 肝 与 脾 病理 血液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肝主疏泄,气血通利 藏统协调,血运正常。 脾主生血,充养肝血;脾主统血,血不外逸 肝脾不调——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纳少腹胀、肠鸣泄泻。 木旺乘土 消化 肝胃不和——精神抑郁、胸胁胀满、泛酸嗳气、恶心呕吐。 土壅木郁——脾胃湿热,熏蒸肝胆——纳呆腹胀、呕恶便溏;口苦、胁痛、黄疸。 生血无源——血虚 脾气虚弱 统血无权——出血 肝血不足——食少消瘦;眩晕目涩、肢麻、月经量少。 脾不统血 藏统失司——月经量多、甚至崩漏。 肝不藏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气机调
畅,气血流行,脏腑安和,所以二者关系 到人体的气机升降运动。 + 肝和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气机升降和气血 运行方面。
1.气机升降 +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 刺禁 论》)。肺居膈上,其气肃降;肝居膈下, 其气升发。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左 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 阴阳应象大 论》)。肝从左升为阳道,肺从右降为阴 道,肝升才能肺降,肺降才能肝升,升降 得宜,出入交替,则气机舒展人体精气血 津液运行以肝肺为枢转,肝升肺降,以维 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动。“左肺右肝”
2.血气运行 + 肝肺的气机升降,实际上也是气血的升降。肝 藏血,调节全身之血;肺主气,治理调节一身 之气。肺调节全身之气的功能又需要得到血的 濡养,肝向周身各处输送血液又必须依赖于气 的推动。总之,全身气血的运行,虽赖心所主, 但又须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和藏血作用的制约, 故两脏对气血的运行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在病理情况下,肝与肺之间的生理功能失调, 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失常和气血运行不畅方面, 如肝火犯肺(又名木火刑金)之候等。
+ 中医有一个全凭功能气象定位的藏腑定位,那就是“左肝右肺”,这跟解
剖结论完全不符,这里的肝可不是指肝脏的实体,而是肝气的意思。 肝气主生发,应的是东方之象,东方在古代就是左边,中国古人是 “左东右西”来看世界的。肺气主陈降,应的是西方之象,所以说“右 肺”,肝和肺,一升一降,能够协调全身的气机,气机顺畅了人就没 病了,所以治病可以说是治肝肺,病难治,就说“肝肺难调”。 + 当吾人面南而立,正视前方,则呈左东右西,前(上)南后(下)北 的方位感知。同理,当吾人以同样的方位观察对面的人体(乃至解剖) 时,就会明白中医古籍中的“左肝右肺”是如何得来的。因为,我们的 先祖是以“我”为中心,然后“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把自己置身于所观察的物象之外。假如吾人面对的 是一幅(绘有人物与山水)画的话,“我”之左乃面对者之右,“我”之 右乃面对者之左;故而产生了不同于“右肝左肺”人体实际解剖位置的 “左肝右肺”之说。
+
组员:黄嘉欣(11351034) 柴文洁(11351039)(主讲人) 常昆莉(11351042)
肺
五行 生理功能 金 主气司呼吸,主宣 发和肃降,通调水 道,朝百脉,主治 节 在志为悲忧 在体合皮,其华在 毛 在窍为鼻 在液为涕
Hale Waihona Puke 肝木 主疏泄,主藏血
系统连属
在志为怒 在体合筋,其华在 爪 在窍为目 在液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