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尼尔 《榆树下的欲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奥尼尔是一位严肃的戏剧家,他的剧作可以说是美国严肃戏剧、试验 戏剧之滥觞。他才华横溢,擅长写作悲剧。《啊,荒野》是他剧作中 唯一的一部喜剧。他性格郁悒,个人生活不如意,长期颠沛流离,因 而他的人生观比较阴郁,作品中忧郁、压抑、悲观的成分较多。他是 探索人的复杂心理的大师。他的写作题材相当广泛;他关心社会问题, 也为现代社会的冷酷、残暴和现代人没有归宿的境地所困扰。奥尼尔 是一位敏感的艺术家。他感觉到他的时代的“毫不协调、支离破碎、 没有信仰的节奏”,努力发掘人的欲望及失意的根源。关于现代人无 能为力的悲剧意识贯穿在他的一生所有作品中。 • 奥尼尔一生坚持不懈地革新戏剧艺术。他把戏剧从19世纪的传统束缚 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现实生活中扎根、成长。他首次把现实主义乃至 自然主义的传统手法运用于美国戏剧的创作中,他的艺术风格以多种 多样和精深圆熟而著称。他博览群书,深谙欧洲戏剧传统,且深受古 希腊悲剧、易普生、斯特林堡,表现主义作家、尼采和弗洛伊德的影 响。
《榆树下的欲望》
• 故事梗概: 《榆树下的欲望》讲述的是一个新英格兰农场的故事。前 妻所生的埃本对继承农场抱有希望,76岁高龄的父亲又娶 了年轻美貌的爱碧做第三任妻子。爱碧嫁给行将就木的老 头,就是为了这份遗产,但是她跟年迈的卡伯特生不出孩 子,继承权眼看要落空,于是引诱埃本同她发生关系,并 生下了儿子。在利用、引诱埃本的过程中,她对埃本产生 了真正的爱情。而埃本一直认为爱碧对他并无感情,只是 为了生个继承人夺取农场。爱碧百般表白也不能证明自己 的真心,于是忍痛杀死了亲生婴儿。她与埃本的隔阂消除 了,但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法律的制裁。
﹒和诗歌和小说相比,戏剧在美国起步较晚。19世纪虽无戏 剧大师问世,但在戏剧领域内有不少人在辛勤耕耘,为20 世纪20年代美国戏剧的复兴进行着铺砖铺瓦的工作。如19 世纪末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穆迪做了将现实主义戏剧搬上舞 台的大胆尝试,而瓦尔特和麦克伊也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戏 剧革新。其时欧洲文艺和文学界弥漫着浓郁的革新气氛, 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戏剧充斥戏坛,为美国带来一股革 新激励的风。这十年时间内,美国戏剧界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小剧场出现了,美国戏剧协会出现了,实验剧团出现 了,欧洲剧坛大家如易卜生、斯特林堡、萧伯纳等的剧作 被搬上了美国舞台。美国自己的剧作家也开始引人注目。 尤金· 奥尼尔 此时最突出的剧作家之一。
Desire Under the Elms
—— Eugene Glastone O’Neill Group 5
作品背景
﹒从南北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文学总 的倾向是现实主义的兴起、发展和浪漫主义的衰 微。南北战争结束后的20、30年内,资本主义处 于自由竞争阶段,民主、自由的理想鼓舞着人民 和作家,文学创作中乐观的情绪处于主导地位。 80年代以后,经过几次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 人们怀疑民主制度是“人人自由、幸福的天堂”。 80、90年代以后,批判现实、揭露社会黑暗的作 品增多,主题涉及农村的破产,城市下层人民的 困苦,劳资斗争,不少作品揭露种族歧视、海外 侵略和政府与大企业的勾结,也有些作品表现了 空想社会主义的情绪。
• 他在纽约当过秘书,1909年赴洪都拉斯,以期淘金致富。 在那里他染上了疟疾,被迫回国,协助管理他父亲的剧团。 不久他便不满于这种生活,南渡阿根廷,在那里供职一段 时间。以后他又赴南非、中美洲等地,归国后在往返于纽 约和英国海港上的船上谋生。他还演过戏,当过记者,并 曾因酗酒过度、精神沮丧而险些自杀。1912年,他因患肺 结核不得不疗养治病。在被迫休息的半年中,他阅读了希 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斯特林堡等众多名家的剧作, 开始进行严肃的思考,决定进行戏剧创作,以戏剧形式表 现自己的人生观。1913年至1914年写过8部独幕剧和2部 长剧。不久进入著名的哈佛大学“第47号戏剧研习班”, 在贝克教授指导下,剧作水平大有提高。
Eugene Glastone O’Neill 尤金· 格拉斯通· 奥尼尔
奥尼尔是美国剧作家。他的一生充满不 幸的遭遇,颇具悲剧色彩。他出生在纽 约市的一家旅馆内。父亲詹姆斯· 奥尼尔 是当时美国著名的演员,常在美国做巡 回演出,童年时的奥尼尔经常随行。他 于1906年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但一年 后被校方开除。之后他开始了漫长的、 但对其创作有重大影响的漂泊生涯。他 从事过多种职业,饱尝生活的艰辛,熟 知社会底层的生活。
•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 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 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 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 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 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 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 是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但作为一个比较 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 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 并影响到文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自然主义是指非经审美形式变形、陌生化的逼真的摹仿和 镜子式的再现,这是亚里士多德戏剧的基本特征 。
• 他对美国戏剧界的模仿风气和商业气息深恶痛绝,于1916 年参加非商业性的普罗文斯顿剧社的创作和演出活动。该 剧社上演了他的许多独幕剧。 • 奥尼尔对美国戏剧的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在19世纪,虽 有几位剧作家的潜心创作、惨淡经营,但美国剧坛的成就 不大,美国戏剧远远不能同美国小说和诗歌相提并论。当 时的剧作家和演员多刻意追求浪漫的情节和华丽的布景, 直到1916年普罗文斯敦剧社上演奥尼尔的独幕剧《东航加 迪夫》以后,在美国剧作家—首先是奥尼尔努力下,美国 戏剧才逐步取得了不比小说和诗歌逊色的成绩,并赢得了 国际性的声誉。
评价
• 奥尼尔一生四次获得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 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有美国的“莎士比亚” 之称。 • 1953年12月的《泰晤士报》上,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约翰· 加斯纳教 授称:“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院;在奥尼尔以后,美国才有了 戏剧。” • 1976年马丁· 西摩· 司密斯编的《20世纪文学辞典》中,将奥尼尔同布 莱希特、皮兰德娄和辛格并称为20世纪四大剧作家,称他是美国的一 流作家。 • 诺贝尔文学奖研究者之一的孟宪忠,曾在《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人生 之旅》这本书里提到:要理解奥尼尔的伟大,需要掌握三个判断:(1) 奥尼尔这人生命的复杂与多样性。(2)奥尼尔将戏剧从情节冲突、动作 冲突,引向人的内在冲突与灵魂冲突。(3)奥尼尔的作品洋溢着20世 纪的悲剧意识,警醒人类正视现实、正视自我,而不廉价地讨好和怂 恿世人。 • 作家的小儿子尤金‧奥尼尔说:“表面看来,我父亲对人生的看法是 悲观的,可内里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理想主义,有一种要使世界合乎 愿望的梦想……我父亲不仅仅是我生平了解的一个最敏感的人,而且 是古往今来具有最崇高理想主义的人。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十年。这十年内出现 的大量而出色的文学作品,充分反映出时代的面貌。此时 也是人们信仰危机加剧的时代。自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 以来就日益严重的信仰危机,到20年代更变本加厉。德国 哲学家尼采宣布上帝已死。英国哲学家罗素宣称,宇宙已 变得没有目的,人们不能再指望上帝伸出援手,一切努力、 热情和憧憬到头来都会化作乌有,欲活下去,唯有在绝望 中鼓起自己的勇气。现代西方成为一处空虚的精神荒原。 新的不同经历要求新的不同表现方式。印象主义、达达主 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极 大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达力度。
• 他的晚期剧作回到了现实主义,完成了他写自传体戏剧的 心愿,代表着他戏剧的最高成就。 • 《送冰的人来了》,1939年 《诗人的气质》,1935至1941年 • 《长日终入夜》,1939至1941年 •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1941年。自传体剧本,是一部 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又使用了大量象征主义手法。 《月照不幸人》,1943年。此剧实际为《进入黑夜的漫长 旅程》的续集。 • 作品主旨:面具理论。奥尼尔在《关于面具的备忘录》中 写道:“一个人的外部生活在别人的面具的缠绕下孤寂地 度过了。”在奥尼尔笔下,美国是一个虚伪的王国,人与 物都戴着面具。在其剧作中不少人物都戴着面具演出。
• 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80、90年代以后,随着垄断资本的逐 步形成,以劳资矛盾为焦点的各种社会问题尖锐化、表面 化,作家们对社会的前景感到忧虑和失望。在欧洲现实主 义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一批新兴的作家从许多方面 反映社会消极的一面。 •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文学的第二 次繁荣时期。20年代,各种流派相继出现,表现了高度发 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和精神世界方面的问题。30 年代基本上是左翼文学占主导地位,从30年代后期起,文 学界分化成各个流派,又出现了纷纭多样的局面。总的来 说,现代派文学与左翼文学是这个时期两股最大的文学思 潮。
Fra Baidu bibliotek 主要作品
• 奥尼尔一生的创作可分为早期(1912年—1920年)、中期(1920 年—1934年)和晚期(1934年—1953年)。 • 奥尼尔一生写了45部戏剧,主要有: • 《渴》,1914年。 • 《东航卡迪夫》,1914年。有的批评家认为此剧的上演可以看作美国 戏剧的诞生。 • 《鲸油》,1917年 • 《天边外》,1918年。1920年上演于百老汇,获得普利策奖。“由 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 的原始概念”,1936年奥尼尔凭此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安娜· 克里斯蒂》,1920年 • 他创作的初期(1913-1920年)主要写航海生活的独幕剧,以现实主 义手法,如实地描写海上生活的艰辛单调,特别是刻画了海员孤苦无 望,自暴自弃的心态。风格上近似抒情散文。虽然题材狭窄,手法较 单调,但是比之迎合市民趣味的商业戏剧却有意义得多 。
• 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和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 (id, ego, and superego)。这三个系统错综复杂,交 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行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满足其 欲望,超我则要求自我将欲望压抑下去,自我则调和两方 面,依照现实环境,采取适当措施。 俄狄浦斯情结,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 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 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俄狄浦斯(Oedipus) 情结的说法,缘自古希腊,是一个弑父恋母的故事。是儿 童(或成人)对于养育双亲的爱与恨欲望的心理组织整体, 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为三角人际关系结构,即个体自身, 所爱的个体对象,执法者(禁忌的制度)三者,伴随爱与 恨,及恐惧等等冲突矛盾的情绪。它存在的外在条件是人 类的两性差异和乱伦禁忌。
•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自然主义成分
卡伯特对残酷无情的上帝倍加赞美,受到清教徒那套教养的制约。他 的感情早就给粉粹了,他对别人的需要无法作出反应,也无法表达自 己的需要。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他自己的遗传和环境的受害者。这 一点说明了该剧最显著的自然主义成分。三个儿子个个都显示了父母 的性格特征。到头来埃本毁于他父亲身上的自大、肉欲和贪婪上面, 同样也毁于他母亲留给他的特征——对爱情的温柔的需要上面。艾比 也被写成为她的生活环境所困陷。这部戏的另一个自然主义成分是从 家庭成员各自反对一种抑制她们的清教徒生活方式——第一部分中, 两个哥哥反对自己的环境,第二部分中,一对情人反对一无生气的道 德禁令。还有一种自然主义色彩,就是对白的语言。奥尼尔想方设法 忠实照搬19世纪新英格兰北美佬那种做作、简短的说话方式。他们的 语言索然无味,平淡无奇;他们的思想模式讲求实际,毫无想象力, 反映出感情受到节制的本性。
• 奥尼尔中期的剧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 • 《琼斯皇》,1920年。把人物精神世界外化为舞台形象, 是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毛猿》,1921年 ,表现主义戏剧。 • 《榆树下的欲望》,1924年。1958年被改编为电影,由 索非亚· 罗兰主演。借用了古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的 悲剧《希波吕托斯》,也是部自然主义剧作。 • 《大神勃朗》,1925年,人物带着面具,以表现或者隐藏 他们的内在本性。 《奇异的插曲》,1927年,运用精神分析和意识流手法。 《悲悼》,1931年。此剧借用了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瑞 斯忒亚》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