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摘要:在高校招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及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已被社会广为关注。因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基于中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剖析了其中存在的四大问题,探讨了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思路与措施,最后提出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人才供应报告制度,来解决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就业需求与供给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就业指导职业发展就业预警
高等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而大学毕业生无疑是人力资源中最有价值的人才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结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引发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日益凸显。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步于1989年,2O多年当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指导工作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指导内容设计、就业指导课程选择、就业指导师资匹配等层面,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单一分散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技巧等一般和应急性的日常就业指导服,就学生自我价值而开展的就业指导却很少。其次,当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缺乏科学性的引导,鲜有学校主动邀请各用人单位来开展校园宣讲会,使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人才的类型。最后,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处于真空地带。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期望,以及就业市场的激励竞争使大学生产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而高校对于学生就业心理的危机干预和辅导意识还比较淡薄,导致就业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二)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创新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国家教育部要求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后得以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不足。首先,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主旨思想存在误区。提高就业率和实现就业安置已成为多数高校设置就业指导课程的工作目的,而没有真正践行致力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这势必影响课程讲授的效果。其次,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没有满足大学生就业发展、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课程自身演变发展的“三者需要”,直接导致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成效缺乏实践检验,学生更喜欢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
(三)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流于形式
首先,就大学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现状而言,目前就业指导的对象多为高年级学生,指导主体认为学生毕业前的突击性指导就可达到有效目的,而针对低年级学生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却比较匮乏。这种指导形式使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季节性配餐”,“应季”时铺天盖地,“下市”时难以觅寻。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主体不明确。最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调查显示,有50%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一词。这反映了当代许多高校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导致学生不了解就业形势,不能正确分析自我,导致其成功求职率低。
二、完善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措施
高校就业指导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自主职业发展的意识、理念及能力,以谋求其长远和可持续性的职业发展。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笔者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的改进措施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充实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
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7年度调查报告”来看,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企业界认为首要的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
高校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择业观,帮助其树立独立、自强、诚信的择业态度.实现多元化就业趋势,尤其培养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同时高校需要针对包含自荐技巧、面试技巧和礼仪技巧在内的求职技巧作强化性质的专业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走出择业心理误区,克服择业心理障碍,调整求职心态。
(二)创新和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式
现实社会中就业是需要知识理论和实践经历的相结合的活动,高校和就业指导人员应不断创新和优化就业指导的方式来扩充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高校应通过建立科学、规范、合法的网络就业市场,来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网络化指导和服务系统,以保证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和畅通化。而针对大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也能优化传统的考虑大多数学生共性要求的就业指导课程,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 实现就业指导队伍的全员化和专业化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应该拥有一支人员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就业指导队伍,并要尽量保持该队伍的稳定性,以使其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还应适时引入知名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资深人士和优秀校友来充实就业指导队伍,真正为学生提供更实用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高校应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进
行持续、系统的专业培训,通过鼓励自学、外送培训、专家授课等方式,使其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从而能较好地适应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需要。在就业指导队伍人员构成上,可以实行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学校人员和社会人员相结合、不同学科知识结构人员相结合的方式。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人才供应报告制度的建立
事实上,高校只有深入分析劳动者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匹配关系,解决高校与社会就业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脉搏,修正就业指导机制存在的缺陷,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到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
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指出,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报告最终将深人分析重点产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促进高校对相对应的需求旺盛的重点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强化就业指导,从而达到对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来满足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战略需要。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而高等院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出炉,为研究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预测人才需求趋势,提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路径,最终实现高校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监控与完善系统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聂桔.大学生就业指导调查报告[J].经济师,2008(5):13—14.
[2]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孙舒平.2009年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