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合意合与汉语流水句英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合意合与汉语流水句英译
【摘要】形合与意合是汉英对比及翻译中一个重要的论题。

一般来说,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流水句集中体现了汉语的意合特点,因而对其英译极为重要。

本文根据形合和意合的特征探讨了流水句翻译方法,总结出句子拆分法和句子合并法两种策略。

【关键词】形合;意合;流水句;英译
一、引言
形合和意合是汉英对比及翻译中一个重要论题。

在构建英汉两种语言语篇文本中,形合和意合是表达意义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翻译家奈达(1982)指出,英语和汉语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一观点也纷纷达成共识。

由于受英汉两种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也表现出极大的相异性。

一般说来,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对形合和意合的研究也为语言学习和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汉英翻译中,汉英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的不同使得重意合的汉语句子在翻译成重形合的英语句子时,译者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传递汉语句子中隐含的意义。

在汉语句子中,流水句中“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照应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对其英译尤为值得重视。

本文以汉语流水句的英译为实例,根据形合与意合的特征探讨汉语流水句英译的翻译策略。

二、形合和意合的定义
对于形合和意合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

以下
是几种基本的定义。

《美国传统词典(双解)》给形合下的定义为:(句法中)从属结构从句与主句的依赖和从属关系,比如:如果你不来,我会非常失望的。

对意合的解释为:不使用并列连词或从属连词的并列句或并列短语,比如:天气冷;下雪了。

《韦氏大辞典》将形合定义为,主从关系中一个是支配成分一个是并列成分。

意合定义为,一种情况是,依赖句子、短语、词组之间的关系连接而不需要通过连接词连接。

例如:他笑了,她哭了。

第二种情况是,不依赖从属连接词的主从复合句中的从句关系。

例如:我相信这是真实的。

我们通过分析以上两种定义,可以看出它们都传达了英语中的形合和汉语中意合的不同主要在于句子之间连接词例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从属连词,并列连词等的使用。

从意合的定义我们还能看到,形合和意合的区别不仅仅存在于句子之间连接词的使用,而且还存在于词语、短语中连接词的使用。

但是,从形合的定义中,我们很难看到词语和短语之间的连接关系。

中国学者也从多种角度研究形合和意合的界定。

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最早提出“形合”和“意合”概念(张思洁,张柏然2001),并详细解释了他关于形合和意合的论断。

他认为,汉语的复合句的造句方式是把小句按照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在逻辑连接和
语义连接起来。

“中国的复合句往往是一种意合法,在西文称为parataxis”,“parataxis在西洋语言里是一种变态,在中国语里却
是一种常态。

”(王力,1954:115)。

他指出,连接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功能是相同的。

然而,“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并非必需;西文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形下是不可缺少的。

所谓连词的欧化者,就是由随便变为必须,如此而已”(王力1954:310)。

后来,许多语言学家在解释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点时试着简明地定义形合和意和。

刘密庆和潘文国认为形合是语法规约下的词语句子的连接,包括词法和形态上的连接。

而意合是语言单位之间通过词法或逻辑关系形成的意义上的连接。

前者更注重语法衔接,而后者则更注重语义连贯。

应当把形合和意合置于语义表达方式的范畴上来研究。

连淑能认为,形合是通过语法连接词语和句子,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

意合则意味着不通过语法连接而只是依赖词语句子的意义来表达句子之外的逻辑连接关系。

通过以上几种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认为形合和意合只发生在主句和从句的层次上。

另一种观点是他们不仅发生在从句中也发生在独立句中,形合和意合也表现在句法层次上。

三、英语以形合为主与汉语以意合为主的成因
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中指出语言是特定社会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奈达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也指出“文化可以简要地定义为‘一个社会的信仰和实践的总和’,因此没有
什么比语言更具有策略上的重要性。

正是通过语言,这个社会的信仰得以表达和传递,其成员也正是运用语言进行绝大多数的交际活动。

”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教授知识、交流思想等方面的一项重要工具,并且在文化传承中起重要作用。

思维特点及思考方式都属于语言传递中的哲学范畴。

因此,形合和意合的差异虽然看似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特点的不同形成的,实则是两个不同的种族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认知情况、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

徐通锵认为汉语属语义型语言,这是与汉民族的“比类取象”“援物比类”的思维方式不可分割的。

英语之所以重视形态是与英美人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具体说来,中西语言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差异是由中西语言的编码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

(徐通锵,1997:49-52)
形合和意合的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重视理性思维而传统的汉民族重视悟性思维。

理性思维强调科学实验,形式论证,主张主客体分明。

这种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英语重逻辑理念,结构形式严谨,曲折变化丰富,形态功能显露无疑,其句子中的主谓结构明显,缺一不可。

而汉文化则受儒家道家影响较深,汉文化注重启发,观物取象,集中表现在“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

汉语讲含蓄重顿悟,思维跨度大,语法呈隐性,不注重单个句子的意思而注重文章整体意义的传递。

四、汉语流水句的句法特点
1979年,吕淑湘先生提出了流水句这一说法,并指出,“汉语
口语里流水句很多,一个小句接着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

流水句由许多小句组成,各小句比较独立,用逗号连接,表现在语义上,流水句中小句与小句间的语义联系比较松散将意义隐含在句子当中,不用连接词仍行文流畅。

其句法特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流水句至少有两个独立的句子组成,二是各句之间不是靠连接词连接的。

汉语句子有独立句和非独立句两类,非独立句必须依赖语境存在,而独立句即使没有语境也能独立成句。

汉语流水句各小句语义松散,在各小句之间很难添加逻辑连接词连接。

五、汉语流水句的英译策略
流水句是汉语中一种常见句式。

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一逗到底,其中往往有好几个话题。

汉语流水句集中体现了汉语意合性特征。

把汉语流水句翻译成英语时,往往因不同译者的理解不同而重新调整句子的顺序,安排句子的主次,添加适当的连接词。

下面我们以下面的句子为例,探讨形合和意合观照下汉语流水句的英译策略。

(1)兴儿连忙摇手说:“奶奶千万不要去。

(下转第15页)(上接第67页)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她才好。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hsing-erh threw up his hands in dismay. “…she’ll give you sweet talk when there’s hatred in
her heart,she’s so double-faced and tricky. all
the time she’s smiling she tries to trip you up,making a show of great warmth while she stabs
you in the back. that’s the way she is.”
以上汉语部分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句子。

其中划线部分是典型的汉语流水句。

句中用了七个小句,一逗到底,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刻画的惟妙惟肖。

该句反映了汉语的意合性特征,句子流泻式铺排,主谓难辨,形散神聚,富有节奏。

英语部分是杨宪益的译文。

划线部分是对汉语流水句的英译。

由于汉语两种句式特征的差距,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汉语的写法翻译过来。

译者在翻译该句时,将原来的一个流水句拆分成三个独立的句子,且每句都有完整的主语和谓语。

在每一句的翻译中,译者都将主要的信息安排在主句中,随后将次要的信息用连接词连接在从句中。

并用when 和while引导的从句表达汉语中隐含的让步和对比关系。

最后句子则点明主题,表达原文中“都占全了”的意义。

从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译者以显性连贯的方式用完整的主谓句子将
汉语流水句的隐含的意义表现出来。

(2)①周恩来的房门打开了。

②他们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人,比普通人略高,目光炯炯,面貌引人注目,称得上清秀。

when chou en-lai’s door opened they saw a slender man of more than average height with gleaming eyes and a face so striking that it bordered on the beautiful. (agnes smedley:the
great road)
上例中汉语部分也是典型的汉语流水句。

该例由两个句子组成,句②由五个小句组成,描述了周总理的外貌,该流水句是汉语意合的特征。

我们通过对比原句与译文可以看出,译文只是一个带有修饰语的长句子。

译者分析了原文中的两个句子,将“他们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人”作为句子的主干,把句①用连接词when引导的句子放在句子主干之前,将句②用with连接的修饰成分修饰主句。

在汉语流水句英译中我们可以用修饰成分和从句将几个句子合并
为一个长句子。

六、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汉语流水句英译的两个基本策略,那就是句子拆分法和句子合并法。

对于一个句子中带有好几个话题的汉语流水句来说,在翻译时不可能只用一个句子就能将所有的信息包含进去。

通过分析意合为主的流水句,一方面,可以将其拆分为几个完整的句子,依靠主谓结构完整的具有形合特点的英语句子传达原文中隐含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几个句子用从句和修饰成分紧紧连接成一个句子,通过调整句子语序传译句子的意义。

在翻译汉语流水句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汉语是以意合为主,英语以形合为主,通过分析句子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和逻辑关系,将形散而神不散的汉语流水句翻译成具有完整语法结构和主谓成分的英语句子。

【参考文献】
[1]nida e. a. translating meaning [m].
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2]goodenough,w.h.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 [m]. california:benjamin 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1981.
[3]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z]. 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8.
[4] agnes smedley. the great road:the life and times of chu teh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3.
[5]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上、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4.
[6]张思洁,张柏然.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维反思[j].中国翻译,2001(7).
[7]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