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优教育品牌提升城镇竞争力

——对抚州发展教育助推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城镇化是一个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城镇进化、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型发展的历史过程。助推城镇化的有利因素有许多,但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一方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对大力发展教育,助推城镇化进程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一、发展教育对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教育与城镇化有互动效应,两者互为促进、互为支撑。本文主要讨论教育促进城镇化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认同两者互动效应的同时,我们发现前者对后者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发展教育对城镇化有加快进程、提供人才、凝聚人气、提升内涵等作用。另一方面,发展教育对城镇化有许多必要性。

(一)发展教育对于城镇化进程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加快城镇化率的提高。理论界有研究表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和长期都有利于城市化率的提高,即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美国经济学家米凯•吉瑟早在1965通过计量研究表明: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提高10%,能多诱导6%-7%的农民迁出农业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与此同时农民的收入提高5%。西奥多•W•

舒尔茨的研究也指出:“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之迁移行为(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迁移意味着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镇,也即城镇化的过程)总会比受教育较少的劳动者具有更好的效果,因为人的素质的提高可以使人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也能够更有效的寻找工作信息。”我国朱劲松博士在《我国农村教育水平与城市化率实证研究》一文中,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得出:当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水平提高一年时,在当年城市化率会提升约0.72个百分点,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导致城市化率继续提升0.68个百分点(1.22-0.54)。可见,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有利于城市化率提高的。因此,发展教育对于加速城镇化进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发展教育为城镇化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所以,一个地区要有综合实力,必须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城镇。当前,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据说今天一个人一年的信息接受量相当于17世纪英国一个农场主17年阅读量的总和。信息知识日新月异,不依靠教育,提高市民知识水准,就无法为城镇化提供实用人才。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加快教育创新,实现人力资源的深开发,是城镇化建设中增长经济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支撑,对加快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3、完善的教育体系能提升城镇人气。一是高质量教育

吸引农村人口转移。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许多农村家长将子女转往城镇读书,同时,为了给子女在城镇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自己也进城从事第三产业,以便就近照顾孩子。这在本质上,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二是教育基础设施提升新城区人气。“移民先移校、移校促移民”。政府为了拉大城市框架,新规划建设的新区,往往在短期内存在入住率低、人气不够的现状。此时,如果能科学规划,建设比较优质的基础教育设施,能迅速集聚人气,吸引更多的市民融入新区,充实新区,从而最终拉动新区发展。三是通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凝聚人气。教育是拉动消费的一个重要产业,能带动房地产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老师与学生的到来不仅使城市充满活力,而且由于他们的消费,带动了城市的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迅速凝聚人气。有些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为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往往配套建立实习工厂或车间,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开展生产或技术服务,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促进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往往一所学校所在地,就是一块人气聚集地。

4、教育可以提升城镇化内涵。发展教育提高市民素质是增强城镇软实力、提升城镇化内涵的关键途径。城镇化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镇生活的升级转化,通过教育能更新市民的思想观念、普及市民的现代文明,促使市民更加适应城镇化要求。再则,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城市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地区有高质量的文化内

涵,就有不一般的城镇化发展势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决定着每个人的思维与行为;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必备底蕴,培育市民健康向上的人文追求;文化是城镇化的丰富内涵,能增进市民文化认同感和生活幸福指数。要加强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唯有通过长期的教育、宣导来积淀,因此提升市民素质才能提升城镇内涵。

(二)发展教育对城镇化进程有其必要性

1、城镇规模的扩大,要求重新布局教育网点。城镇化必定带来城市框架的拉伸和地域面积的扩大,这些扩大的地域必须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是其中之一。因此,城镇化带来城市框架变动后,义务阶段基础教育网点布局就因根据变化,统筹考虑、超前谋划、科学布局,制作出科学的城区校园网点规划。

2、城镇受教育人口的增多,要求增加教育资源。城镇化不仅仅包括农村地域变革为城镇地域的直接转变,也包括农村人口由农村进城镇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镇,势必带来城镇受教育人口的迅速增加,原来的城镇教育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3、城镇化对人才的需要,要求教育发挥培训作用。城镇化建设中,由于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工业的进驻、科学技术的运用等原因,相对于农村经济从事简单务农工作的农民,还需要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具体来说,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具备简单技能的劳动者,如管道工、清洁工等;第二个层次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的劳动

者,如钳工、车工、缝纫工等。第三个层次是知识全面、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如职业经理、工程师等。这些人才,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的基本技能和文化知识。而现有农民工的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发展教育,才能培养相适应的人才。

4、城镇居民对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从乡村农民转变为城镇市民后,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自觉或不自觉的在自我意识、环境意识、开放意识、求知意识等方面,有一些转变。他们越发意识到只有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自身需求和社会氛围都促使新市民对教育有了更高的需求。有的需要通过教育提升素质,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有的需要修炼一门爱好,更好的陶冶情操。这些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促使教育必须作出自己的调整,围绕城镇化来布局,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教育积极意义的良好举措

发展教育对城镇化的积极意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从国内到国外,许多地区在发展教育助推城镇化方面都有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1、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美国为例,近百年来,支撑美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是人才。美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据了解,美国公立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全部实行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甚至学习用品和早、午餐都是免费的。美国读书的环境是宽松的,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