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应用解剖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尖瓣复合装置
二尖瓣环
心脏结缔组织支架的一部分。 约2~3指尖大,平均周长86.9mm。 并非一种僵硬的结构,作用犹如括约肌一样, 可以缩小环口,收缩期环口面积缩小20%- 40%。
二尖瓣前后瓣
前尖瓣 后尖瓣
前内侧 后外侧 前叶为完整瓣叶无基底带, 后叶分3个带,粗糙带宽, 粗糙带有腱索附着,粗糙带 基底带、粗糙带有腱索附着, 上界为关闭线,向上为光滑 光滑带无腱索附着 带,无腱索附着 附着线约占瓣环的前1/3 占瓣环后2/3 游离缘距附着线宽度较大 较易活动 宽度较小 活动较小
房 间 隔
与身体正中面呈向前开放的45°角。 大致呈椭圆形,中部有卵圆窝。 卵圆窝:房间隔中部偏下后方,下腔静脉口左上方。
卵圆窝底:由胚胎时期第一房间隔构成。 卵圆窝缘:由胚胎时期第二房间隔的游离缘构成。
打开的右心房:右侧面观
右
室
心腔居于最前的部分,前临胸骨体下方, 厚3-5mm。 室上嵴是跨于右室前外侧壁与室间隔上部 之间弓形的强大肌束。 以室上嵴为界,流入道(右室窦部)和流 出道(漏斗部、肺动脉圆锥)。
三尖瓣复合装置
三尖瓣环 三尖瓣:帆状,由双层心内膜内夹结缔 组织等构成的伸向心室腔的皱襞。
前瓣、后瓣和隔瓣 前内侧连合(前隔) 、后内侧连合(后隔) 、 外侧连合(前后) 基底带、粗糙带、光滑带
腱索:是外被以心内膜的胶原纤维束构 成的白色索状物。
由乳头肌尖端起始,附着于瓣膜基底带、粗 糙带和游离缘。 以起于乳头肌后分支之等级而分为一二三级 腱索,或分为游离腱索、基底带腱索、粗糙 带腱索、扇状腱索等。 扇状腱索:亦称连合腱索呈一单干,在 接近瓣膜连合处游离缘时呈放射状分支散开, 此腱索是确定瓣膜连合的标志。
心脏下缘:分界心脏前面与下面,锐缘。 心脏左缘:分界左室前壁与侧壁,钝缘。 心脏下缘与左缘汇合处是心尖,由左室 构成。 心脏右缘:右房最右侧部分构成,向上 延续于上腔静脉外侧壁。 心左、右缘圆钝,无明显分界线。
冠状沟:房室沟,分隔心房心室的标志。 前、后室间沟:左、右室分界标志;室间 隔定位标志。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心 下缘处会合形成心尖切迹。 前、后房间沟:前房间沟不明显;后房间 沟位于右肺静脉右侧与上下腔静脉注入右 房处之间,是左右房在后面的分界标志。
心 包
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 纤维性心包为坚韧的结缔组织,固定作 用。 浆膜性心包分为壁层、脏层,壁层紧贴 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层包于心肌层的 表面,即心外膜,二者之间为心包腔。
心室—大动脉
肺动脉位于前方,在左右心耳尖之间,斜 向左上后方,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 肺动脉。 主动脉起始部位于肺动脉干和右心耳后方, 近垂直上行于肺动脉干右侧。 二者起始部共同包于一个浆膜性心包内。
心房—大静脉
上腔静脉位于主动脉右侧垂直下行,平第3胸 肋关节下缘注入右房上部,其下半段位于心包 内。 下腔静脉穿膈平第8胸椎入胸腔即进入心包内, 约1cm长,注入右房后下部。 上、下腔静脉不在一条直线上,二者呈一向 后开放的140° 角。 左右各两个肺静脉穿过心包后即连于左房后壁。 约25%个体,左肺静脉在心包内形成一总左 肺静脉,仅有3%个体形成一总右肺静脉。
室间隔
与身体正中矢状面为45°角,从心底至心尖呈三 角形凸向右侧的曲面结构,从右室面观察分为两 大部分。
膜部室间隔
面积甚小,直径不足1cm。 三尖瓣隔叶从前上至后下附着于膜部,将膜部分为 右室-左室部及右房-左室部。 从左室面观察,它直接位于主动脉瓣下,构成左室 流出道上缘。
肌部室间隔
心脏的外形结构
近似前后略扁倒臵的圆锥形。 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左室构成。 底朝向右后上方,左右房后壁构成。 长轴与人体正中线成45°角。
心脏前面:右侧1/5为右房,中间3/5为 右室前壁,左侧1/5为左室前壁。 心脏膈面:大部分由左室下壁,小部分 为右室下壁。 心脏后面:左房后壁,右房后壁及靠近 冠状沟部分面向后面的左室壁构成。 心脏侧面:面向左肺的纵膈面,大部由 左室侧壁构成。
打开的右心室:前面观
左心系统
左房
四个心腔最靠后的一个,位臵高。 较右房小,壁厚约3mm。 左心耳,二狭时此处易形成血栓。 后壁两侧各有两个肺静脉开口,无瓣 膜。 后壁中央常有心最小静脉开口。
左 室
以二尖瓣前叶为界,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 流入道、流出道夹角为锐角,收缩期为一完 整输出腔。 前内侧壁:室间隔,约1/6。 游离壁:前壁、侧壁、下壁,约5/6。 左右室流出道呈“x”交叉 ,如此配布保 证收缩期心肌纤维收缩和缩短时使心室整体 变得更密贴。
乳头肌
二组 前外侧乳头肌位于左室前壁和外侧壁 交界处,后内侧乳头肌位于左室下后 壁近室间隔处。 指状型、结合型、中间型。
主动脉瓣
三个半月瓣,厚度大于肺动脉瓣。 环周7-9cm,瓣高1.5-2cm。 前(右)、左后(左)、右后(无)瓣。 主动脉窦(Valsalva窦),分左、右、无 冠状动脉窦。 窦保证了冠状动脉在心动周期中不间断 的灌流,同时对瓣膜的关闭起重要作用。
心脏的血管-动脉
左冠状动脉
左前降支
分布于左室前壁、前乳头肌、心尖、右室前壁一 小部分、室间隔的前2/3以及心传导系的右束支 和左束支的前半。
约5-10mm
左回旋支
分布于左房、左室前壁的一小部分、左室侧壁、 左室后壁的一部或大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右冠状动脉
分布于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侧壁和后壁、 左室后壁的一部分和室间隔后1/3。
心脏的血管-静脉
心最小静脉:心壁内,直接开口于心脏各腔。 心前静脉:右室前壁2~3支较大的静脉,跨过 冠状沟,直接开口于右房。 冠状窦:开口于右房。
心大静脉:与左前降支伴行向上至冠状沟绕心左缘 至心脏下边入冠状窦左端。 心中静脉:与右冠状动脉后降支伴行,向上注入冠 状窦。 心小静脉:心脏下面冠状沟的右部,伴右冠状动脉 从右向左注入冠状窦。
静 脉 窦
上腔静脉口:无瓣膜。 下腔静脉口:前缘有胚胎期残留下来的薄的半 月形瓣膜,称下腔静脉瓣,或欧氏瓣。在胎儿 时期有引导血液经卵圆孔流入左房的作用。出 生后,逐渐退化形成一瓣膜残痕。 冠状窦口: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口径 0.5-1cm。冠状窦瓣,心房收缩时有防止血液 返流入静冠状窦的作用。
前外侧连合、后内侧连合
二尖瓣瓣膜的构造
内皮、结缔组织、肌组织、血管、神经
不仅仅是一个机械装臵,还可能随时 感受血流动力的变化,通过神经反射主 动调整瓣膜自身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承 受血流所施于的张力。
腱索 外被以心内膜的胶原纤维束。
分级:起于乳头肌后分支等级或分为 粗糙带腱索、扇形腱索、游离缘腱索 和基底带腱索(后二者之出现于后 叶)。
右室流入道
从右房室口起向左前下至右室尖部 肉柱:纵横交错的肌性隆起。
乳头肌:基部附着于室壁,尖端突入心室腔 的锥体形肌隆起。三组:前乳头肌,后乳头 肌,隔侧乳头肌。 隔缘肉柱:从室间隔下部连至右室前壁前乳 头肌根部的一条肌束,又叫节制束,节制索。
右室流出道
右室向左上方延伸的部分 前壁:右室前壁 后内壁:室间隔 流出道上部平滑无肉柱 流入、流出道在小儿约呈35度,成人 呈55度夹角。
小梁部室间隔:膜部边缘向心尖部扩展。 流入道室间隔:膜部后下方。 流出道室间隔:膜部间隔向前扩展,又称漏斗部室 间隔。
右房室口
是指三尖瓣各瓣膜基底的附着线,此环 线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 口能容纳3~4个指尖,周长约11cm。 三尖瓣环:口周纤维组织构成的环,又 称右房室环,结缔组织支架的一部分。
乳头肌:三组
前乳头肌较大,起于右室前壁。 后乳头肌起于后下壁接室间隔处。 内侧乳头肌起于室间隔。 在心室等容收缩期开始至射血期时,乳头肌 通过腱索给瓣膜最理想的垂直张力,使两个瓣 膜一起有效的活动、对合、关闭;并且射血时 由于乳头肌的收缩,腱索牵拉瓣膜不致翻入心 房。
肺动脉瓣
位臵最高,瓣环直径约 2.5cm,周径 8.5cm。 青年时期透明,逐渐不透明。 游离缘中部增厚,称半月瓣小结,其 两侧游离缘称弧缘。对瓣膜关闭时形 成密闭起重要作用。
心脏各腔的结构
右心系统 右房
位于右室之右后上方,左房右前方,壁薄 0.2cm。 前部:固有心房 后部:静脉窦 界沟:是心外表面在右房外侧由上腔静脉 入右房处至下腔静脉入右房处的一条浅沟。 界嵴:心房内表面与界沟相对应处房壁肌 肉形成的一条纵形隆起。
固 有 心 房
梳状肌:从界嵴起始有由肌束形成的向 前平行的小梁似的隆起,向前至心耳处 小梁交织成呈网状。 血液在此流动缓慢淤积时,易形成血栓。
心脏应用解剖学
超声诊疗中心 张楠
心脏的位置和毗邻
位 置
胸腔中纵隔,裹以心包。 处于胸骨和第2-6肋软骨后方,第58胸椎的前方。 2/3居人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其 右侧。
毗 邻
两侧:隔着心包及心包腔与左右肺及胸膜腔为 邻。 前方:心包腔大部分被左右肺的前缘及胸膜腔 遮掩。 声学窗口:胸骨左缘3-5肋间隙心脏前方无肺 组织遮掩区。 上方:胸腺(小儿) 胸腺残余(成人) 后方:隔着心包及心包腔与支气管、食管、迷 走神经及主动脉为邻。 下方:膈肌,肝左叶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