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都城大兴城
• 五台山佛光寺
西安大雁塔
•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分裂战乱时期,建筑 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再没有长安那么大规模的 都城与宫殿了。城市渐由前代的里坊制演变为临街设店、 按行成街的布局。在建筑技术方面,前期的辽代较多的 继承了唐代的特点,而后期的金代,建筑上则继承辽、 宋两朝的特点而有所发展。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 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 建筑装饰也更加讲究。
碉房
•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居 住建筑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 (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 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 藏族民居的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 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因青藏高 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 般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西藏那曲民居 外形是方形略带曲尺形,中间设一小天井。内部精细隽永, 外部风格雄健,高原的日光格外强烈,民居处于一片银色 中,显得格外晶莹耀眼。
干阑式住宅

干阑式多用于我
国南方多雨地区和云
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
区,一般采用底层架空,
它具有通风、防潮、
防兽等优点,对于气
候炎热、潮湿多雨的
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
区非常适用.这类民居
规模不大,一般三至
五间,无院落,日常
生活及生产活动皆在
一幢房子内解决,对
于平坎少,地形复杂
的地区,尤能显露出
其优越性。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蒙古包
•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 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 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 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 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 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 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 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 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 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 萌芽期:新时期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 生长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 • 渐进期:明清时期
萌芽期
河姆渡遗址木构榫卯
浙江余姚河姆 渡村遗址(距 今六、七千年 以前的上古时 期):大量带 榫卯的木建筑 构件。
西安半坡遗址
•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建 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 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 陵墓。结构主体的木构架 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 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 式多样化,庑殿、歇山、 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 现,有的被广泛采用。制 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 有了新的发展。
•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 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 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 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 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梁架 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房 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 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 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 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 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 隋朝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 都(扬州)。
• 唐代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 署。
•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 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 以及一些石窟寺等。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 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 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 样和管理营造的官员。
窑洞
•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 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 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 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 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 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明时期帝王苑囿:故宫
清时期的圆明园
清承德避暑山庄
• 始建于1703年,为 中国著名的古代帝 王宫苑。最大的特 色是它园中有山, 山中有园。避暑山 庄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在总体规划布 局和园林建筑设计 上都充分利用了原 有的自然山水的景 观特点和有利条件, 吸取唐、宋、明历 代造园的优秀传统 和江南园林的创作 经验,加以综合、 提高,把园林艺术 与技术水准推向了 空前的高度,成为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 高典范。
喇嘛庙
•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颁布并刊行了《营造法 式》。这是一部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是一部 完善的建筑技术专书。书中总结历代以来建筑技术的经 验,制定了「以材为祖」的建筑模数制。对建筑的功限、 料例作了严密的限定,以作为编制预算和施工组织的准 绳。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 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 宫殿建筑 园林建筑 各地民居
宫殿建筑
• 洛阳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是现知最早的宫殿,以 廊庑围成院落,前沿建宽大院门,轴线后端为殿堂。殿内 划分出开敞的前堂和封闭的后室,屋顶可能是四阿重屋 (即庑殿重檐)。整个院落建筑在夯土地基上。以后,院 落组合和前堂后室(对于宫殿又可称为前朝后寝)成了长 期延续的宫殿布局方式。
代表建筑: • 阿房宫遗址 • 秦始皇陵兵马俑 • 长城
阿房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
长城
•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
•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 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
• 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 所。
万 象 神 宫
太和殿
园林建筑
• 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 舫、厅堂等建筑物。通过建造这些主要起 到园林里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 点和场所;还有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 作用。
代表性园林建筑
南京瞻园“岁寒亭”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苏州沧浪亭临水复廊
苏州怡园复廊
南京总统府“不系舟”
• 宫殿建筑通常是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城墙。这与我国人 对颜色的看法有关。黄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尊贵的颜色。 “五行”学说认为,黄色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 黄色)。 唐代,黄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不 能使用。到了宋代,封建帝王开始采用黄色琉璃瓦顶,并 一直沿袭下来。红色被视为一种美满喜庆的色彩,意味着 庄严、富贵。周朝(公元前11世纪)宫殿建筑就普遍采用 红色,并一直流传下来。因为,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 治者的活动场所,必须处处显示“至高无上”、“尊贵富 有”,因此,绝大多数古代宫殿都是红墙黄瓦。
北宋细腻、纤巧建筑
• 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 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
•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
• 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 wenku.baidu.com。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成熟、合理。
• 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 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喇嘛教建筑的营造, 完全是出于清朝廷的政治需要,一时间蒙、藏、 甘、青等地广建喇嘛庙,仅承德一地就建有十一 座。这些庙宇规模宏大,制做精美,是中国古代 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畸型。明清两代距今最近, 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 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 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 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沧浪亭 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芙蓉榭”
南京“阅江楼”
江西”滕王阁”
南京瞻园“一览阁”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苏州拙政园“小飞虹”
南京瞻园“静妙堂”
各地名居
• 江南名居
•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 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 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 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 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 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 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 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 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 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 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长方形, 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 方公里,相当于唐长安城面 积的五分之三,接近宋东京 的面积。元大都道路规划整 齐、经纬分明。考古发掘证 实,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 度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宽 度为25米,小街宽度为大街 的一半,火巷(胡同)宽度 大致是小街的一半。城墙用 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苇帘。 由于城市轮廓方整,街道砥 直规则,使城市格局显得格 外壮观。
• 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 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
• 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
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东汉、北魏、南朝的佛寺
石窟寺:大同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洛阳龙门石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