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社会工作导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七)按专业水准进行分类 (1)庶务性社会工作:传统式的社会救济性质的工 作,便是一种庶务性的社会工作。 (2)政务性社会工作: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为了某 种政治目的或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所从事的社会 服务工作。 (3)专业性社会工作:由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根据人 们需求而提供的全面的、整体的、有步骤、有方 法,以促成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服 务工作。
28
(二)社会保障体系构成 现代国家为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和提高其社 会福利,一般都设置若干种保障项目,由 此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从西方先进工业 化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来看,一般可 大致划分为核心(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 两大层次(也有划分为更多层次的)。
29
(三)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异同
(1)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由国家法律规范的救援措施 与政策,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社会工作则是具 体、直接的社会援助的提供。社会工作将社会保 障政策、项目转化为现实的服务,使之成为社会 大众所共享的成果。 (2)社会保障属于收入或物质上的帮助;社会工作 不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而且提供精神上的帮助。
3
外国人教我们如何学雷锋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05-03-02
有句民谣说雷锋是“三月里来,四月里走”,许 多人只在“雷锋日”里赶形式,走过场,一些场 景令人啼笑皆非 ——— 曾有孤寡老人在 3 月 5 日一 天之内几次三番被人“做好事”送去洗澡,洗出 病来,平时却乏人问津孤苦无助。 他们在自己家乡的时候每周都要做义工
8
推 荐 阅 读
陈良瑾:《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
周永新:《社会工作学新论》 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 李晓凤:《社会工作——原理· 方法· 实务》
9
第一章 社会工作导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 专业的权威;
• 广泛的社会认可;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工 作处于前专业阶段?
• 伦理守则;
• 专业文化。
14
讨论:社会工作是怎样的专业?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专业的手段和 技巧帮助社会有需要的群体,恢复与社会的 和谐(助人自助的含义)。
社会工作的涵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 方法,致力于解决个人与群体的问题, 促进人 和环境的的改变, 满足人的需要,改善个人、 团体、社区的社会功能 ( social functioning ) 的专业活动。
12
(二)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定义。
13
格林伍德(Greenwood)的五大专业要素 (1957): • 一套系统的理论;
4
拿工资的雷锋
他们以职业化的姿态将 专业的技巧和手法融入 “助人”之中,使“助 人”成为一个提供专业 化服务的“工作岗位”, 这个讲求敬业、责任、 专业、创新、协作、规 范,超越传统三百六十 行之外的新“行当”, 就是“社会工作”。
5
中国为什么需要社会工作?
强政府、弱社会?--什么都管,等于什么都 管不好。 文化根源?--官本位 对弱势的理解?-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19
(三)按社会工作的对象进行分类
﹡一般而言,按社会工作所涉及的对象,可 分为儿童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 社会工作、贫民救助工作、伤残服务工作、 劳工福利工作、农民福利工作、患者社会 工作、社会越轨者工作等。 ﹡对弱势群体的分类
20
(四)按社会工作的方式(媒介)进行分类 (1)家庭式:包括儿童寄养、儿童家庭补助、 家庭服务等。 (2)社区或社会式:在社区设置社区(社会) 服务中心以开展工作,如设置儿童福利站、 老人活动中心等。 (3)机构式:通过设置儿童福利院、老人院、 伤残康复中心、精神病康复中心等以开展 工作。
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 社会工作相关概念辨析 社会工作的主体、对象与过程 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社会工作的功能
10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
一、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 二、社会工作的分类
11
一、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
(一)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 ﹡将社会工作视为个人慈善事业
﹡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团体举办的 以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所导致的问题为目 的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 ﹡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 的专业服务。
6
考核方式
总成绩
平时成绩(30%)
考 勤(10%)
期末成绩(70%)
闭卷考试
课堂表现(10%) 平时作业(10%) 7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 1 ) 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系统理 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在认识我国社会 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 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3)培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怀,为学习 社会工作专业各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八)综合式分类 为方便计,不少国家、地区、国际组织采用 一种多维的或综合的标准来对社会工作进 行分类。其所用的维度涉及对象、领域、 方面、部门、区域等。
25
第二节 社会工作相关概念辨析
一、社会保障 二、社会救助 三、社会福利 四、社会服务
26
一、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 ﹡《韦氏新大学辞典》:“社会保障是社会或国家 为个人及其家庭保证经济安全和提供社会福利的 公共计划的原则和实践。” ﹡《大英百科全书》:“一种公共福利计划”, “其设置是为了保护个人及其家庭不因失业、年 老、疾病或死亡以至收入受到损失,并通过公共 服务(例如医疗)以及为家庭生活提供经济补助 以增进其福利。社会保障可包括社会保险计划, 保健及福利事业,以及种种保护收入的方案。”
15
二、社会工作的分类
(一)按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分类
(1)社会个案工作(social case work):以个 人及单个家庭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2)社会群体工作(social group work):以 一群人、团体或社团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工 作方法,也称社会群体工作。
16
( 3 )社区工作(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以一群人共同生 活的地区即社区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工作方 法。 --贫民窟,城中村,开发区。 (4)社会行政(social administration):主要 以行政的方法与程序,通过制定和执行社 会政策推进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 --自闭症教育。
30
(3)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维持有困难者的 基本生活以不至于发生危险,所以也叫社 会安全;社会工作除了救助之外,还有发 展受助者能力的任务。 (4)社会保障是对个人、家庭而言的;社会 工作的对象包括个人、家庭及社区。 (5)社会保障的基本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社会工作的责任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和受助 者双方,是他们之间的合作。
22
(六)按主办机构的性质或经费来源进行分类 (1)由政府或国家机关主办的社会工作(公办): 由政府纳入公共福利部门,聘用社会行政人员及 社会工作者推动业务,其经费由国库或地方政府 开支。 ( 2 )由私人社团或民间团体主办的社会工作(私 立):所需经费由私人社团筹募或由财团捐助。 (3)公私合办的社会工作:其形式可以是由私人社 团或民间机构举办,由政府拨款补助并加以督导、 协调。
37
﹡《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对“社会福利” 的解释是:“按其字义和一般人的观念, 通常被理解为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 化生活的一切举措。 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理解。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 国家里,大多把‘社会福利’当作‘社会 保障’的同义词。
27
﹡日本总理府社会保障审议会 1950 年发表的 《劝告》中对社会保障的界定为:“社会 保障是指针对由于疾病、负伤、分娩、残 疾、死亡、老龄、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 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的方法和直接的公 共负担上,寻求经济保障途径。对陷入生 活困境者,通过国家救助,保障其最低水 平的生活。与此同时,谋求公共卫生和社 会福利的提高,以便使所有国民都能过上 真正有文化的社会成员的生活。”
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章 社会工作导论
1
社会工作(?)与“学雷锋,做好事”
二十多年来,“千里 走单骑”的经济模式
信仰是图腾,宗旨是 人民,精神是灵魂。 丢掉了图腾,漠视了 人民,改变了灵魂, 这就是二十多年来发 生在中国政治领域中 的真实写照。
2
案例分析:恶搞给我们的反思 雷锋上安全套(以下是礼品安全套)
35
三、社会福利
(一)社会福利的内涵
《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的和不准 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 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 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社会福利可能最好 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 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 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 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的和稳定的。这种 社会福利的理念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的治理,人类 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 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
36
﹡《中国大百科全书· 社会学》对“社会福利” 的定义为:“国家和社会为增进成员尤其 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旨 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 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 质量。社会福利狭义指当社会成员因年老、 疾病、生理或心理缺陷而丧失劳动能力而 出现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的服务措施;广 义指为了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社会服务措施。”
32
(二)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 慈善”一词的汉语意义为“慈爱,富有同 情 心 ” , 在 英 文 中 的 对 应 词 是 “ philanthropy” 。在慈爱、同情的动机支配 之下表现出的行为便是所谓“善行”或 “慈善行为”、“慈善事业”。若作简单 化的理解,“慈善”一词含有恩赐、施舍 的意思。从历史上直到今天,也确实有人 这样来理解“慈善”。但慈善的本质应是 “人类善爱之心的表现与标志”
17
一般意义上,社会工作是这样定义的:社 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价值观), 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科学性,知识系 统),运用科学的方法(方法论:个案、 小组、社区)进行的助人服务(本质)。
18
(二)按社会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 将社会工作者职责范围之内的社会问题做 出划分。社会问题包罗万象。 但通常被社会工作者认定为其职责所在 的社会问题主要有:贫穷问题,失业问题, 疾病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儿童问题,老 年问题,身心残障问题,吸毒问题,酗酒问 题,犯罪问题,劳工问题,种族歧视问题等。
33
在现代社会,“慈善”经常受到伤害: 郭美美事件; 职业乞讨; “慈善”缺乏制度的规范。
34
慈善事业的发展甚至补充了政府一时难以 顾及的部分社会成员,如农民。慈善事业 的发展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救助对象的 生活水平,等等。 如此说来,慈善事业可被视为现代社会救 助制度或体系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 管理不善,慈善可能成为敛财工具。
21
(五)按与服务对象接触的方式进行分类 (1)直接式(初级)服务: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案 主或服务受益人,在直接接触过程中,达到服务 的目的。包括个案工作、群体工作及各种治疗、 辅导、咨询等。也称微观社会工作。 (2)间接式(次级)服务:社会工作者不直接面对 案主,而是以间接的方式提供服务或实现服务的 功能。如社会立法、社会行政、社会工作研究、 社会工作督导、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社会计划 等。也称宏观社会工作。
31
二、社会救助
(一)社会救助的内涵与发展过程 社会救助是一种现代提法,原来一般称救济、 济贫,我国官方文件常称为社会救济 (social relief)。按汉语习惯,relief通常被 译为救济。按照有关权威解释,社会救助 是指“国家和社会对贫困者提供最低水平 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并增强他们适应社 会生
(七)按专业水准进行分类 (1)庶务性社会工作:传统式的社会救济性质的工 作,便是一种庶务性的社会工作。 (2)政务性社会工作: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为了某 种政治目的或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所从事的社会 服务工作。 (3)专业性社会工作:由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根据人 们需求而提供的全面的、整体的、有步骤、有方 法,以促成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服 务工作。
28
(二)社会保障体系构成 现代国家为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和提高其社 会福利,一般都设置若干种保障项目,由 此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从西方先进工业 化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来看,一般可 大致划分为核心(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 两大层次(也有划分为更多层次的)。
29
(三)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异同
(1)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由国家法律规范的救援措施 与政策,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社会工作则是具 体、直接的社会援助的提供。社会工作将社会保 障政策、项目转化为现实的服务,使之成为社会 大众所共享的成果。 (2)社会保障属于收入或物质上的帮助;社会工作 不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而且提供精神上的帮助。
3
外国人教我们如何学雷锋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05-03-02
有句民谣说雷锋是“三月里来,四月里走”,许 多人只在“雷锋日”里赶形式,走过场,一些场 景令人啼笑皆非 ——— 曾有孤寡老人在 3 月 5 日一 天之内几次三番被人“做好事”送去洗澡,洗出 病来,平时却乏人问津孤苦无助。 他们在自己家乡的时候每周都要做义工
8
推 荐 阅 读
陈良瑾:《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
周永新:《社会工作学新论》 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 李晓凤:《社会工作——原理· 方法· 实务》
9
第一章 社会工作导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 专业的权威;
• 广泛的社会认可;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工 作处于前专业阶段?
• 伦理守则;
• 专业文化。
14
讨论:社会工作是怎样的专业?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专业的手段和 技巧帮助社会有需要的群体,恢复与社会的 和谐(助人自助的含义)。
社会工作的涵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 方法,致力于解决个人与群体的问题, 促进人 和环境的的改变, 满足人的需要,改善个人、 团体、社区的社会功能 ( social functioning ) 的专业活动。
12
(二)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定义。
13
格林伍德(Greenwood)的五大专业要素 (1957): • 一套系统的理论;
4
拿工资的雷锋
他们以职业化的姿态将 专业的技巧和手法融入 “助人”之中,使“助 人”成为一个提供专业 化服务的“工作岗位”, 这个讲求敬业、责任、 专业、创新、协作、规 范,超越传统三百六十 行之外的新“行当”, 就是“社会工作”。
5
中国为什么需要社会工作?
强政府、弱社会?--什么都管,等于什么都 管不好。 文化根源?--官本位 对弱势的理解?-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19
(三)按社会工作的对象进行分类
﹡一般而言,按社会工作所涉及的对象,可 分为儿童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 社会工作、贫民救助工作、伤残服务工作、 劳工福利工作、农民福利工作、患者社会 工作、社会越轨者工作等。 ﹡对弱势群体的分类
20
(四)按社会工作的方式(媒介)进行分类 (1)家庭式:包括儿童寄养、儿童家庭补助、 家庭服务等。 (2)社区或社会式:在社区设置社区(社会) 服务中心以开展工作,如设置儿童福利站、 老人活动中心等。 (3)机构式:通过设置儿童福利院、老人院、 伤残康复中心、精神病康复中心等以开展 工作。
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 社会工作相关概念辨析 社会工作的主体、对象与过程 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社会工作的功能
10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
一、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 二、社会工作的分类
11
一、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
(一)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 ﹡将社会工作视为个人慈善事业
﹡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团体举办的 以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所导致的问题为目 的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 ﹡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 的专业服务。
6
考核方式
总成绩
平时成绩(30%)
考 勤(10%)
期末成绩(70%)
闭卷考试
课堂表现(10%) 平时作业(10%) 7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 1 ) 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系统理 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在认识我国社会 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 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3)培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怀,为学习 社会工作专业各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八)综合式分类 为方便计,不少国家、地区、国际组织采用 一种多维的或综合的标准来对社会工作进 行分类。其所用的维度涉及对象、领域、 方面、部门、区域等。
25
第二节 社会工作相关概念辨析
一、社会保障 二、社会救助 三、社会福利 四、社会服务
26
一、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 ﹡《韦氏新大学辞典》:“社会保障是社会或国家 为个人及其家庭保证经济安全和提供社会福利的 公共计划的原则和实践。” ﹡《大英百科全书》:“一种公共福利计划”, “其设置是为了保护个人及其家庭不因失业、年 老、疾病或死亡以至收入受到损失,并通过公共 服务(例如医疗)以及为家庭生活提供经济补助 以增进其福利。社会保障可包括社会保险计划, 保健及福利事业,以及种种保护收入的方案。”
15
二、社会工作的分类
(一)按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分类
(1)社会个案工作(social case work):以个 人及单个家庭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2)社会群体工作(social group work):以 一群人、团体或社团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工 作方法,也称社会群体工作。
16
( 3 )社区工作(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以一群人共同生 活的地区即社区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工作方 法。 --贫民窟,城中村,开发区。 (4)社会行政(social administration):主要 以行政的方法与程序,通过制定和执行社 会政策推进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 --自闭症教育。
30
(3)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维持有困难者的 基本生活以不至于发生危险,所以也叫社 会安全;社会工作除了救助之外,还有发 展受助者能力的任务。 (4)社会保障是对个人、家庭而言的;社会 工作的对象包括个人、家庭及社区。 (5)社会保障的基本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社会工作的责任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和受助 者双方,是他们之间的合作。
22
(六)按主办机构的性质或经费来源进行分类 (1)由政府或国家机关主办的社会工作(公办): 由政府纳入公共福利部门,聘用社会行政人员及 社会工作者推动业务,其经费由国库或地方政府 开支。 ( 2 )由私人社团或民间团体主办的社会工作(私 立):所需经费由私人社团筹募或由财团捐助。 (3)公私合办的社会工作:其形式可以是由私人社 团或民间机构举办,由政府拨款补助并加以督导、 协调。
37
﹡《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对“社会福利” 的解释是:“按其字义和一般人的观念, 通常被理解为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 化生活的一切举措。 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理解。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 国家里,大多把‘社会福利’当作‘社会 保障’的同义词。
27
﹡日本总理府社会保障审议会 1950 年发表的 《劝告》中对社会保障的界定为:“社会 保障是指针对由于疾病、负伤、分娩、残 疾、死亡、老龄、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 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的方法和直接的公 共负担上,寻求经济保障途径。对陷入生 活困境者,通过国家救助,保障其最低水 平的生活。与此同时,谋求公共卫生和社 会福利的提高,以便使所有国民都能过上 真正有文化的社会成员的生活。”
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章 社会工作导论
1
社会工作(?)与“学雷锋,做好事”
二十多年来,“千里 走单骑”的经济模式
信仰是图腾,宗旨是 人民,精神是灵魂。 丢掉了图腾,漠视了 人民,改变了灵魂, 这就是二十多年来发 生在中国政治领域中 的真实写照。
2
案例分析:恶搞给我们的反思 雷锋上安全套(以下是礼品安全套)
35
三、社会福利
(一)社会福利的内涵
《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的和不准 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 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 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社会福利可能最好 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 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 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 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的和稳定的。这种 社会福利的理念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的治理,人类 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 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
36
﹡《中国大百科全书· 社会学》对“社会福利” 的定义为:“国家和社会为增进成员尤其 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旨 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 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 质量。社会福利狭义指当社会成员因年老、 疾病、生理或心理缺陷而丧失劳动能力而 出现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的服务措施;广 义指为了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社会服务措施。”
32
(二)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 慈善”一词的汉语意义为“慈爱,富有同 情 心 ” , 在 英 文 中 的 对 应 词 是 “ philanthropy” 。在慈爱、同情的动机支配 之下表现出的行为便是所谓“善行”或 “慈善行为”、“慈善事业”。若作简单 化的理解,“慈善”一词含有恩赐、施舍 的意思。从历史上直到今天,也确实有人 这样来理解“慈善”。但慈善的本质应是 “人类善爱之心的表现与标志”
17
一般意义上,社会工作是这样定义的:社 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价值观), 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科学性,知识系 统),运用科学的方法(方法论:个案、 小组、社区)进行的助人服务(本质)。
18
(二)按社会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 将社会工作者职责范围之内的社会问题做 出划分。社会问题包罗万象。 但通常被社会工作者认定为其职责所在 的社会问题主要有:贫穷问题,失业问题, 疾病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儿童问题,老 年问题,身心残障问题,吸毒问题,酗酒问 题,犯罪问题,劳工问题,种族歧视问题等。
33
在现代社会,“慈善”经常受到伤害: 郭美美事件; 职业乞讨; “慈善”缺乏制度的规范。
34
慈善事业的发展甚至补充了政府一时难以 顾及的部分社会成员,如农民。慈善事业 的发展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救助对象的 生活水平,等等。 如此说来,慈善事业可被视为现代社会救 助制度或体系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 管理不善,慈善可能成为敛财工具。
21
(五)按与服务对象接触的方式进行分类 (1)直接式(初级)服务: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案 主或服务受益人,在直接接触过程中,达到服务 的目的。包括个案工作、群体工作及各种治疗、 辅导、咨询等。也称微观社会工作。 (2)间接式(次级)服务:社会工作者不直接面对 案主,而是以间接的方式提供服务或实现服务的 功能。如社会立法、社会行政、社会工作研究、 社会工作督导、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社会计划 等。也称宏观社会工作。
31
二、社会救助
(一)社会救助的内涵与发展过程 社会救助是一种现代提法,原来一般称救济、 济贫,我国官方文件常称为社会救济 (social relief)。按汉语习惯,relief通常被 译为救济。按照有关权威解释,社会救助 是指“国家和社会对贫困者提供最低水平 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并增强他们适应社 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