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法规和规范

合集下载

节能审查相关法律规定(3篇)

节能审查相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节能审查成为国家能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我国节能审查相关法律规定的详细阐述,旨在帮助社会各界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一、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我国节能工作的基本法律,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了节能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规定了节能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管理制度和法律责任。

2. 《建设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建设项目节能审查办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的部门规章,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该办法对建设项目的节能审查程序、审查内容、审查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表》是节能审查的具体实施工具,由项目建设单位填写,提交给节能审查机关。

二、节能审查的范围和内容1. 审查范围节能审查的范围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项目。

具体包括:- 工业项目;- 建筑项目;- 交通项目;- 电力项目;- 其他能源消耗较大的项目。

2. 审查内容节能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项目建设方案中的节能措施;- 项目设计中的节能标准;- 项目运营中的节能措施;- 项目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分析;- 项目节能效益评估。

三、节能审查的程序1. 前期咨询项目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咨询节能审查机关,了解项目是否需要节能审查。

2. 编制节能审查报告项目单位根据项目特点和节能要求,编制节能审查报告,包括项目基本情况、节能措施、节能效益等内容。

3. 提交审查申请项目单位将节能审查报告提交给节能审查机关。

4. 审查机关审核节能审查机关对提交的节能审查报告进行审核,必要时可以要求项目单位补充材料。

5. 审查结果告知节能审查机关在收到审查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项目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告知项目单位。

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

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

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
1. 能源管理法:该法规主要规定了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包括能源使用单位必须制定能源管理计划、监测能源消费情况、采取节能措施等。

2. 能效标识法:该法规规定了能耗标签的使用和管理,要求相关产品必须贴上能源效率标签,向消费者提供能源消耗信息,以便消费者参考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购买决策。

3. 建筑节能法:该法规主要是对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建筑能耗标准、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设备能效要求等。

4. 环保标志法:该法规规定了环保标志的使用和管理,包括能效产品认证标志、环保产品标志等,以促进节能环保产品的普及和消费。

5. 能源消费信息公开规定:该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和能源使用单位向公众公开能源消费信息,提高社会对能源消耗情况的认识和关注度,促进节能减排。

6. 节能技术服务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相关部门对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提供节能咨询、评估、培训等服务,促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7. 燃煤电厂综合能耗限额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燃煤电厂的每单位发电量所消耗的能源的上限,以促使电力企业采取节能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8. 节能产品目录及能效等级标准:该目录及标准规定了各类产品的能效标准要求,以促进市场上的高能效产品生产和消费。

9. 能源审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对企业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以及对能源审计报告的要求,以提高企业节能意识和行为。

10. 能效贷款、补贴和奖励政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贷款、补贴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购买和使用节能产品、采取节能措施,推动能源节约减排。

节能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节能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中国,节能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为例,分析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探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节能法律,于1998年颁布,2007年进行修订。

该法旨在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案例一:建筑节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新建建筑应当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以下是一起因违反建筑节能标准而引发的案例:案例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了一栋住宅楼,该住宅楼在建设过程中未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导致实际能耗远高于标准要求。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违反建筑节能标准的,由节能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在本案中,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因未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被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案例二:公共机构节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起因公共机构未履行节能义务而引发的案例:案例背景:某市某机关办公楼在投入使用后,能源消耗量逐年上升,经审计发现,该办公楼在照明、空调、热水等方面存在浪费现象。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公共机构未履行节能义务的,由节能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在本案中,该机关办公楼因未履行节能义务,被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案例三:节能技术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推动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努力。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的出台旨在规范能源使用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法律。

2. 法律一: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法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法是我国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

该法律旨在促进经济转型,推动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该法律规定了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指标,要求各行业减少能源消耗、改善能源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等。

同时,该法律还鼓励企业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节能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并设立相应的激励和支持政策。

3. 法律二:能源法能源法是国家在能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能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了能源的国家管理制度和能源安全保障制度等内容。

能源法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能源管理,制定能源计划和政策,推广和应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4. 法律三: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

该法律对于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法律支撑和指导作用。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原则,明确了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管理制度。

该法律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节能减排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质量。

5. 法律四: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为了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律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推广清洁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促进资源的全面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清洁生产促进法还规定了清洁生产评价和认证制度,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6. 法律五: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能源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2023年7月最新)

能源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2023年7月最新)

节能 节能 节能 节能 节能 节能 节能
28 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
质检总局令第116号
2009.9.1
全文
节能
29
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 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30
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含附 件1、2)
3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 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
建科[2007]245号 建科[2008]115号 国办发〔2007〕42号
省第11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批准
2012.7.1
第十条、第十三 条
节能
18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19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国务院令第530号 建设部令第143号
2008.10.1 2006.1.1
第十八条、十九 条
第十三条、第十 四条
节能 节能
20
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第11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17次会议
2000.12.29
第二章 第十一 条
节能
6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666号
2016.2.6修订
第二十七条 节能
7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国务院令第676号
2017.3.1修订
全文
节能
8
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省人民政府令第59号
2009.12.1
全文
节能
9
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
省人民政府令第58号
2009.12.1
39
能源管理体系 公共建筑管理组织认证 要求
4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41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

节能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解读

节能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解读

节能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解读范本1:节能法律法规有哪些第一章节能法律法规的概述1.1 节能法律法规的定义节能法律法规指的是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旨在规范和促进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1.2 节能法律法规的背景介绍节能法律法规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中国节能法律法规的分类和内容2.1 国家级节能法律法规详细介绍国家级节能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

2.2 地方性节能法律法规介绍各省市制定的节能法律法规,如北京市《节能减排条例》、上海市《节能减排规定》等。

一些典型的地方性节能法律法规。

第三章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与执行3.1 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机构与职责介绍国家级和地方级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机构以及各部门的职责。

3.2 节能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详细说明节能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监督措施和责任。

第四章节能法律法规的效果与展望4.1 节能法律法规的效果评估评估节能法律法规实施后的效果,如节能减排效果、环境效益等。

4.2 节能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节能法律法规的发展方向,如研究新的节能分析方法、建立更完善的监管机制等。

附件:相关的节能法律法规,包括法律全文或法规摘要。

法律名词及注释:1. 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和促进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2.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规划,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3. 节能减排条例:北京市地方性法规,旨在规范和促进北京市的节能减排工作。

-------------------------------------------------------------------------------范本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解读第一章节约能源法的概述1.1 节约能源法的定义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定义,解释其主要目的和内容。

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和实施情况

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和实施情况

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和实施情况范本一:一.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1.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节能减排政策和目标》 1.1.1 节能减排政策的原则1.1.2 节能减排政策的目标和指标1.2 环境保护部颁布的《节能减排管理办法》1.2.1 节能减排管理的基本原则1.2.2 节能减排管理的主要内容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节约能源法》 1.3.1 节约能源法的主要条款和规定1.3.2 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二.节能减排的实施情况2.1 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情况2.1.1 基础工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效果2.1.2 制造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效果2.2 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情况2.2.1 建筑节能的政策支持措施2.2.2 建筑节能的实施情况和成效2.3 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情况2.3.1 公共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效果2.3.2 私人车辆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效果2.4 农业和农村的节能减排情况2.4.1 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效果2.4.2 农村能源利用的节能减排情况三.附件附件一:《节能减排政策和目标》全文附件二:《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全文附件三:《节约能源法》全文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 节能减排:即通过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的行为。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大政策。

3.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和实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监管。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负责监督和管理国家立法工作。

范本二:一.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1.1 国家能源局颁布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1.1.1 节能减排政策的主要目标1.1.2 节能减排措施的具体内容1.2 环境保护厅颁布的《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办法》1.2.1 节能减排监督管理的原则和要求1.2.2 节能减排监督管理的操作流程1.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等部门颁布的《节约能源法》1.3.1 节约能源法的基本条款和规定1.3.2 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二.节能减排的实施情况2.1 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情况2.1.1 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2.1.2 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2.2 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情况2.2.1 建筑节能政策的出台和推广2.2.2 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效果评估2.3 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情况2.3.1 公共交通的节能改造和运营情况2.3.2 私人车辆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使用情况2.4 农业和农村的节能减排情况2.4.1 农业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措施2.4.2 农村能源利用的节能减排情况和效果评估三.附件附件一:《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全文附件二:《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办法》全文附件三:《节约能源法》全文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 节能减排:指通过改变能源使用方式和减少能源消耗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行为。

绿建、节能、节能改造相关规范(分类整理)

绿建、节能、节能改造相关规范(分类整理)

绿建、节能、节能改造相关规范(分类整理)第一篇:绿建、节能、节能改造相关规范(分类整理)绿建、节能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相关的国标、地标、行标:1、公共建筑节能及节能改造:λ《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λ《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 51141-2015(仅有纸质版)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λ《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 λ《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2009 λ《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 λ《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GJ/T 285-2014 λ《公共机构办公用房节能改造建设标准》建标 157-2011(仅有纸质版)λ《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GB/T 50893-2013 λ《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DB37/T 2493-2014 λ《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智能化技术规程》DGTJ08-2040-2008 λ《用能单位能源审计规范》DB37/T 819-2007 λ《照明系统电能利用监测规范》DB37/T 814-2015 λ《公共建筑采暖空调能耗限额》DB37/T 935-20072、绿建规范: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λ《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00-2015 λ《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 50908-2013 λ《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 λ《绿色住区标准》CECS 377-2014 λ《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附条文说明)》TB/T 10429-2014(有纸质版)λ《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65-2016(2016-12-01未实施)λ《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53-2015(有纸质版)λ《建筑节能基本术语标准》GB/T 51140-2015(有纸质版)λ《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 346-20143、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λ《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T 129-2012 λ《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方法》JG/T 448-2014(未找到电子版)λ《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32-2009 λ《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 5026-2014 λ《节能居住建筑评价与标识》DB37/T 752-2007 λ《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DB37/T 849-2007 λ《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山东省实施细则》DBJ14-S2-1998第二篇:节能法规和规范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4)《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5)《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2007年4月);(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 [2007] 21号);(7)《“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8)《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9)《十五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10月);(10)《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国经贸资源〔2000〕137号);(11)《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21号);(12)《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三批)》(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2006第86号);2、标准规范(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1990);(2)《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6422-1986);(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 15316-1994);(5)《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6)《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7)《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9)《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10)《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11)《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2006);(12)《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16614-1996);(13)《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T16615-1996);(14)《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B/T16616-1996)第三篇:给水泵节能改造汇报材料热电一车间锅炉给水泵节能改造效果评价一、存在问题及立项过程热电一车间共有7台HDG-100/59离心式锅炉给水泵,是保证电厂锅炉给水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原制造厂家为上海第一水泵厂,经过20多年运行(90年投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出口压力过低,效率仅50%,能耗高。

做节能报告所需要的各项法规和规范

做节能报告所需要的各项法规和规范

做节能报告所需要的各项法规和规范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7月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2009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5年第二次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2011])5、《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6、《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04]2505号)7、《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年3月10日)8、《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2001年1月8日)9、《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10、《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31号)11、《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74号)12、《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若干意见》13、《北京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京发改[2007]154号)14、《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56号令)15、《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2006年12月)16、《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65号令)17、《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44号令)18、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的通知(京发改规[2016]16号)19、《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文20、《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2008]第530号。

21、《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1号)22、《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的通知》(建科[2008]114 号)23、《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工作手册》(2017年1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处(气候处))24、《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二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5、《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一~第四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6、《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4年本,节能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14年第24号)27、《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清水离心泵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第31号)28、《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通风机推广目录》(第一批)(国家发改委公告[2013]第4号)29、《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第32号)30、《北京市2017年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及示范案例推荐目录》(京发改[2017]958号)31、《北京市太阳能热水系统城镇建筑应用管理办法》(京建法〔2012〕3号)3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文件编制技术规范》DB11/T974-201333、北京市发改委《关于发布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的通知》(京发改[2014]905号)34、《关于发布本市第二批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的通知》(京发改[2015]739号)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一)建筑专业●设计规范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年)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3、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标准》DB11/T 1198-20154、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155、《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6、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11/938-2012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8、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 825-2015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1、《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1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4、《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1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20、《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DB11/994-20132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22、《种植屋面》JGJ155-201323、《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保温板做法)》DB11/T644-200924、《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25、《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2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0)29、《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30、《数据中心制冷与空调设计标准》T/CECS487-201731、《数据中心等级评定标准》T/CECS488-20173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配套图集》PT-687●产品标准1、《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2、《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3、《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8(二)暖通专业●设计规范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3、《自然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 11/1025-20134、《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1/687-20158、《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9、《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10、《数据中心节能设计规范》DB 11/T 1282-201511、《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730-200512、《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 174-2010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14、《供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 11/1066-201415、《档案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产品标准1、《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2、《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103、《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20094、《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5、《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标准》GB19762-2007(三)给排水专业●设计规范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4、《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5、《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7、《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9、《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10、《用水器具节水技术条件》DB11/343-200611、《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200212、《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14、《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24789-2009●产品标准1、《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四)电气专业●设计规范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4、《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1、《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12、《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93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15、《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121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11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产品标准1、《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20132、《单端无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9142-20123、《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3-20044、《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574-20045、《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4-20066、《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3-20067、《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138、《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20139、《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201310、《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

节能减排管理规定

节能减排管理规定

节能减排管理规定第一条总则为加强节能减排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本增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自身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基本原则(一)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效率为本,突出节能减排重要作用。

(二)坚持优化结构、多能互补的原则,依靠加强管理、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三)坚持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相结合,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四)坚持节能减排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双赢目标。

第三条组织机构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配备相关人员,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贯彻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管理的工作方针、政策和目标;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日常管理、综合协调。

第四条组织实施及主要措施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在用水、用电、办公设施使用等方面制定系统、规范的制度,确保每个环节实现节能减排。

(一)加强用电管理1、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天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

非工作时间、节假日不开空调,定期清洗空调系统的风机、滤网等装置,提高空调能效。

2、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和复印机等设备要随用随开或设置自动节能状态,减小和避免电器设备处于长时间待机状态,下班后自觉关闭各类电器电源。

3、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尽量少开灯,充分利用自然光照。

室内亮度足够时不开灯,公共区域的照明灯要有专人管理,严格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白昼灯”。

(二)加强用水管理1、强化节水意识。

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检修,杜绝跑冒滴漏、长流水现象,节约每一滴水。

2、强化用水管理。

切实控制每个阀门、水龙头的流水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杜绝“长流水”。

建筑工程节能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最新)

建筑工程节能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最新)

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国家、省、市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1.《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2005);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2005);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6.《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2);
7.《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5-1994);
8.《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
9.《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
10.《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
1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13.《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 50242—2002)。

建设工程节能法律法规制度

建设工程节能法律法规制度

建设工程节能法律法规制度一、建设工程节能法律法规概述1.《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节能的基础法律,于1997年颁布实施,明确了节约能源的基本原则、目标和措施。

法律规定了各级政府应当制定支持节能工作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各类单位和个人采取节能措施。

在建设工程节能方面,《节约能源法》规定了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设计、施工建筑工程,采用节能技术设备,加强建筑节能管理等要求。

2.《建筑节能条例》《建筑节能条例》是我国于2014年正式颁布实施的专门针对建筑节能领域的法规。

条例规定了建筑节能的基本原则、目标和措施,明确建筑节能的责任主体和建设单位的具体义务。

在节能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等环节,建筑节能条例都做出了详细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筑节能目标,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和应用。

3.《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标准是建设工程节能领域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规范》、《建筑节能验收规范》等。

通过制定和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可以有效推动建设工程的节能工作,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降低能源消耗。

二、建设工程节能制度体系1.节能工程管理体系为了加强建设工程的节能管理,我国建立了完善的节能工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节能工程设立单位、节能工程设计单位、节能工程施工单位和节能工程监理单位等。

在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这些单位都要负责落实节能目标,加强对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确保建设工程的节能要求得以实现。

2.节能技术支持体系为了促进建设工程的节能技术研究和应用,我国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支持体系,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节能技术研究院所、节能技术交流平台等。

这些机构可以为建设单位提供节能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服务,推动建设工程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3.节能监管体系为了保障建设工程的节能目标得以实现,我国建立了健全的节能监管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相关部门。

现行有效的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清单

现行有效的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清单
2016.05.24
2016.05.24
21
规范性文件
关于未纳入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监管问题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1〕85号
2011.07.21
2011.07.21
22
规范性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违法项目责任追究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环办函〔2015〕389号
2015.03.18
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5〕4号
2015.01.09
2015.01.09
8
规范性文件
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修订稿)》的通知
国务院国资委
国资发综合〔2011〕154号
2011.10.20
2011.10.20
9
规范性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等10部委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办发〔2015〕16号
2015.03.24
2015.03.24
34
政策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办发〔2014〕69号
2014.12.27
2014.12.27
35
政策文件
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
环境保护部
环规财函〔2017〕172 号
国务院
国令第693号
2017.12.30
2018.01.01
17
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国务院
国令第676号
2017.03.01
2017.03.01
18
行政法规

节能管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要求

节能管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要求

节能管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序号名称发布单位实施时间一.通用性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4.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10.16.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7.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规划国家经贸委2002.1.108. 节能中长期规划9.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2006.8.610.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国家发改委2007.1.511.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07.5.112.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13.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15.节约用电管理办法16.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17. 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18. 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19.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20.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1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二.行业节能法律法规及政策(一)全民节约1.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3.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4. 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5.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的通知6.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7.关于在商务领域开展适度包装节约资源项工作的通知8.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二)城市节约1.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2.关于印发《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的通知3.关于印发《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通知4.关于建设解决型城市园林绿化的通知5.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三)公共机构节能1.公共机构节能条例2.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3.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4.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的通知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的通知7.关于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9.关于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公示通知10.教育部关于开展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11.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12.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1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四)工业节能1.煤炭工业部节约能源监测管理办法2.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3.化工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办法4.化工系统节约用水管理规定5.机械工业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6.建材工业节约能源管理办法7.建材工业节约原材料管理办法8.医药工业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暂行办法(试行)9.医药行业实施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站行条例》办法10.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11.节约发电调度信息发布办法(试行)(五)建筑节能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城市建设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3.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4.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5.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6.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7.关于印发《建设部节能省地性建筑推广应用技术目录》的通知8.关于实施《节约能源——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的通知9.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10.关于印发《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1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12.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管理的通知13.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14.关于印发《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15.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6.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17.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技术导则18.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六)交通节能1.交通部关于发布《交通行业能源利用监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2.民用航空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3.民用航空企业节能管理考核暂行办法4.铁道部能源监察工作办法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6.关于印发《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7.关于港口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8.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的办法三.地方法规及政策(一)北京1.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评审办法2.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办法3.关于在本市城近郊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有关事项的通知4.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5.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与水资源利用的占星规定》的通知6.关于在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力开展节水节电行动的通知7.北京节约用水办法8.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商业企业电器经营节约用电的通知9.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10.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11.北京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12.节能评估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13.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14.关于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二)天津市1.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2.天津市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3.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4.关于推进燃煤锅炉改燃和拆除并网工作的实施意见5.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6.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天津市节能监督监测管理办法》的决定7.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天津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8.天津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9.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利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10.关于颁布《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11.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备案管理办法(三)河北1.河北省干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暂行规定2.河北省新能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3.河北省全社会节约用水若干规定4.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6.关于推广应用节电节水新技术产品的通知7.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8.河北省节能监察办法(四)山西1.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西省实施<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办法》的决定2.山西省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3.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4.山西省建设资源行节约社会行动纲要5.关于山西省关停小火电机组实施方案的通知6.山西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及奖惩办法7.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8.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9.关于印发山西省建设节约型机关管理和考核办法的通知10.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1.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五)内蒙古1.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办法2.关于印发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六)辽宁1.辽宁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2.辽宁省新型墙体材料开发应用管理规定3.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通知4.辽宁省节约能源条例(七)吉林1.吉林省节约钢材管理办法2.吉林省节约能源实施细则3.吉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4.关于修改《吉林省节约能源实施细则》的决定5.吉林省节约能源条例6.关于印发吉林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7.关于修改《吉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决定8.吉林省节约用水奖评审管理办法9.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的通知(八)黑龙江1.黑龙江省节约用电管理暂行规定2.黑龙江农村能源管理规定3.关于印发《黑龙江创建节约型建设行业实施方案的通知4.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5.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九)上海1.上海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4修正)2.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3.关于印发《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节能监察规定(试行)》的通知4.关于印发《上海市有序用电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5.关于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率先垂范,带头勤俭节约、自觉节能的通知6.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7.关于加强本市工业集约用地的指导意见8.关于印发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9.关于印发《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10.关于上海市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11.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十)江苏1.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与推广节能建筑管理规定2.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04年修订)3.江苏省节能监测办法4.关于印发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5.关于在省级机关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意见的通知6.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计量设计规定(暂行0(十一)浙江1.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2.浙江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3.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4.关于加强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5.浙江省节能工业节水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7.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8.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十二)安徽1.安徽省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2.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安徽省南公园建设与管理条例》的决定3.关于进一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的通知4.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节能监理工作导则(试行)(十三)福建1.。

节能环保法律:企业环保和节能管理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

节能环保法律:企业环保和节能管理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

节能环保法律:企业环保和节能管理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节能环保法律是指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中,对企业环保和节能管理做出规范和要求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这些法律规定旨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遵守这些法律,切实履行环保和节能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和节能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了企业必须履行环保主体责任,依法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第三十条规定了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三十七条规定了企业应当制定环境管理规程和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法》的这些规定,对企业的环保和节能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我国节能管理的基本法律,对企业的节能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其中,第八条规定了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的节能督促检查,推动企业实施节能措施;第九条规定了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实施节能管理制度。

《节约能源法》的这些规定,强调了政府和企业在节能方面的责任分工,对企业的节能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促进了企业节能意识的提高和节能措施的实施。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对企业的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其中,第十六条规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当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第十七条规定了企业应当实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许可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企业的大气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促进了企业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对企业的水污染防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介绍节能是指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达到减轻环境压力、保护自然资源和减少能源消耗的目标。

为了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主要介绍中国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中国的一部基础性法律,于1997年通过,并于2008年和2012年两次进行修订。

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 节约能源的原则和目标:包括优先发展节能型经济、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2. 节能主体责任: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等主体在节能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3. 节能信息公开:要求有关部门公布节能信息和节能工作的结果。

4. 节能考核和奖惩:对节能工作的考核和奖惩进行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是中国于1995年通过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能源工作的基本法律。

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 能源发展规划:规定能源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能源的供应和需求平衡。

2. 能源的优化配置:要求按照合理布局、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合理保护的原则,进行能源的配置和利用。

3. 能源供应和消费:规定完善能源市场体系、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三、工业节能条例工业节能条例是中国政府为了推动工业领域节能工作,于1999年颁布的法规。

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 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装备,提高产品和工艺的能源利用率。

2. 能源管理体系和节能审核:要求企事业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进行节能审核和评估。

3. 节能信息公开:要求有关部门公布节能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信息。

四、建筑节能条例建筑节能条例是为了促进建筑节能工作,于2008年颁布的法规。

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 建筑节能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包括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建筑节能标准等。

2. 建筑节能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鼓励使用节能建材、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

节能法规和规范

节能法规和规范

节能法规和规范在当今社会,能源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为了有效地推动节能工作,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法规和规范,以引导和约束社会各方面的能源使用行为。

节能法规是国家为了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法律形式确立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则。

这些法规通常涵盖了能源生产、供应、消费等多个环节,对各类能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措施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从能源生产方面来看,节能法规要求能源生产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减少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

例如,对于火力发电企业,法规可能规定必须采用高效的燃烧技术,降低煤炭的消耗,并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严格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能源供应环节,节能法规强调优化能源输送网络,降低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比如,对于电力输送,要求电网企业采用先进的输电技术,减少线路损耗;对于油气输送,规定要加强管道的维护和管理,防止泄漏和损耗。

而在能源消费领域,节能法规的作用更为广泛和直接。

它可能会对工业企业、商业机构、公共建筑以及居民家庭的能源使用设定标准和限制。

例如,规定工厂的设备必须达到一定的能效标准,否则不得投入使用;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要按照一定的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居民家庭中的电器产品也需要符合能效标识要求。

节能规范则是在节能法规的基础上,对具体的节能技术和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它是一种技术性的文件,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

在建筑领域,节能规范对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采光、通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比如,规定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必须采用一定厚度的保温材料,窗户要采用双层或中空玻璃,以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交换;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要充分考虑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在工业生产中,节能规范为企业提供了各种节能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指南。

比如,在钢铁行业,规范可能会详细介绍如何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炉窑设计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化工行业,会指导企业如何回收利用余热、余压等能源。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目录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目录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目录一、引言节能是指在人类活动中,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污染排放的行为。

为了推动并规范节能工作,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常见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以供参考。

二、国际方面1.《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公约,于2015年通过并于2016年正式生效。

该协定旨在限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在2摄氏度以内,并采取措施努力将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国家都需要制定具体的节能减排计划,并落实到行动中。

2.欧盟《节能指令》欧盟《节能指令》是欧盟关于能效的主要法律法规之一。

根据该指令,欧盟成员国需在国内实施一系列节能措施,以达到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的目标。

这些措施包括建筑能效提升、工业能效改进、能源消耗信息公开等。

三、国内方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了《节约能源法》,该法旨在加强中国节能工作的管理与监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强度。

法律主要包括能源计划、能源审查、能源服务公司等方面的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于2005年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

该法对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技术进步、政府支持和市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鼓励各界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为了鼓励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制定了《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节能服务公司的注册与管理、节能项目的审核与验收等方面的内容,为节能服务行业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四、地方性法规除了以上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外,各地方政府也普遍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节能法规。

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节约能源条例》,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节能减排条例》,都对当地的节能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

节能环保法律:企业环保和节能管理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

节能环保法律:企业环保和节能管理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

节能环保法律:企业环保和节能管理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环保和节能管理。

而企业在进行环保和节能管理时,需要遵守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环保和节能两个方面,介绍企业需要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环保法律法规1.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原则和责任分工,明确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施建设和治理等方面的规定。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遵守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保证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其他环境损害。

同时,企业还需要接受监管部门的环境监测和监管,并按照规定缴纳环境保护费。

2.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法律。

该法对大气污染的防治目标、保护措施、责任分工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排放大气污染物时需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进行。

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3.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防治水污染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的防治目标、保护措施、责任分工等方面的规定。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遵守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水需要进行预处理,并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进行排放。

同时,企业还需要采用节水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我国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措施等方面。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遵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对产生的固体废物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管理要求进行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

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开展废物减量、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二、节能法律法规1.节能法节能法是我国节能事业发展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节能的目标、原则、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4)《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
(5)《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2007年4月);
(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 21号);
(7)《“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
(8)《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9)《十五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10月);
(10)《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国经贸资源〔2000〕137号);
(11)《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21号);
(12)《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三批)》(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2006第86号);
2、标准规范
(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1990);
(2)《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6422-1986);
(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 15316-1994);
(5)《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6)《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
(7)《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
(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9)《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11)《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2006);
(12)《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16614-1996);
(13)《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T16615-1996);
(14)《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B/T16616-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