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松鼠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只松鼠》教学反思
合川区大石小学李兴
一、教材分析:
《那只松鼠》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位小姑娘梦寐以求地想拥有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做自己的伙伴,而他的父亲在山林路边等车时,意外地抓到了一只。

父亲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当父亲想与小松鼠亲近时,松鼠在绝境中求生的目光打动了父亲,经过一番激烈地思想斗争之后,父亲终于战胜了自我,放小松鼠回归山林。

当女儿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责怪父亲,反而和父亲一样关注那只小松鼠的命运。

父亲自觉放松鼠的行为折射出高尚的情操,女儿对小松鼠命运的关注反映出她的善良纯洁。

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真情,人物的情感跌宕起伏。

紧扣读者心弦。

二、课前设想
在上课之前,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抓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是揣摩父亲放松鼠之前的矛盾心理,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于是,我先挑出了本课的几个关键句子,将它板书在小黑板上,如:“1、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2我望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直盯盯地望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3、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

”等。

我想让学生自己先找出这些句子,然后我在将其出示,通过读、思、说、写
这几种学习方法来揣摩父亲放松鼠之前经历的那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真切感受父亲矛盾的心理以及他最后战胜自我时的那份坚定与果敢。

通过对关键句子的深入理解感受父女的美好心灵,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此达成教学目标。

三、课后反思
课已上完,教学效果马马虎虎,如果课堂的满分为一百,这堂课恐怕只能算个及格了。

回想起来有很多地方值得深思与反省,现将它们一一列举。

1、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1、逮松鼠。

2、放松鼠。

3、惦记松鼠。

从完成教学任务来看,这三部分都学习完毕,算是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逮松鼠部分,我让学生找出表现小松鼠活泼可爱以及父亲逮松鼠十分不易的句子,勾画在书上,并启发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通过自读、小组读、齐读,学生对小松鼠的可爱和父亲逮松鼠的不易,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

另外,本课的板书基本抓住了全文的脉络,比较清晰地展示出了全文的重点。

2、不足之处
(1)突破难点力度不够
本文的重点是放松鼠部分。

这一部分包含了教学重点里的关键词句,而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来揣摩父亲如何战胜自我放松鼠回归山林,也是本课难点之所在。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质疑:父亲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抓到的松鼠,为什么又将它放了?找出文中相关词
句。

学生很快地就找出了两个:“1、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2、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

”而我课前还挑了一个父亲和松鼠对视的句子学生却没有找到。

根据我对文本的理解,我认为这个句子也是表现父亲情感变化的一个关键句子。

我通过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它找了出来:“3、我望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直盯盯地望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我将课前先写好这三个句子的小黑板出示出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在学生反复朗读时,我让他们思考:松鼠在绝望什么?抗拒什么?又在乞求什么?通过这一连串的发问,学生陷入了沉思。

于是,刚刚还算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冷清了下来,片刻之后,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了出来。

一些学生还在继续沉思,我因为担心剩下的时间不够充足(因为还有惦记松鼠部分没有学),所以就急着对学生说:“你们说得都很好,那请把你们说的松鼠在绝境中求生的话批注在书上吧。

”虽然,有几个学生回答了出来,然而大部分学生还在沉思,在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之前就让他们批注,导致有的学生批注得不够具体、生动。

因而对松鼠绝境求生理解不够深入。

松鼠的绝境求生打动了父亲,父亲有些动摇了。

我本打算用“我望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直盯盯地望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这个句子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灵矛盾,让学生批注父亲此时的心理变化,虽然有个别学生批注出:“父亲此时心里很纠缠,好不容易抓来一只女儿想要的松鼠,可是看它可怜巴巴的样子,该怎么办呢?”(这是学生批注的原句)然而因为一部分学生还沉浸在上一环节的问
题上,加上我忙着“往下赶”,急切地引导他们对父亲的变化作批注,导致这个句子的理解也不够透彻,批注得不尽人意。

有了上述的失误,学生对揣摩人物情感变化这一难点显得不够深入透彻,因此,教学难点的突破显得力度不够。

(2)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记得叶老曾经说过:“入境始于情。

”在教学突破难点的那三个句子时,我想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情感朗读,逐渐进入情境,体会松鼠绝境中求生的目光打动了父亲,父亲因此而心情矛盾。

为后面能准确说出父亲的心理活动做好铺垫。

结果学生读了很多遍,仍然没有达到我预设的那种情感氛围,于是,我便自作主张地范读了第一个句子,我认为这个句子最能表现松鼠绝境中求生的欲望,既然是求生,就应该读出松鼠的挣扎,松鼠的抗拒。

因此,我读得有些声嘶力竭,并引导学生也像我这样来读一读。

其实,课后想来,新课标本来就提倡阅读个性化,学生对松鼠绝境中求生的理解可能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或许一些学生会认为这个句子应读出松鼠诚肯的乞求,读得可怜巴巴而又低声下气。

我不应该在此环节范读,应让学生读出松鼠不同的求生语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3)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
在整堂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得到了发挥,然而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有些地方显得重复而罗嗦。

例如:在学完逮松鼠部分之后,我说:“唉,父亲逮只松鼠可真不容易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累得瘫倒在地上,可是又起来继续抓,最后终于用网袋网住了一只,估计
是我,早就累趴下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其实,我可以直接说:“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网住了一只松鼠,真是太不容易了!”
3、再教设计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善教者难避其失,只有如实记下失误点,然后进行分析研究,进行再教设计,就能使教学“长善而救其失。


如果让我再讲这篇课文,我会改正之前的失误,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句子上,不再范读,尽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多抽学生朗读,读之后让他们说出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读,从他们自己的理解入手,对松鼠绝境求生的感悟或许会丰富得多。

在对父亲与松鼠对视的句子以及父亲、咬牙放松鼠的句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深思、畅谈、批注、汇报交流。

我想那样的效果应该比这一次的好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