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治疗中家长介入方式及指导策略研究_卢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游戏治疗中家长介入方式及指导策略研究

卢 伟 蒋 婷

(成都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成都 610106)

[摘 要] 游戏治疗是通过解决情绪问题来增强儿童适应性行为的一种有效方式,家长在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游戏治疗中,家长需要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介入方式和指导策略。在间接介入指导中,家长应积极配合治疗师,跟进治疗,观察幼儿行为,适度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在直接介入指导中,可采用玩偶会谈和故事讲述等方式进行干预。家长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定位,端正治疗心态,掌握一定的治疗技巧,有助于矫正并预防孩子的一些行为、情绪问题。

[关键词] 幼儿教育;游戏治疗;家长介入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6120(2014)02-0117-05

一、对幼儿游戏治疗的基本阐释

幼儿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恐惧、分离与失落、品行障碍、言语障碍、攻击性行为等等。幼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无法像成人那样,有很多的方式来发泄或者倾诉。他们的语言系统处于发展阶段,无法很好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往往将内心想法表现在行为上。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的世界里,幼儿可以将内心的情感用非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利用游戏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行为、想法,更好地纠正、治疗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或者情绪情感等问题,就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游戏治疗国际协会(API)将游戏治疗定义为:“游戏治疗是将理论模式系统性地运用,以建立一个人际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过训练的治疗师运用游戏的治疗性力量去协助个案预防或解决心理社会困境,从而使被治疗者获得最大的成长和发展。”[1](P36)可见,游戏与治疗不是直接对等的关系,游戏只是手段,治疗才是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运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对儿童进行解读和引导。

认知行为游戏治疗(CBPT)理论认为,应该注重过程,强调父母在游戏治疗中的作用,将治疗与家庭结合。在幼儿游戏治疗的发展趋势上,也逐渐出现了家庭游戏治疗与亲子游戏治疗,都把家长放到了治疗的重要地位。家长掌握游戏治疗技巧有助于加快问题的解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长在幼儿游戏治疗中的角色定位和介入方式

(一)角色定位:辅助者和治疗者

在幼儿游戏治疗中,治疗师需要对幼儿的问题进行测评,确定治疗模式,营造安全、易接纳、易理解的游戏治疗氛围,并与来访幼儿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给予恰当的言语指导,最后对治疗进行评价与反思[2](P72)。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治疗师,提供幼儿信息,跟进幼儿治疗,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此时,家长担当辅助者角色,为治疗提供帮助。

幼儿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能仅仅依靠游戏治疗师来解决。当幼儿处于家庭环境中时,家长可以积极主动地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建立和睦友爱的平等关系,家长能对孩子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并在专业治疗师的训练下给予孩子恰当的游戏治疗。此时,家长担当了治疗者角色,直接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障碍进行干预。

(二)介入方式: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

家长在幼儿游戏治疗中的不同角色定位决定了家长介入的不同方式。

直接介入是指有行为问题儿童的家长通过专业游戏治疗师培训等多种渠道,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游戏治疗技巧,在家中治疗时对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障碍进行对应的游戏干预,从而解决孩子出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间接介入是指,家长不是直接运用游戏治疗的技巧和方法,不是引导或者治疗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只是参与到治疗师与儿童之间,起着衔接的作

【收稿日期】2013-09-27

【作者简介】卢 伟(1962—),女,成都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幼儿园游戏与课程,学前教师教育。

·

117

·DOI牶10牣13627牤j牣cn ki牣cdjy牣2014牣02牣031

用。家长听从治疗师安排,辅助治疗师,从而达到游戏治疗的目的

[3]

三、家长直接介入游戏治疗的指导策略

直接介入游戏治疗对家长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家长掌握的技巧更为复杂。

(一)良好的治疗状态

直接介入需要家长首先对幼儿的游戏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游戏治疗的专业化与严谨性。其次,幼儿游戏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美国加利·兰德雷斯教授(Garry L .Landreth )在其《游戏治疗》一书中说过“耐心是治疗的根本要求”

[4](P18)

。因此,家长要对孩

子有耐心,自己要有毅力,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适度的赞赏。治疗要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进行,家长要选取正确的治疗时机,要有饱满的激情、负责的态度等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认真对待每一次治疗,尽力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缓解不佳的情绪状态,建立家长与孩子治疗的良好关系,为问题的纠正奠定情感基础。

(二)治疗模式:分析—治疗—评价

家长直接对孩子进行游戏治疗,需要家长有清晰的治疗模式,明确治疗前后的职责。家长必须充分意识到孩子出现的情绪或不良行为问题,并作出精确、详细的分析,包括孩子的行为表现、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等等。

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游戏治疗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进行治疗,比如当适应不良的儿童被打扰或激怒时,他们可能更多地是通过图画、泥土、沙子或水等游戏来象征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4]

。家长选定游戏方式后,需要专业治疗

师向其解释基本理念与方法,并演示游戏治疗的过程,训练家长掌握最基本的游戏治疗技能,如建立结构、共情式倾听、以儿童为中心的想象性游戏以及设立限制等

[5]

。家长可以在治疗师的督导下独立地与

自己的孩子进行游戏活动,也可以在家里独自开展游戏治疗,并将这种技能扩展到日常的生活中。

家长应对每一次治疗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了解治疗效果,反思治疗过程。由于家长不是专业的游戏治疗师,评价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而家长可以先自行评价,然后把治疗过程呈献给专业的游戏治疗师,得到专业的治疗评价以及专业的指导,为下一次的治疗做好准备。

(三)治疗技巧:故事讲述和玩偶会谈

故事讲述和玩偶会谈是家庭游戏治疗中普遍运用的游戏治疗方式,对儿童出现的大多数情绪和行为问题都有效,如社交障碍、情绪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攻击性行为、焦虑、自闭症、家庭创伤性障碍等。

1.故事讲述治疗技巧

故事是儿童非常熟悉且经常使用的沟通媒介。故事讲述是儿童自己报告一个原创的、有头有尾有内容的故事,但不将其表演出来;治疗者在倾听故事的同时,推敲其中精神动力的意义,并选择一两个重要的主题,治疗者重述故事,并提出与儿童不一样的故事结局[1]

故事讲述游戏是家长与儿童进行互动的一种更为主动的方式。通过治疗师有意义的解说儿童创编的故事,儿童能从潜意识里得到学习,这样的互动让幼儿不会那么焦虑,也有机会产生顿悟[1]

。故事讲述让幼儿大胆地想象、创造,将内心的情感与讲述的故事相结合,满足了幼儿的自尊心,达到了孩子倾诉的需求,家长也更明白孩子的内心需求。

在家庭中进行故事讲述游戏治疗,对空间环境要求不严格,但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时间环境、心情环境是必要的。家长进行故事讲述时常常使用到的游戏媒介是洋娃娃或布偶、录音机、录像设备、靠垫、纸笔等,家长也可根据幼儿情况自行投放需要的材料。使用故事讲述游戏治疗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长掌握治疗的基本原则。

(1)以幼儿情感为线索。为幼儿提供的故事是对其人格的基本内容的反映,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以及对外部环境的非直白表达

[2]

。家长扩展

孩子的故事,在思想和内容上不能偏移这条线索。

紧扣幼儿情感发展故事,才能抓住孩子的心,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让孩子知道他们已被接纳,从而引起孩子共鸣,让孩子利用自身潜力得到顿悟。(2)尊重孩子的创作形式与语言表达。孩子利用故事表达情感、思想的能力有限,也不会含蓄地表示,因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创作形式与语言表达。在创作故事时,虽然家长可能只用有生命的事物来替代人,但孩子可以用任何事物来替代人,因为他们往往打破常规。如在创作故事时,家长通常用动物或者洋娃娃来充当故事主人公,而孩子不会局限于此,他们可能用白云、花草、蔬菜、水果等来充当故事主人公。此时家长不能表现出不理解,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家长的故事要求开头和孩子的十分相似,后面的内容要提供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来代替原先较为狭隘的选择。在语言表达上,孩子处于发展阶段,大脑中积累的词汇很少,用来表达清楚自己意

·

118·第2期2014年2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 .2

Feb .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