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学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语用学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6cfb0eaef8941ea66e0564.png)
智库时代 ·279·智者论道语用学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王钊仲(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 710063)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语用学理论对一些文本以及句子的作用,从而探究其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作用。
翻译和语用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语言及其含义的研究,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语用学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得出在今后翻译过程中,译者能够让译文变得更加得体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实践;翻译;作用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1-0279-002一、引言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一带一路”的发展,翻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然而,在翻译的学习和运用之中,尽管很多时候译者都在运用一些翻译的理论和方法,但翻译的效果却未尽如人意。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侧重于对语言本身的规律和结构进行分析,而当今的翻译,随着文化的相互交融,越来越需要译者从源语言的文化、背景,以及源语言的内在体系和使用规律上来进行。
而语用学正是研究由社会各种条件所决定的人类交际中的语言使用,它可以对人类的言语行为提供更充分、更深刻、更合理的解释,并且有些语言现象只能通过语用学的分析才能说明问题。
[1]所以,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译者要想让自己的译文更加地贴近源语言,就需要将一些翻译理论和方法与语言学的运用相结合,通过语言学的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加强对源语言的分析,更好地提高译文的水平。
二、语用学理论语用学是通过建立一定的情景,对相应的话语进行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懂得在各种交际环境当中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准确地应用语言。
[2]也就是说,语用学就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
对于语用学的学习,能够使人们更好地在不同的情境下去理解和使用语言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很多时候一些语言,都有着表面和内在两方面的含义:说话人的含义,有时往往需要听话人根据所处的不同环境,以及对说话人心理不同程度地揣摩来去理解,也就是对语境和意义的分析,很多时候语境的不同对意义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语用学理论与文化翻译
![语用学理论与文化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d88831f76c66137ee06198e.png)
语用学理论与文化翻译摘要:语用学介入翻译,无论是对于在译文中保留原语形象的做法(直译),还是对于在译文中舍去或更换原语形象的做法(意译),均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从而可以使人避免陷于原文不可译的泥淖,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拓宽翻译理论研究的视野。
对于那些固守传统翻译观念的人来说,语用学理论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天地。
语用学介入翻译或是语用翻译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需要在翻译实践中接受反复的检验。
关键词:语用学;文化翻译;语用等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一、语用与翻译Levinson说:“语用学是非语义学的语义研究。
”语用翻译是译者将原作与译作在语用用意上的等价翻译,能用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原作的用意。
语用学的意义观着重语言成分的用义,即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含的意义。
语用含义是用义的表现,指一种依赖于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意义,这种推导出来的语句的含义是一种话语意义。
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使用时的说话意义,也就是语言结构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实际含义或非规约意义,即语用含义。
如“Shall we go out?”这句话,如果对它进行语言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个一般疑问句,时态是一般现在时,意思是:“我们应该出去吗?”但是从语用学角度看,这根本不是提问,而是在征求意见,这是一种隐性的施为意义。
在一篇描述海湾战争胜利所带来的美国民众情绪振奋的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Hello,Kuwait!Goodbye,Vietnam!”语义翻译会将其看做是一个从上下文抽出的句子,在对其进行相关的句法和语义分析之后可以译作:“你好,科威特;再见,越南!”如果我们基于语用学意义观,以功能思想为理论作交际翻译,译为”欢迎你,科威特战争胜利的喜悦;见鬼去吧,越南战争失败的耻辱”,则更加传神。
据说当年周总理陪同外宾观看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翻译人员作了许多解释也没法让外宾弄懂故事的内容,周总理便提示翻译人员说,梁祝就仿佛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外宾立刻恍然大悟。
翻译中的语用学PPT课件
![翻译中的语用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041d8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7.png)
目录
• 翻译中的语用学概述 • 翻译中的语用学理论 • 翻译中的语用等效与语用对等 • 翻译中的语用失误与策略 • 翻译中的语用学实践案例分析
01 翻译中的语用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翻译中的语用学是一门研究翻译过程中语言使用和理解的学科,它关注语言在 实际语境中的意义和功能,以及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达这些意义和功能。
新闻报道的翻译案例分析
总结词
新闻报道的翻译需要准确、及时、客观,注 重语言的简练和清晰度。
详细描述
在新闻报道的翻译中,语用学可以帮助译者 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中的语境和言外之意, 从而更准确地传达新闻的内容和意义。同时 ,语用学还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新闻报 道中的语气和态度,从而更准确地传达新闻
中的意图和要求。
VS
发展方向
未来,翻译中的语用学研究将继续深入探 索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规律,进一步拓展跨 文化交际的领域,并致力于提高翻译实践 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 器翻译技术的发展,翻译中的语用学研究 也将与这些技术相结合,为翻译实践提供 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02 翻译中的语用学理论
语境理论
总结词
文中以最相关的方式传达出来,以确保译文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
礼貌原则
总结词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 强调了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和得体性。
详细描述
礼貌原则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应该遵循 一定的礼貌原则,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礼貌原则,对 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以确保译文更 加得体和礼貌。同时,译者还需要考虑译文 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以确保译文更 加符合译文读者的期望和需求。
浅析语用学翻译研究及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用学翻译研究及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e8699ffa6c30c2258019e9c.png)
浅析语用学翻译研究及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1前言翻译研究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
现代翻译理论注重如何从变化不定的语境中整体把握原语信息的动态系统, 追求非一字一词的对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整体效应或读者感受的一致或相似,这种转变同人们对待语言的观点有密切联系。
从结构语言学到功能语言学到符号学,有关语言符号系统各层次都得以深入研究, 也给翻译标准的重新审视提供了基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活动, 翻译研究与语用学密切相关, 语用学的迅猛发展, 必然影响和推动翻译活动。
语用学源于哲学和逻辑学, 它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尤其注重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 即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 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 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的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
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理论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 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所不同者, 前者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 而后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
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 反而能促使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成功的交流。
如果作者认为读者对某种知识或意境不熟悉并且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解释、理解,他就会把这方面写得详细一些,反之亦然。
读者通过阅读作者的作品,获得新的知识、新鲜的感受、经验,与作者达到共鸣,甚至会受作品的影响而采取某种行动,成功地完成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2语用学与翻译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语言学知识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语言学知识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c176acb0717fd5360cdc48.png)
语言学知识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语言学的探索范围: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应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对语言学的分类: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学习语言学可以提高译者进行语言对比的起点以及进行语言分析的能力。
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规律性,将有助于翻译实践。
理论语言学:一般指不带语言学字样的学科。
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会话分析,语篇分析等。
应用语言学:一般指带语言学字样的学科。
如: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
语义学研究对象:自然语言(指词汇句子篇章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的意义。
研究目的:语义表达的规律性内在解释不同语言在语义表达方面的个性及共性。
1.外延意义的翻译2.内涵意义的翻译3.词语的重复使用1.外延意义的翻译也叫概念意义或认知意义,是词语字面上的意义,也叫字典意义。
是词汇最基本的意义。
特征“稳定性明确性有限性,即不随语言环境语言个体等的变化而变化。
引申译法:在原词或词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用符合汉语规范又能更好表达原文精神实质的新词或词组来翻译。
这样能更好表达原文的精神,避免疑问生硬晦涩或词不达意等。
例子: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the heroin inthe novel. 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既残暴又狡诈。
That shows that a vacuum, which is absence of matter, cannot transmit sound.这表明,没有空气的真空空间不能传播声音。
2.内涵意义的翻译内涵意义:引申的隐含的意义。
相对于外延意义,内涵意义具有不确定不明确和无限性的特征,即它会因人的经历感情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会随时代和社会变化而变,在不同的语境和上下文会包含不同的意义。
浅析语用学翻译观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浅析语用学翻译观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2e0e2b6f121dd36a32d82c8.png)
文 作者 及译 文读 者 。 译 者在翻 译 实践过 程 中有 着双 重身份 , 者 而 译 既 是原 文读 者 , 是译 文 作者 。 因此 , 者在 翻译 实践 过程 中起着 又 译 沟 通原 文作 者 与译 文读 者 的桥 梁 作 用。 翻译 并不 仅仅 是 原语 与译 人 语之 间 的语 际转 换 。原语 中原 文作 者耍 表达 的 信 息很 可能 在语 言 之外 , 言外 之 意 。仅仅 局 限在 静 态 的语 义层 面 , 者就 很 难将 即 译
2语用学翻译观在 翻译 实践中的应用解 , 一 二是 表达 。要准 确地 理 解 , 者 不仅 要 深刻 地理 解 原文 在 原文 语境 之 下的 意 义 , 译 而
文 章编 号 :6 32 l (0 2 0 0 50 17 - l 12 1 )4 9- 2 l 翻 译是 译 者 用译 入 语语 言 再现 原 文 的过 程 。 其对 象 是 文本 , 无 论 从理 解 还 是 表达 哪个 方面 出 发 , 翻 译的 研究 不能 脱 离语 言 。 对 但 是 。 统 的 “ 构 主 义语 言 学把 语 言视 为一 个 ‘ 立 王 国 ’只对 语 传 结 独 . 言 的构 成规 律 而非 使 用规律 进 行研 究 ” ( 菁 2 0 : 0 ) 。 李 0 9 16 因此 , 传
语 言 研 究
浅析 语用学翻译 观对翻译 实践 的指 导意义
李 超
( 城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聊 山东 聊 城 225 ) 5 09
摘 要 : 译 与语 用学 有 着 密切 的 关 系 , 者 都 关 注 意 义 , 译 翻 二 翻
关 注 的是 具体 语 境 下 的意 义 .语 用 学关 注 的是 将语 言使 用者 考虑 在 内的言 外之 意 。当今 的语 用 学与翻 译 的跨 学科 研 究 , 多是 使 用 大 某 一具 体 的语 用学 理论 来阐释 文 本 。而 并 未从 译 者翻 译观 建 构 的 角度 来 探讨 翻 译 问题 。本 文从 译 者在 翻 译 实践 中语 用 意识 建 构 的 角度 出发 。 过探 讨 翻 译 与语 用 学之 间的 关 系 . 结合 具体 的 翻译 通 并 实践 来探 索语 用 学翻译 观 对翻 译 实践 的指 导 意义 。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0af98db7375a417876f8f8a.png)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说话人在完成语谓行为时表达的表层和深层意图,对于人物风格迥异、修辞手段繁多以及文化信息量大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不可或缺的。
文章以作家钱钟书的《围城》的俄译本为例,选取其中生动、鲜明的言语行为语言例句,尝试探讨和研究言语行为理论观点在文学翻译中起到的作用。
标签:言语行为理论;表层和深层意图;《围城》;文学翻译一、引言文学作品的言语语体与其它体裁的言语表达方式不同,其特点是行文风格主观性强,结构表达形式多样,涵盖内容广泛、文化信息负载内容多等。
因此,文学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现象。
近些年,越来越呈现出多角度化、跨学科化的趋势,也因其高度的开放性色彩,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的知识都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借鉴。
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文学翻译可以辅助译者更加完整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源语言的文化信息得以最大保存和转译。
由于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语义描写过渡到语用意义描写最具有原则性的步骤之一,所以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所建构的翻译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大的开放性。
二、关于言语行为理论最早提出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是英国牛津学派哲学家奥斯汀(J. L. Austin)。
1962年他将1955年在哈佛大学所作的著名语言学讲座以《论言有所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俄译为《Слово как действие》)为题发表。
他在这部被视为言语行为理论奠基之作中提出:语言不仅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工具而且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речевой акт)。
传统语法中的陈述句被划分为单纯陈述事实的述谓句和说话人在说出一个句子即完成一个“行为”的施为句(перформатив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
一般情况下,施为句具备三个语法特征:主语必须是第一人称单数,时态必须是一般现在时,语态必须是主动式。
语用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语用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ec2ae619e8b8f67c1cb97d.png)
点 要借 助语 境来 体现 [ 2 3 。语 境 中涵 盖 了影 响语 用
原作 的用 义 ,这 样 就 可 以根 据上 下 文 的具 体语 境 来 推 断 出具 体 的语 境 意义 。这也 是 在具 体 语境 中 语 言 结 构 所 表 达 的确 切 含 义 , 或 者 是 非 规 约 意
义 ,也 就是 它 的语 用含 义 。语 用 学讨 论 了语 言在
语 境 中的理解 以及 运用 。研 究 讲 话人 所 表 达 的语
E v a n K i n g将 其译 为 Ama h Z h a n g ,J e a n J a me s 则 采 用 了 C h a n g Ma S h i X i a o q i n g运 用 了 N a n n y Z h a n g ,这些 译法 有着 不 同 的所 指 ,A ma h来 源 于 印度 英语 ,指 的是女 仆 ,特别 是保 姆 。从 这个 实 例 中可 以看 出 。要按 照 准确 的语 境 把 “ 妈 ” 处理 为准 确 的语境 搭 配 。如果 想 当然地 将 “ 妈 ” 处理 成为了 “ mo t h e r ” ,那 么将会 和原 文语境 产生 很 大 冲 突 ,也 是 非 常 不 合 适 的 。 因 此 ,在 翻译 过 程
语 言 与语 境 相互 影 响 ,从 而形 成 了一定 程 度 的语用 含 义 。除 了语 言认 知 的意 义 。语 用 意义 重
女 办 事员 非常 友 善 ,她有 着 满腹 关 于想 要 离婚 的
妇女们 的故事 。 ” 从 这 个 实 例 可 以看 出 ,i n t h a t h o t e l 被视 为是 这句话 的大语境 ,从 而 对其 他词 语
译 者在 语 用学 方 面 的不 同理 解 以及应 用 ,也可 为 翻译过 程 中利用 语用 学提 供 了较好 的例证 。
论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
![论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aaaed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a.png)
论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探讨语言如何产生言语行为,即语言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考的。
在翻译实践中,言语行为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其作用。
一、帮助翻译更好地理解原文意图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是行动的一种形式,人们通过采用不同的言语行为来执行不同的行动,例如发表陈述、做出承诺、提出要求等。
在翻译实践中,理解原文中的言语行为对于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至关重要。
翻译者需要分析原文中的各种言语行为,如陈述、命令、请求等,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并在译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这需要翻译者充分了解言语行为理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例如,在一篇英文商业合同中,原文可能用到了约定、承诺等言语行为,翻译者需要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意图和法律含义,确保译文与原文完全一致。
如果没有足够的对言语行为理论的了解,就很难理解并准确翻译这些含有法律条款的语言。
二、帮助翻译更好地处理语言中的歧义和矛盾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会带来歧义和矛盾。
在翻译实践中,歧义和矛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翻译者需要通过深入理解原文的言语行为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一篇英文新闻报道中,原文可能存在不同的断言和推测,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歧义和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需要确定原文中每个言语行为的意图,并在译文中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以准确表达原文的信息。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口头语言的解释经常依赖于广泛的背景知识和语境,这种依赖关系可能导致出现语用误解。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常常会在理解原文的语用方面遇到困难。
例如,在一篇英文小说中,原文使用了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涉及到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如果译者没有足够的对言语行为理论的了解和对目标语言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则可能无法准确翻译出原文的意思。
通过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语用含义,从而准确翻译出原文的信息。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ffac3ba25c52cc58ad6be5e.png)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一、引言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语用科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学派纷起,新论迭出,这些新的语言学理论运用于翻译领域,对翻译这一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审视,使翻译理论研究也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最近形成的语用翻译观便是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语用翻译观的提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对翻译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语用学与翻译随着社会的广泛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加深,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译者若想翻译出使人赞服的文章,真正体现出原作的思想和意图,只停留在作者表面的言语上去实现翻译的理解和表达已经远远不够。
可以说,缺乏语用知识的翻译是失败的翻译,至少是不完美的翻译。
所以,译者一定要走出文字表面,渗入到原作的字里行间,借助于各方面的语用知识来完成原文向译文的等效转换。
1.语用学及其语用功能。
何自然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1997)中指出“语用学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
可见,交谈者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必须明白对方隐含的交际意图,这主要靠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及习惯来体现。
2.翻译及其理解过程。
翻译同样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通常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而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这一活动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一步。
语用知识可以帮助翻译者透彻理解原文,为翻译的转换和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用译入语再现原文仍然需要靠语用知识。
文学作品的潜在接受者通常是本民族的读者,作家在写作时并没有考虑到文化接受者的语用背景,因此,最容易因缺乏语用知识而导致译者的误解与误译。
3.在翻译中传达语用意义的重要性。
早在20世纪70 年代,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就注意到语用学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并把它运用于翻译研究。
他在《语言与翻译》(1975)中提出了语用意义的传达问题,并把“语用意义”分为四种类型:1)词的修辞特征;2)词的语域;3)词的感情色彩;4)交际功能任务。
巴氏指出:“在对比不同语言的词汇单位时,语用意义的差异比所指意义的差异更为常见。
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a8a44f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8.png)
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作为一门具有复杂性的学科,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理论知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语言学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规律,对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和语义传递起到指导作用。
例如,通过语音学、语法学和语义学的研究,翻译者可以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差异,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翻译。
其次,语言学理论帮助翻译者理解语言的含义与文化背景。
翻译不仅是对句子层面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将不同文化之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传递出来。
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的语境、语用和语感,使得翻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源语言中的隐含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出来。
此外,语言学理论还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创新思路。
翻译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翻译问题和挑战,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语言学理论中的翻译理论和模型为翻译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翻译研究中著名的翻译理论,如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换理论和重述理论等,都为翻译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此外,语言学理论对翻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翻译是一门专业的学科,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
语言学理论作为翻译专业教育的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翻译素质和专业能力。
翻译教育中的语用学、对等理论、翻译评估等课程,都是基于语言学理论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思维和技巧。
最后,语言学理论还对翻译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翻译的结合,机器翻译和计算语言学逐渐兴起。
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为机器翻译和计算语言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学支持,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
总之,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还帮助翻译者理解语言的含义与文化背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翻译教育和技术的发展。
语境语用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语境语用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bf83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e.png)
语境语用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往往需要考虑到语言交际的语境和语用因素。
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语境语用学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翻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语境语用学在翻译教学中的意义、应用和效果等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
语境语用学在翻译教学中的意义语境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学问,是由语言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构成的交叉学科。
它可以解释语言使用者为什么会如此地运用语言,还可以解释语言使用背景下的沟通,包含发话人和听话人在交际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认知、情感、文化等因素。
在翻译教学中,语境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选取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翻译出准确的目标语意思和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因此,语境语用学在翻译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境语用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1. 把握语境信息语言的意义往往是依据语境而变化的,因此,翻译中要重视语境信息的选择和运用。
例如,一个单词的意义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正确理解。
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把握语境信息。
2. 注重语义和语用语义和语用是翻译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语义指的是单词本身的意义,而语用则指的是该单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和功能。
在翻译教学中,学生需要注重语义和语用的区别,并考虑其在目标语中的实际使用。
3. 认知和文化差异翻译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到认知和文化差异,因为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往往会造成意义的不同。
例如,在西方国家,“Christmas”一词在文化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在中国语境下,也许不是特别重要。
学生需要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并在翻译中考虑到这些差异。
语境语用学在翻译教学中的效果通过语境语用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翻译的准确度和流畅度,避免或减少翻译的误译和不完整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通过对语境和语用的深刻分析,学生可以获取更多实用的翻译策略,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目标语中的表达方式。
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25f520915f804d2b16c1f5.png)
过程( 自然 ,97 13 16 。同语义学一样 , 何 19 :2— 8 ) 语用学也研究意义 , 但 是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 的意义 ,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 情景中传达和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 翻译研究 ( 亦称 翻译 理论 、 翻译学 ) 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 、 在译文 中重构原文意义 的学 问。
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理论有着共 同的研究对象 , 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 所不同者 , 前者更重视 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 , 而后 者所 关心的是文本 和书面语言( 自然 ,0 1 2 6 8 ) 虽有差异 , 何 2 0 :8 —29 。 但却并不妨碍译者借 鉴其来探讨和进行翻译 活动 , 并促使原文作者与读者进行成 功的交流 。 翻译也是一种使 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 ,和 日 常语 言活 动所不同的只 是它涉及 到两种语 言( 始发语 和 目的语 )是一种语际信息交 流。因此 , , 换个 角度来 看 ,语用学理论 的有效性在翻译领域里也可 以得 到充分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
二、 语用等效翻 译 语用 等效 翻译就是通 过对言语行为的各种语境 和方式 , 合作 原则 和礼貌原则 , 义前提和语 用前提 , 语 已知 信息和新信息 等因素 的考虑 , 从 而在最大 限度 上使译文 的读 者获得与原 文读 者 同等 的理解和感受 。 语用 翻译 同语义翻译相对应 , 是一种 等效 翻译观 , 也是翻译理论 的一个 新模式 。 它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问题 , 运用语用 学理论 去解决 翻译 所涉及的理解过程和重构过程 中语用 和文化 因素在译文 中的处理方法 以及 原作 的语用 意义及其在译 作中 的得失 等问题 ( 自然 ,9 2 1— 何 19 :9 2) 5 。四字格在汉语 里广为运用 , 这种语言形式往 往历经锤炼 , 言简 意 赅, 经常被译者和翻译研究者运用 和研究 , 具有的语用含义值得仔细 其 探讨 。下面这些例子很好地说明 了这一点 : () 1不进则退 译 文 : ew ode o avn eal bcw r. v rad o o ’ H h os t d ac l ak ad/ ef w , r u 1 n fs Mo o r y 1
结合传播学原理与语用学原理浅谈口译
![结合传播学原理与语用学原理浅谈口译](https://img.taocdn.com/s3/m/cb594d8ebe23482fb5da4c50.png)
结合传播学原理与语用学原理浅谈口译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也日趋频繁,克服语言障碍成为了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成为了人们交流的最常用工具。
与此同时,口译这个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对于中国人来说,英汉互译尤其如此。
本文以传播学原理和语用学原理为基础,分析其与口译的关系密切,以期更好地为译员的口译工作进行指导。
标签:传播学原理;语用学原理;口译1.传播学原理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的活动,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系统。
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也就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的提出的5W模式。
5W模式包括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该模式的提出在传播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点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此外,著名的传播原理还有拉扎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卢因的群体传播研究以及霍夫兰的控制实验法和说服效果研究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传播学之父”施拉姆,他在《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中勾画出了西方传播学的框架结构,使之具有独立学科的面貌。
2.口译的概念及特点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口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口译活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当场收效,所以对速度有一定要求。
因此口译人员要有较强的思考和记忆能力,还需较高的听力和表达能力以及较好的心理素质;第二,口译要符合口语规律;第三,口译常用交际翻译法,应考虑讲话者的意图和听者反应;第四,口译的表达方式较灵活。
谈《语用学新解》对翻译的影响
![谈《语用学新解》对翻译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2f0582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f.png)
谈《语用学新解》对翻译的影响《谈语用学新解》是由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唐迪尔(DonalC.Doer)在1998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书中介绍了一种新的翻译学视角,即语用学,用以解决翻译时所面临的语言学问题。
在《谈语用学新解》出版之后,翻译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了翻译学研究的新方向。
书中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改变了以往翻译学中对语言的看法,强调了翻译时要考虑原文的语气、语境,以及认知心理因素影响,并提出了新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使翻译技术更加精准。
二、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语用学是一种从语言行为的角度出发,探究语言的实际使用方式,以此来解决语言问题的学科。
在翻译中,语用学理论为翻译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指导,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并从各种功能上把握译文的内容与表达。
1.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语用学理论有助于翻译者从语言行为的角度深刻理解原文的内容和意图,把握原文的上下文环境,以及发言者的意图、情感以及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原文。
2.多种翻译技术的运用语用学理论使翻译者更加注重原文内容的表达技巧,从而提升翻译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多义翻译技巧、等义翻译技巧、多重语境翻译技巧等。
三、《谈语用学新解》对翻译的影响1.从理论上改变了翻译学《谈语用学新解》发表后,改变了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从抽象的语言学视角转向了实践中翻译者接受原文和编写译文时所表现出的技能,强调了要考虑原文的语气、语境,以及认知心理因素得影响,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使翻译变得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2.推动了翻译技术的发展《谈语用学新解》对对翻译者的翻译技术的认知也有重要的影响,使他们更加注重原文的内容与表达,从而使翻译技术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3.被广泛应用《谈语用学新解》所提出的语用学理论在国内外翻译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有效的实践,成为国内外翻译实践和研究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四、总结《谈语用学新解》是一本重要的翻译学著作,出现后,翻译学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提出的语用学理论改变了翻译学的理论框架,推动了翻译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翻译变得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对于翻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e0507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0.png)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思维、语用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活动。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分析其如何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并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有效沟通。
本文将简要介绍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阐述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方式及其效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总结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特点,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化翻译理论研究、提高翻译实践水平、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本文旨在为翻译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
二、语用翻译理论概述语用翻译理论是一种将语用学原理应用于翻译实践的理论框架。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的科学,它关注语言交际中的意义、意图、行为和社会文化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语用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不仅要传递文本的字面意义,更要关注原文作者的意图、读者的期待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
语用翻译理论的核心在于对原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包括语言层面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以及非语言层面的文化、社会和心理因素。
译者需要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来指导翻译实践。
通过这些理论,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以及原文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功能。
在语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
译者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期待和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
这种调整可能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式的变换、文化信息的增补或省略等。
浅谈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8eaaab284ac850ad024256.png)
【 中图分类号 】 1 H35
【 btat rg ts sh uyo nu g sg n sue. r mai , hc a gtn ovdi t nlin o es ido A s c】Pamac es d fag ae aeadi l Pa t sw i h s o ivle as t , f r a n f r i it t l u tr s g c h nr ao k
一
同 的认 知语境 ,即各 自不 同的经验 、知识 、信仰 等足 以影 响交 际 的种 种情 况 。 在 言语 交际 过程 中 , ’ 语境 的概 念也 是动 态发展 的 ,
原来 不 为双方 共有 的知 识完 全 可能在 交 际过程 中变 为相 互 知识 , 成为 进一 步交 际 的基础 。 境对 交 际双方 言语 的 表达 和理解 有制 语 约功 能 和解释 功能 。例 如 :
注 的都是语 言 理解 和语 言表达 。 语用 学 中 的许多 理论 研究成 果 都 可运用 于 翻译实 践 。 他们 之间 的这种 差异 性并 不妨 碍借 鉴语 用学 理论来 探讨 翻译 活动 ,反 而能 对翻译 实践 起 到启示 作 用 。
二 、语 用学 理论 与翻 译
1 .语境 与翻 译
【 摘 要】 语用学研 究语言的运用及其规律,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将语用学理论运用于翻译 ,为翻译研究提供 了新的理 论视 角和 具有 深层 意义 的理论 依 据。本 文 阐释 了语 用学 中的语 境 、合作 原 则 、言语 行为 理论 、关联 论 在翻 译 中 的运 用 ,每个 方 面都用
本文阐释了语用学中的语境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关联论在翻译中的运用每个方面都用了相关的例子加以说明使我们看到了语用理论在准确推断话语语用意义推动翻译实践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摘要】由于日常交际中的话语意义传达是灵活多变的,因而严格的“等值翻译”是不可企及的。
本文把翻译活动看作是语用学的实践对象和练兵场。
反而言之,语用学理论的有效性也可在翻译的花园里绽放。
于是语用学介入英语翻译,为其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
置语用学的等效理论和关联理论于翻译实践中,可以译出理想的佳作,成功地完成作者与读者和译者间的交流。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语用等效翻译理论;语用学关联理论一、语用学与翻译
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新兴起的一个领域,它是研究如何使用语言的一门学科,也就是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意义。
翻译是译意,而语用学正是对话语意义的研究。
把语用学引入翻译领域,就会给翻译带来新的活力,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的等效。
二、语用等效翻译理论
翻译等效论是翻译学本体理论之一,可以追朔到公元7世纪。
伟大的中国翻译家玄奘提出翻译的指导原则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19世纪末,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拓者严复更进一步明确了这个概念:“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经过古今中外众多翻译学家长期的探索、研究,其已得到充分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交流的加深,等效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日益受到关注,
因为等效论本身是翻译的一个目标和实践原则。
而语用翻译是一种力求等效的新理论模式,也属于一种等效翻译理论,它强调语用下的翻译等效。
换言之,译者是在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运用语用学原理指导自己的翻译达到最大程度的等效,从而显示出语用学与翻译的密切关系。
语用学的翻译观主要探讨口头语言和艺术性语言的翻译,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语用学的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的顺利进行。
语用翻译等效理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即通过对比两种语言来实现最大程度的等效翻译。
这种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但求保存原文内容。
它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相仿,即以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译文来再现原语内容,以实现等效。
二是社交语用等效翻译。
这种等效翻译则是从社交语用学的角度切入,是一种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服务的等效翻译。
这类语用翻译可以通过多途径来实现等效。
译者只需根据原作所提供的语境依从读者的文化习俗,在忠实原作内容的前提下将其转化为他们易于接受的译文而不必拘囿于原文的形式。
例一: every time i come back from a business trip it makes a new man.如果翻译成“重新做人”,就和原文意思大相径庭。
原文含义是:跑完生意回家,疲劳消散,精神得到慰藉,从而感到自己“仿佛换了一个人”。
因此该句可译为:我每到外头跑一趟生意回来,就叫我耳目一新,精神一爽。
这种翻译实在精湛,值得学习。
例二:“金利来”是一个中国男装品牌,它的英语译文是goldlion。
因为在西方狮子象征着名流和高贵的身份。
翻译成中文“金利来”而非“金狮”,是因为“狮”在粤语中和“尸”、“输”同音,有不吉利之嫌,而“金利来”可以使人联想到滚滚而来得财源,正符合中国人喜欢旺财的心理;英语译文是goldlion,又象征者高贵的名流身份。
如此翻译,东西方的客源都会很旺,实为佳译!
因此,翻译时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本着等效的原则,但不拘泥于完全等效或等值,力求打造达意传神,恰如其分,明白畅达的译文。
三、翻译中关联理论的应用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二者都是对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进行研究。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做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抓住了翻译的本质。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译文语篇的连贯性涉及译者及译文读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认知推理和心理消化,它产生于交际参与者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求。
因此为了与最大关联相一致,译者有必要提供与译文读者最相关的语境假设,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以最小处理努力来获得最大语境效果。
根据关联理论,语用等效翻译即强调译者首先要正确认知原文作
者的意图和识别源语的意图,然后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找
出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差异,正确评估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以及
考虑译文在译入语环境的可接受性等。
译者若一味地照搬原文形象和表达方式,完全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背景和差异,就会给读者带
来超负荷的阅读负担,导致读者对译文失去兴趣或者不理解,导致
交际失败。
因此,从语用学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译文无论怎样处理,只要能传达原作的用意,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就是一种可行的译法。
只要有理论的正确指导,翻译的技巧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例一: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说到:“请慢走!”很多时候被翻译为:please walk slowly. 实际上简单地译为:goodbye!或者 see you!反而更能让人感觉明白易懂。
这是因为此译法已经把原句的语用含义表达出来了,达到了语用效果。
例二:我们在受益后经常向施益者说:“你辛苦了!”用严格的“等值翻译”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译文,于是我们可以根据语境,按照语用学的等效原则和关联理论,翻译成:all your efforts are highly appreciated. / good job, thanks. / thank you for your work!
可见,关联理论可以用于应对各种复杂的翻译现象,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使人们对翻译的本质有了彻底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进一步对翻译开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研究。
四、结束语
中外翻译学家对翻译标准提出了因人而异的见解,但是每一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离不开“信”。
然而要做到两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完全对等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如何在此情况下把原语所传达的信息用译语表达出来,这是译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随着翻译学与语言学等多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特别是语用学最新研究成果对翻译学的渗透, 语用等效翻译理论和语用学关联理论成了译界的两大焦点。
二者视译文的效度为翻译的首要标准,强调译文在实现与原文同样的交际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与原文语言、意义内容及风格等方面趋同。
由于原文作者的认知与译者的认知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译者的认知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读者的认知,因而,翻译中对原文的语言形式、意义内容及风格特点等的绝对忠实我们不可企及。
译者的职责在于采用动态的阐释法把原文作者的真实意图以明确的方式再现给译文读者,从而适应读者的认知期待。
只要译文取得了与原文同样的语用效果,译文就达到了翻译的效度。
译文没有效度,也就无信度可言。
总之,为保证译文的质量,作为译者我们必须追求一种建立在译文效度基础上的信度,这样才能较好地处理了译文的效度和信度之间的关系。
总之,语用等效理论和关联理论为翻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因此我们要在翻译中正确运用二者,使译文和原文尽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最大程度的信效对等,从而更好地进行忠实流畅,达意
传神,恰如其分的翻译,使翻译的花园更加绚丽多彩,五彩斑斓!【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07-108.
[2]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 1989,(3): 28-34.
[3]周红,陈锋.模糊语言的礼貌表达功能——从遵循礼貌原则角度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7,(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