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经管学院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运输经济学(名词解释)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题
1. 运输需求:包括运输需要和支付意愿(或支付能力)两个概念。指运输劳务的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运输劳务量,就是人们对于所接受运输服务的支付意愿,同时它也反映了这种意愿随运输价格或成本水平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2.运输总需求: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所形成的运输需求总量。
3.对个别运输企业的需求:具体对每一个运输企业的运输需求。
11.运输需求主体:旅客或货主。
10.运输供给主体:提供运输劳务的单位(或当事人)。
参与市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运输劳务,获取利润。如汽车运输企业、船舶运输企业、铁路公司、航空公司及个体运输专业户等。
12.运输中介服务主体: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中间组织,如货代公司、船代公司、客运中心、配载中心、运输交易所等。国内目前的联运企业也类似于中间商组织。
4.产业结构:指不同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例关系。如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例等。
5.产品:不参与(农民吃自己长得粮食)或未参与流通的生产的物质。
6.商品:参与流通的产品。商品化率高,就是产品参与流通的比例高,会增加运输需求。如改革后的粮食。
7.生产社会化:表现为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会增加运输需求。
8.产品就地加工:产品从初级产品到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在一个地方就能全部完成。可降低运输需求。如在产煤地建发电厂。
9.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货币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13.综合运输体系: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运输能力为基础的技术先进、网络布局合理、运输结构优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运输市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对运输产品的供给和有支付能力的运输需求的关系总和。
14.运输相关市场:与运输基本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的市场。可划分为直接相关市场和间接相关市场。
15.运输直接相关市场:包括运输车辆租赁市场、租船市场、包车(船、机)市场、运输信息服务市场、装卸和搬运市场、货物储存保管市场等。
16.运输市场客体: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媒介物,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即运输劳务关系的运动过程)。或者说,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
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交换关系的载体。
27.运输市场主体:运输市场行为的发出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包括运输供给主体、运输需求主体和运输中介服务主体三大部分。
3、完全竞争的运输市场: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市场价格完全由供求决定。
运输市场垄断——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区域或运输线路的市场上,由某些运输方式或某些运输企业占有了运输总供给中相对或绝对多数的份额。
7、运输相关市场:与运输基本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的市场。可划分为直接相关市场和间接相关市场。
17.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18.总收益: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19.平均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即总收益与销售量之比。
20.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21.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
22.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沉没成本:不因决策而发生变化的成本。
23.边际成本: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
24.成本:生产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5.产品成本: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货币表现,即生产产品中耗费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价值,以及管理费用等的货币表现。
26.运输成本: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运输成本划分为固定设施成本、移动设备拥有成本和移动设备运营成本三个部分,对于不同运输方式这三种成本各自所占的比重或伴随产量的变动性也不一样。
28.显明成本:指厂商会计帐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费用,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借入资本支付的利息。
29.隐含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a)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厂房、机器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和(b)厂商的所有主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的劳务应得的薪金。
31.运营成本:一个项目投资于日常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如铁路职工的工资。
14、显明成本:指厂商会计帐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费用,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借入资本支付的利息。
15、隐含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a)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厂房、机器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和(b)厂商的所有主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的劳务应得的薪金。
35.运价率:单位吨公里或单位人公里的运价。
36.差别运价:运输提供者根据市场对运输的不同需要层次,制定不同的价格。例如,对于同样重量、同样运距、同样运输条件的两种货物,其运价可有不同。
37.浮动运价:一般指为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根据运输市场的调节原理,在国家价格政策允许范围内确定的相对有差别的运输价格。
38.运输现代化:用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改造和装备运输业,用现代化科学方法来管理运输业,使整个运输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
2、特许经营权:获准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生产、销售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权力。
5、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货币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6、运输供给主体:提供运输劳务的单位(或当事人)。
参与市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运输劳务,获取利润。如汽车运输企业、船舶运输企业、铁路公司、航空公司及个体运输专业户等。
城市化—城市化是国家或区域空间系统中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经济过程,是集
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
按负担能力收费—是指根据运送货物本身价值的大小,高价值收取高运费,低价值收取低运费的
一种运价定价理论。
劳动的专业分工——是指各地区或部门遵循“比较利益原则”,只专门生产对其有最大利益的产品的社会化分工。
递远递减原则——指运输总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而每公里的成本(单位成本)却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的变化规律。
产业带——是指有重要的线状或束状基础设施经过,具有良好的经济地理位置、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因而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和优良远景的地带。
多产品经济——经验表明,当铁路存在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要比单一产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多产品经济”。
运输管制——是国家对运输业实施的特殊管理,也是执行社会运输政策的手段之一,包括社会管制和经济管制两方面内容。
运输代理制——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经营方式,它通过提供“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运输代理服务,将多种运输方式结合为一个整体,为货主服务。
派生性需求——如果一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是由另一种或几种商品或劳务需求派生出来,则称该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为派生性需求。
本源性需求——引起派生需求的商品或劳务需求称为本源性需求。
基础结构——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规模和质量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