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定义论文]哲学的定义
关于哲学的论文2000字1

关于哲学的论文2000字中国传统哲学非常重视“诚”,特别是先秦时代的思孟学派,其“诚”观念非常深刻且甚为严密。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哲学的经典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哲学的经典论文篇一中国哲学“诚”观念的深刻内涵中国传统哲学非常重视“诚”,特别是先秦时代的思孟学派,其“诚”观念非常深刻且甚为严密。
开掘这份宝贵的思想遗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乃至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指导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也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诚”观念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无论儒家、道家还是释家,其实都重视诚。
道家中的庄子学派多处言及诚,《渔父》强调“不真不诚,不能动人”;《徐无鬼》中告诫统治者:“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
”唐代释道世撰《法苑珠林》120卷,其中专列有“至诚”篇。
儒家中荀子等也强调诚,不过主要取诚其意而言;最为推崇诚的莫过于思孟学派。
思孟学派的主要著作是《中庸》和《孟子》。
据传《中庸》为子思所作,是此则早于《孟子》。
事实上,《中庸》与《易传》的思想与表述多有相通相洽之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都致力于究天人之际,阐发天道与人道相通的哲理。
张岱年先生曾考证《易传》之作当在庄子之前,那么,《中庸》的主要思想也应该形成于孟子之前。
《中庸》一书集中讨论“圣人之道”。
通常人们说,圣人之道实即中庸之道,并不为过。
就“中庸”的字义分析,程颐认为“中”乃天下之正道,“庸”乃天下之定理,二者均为体;王夫之则发挥传统的阐释,认为“中庸”是讲中之用,以中为体,以庸为用。
无论“庸”作“常”或作“用”解,中庸均具有本原意义。
然而,张岱年先生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注意的观点,他认为“中庸”并不是该书最重要的观念,其最重要的核心观念是诚;《中庸》以诚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人道的第一原则①。
张先生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从心学角度看,诚是中庸的基石。
通观《中庸》一书,首先解释“中庸”,再与三达德等相联系,然后申述道不远人之旨,由此引出对诚的大段阐述,进而赞颂圣人之道,论述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哲学的定义与特点

哲学的定义与特点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真理的本质以及道德价值等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哲学的定义与特点。
一、哲学的定义哲学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爱智慧”。
它是对宇宙、人类、思维等基本问题的系统思考和探索。
哲学追求智慧和真理,试图通过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揭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在西方哲学中,哲学被广泛解释为一门对世界的研究,涵盖了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
而在东方哲学中,哲学更倾向于人的内心体验和个人修养,关注自我认知和个体的实践。
二、哲学的特点1. 反思性:哲学是人类对自身认知和观念进行反思的学科。
它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思考其中的本质和原因。
2. 综合性:哲学试图通过综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来解答问题。
它不依赖于单一学科或领域,而是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对话,融合各种观点。
3. 理性性:哲学通过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来寻求真理。
它强调对观念、原则和证据的严谨分析,尽可能避免主观偏见的干扰。
4. 深入性:哲学追求的是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揭示,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解释。
它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本质规律,以便更全面地理解事物。
5. 世界观塑造性: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学科,也是一种世界观的形成和塑造。
通过思辨和思考,哲学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认知方式。
三、哲学的意义与价值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给人类思维和认知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它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的存在意义和生活的价值。
同时,哲学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与进步,通过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推动着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和探索。
哲学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
通过学习和研究哲学,人们可以培养出健康的思维习惯,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考水平和创造力。
另外,哲学也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社会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指导。
哲学论文范文

哲学论文范文中西哲学比较以“中国哲学”和“当代世界的哲学”的原创建构为旨归,既孕育着比较的哲学,更催生着“世界的一般哲学”的理论建构。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论文范文篇一哲学的比较与比较的哲学中西哲学比较以“中国哲学”和“当代世界的哲学”的原创建构为旨归,既孕育着比较的哲学,更催生着“世界的一般哲学”的理论建构。
从理论上说,当中西哲学作为“他者”出现时,中西哲学比较的思路历程就已经开始了。
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学者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论”的严重缺陷,但客观地说,没有西方哲学的传入和中国学者的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就没有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的产生。
在当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面对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和价值危机,以及西方哲学主题的历史转换和现当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解构和颠覆,如何在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中,努力克服作为“标准”和“尺度”的传统哲学观的局限性,超越“可比”与“不可比”的“比较悖论”,在比较的路径和方法上实现新的突破,已成为国内哲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既是哲学研究的题中之意,也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赖以突破的前提和条件。
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试作探讨,以期将这些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一、中西哲学比较的目的和意义哲学比较,以哲学的自我认同为基础,既是不同哲学之间历史的和现实的对话与融通,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哲学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哲学比较既包括不同民族的哲学、不同哲学派别的哲学和不同哲学家的哲学,以及不同哲学家的不同哲学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共时性的比较,也包括同一民族、同一哲学派别、同一哲学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的哲学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历时性的比较。
哲学比较之所以可能,从共时性的视角来看,就是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都是对自己时代声音的回应和对自己时代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终极性思考和回答。
哲学的定义

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以世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世界的一般规定和规律、确立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本任务的一般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哲学的本质和特征。
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
哲学同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具有共同的规定,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哲学的本质和属性规定。
以世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世界的一般规定和规律、确立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本任务,是哲学区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征和种性规定。
什么是世界?世界是个别具体事物组成的统一体,个别具体事物是世界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世界就是具体事物,具体事物就是世界。
世界或具体事物不仅具有可以被人感到的形体,还具有可以被人知道的各种联系和规定。
世界或具体事物可以被两分或多分为不同的种类和组成部分,被两分或多分形成的不同种类和组成部分也可以被综合归纳为统一的具体事物和世界。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发现各种自然规定和自然规律作为己任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发现各种社会规定和社会规律作为己任的社会实践活动。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都不是世界的整体,而仅仅是世界的某个组成部分。
把世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把发现世界的一般规定和规律作为己任是哲学有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显著特征。
哲学是社会意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具有的必然要求、必然规律、必然趋势、必然规律,是社会主体在日常社会生活、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意向、愿望、意识、思想、欲望、理想、法则、观念。
社会意识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本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统帅和灵魂,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意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哲学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马克思公然宣称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社会意识。
苏格拉底哲学论文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论文

苏格拉底哲学论文苏格拉底哲学思想论文学习任何学派的哲学,首先必须得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哲学”。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格拉底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苏格拉底哲学论文篇一什么是哲学?学习任何学派的哲学,首先必须得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哲学”。
一般学过西方哲学史的人会说,“哲学就是爱智慧,只要你在求知便是在研究哲学”。
个人看来,这样的回答显得太空洞和宽泛了,一下子就把哲学给神“高大上化了”。
其实,个人比较赞同的回答是,“哲学就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即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连精神病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只是常人无法理解而已。
说到这我便想到,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哲学家也是“疯子”,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也无法被常人所理解;这让哲学家们着实尴尬,也使得哲学变得那么的“高高在上”,令普通老百姓无法触碰。
然而,其实哲学并不像大家伙所想象的那样抽象难懂;恰恰相反,她通俗易懂,只是在所谓的哲学研究者笔下被“高大上化了”。
好了,继续接前文说。
刚才说到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那么是不是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哲学观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哲学观和世界观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哲学观是体系化了的世界观。
举个例子就能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虽然这个例子可能有些不恰当:世界观好比一所能够用来盖一所房子的所有材料,只是被散乱的堆积在一起的;而哲学观就是一所用这些材料盖起来的房子。
相对而言,世界观很不稳定,因为这些被堆积起来的的材料可能慢慢的被偷走,或者被替换,易随波逐流;而哲学观却很稳定,因为她已经是一所房子了,你要摧毁她,必须把她全部推到,只能通过“洗脑”的方式。
好了,说到这,大家应该很清楚什么是哲学观,什么世界观了。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哲学观对人的作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什么样的哲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从而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精神病人的哲学观/世界观会使他们形成指导自己“特殊行为”的方法论,后果,额.........你懂得!说到这,对哲学本质的解释就告一段落了。
哲学的定义论文(2)

哲学的定义论文(2)哲学的定义论文篇二摘要:哲学是人性论、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相互联系的逻辑性理论。
这“四论”是哲学的内涵,这“四论”相互联系是哲学的特征。
哲学性质是逻辑性理论。
关键词:哲学概念哲学内涵哲学性质哲学特征什么是哲学?即哲学概念是什么?怎样定义哲学概念,古今中外哲学人有数十种不同的表述。
笔者认为,哲学概念应概括显现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内涵、性质和特征,因此,哲学是人性论、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相互联系的逻辑性理论。
现在,笔者根据这一哲学概念对哲学的内涵、性质、特征做出简要的阐述。
一、哲学的内涵哲学工作专家们在各自编制的哲学教科书中,对于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及结构上大体是一致的。
魏志明等人主编《哲学引论》是“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
”台湾邬昆如主编《哲学概论》是“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价值哲学。
” 俞吾金教授说:“哲学是认识论、形而上学和方法论”。
笔者将“形而上学”列为哲学方法论,将“价值哲学”,“伦理学”等列为“人性论”,将“美学”列为实证学科。
所以认为:人性论、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是哲学内涵所包括的范围,其理由如下:(一)人性论的内容:人性论或人生论是哲学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人性论由伦理学或道德论、价值论和神学共同构成。
在哲学史上,对于人性是什么?有形而上的种种不同观点:有的人认为人性善,有的人认为人性是恶,有的人认为人性是知性,有的人认为人性是利己性,有的人认为人性是劳作或劳动等等,不一而足。
拙作《人性多元要素同构》认为,作为最后的形而上的人性概念:人性是人的能力属性。
人的能力属性由人的本能、智能和意能三个层次构成,少数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智能属性,但动物界完全没有意能属性,如道德、政治、善、宗教等。
其论证表明,人性由多元要素构成:人性是本能(生物性)与意能(精神性)的对立统一,是需要与创造的对立统一,是利己性与利他性的对立统一,是善与恶的对立统一,是爱与恨的对立统一,是报恩与复仇的对立统一,是私有与公有的对立统一,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是自由与服从的对立统一,是竞争与合作的对立统一,是喜、乐与悲、怒的对立统一,等等。
哲学的定义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种研究人类存在、价值、知识和理性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是对人生、宇宙、世界及其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
哲学的本质是探究最基本的问题,如存在的本质、真理的性质、人的自由与责任、道德的起源、知识的范畴和限制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因此哲学处于高度抽象和理论化的位置。
在哲学中,人类理性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哲学家通过以理性思考和批判的方式,探究有关现象和事物的根本性质。
哲学的方法和思想影响到了许多领域,包括科学、文化、政治和宗教。
哲学考虑的问题可以从古代开始追溯。
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对众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如柏拉图对于应有的性质的思考,亚里士多德对万物共同的属性的探究等等。
之后,古代哲学基于近当代学科极其相似并具有时代感的研究,如现代艺术、政治、社会学和科学等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哲学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范畴,而且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道德、政治和社会问题,并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此外,它还对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哲学中,有一些核心问题是人们一直探究的,这些问题又称为“永恒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1.存在的本质:它探讨了宇宙和人类的存在性是如何被定义和理解的。
2.人的本质:这个问题涉及了人的道德、自由和责任等方面的本质特征。
3.知识的本质:它探讨了如何理解、评估和获取知识。
4.真理的本质:这个问题涉及了真理背后的东西是什么,以及如何辨别和评价相对和绝对的真理。
5.价值的本质:这个问题探究了价值和道德标准是如何被定义和理解的,以及人们如何决定什么是对错的。
这些问题的探究涵盖了人类的宏大命题,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这些观点互相辩论与交流,推进了哲学的发展,也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思考的启示。
总之,哲学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生活和世界,而且也帮助我们发展和完善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哲学论文写作范文

哲学论文写作范文哲学以其深刻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成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哲学论文写作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哲学论文写作范文篇1浅谈中国哲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于是,有没有哲学成了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促使学术界的仁人志士深入地反思中国文化中的哲学精神,哲学观念和哲学底蕴。
但我要说的是,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名正言顺的神学世界观,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乏有“上帝造人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劈地”等神话传说和《神创论》,“神化自然”等神学的影子。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哲学”,只是可以谦虚地说:中国虽无西方式哲学体系和哲学论著,但中国不乏有哲学思维和哲学精神。
关键词::哲学,文化,哲学精神,传统文化一、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中国很长时期里文史哲不分,以学科专门形态出现的哲学家及著作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样态。
表面上看,中国好像没有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也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于是,有没有哲学成了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促使学术界的仁人志士深入地反思中国文化中的哲学精神,哲学观念和哲学底蕴。
首先,我们来探究中西方文化中的哲学底蕴。
西方哲学大师常讲:“我们所说的哲学,无非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
”科学设计的是一切可以被认识的理性的东西,神学则超越于理性的知识之上,是超验的,非理性的,哲学则见于二者之间,回答二者所不能回答的问题。
可见,西方哲学起源于神学,以科学为原动力。
这里的“科学”非同中国文化中的“科学”概念。
中国文化中,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将日本之“学科”一词变形使用。
科学和技术不分家,经常放在一起使用。
西方文化则不同,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
在西方文化中,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有三种主要功能:技术功能,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科学的技术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使人类摆脱了对物质世界的被动地位(这是中西方都认同的)。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哲学即智慧之学。
它是从理论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构建,从而构成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态度和根本主张,它是人类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用简单的说话来体现出隐含深层意义的道理,让人们去思考和体会。
哲学本身就是用来完善自己的精神修养和帮助他人完善思想的。
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
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深度上,哲学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
现实中,我们可以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能照搬哲学的思维方式。
也即是说我们能够直接关注的现实是具体而有限的,思维的不可封闭性使得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进行无穷追问。
把哲学低估于现代科学是不负责任的,哲学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如果将哲学简单的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则成为了一种狭隘的唯科学主义。
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关系。
凡是承认物质为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称唯物主义者;凡称意识第一性,物质依赖与意识存在的,称唯心主义者。
哲学的定义 2、哲学是能够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一般本体事物的本体事物。
什么是事物?事物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产生的结果,是人类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的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象,同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关于认识对象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语言是事物之家,人类创造的每个语词都具有表述和界定事物的性能。
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是多个处在不同时间段中的事物实体组成的集合体。
通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是多个处在不同空间体中的事物实体组成的集合体。
每个事物实体都具有一系列抽象程度不同的普遍性或属性的名称或观念作为自己的内容,每个事物名称或观念都具有众多的事物实体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
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哲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其定义和研究对象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哲学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哲学的定义哲学这个词源于希腊语中的“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意为“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爱”。
它起源于古希腊,并在西方哲学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哲学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的学者对于哲学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哲学是对于人类存在和智慧的无畏探索。
它不限于特定的学科范畴,而是关注人类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念和意义的探究。
哲学试图回答那些无法用科学方法解决的问题,例如人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和道德价值。
另一种观点认为,哲学是一门方法论。
它关注的是思考的方式和推理的逻辑,以达到对世界的理解。
哲学通过系统的思维和推理,探讨真理、知识和认识论等议题。
总之,哲学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哲学进行诠释,这种多样性正是哲学独特的魅力所在。
二、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广泛而复杂,它涵盖了人类思维活动的各个方面,以及人类与世界和自身关系的问题。
以下是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些例子:1. 本体论:本体论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实在的性质。
它探讨了宇宙中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是单个事物还是整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知识论:知识论关注人类的知识和认识能力。
它研究如何获得知识,知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等问题。
3. 伦理学:伦理学研究道德价值和行为准则。
它探讨了人类应该如何行动,如何取舍,以及如何处理伦理困境。
4.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实体的属性和关系。
它涉及到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等抽象的概念。
5. 逻辑学:逻辑学研究推理和思维的规律。
它研究推理是否正确、有效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哲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美学、社会政治哲学、哲学史等。
由于哲学的广泛性和深度性,学者们在不同的领域进行着深入的研究,以期对人类的存在和世界的本质有更深刻的洞察。
哲学的定义

哲学的定义
1、基本定义: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的学科,一般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主要研究宇宙的性质、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些比较基本的问题。
2、哲学家们对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争议,这争议也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以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兴趣而改变着。
一般认同哲学是一种方法,并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
哲学的研究要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
每个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不同的想法。
3、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问题的研究一门学科,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等一些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人类根据世界观形成的认识世界的方法称为方法论。
哲学的定义

哲学的定义哲学大概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因此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而科学是可重复的客观规律,因此哲学包括科学。
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实是界于哲学和科学之间。
主观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已经被大多数人抛弃,因为他们通常只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别人不知道论述人的角度,则不一定可以得到一致的结论,而论述人如果考虑到论述角度的问题,改用客观的论述,就成了科学。
这样定义哲学,比较明确,也基本适应以下对哲学的论述,不管是历史上的,还是理论上的。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同其它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是人类主动认识世界、获得各种知识和方法的认识实践活动。
认识实践活动是哲学和其它各门具体科学共同具有的一般本质和属性规定。
哲学总是为社会的发展指引方向、开辟道路、制定原则、提供方法,使社会不断地得到改造和变革。
改造社会、造福人类是哲学有别于其它各门自然科学的显著特征和种性规定。
真正的哲学同人类的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哲学不仅是划破夜空的闪电,使黑暗笼罩着的万物在人们面前彰显出来、使世界在人脑中形成清晰的映像,而且还是促进社会生长发育的阳光雨露,是孕育充满生命活力新社会的母亲。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弃旧创新,生机勃勃。
思想意识、文化观念、法律制度、伦理道德的破旧立新,必须依靠哲学的引导才能够实现。
哲学是社会意识、时代精神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具有的自主、自强、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是社会具有的生存要求、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时代精神是社会意识的别名。
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行为。
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科学实践活动,也必然是一种有社会意识统帅和指挥的行为,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一种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社会意识。
哲学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论文

哲学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论文哲学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论文引言人类作为有思想和意识的生命体,一直以来都在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而哲学作为追求真理和探讨人生问题的学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哲学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并阐述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哲学的定义与作用哲学是一门研究关于存在、真理、知识、道德等问题的学科,通过辩证和思辨的方法,探讨人类存在和思维的本质。
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同时也呼唤人们进行深度思考。
哲学通过提出问题和思考,帮助我们探索和认识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它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和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原则,提供我们对人类和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哲学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困惑和挑战,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使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洞察力。
二、人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1. 人的意义人的意义指的是人存在于世上的目的和价值。
关于人的意义,哲学提供了多个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有些哲学家认为人的意义在于追求快乐和自我实现,而有些则认为人的意义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其中,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意义是自己根据自身价值观和选择去创造的。
他们强调每个个体独一无二的存在和自由意志,主张人应该自主地去追求自己所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而不被外部因素所束缚。
这种观点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意义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2. 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涉及到人的品质、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影响。
哲学也提供了多个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和理论。
有些哲学家认为人的价值是固定不变的,而有些则认为人的价值是关于其行为和选择的。
伦理学是哲学中关于人的价值的重要领域。
在伦理学中,关于人的价值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德性伦理学,强调人的品质和美德的培养;另一种是行为伦理学,更关注人的行为和道德选择。
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人的价值与其影响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紧密相关。
三、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研究,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哲学的定义

哲学的定义作者:张建民什么是哲学?这是每个接触到哲学的人都会提出来的问题,也是哲学家们最难回答的问题。
爱哲学的人都知道,历史悠久的哲学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给哲学确立一个属加种差式的正确定义对于哲学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我给哲学确立的定义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能够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体事物,获得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的知识,确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人类思想认识能力的本体事物。
我给哲学确立的这个属加种差式的定义包含两个含义相同、语词互文的判断命题,一个是“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另一个是“哲学是具有从混沌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一般本体事物能力的个别本体事物”。
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和本体事物这两个词语在哲学中具有相同的含义,它们是两个表述和界定同一个事物的、内涵和外延完全重合的词语或概念。
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是人类哲学所获得的最基本的思想观点或理论知识。
1、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直接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哲学从属于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具体存在形式之一。
思想认识活动是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之类的各种“学”共同具有的属性或普遍性规定。
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直接对象,以获得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具有发现和产生天地万物能力的本体事物的知识、掌握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原则和方法、提高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能力为目的,是哲学具有的个性或特殊性规定。
哲学是爱智慧。
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 (爱智慧)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
Philosophia是由philos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或追求,sophia是表述爱或追求的对象的名词,指智慧或理性思维认识。
Philosophia(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是人类追求智慧或理性思维认识,获得智慧或理性思维认识这个事物知识的思想认识活动。
个人哲学的价值与意义

个人哲学的价值与意义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学科。
而个人哲学则是指每个人对于自身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和理解。
在这个充满快节奏和日益物质化的社会中,探索个人哲学的价值与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个人哲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个人哲学的定义个人哲学是指每个个体根据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所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它是一个人对于人生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和追问的结果,可以包含对生命目标、个人成就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和认知。
二、个人哲学的重要性1. 定义个人生活目标:个人哲学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追求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我们活着的目的,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指南和方向。
2. 指导个体行为:个人哲学可以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向。
根据个人哲学,我们可以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从而在面对各种困难和选择时,能够做出明智而有意义的决策。
3. 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成长:个人哲学让我们反思自己是谁,为什么过着这样的生活。
通过思考自己独特的生命经验和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进一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潜力。
4. 建立人际关系:个人哲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价值观,从而建立更健康、互相尊重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通过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和接纳,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互动。
三、个人哲学的积极影响1. 积极的心态:通过反思和深思熟虑,个人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积极的心态。
它使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2. 激发创造力:个人哲学鼓励我们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它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并促使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产生进一步提升。
3. 增强自我认同:个人哲学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真正的兴趣,从而增强我们的自我认同。
通过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发展自己的才能,并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哲学是什么?论文

哲学是什么?论文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哲学是什么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只想起一句话,哲学很玄。
于是我忍不住百度了一下,结果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让我眼花缭乱。
查到的对哲学的定义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
对哲学的详细解释是: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
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和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和批判地吸收了过去哲学上的成就,总结了的成果和斗争的历史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和。
哲学家们对于哲学也没有谁能够很确切地说清楚哲学是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所站的角度不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我也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上中学的时候,从课本上我了解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高中一直背一句话:了解什么叫世界观和如何认识世界观。
这句话耳熟能详,但是我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究竟世界观是什么呢什么是哲学有人觉得哲学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是理论上的。
但是我却觉得哲学应该是具体的,哲学应该是思想的火花,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有人说哲学是关于“我是谁”的学说,但是我觉得哲学并不仅仅只是研究这个问题,但是很多人却陷入死胡同了,一味地觉得哲学就是研究这个问题,而我们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对于“我是谁”,谁又能真正说的清呢既然如此又何必执着于这个问题呢曾经有同学问我是支持还是支持唯物主义哲学。
我告诉他,这个问题不好说,也说不好。
我对哲学的理解论文

我对哲学的理解论文尽管“政治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精神中宁静清晰的理性主义,然时至今日,“政治哲学”依然是一个意义较为含混的术语。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我对哲学的理解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我对哲学的理解论文篇一尽管“政治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精神中宁静清晰的理性主义,然时至今日,“政治哲学”依然是一个意义较为含混的术语。
“政治”和“哲学”本身就是涵义丰富乃至歧义丛生的两个字眼,学界对于由这两个字眼所组成的“政治哲学”的理解自然也就见仁见智。
就字面意思理解,“政治哲学”就是政治学与哲学的融合,然而“政治哲学”决不是简单的“政治+哲学”,因为哲学与政治常常相去甚远。
柏拉图与黑格尔都崇尚理念,但前者发明了有浓重伦理色彩的理想国,而后者则把国家建立在自由意志的基点上;霍布斯与洛克都是经验主义哲学家,但前者主张集权与专制,而后者却将分权与民主视为现代国家的基石。
本文试图在梳理总结中外学者对“政治哲学”这一术语理解诠释的基础上,在某种程度上回归施特劳斯的分析理路,分别从“政治”的维度和“哲学”的维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张力结构人手,以绵力对“政治哲学”重新理解。
一当今学界有着许多的政治哲学流派和政治哲学家,然而综观中外学界关于政治哲学的基本内涵、本质特点、学科性质等基本问题,尚未形成相对公认的看法。
大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基本观点。
第一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政治哲学是从哲学方法论的视域出发研究政治世界的最深层本质与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以哲学的方式探讨政治存在、政治价值和政治话语的一种理论知识体系”。
它无法归于任何一门经验的社会科学之下,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寻根求源、广泛而系统的方式探讨人类政治生产的问题。
”在西方,秉承历史主义与理性主义传统的政治哲学家们殊途同归,都不约而同地将政治哲学看作是哲学的当然组成部分。
前者如乔治·萨拜因,他认为政治哲学不仅包括对于产生它的事物态势所作的事实方面的论述,更要“包括大体上可以称为因果关系性质的论述,即意为一种事情比另一种事情更可能出现,或容易产生;它还包括对某事应当发生或者发生某事才是合情合理的论述”;后者如施特劳斯对“政治哲学”术语有着堪称经典的认识:“政治哲学就是要试图真正了解政治事物的性质以及正确的或完善的政治制度这两方面的知识。
哲学的定义论文

关于哲学的定义论文推荐文章高中政治必修四关于哲学的小论文热度:关于哲学的论文格式热度:关于哲学硕士论文热度:关于东方哲学论文热度:关于周易与哲学论文热度: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讨论,以人和世界关系的引入为前提。
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这是考察其他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哲学的定义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的定义论文篇一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讨论,以人和世界关系的引入为前提。
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这是考察其他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人和世界的关系,首先呈现为内在性与统一性的特点,中国人所说的天人合一,也可以看作是对此的概括。
然而,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是内在于世界并仅仅表现为世界的构成,而不发生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则不仅具有内在性,而且呈现对象性的特点。
在单纯的内在性关系中,人与世界融合为一,并相应地主要表现为世界本身的安居者,而不是世界的发问者。
然而,人同时又参天地之化育、制天命而用之,并在这一过程中与世界形成对象性的关系。
就世界之为人的对象而言,关于世界的以下三重问题便难以回避: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是什么”的提问主要在于敞开世界本身,它涉及人与世界的认识(cognltion)关系;“意味着什么”以世界对于人的价值意义为实质的内容,它更多地涉及人与世界的评价性(evaluation)关系;“应当成为什么”则蕴含着按人的价值要求来变革世界,它涉及的是人与世界的规范性(normativity)关系。
不难看到,人与世界的如上三重关系,既蕴含着如何认识、把握世界的问题,也关联着如何改变世界的问题;作为人“在”过程的基本关系,它们同时构成了理解“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本体论前提与背景。
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及评价性关系,首先将哲学与说明世界、解释世界联系起来。
人对世界的说明和解释当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例如,科学便是其中之一。
不过,科学主要是以分门别类的方式来把握经验世界的对象,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生物、物理、化学,抑或社会科学领域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都是以分而别之的方式敞开、切人这个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的定义论文]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定义论文篇一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讨论,以人和世界关系的引入为前提。
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这是考察其他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人和世界的关系,首先呈现为内在性与统一性的特点,中国人所说的天人合一,也可以看作是对此的概括。
然而,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是内在于世界并仅仅表现为世界的构成,而不发生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则不仅具有内在性,而且呈现对象性的特点。
在单纯的内在性关系中,人与世界融合为一,并相应地主要表现为世界本身的安居者,而不是世界的发问者。
然而,人同时又参天地之化育、制天命而用之,并在这一过程中与世界形成对象性的关系。
就世界之为人的对象而言,关于世界的以下三重问题便难以回避: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是什么”的提问主要在于敞开世界本身,它涉及人与世界的认识(cognltion)关系;“意味着什么”以世界对于人的价值意义为实质的内容,它更多地涉及人与世界的评价性(evaluation)关系;“应当成为什么”则蕴含着按人的价值要求来变革世界,它涉及的是人与世界的规范性(normativity)关系。
不难看到,人与世界的如上三重关系,既蕴含着如何认识、把握世界的问题,也关联着如何改变世界的问题;作为人“在”过程的基本关系,它们同时构成了理解“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本体论前提与背景。
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及评价性关系,首先将哲学与说明世界、解释世界联系起来。
人对世界的说明和解释当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例如,科学便是其中之一。
不过,科学主要是以分门别类的方式来把握经验世界的对象,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生物、物理、化学,抑或社会科学领域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都是以分而别之的方式敞开、切人这个世界。
这种方式无疑有助于我们深人地了解这个世界,但是,它们同时又在不同的层面将世界加以分离,这种科学的图景中,世界往往呈现“分”与“别”的形态,借用庄子的话来表述,它们常常导向“判天地之美”。
这里的“判”有离析、分别之意,科学以及它所达到的知识,便是以一种离析、分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然而,就世界本身而言,在它为科学知识所分化之前,首先是以统一的、整体的方式存在。
要把握真实的世界,显然不能停留在这种分化的知识层面,而应超越和扬弃对存在的分离、分化,以再现世界的具体形态。
正是在这里,哲学展示了其把握世界的独特意义。
与经验科学不同,哲学更多地以统一、整体的形式把握世界的图景。
这种方式对我们了解世界的真实形态,显然是必要的。
然而,近代以来,特别是实证主义兴起之后,对总体性、整体性、统一性的否定,似乎浸浸然成为一种主导的趋向。
一谈到总体性、整体性、统一性,便往往被称为形而上学。
而“形而上学”在此语境中,又主要是一个贬义词,属玄学的、思辨的、超验的领域。
这种批评固然有其理由,因为过分的强调整体性、总体性,将这些方面加以绝对化,确乎容易导致超验的思辨。
但不能因此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拒绝从整体性、总体性的维度来理解这个世界。
如果仅仅停留于分化的进路,那么,我们也许只能获得有关这个世界的知识碎片,而难以达到具体的认识。
当然,在相似的形态之下,不同的哲学形态也会形成不同的特点。
就中西哲学而言,西方哲学似乎比较早地将哲学的起源与惊异联系起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哲学起源于惊异。
从它的内在涵义来看,惊异(wonder)源于世界本身的存在形态:世界为什么以如此这般的形态存在?它所指向的首先是世界本身的存在形态;由此引发的更多地是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相对于此,中国哲学家的哲学反思常常以忧患为出发点。
《易传·系辞下》在谈到《易经》的形成时,曾指出:“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经》是中国哲学早期的经典之一,它本与占卜相关,但同时又包含哲学的观念。
忧患首先表现为价值的关切,它所侧重的是世界对人所具有的价值意义,以忧患为“作易”的动因,相应地意味着将哲学之思与价值意义的关切联系起来;这与惊异侧重对世界本来形态的追问显然有所不同。
从哲学的沉思方式来看,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哲学家对世界的追问与逻各斯相联系,赫拉克利特指出,不要倾听我,而要倾听逻各斯。
逻各斯既涉及存在的原理,也隐含着言说、理性、逻辑等内涵,这些内涵和前面提到的从惊异出发把握世界,在逻辑进路上是相应和一致的。
中国哲学早期对世界的追问每每展开为性与天道的探索,这里的“性”涉及人自身的存在,“道”则关乎对世界的总体把握。
作为哲学沉思的对象,“道”既表现为存在的原理,同时也包含着价值的理想。
在中国哲学中,无论是道家抑或儒家,都赋予“道”以社会价值理想的内涵。
儒家肯定“人能弘道”,此“道”即以社会政治、伦理理想为内容;道家以“自然”释“道”,而自然的原则本身也具有价值的意义。
可以看到,与前面提到的忧患之感相应,中国哲学首先关注于世界对人所呈现的价值意义。
哲学很难回避对世界的说明,而从认识关系上或从评价性的关系去说明世界,也无法划出一条截然相分的界限。
所谓西方哲学比较早地侧重于从认识关系上去把握世界,中国哲学则一开始就涉及对价值意义的追问,这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事实上,在西方哲学中,我们同样地可以看到对价值意义上的关注,比如,逻各斯本身也具有价值意义;同样,中国人从道的进路去理解世界,也并非完全隔绝于认识关系,所谓“闻道”、“悟道”,便同时蕴含着对世界的某种理解和认识(“知”)。
因此,当我们谈中西哲学差异的时候,同时也要注意这种差异有其相对性的一面。
除了从整体性敞开这个世界之外,哲学的把握也涉及世界之“在”及人之“在”的不同方面。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反观哲学的各个分支。
通常将哲学的具体领域区分为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等。
以认识论而言,在对所知与能知的规定中,总是同时指向对象世界与人自身之“在”,所以认识论是很难和本体论分开的:我们对认识过程的理解无法离开对存在形态的把握。
在此意义上,作为哲学分支的认识论也从一个具体的方面敞开和切入了世界。
另一方面,认识过程本身是人的活动及存在方式,对认识过程的考察,也是对人的活动及存在方式的把握,通过追问普遍必然的知识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认识论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对人的这种存在形式及其根据作了说明和解释。
从学科哲学来说,通常有政治哲学、法哲学等区分。
以政治哲学而言,与政治学主要侧重对政治领域的经验性描述和把握不同,政治哲学追问的主要是政治实践原则是否正当以及为何正当(或不正当)。
比如正义、民主、平等、自由等政治理念、原则,政治哲学所关心的是它们是否具有内在的或形而上的根据。
在这里,哲学同样体现出不同于具体经验科学的特点,而对这种根据的追问,也从一个方面展示了哲学在说明、解释世界方面的意义。
“是什么”的追问指向世界本身,“意味着什么”的关切则着重于世界对人所呈现的价值意义,二者角度不同(前者所突出的是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后者则主要展示了人与世界的评价关系),但都旨在敞开与澄明世界,从而都可在宽泛意义上归人解释世界之域。
如前所述,哲学的追问同时涉及“应当成为什么”的问题,后者在揭示人与世界关系的规范之维的同时,也将变革世界的问题引人哲学之域。
质言之,哲学除了说明、解释世界之外,还具有规范、变革世界的功能。
与经验科学不同,哲学对世界的规范、变革是通过一定的环节体现出来钓。
就其实质的内容而言,无论是关于逻各斯的沉思,抑或关于性与天道的追问,都表现为不同于知识的智慧形态;哲学对世界的影响和变革,则是通过哲学的智慧转换为具体的精神本体和普遍的规范系统而得到实现。
首先是哲学智慧转化为精神本体。
哲学层面对世界的说明、解释以智慧为指向。
这种智慧随知行过程的展开又进一步转化为人的精神本体。
这里所说的“精神本体”和我们在翻译“ontology”时通常所用的“本体”有关系,但二者并不同一。
“精神本体”在此更多地与中国哲学有关本体与工夫的讨论所涉及的“本体”相关。
众所周知,从宋、明开始,本体与工夫的关系便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论题。
这一论域中的“本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作为存在根据的本体,而首先与人的存在及其精神活动有关。
黄宗羲曾说:“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此所谓“本体”是从心或精神的层面说的,在黄宗羲看来,心之“本体”并不是先天的、既成的,而是在为学与为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后者包括对性与天道的追问以及广义上的道德涵养、道德实践。
通过以上“工夫”逐渐形成的这种心之“本体”,与我所说的精神本体有相通之处。
从哲学层面看,精神本体可以视为哲学智慧在个体中的凝聚、内化,它基于对性与天道不同层面的把握,形成于知与行的工夫;在心理机制上,它则表现为通过沉思、体悟、记忆等意识活动的不断反复,逐渐凝化为稳定的精神趋向;当然,稳定并不意味着不变,作为知行工夫的产物,精神本体本身又处于过程之中,具有开放的性质。
就其存在形态而言,精神本体同时呈现为体与用、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在哲学史上,朱熹曾批评禅宗“以作用为性”。
从哲学的层面看,“以作用为性”的特点是仅仅关注行、住、坐、卧以及与此相关的偶然或自发意念,并将这种偶然、外在的意识活动等同于内在之性。
在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一系的理学中,“性”不同于偶发的意念而具有本体之意,“以作用为性”,则意味着消解这种本体。
朱熹对“以作用为性”的批评,以承诺精神层面的本体为前提。
近代以来、实用主义、行为主义等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消解精神本体的趋向,实用主义常常强调人在具体的境遇中的活动以及特定的操作行为,而对形上的智慧以及这种智慧如何转化为精神本体则缺乏必要的关注;行为主义则以外在的行为,取代了内在的精神世界及其活动。
对精神本体的这种看法,既未能把握人的具体存在,也难以真正理解哲学的意义。
作为哲学智慧的转化形态,精神本体有不同存在方式。
它首先体现为认识的能力({facultyofcognitio。
)。
认识能力不同于概念化的知识或普遍的逻辑形式,概念化的知识或普遍的逻辑形式对个体而言带有某种外在的特点;认识能力作为个体把握世界的综合精神力量,则内在于个体并为认识活动的展开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这种能力本身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直观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判断力。
康德对判断力非常注重,认为它是把特殊归人普遍的一种能力,在此意义上,能够做出判断就意味着能把个别和一般沟通起来。
尽管康德主要在美学的领域中探讨判断力,但是判断力的作用显然不仅仅局限于美学的领域,在认识过程中同样可以看到判断力的作用。
广义的认识能力还涉及知识的背景,后者往往以隐默之知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兰尼提出默会之知(tacitkno初ng),对隐默的知识背景在认识结构中的作用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概念性的知识和逻辑思维的规则,只有通过主体的认识能力,才能与感性的经验相沟通,并展开为具体的认识过程。
不难看到,作为精神本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认识能力构成了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