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周永潮老师: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渗透井 渗透雨水口 渗透雨水口过滤筐
Leabharlann Baidu
2
调蓄技术
雨水调蓄是雨水调节和雨水储存的总称%,传统意义上雨水调节的主要 目的是削减洪峰流量, 雨水储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雨水利用的要求而 设置的雨水暂存空间。 待暴雨过后将其中的雨水加以净化, 慢慢使用。 雨季时, 雨水调蓄池能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调蓄暴雨峰流
悬浮物,会影响绿地的质量和渗透性能。因此,要设计好绿地的溢流,使超过一
定重现期或积水深度的雨水及时地排出,避免绿地过度积水和对植被的破坏。 由于景观设计的要求,小区内可能会有一些微地形坡式绿地,从雨水利用、渗透 和减少土壤的冲蚀考虑,可以在坡地四周设一些凹形绿地来容纳坡地产生的雨 水。
渗透浅沟
广州东濠涌深隧:全国首创,是广州深层隧道系统的试验段,全长
1.7公里,深隧直径为6米,末端将设置一座提升泵站,收集容纳东濠涌 中北段、新河浦涌沿线的污水。
远期规划,广州将建1条临江主隧道和6条分支隧道,总长90公里,
提高城市排水标准,由现在1年一遇提高至5~10年一遇标准;二是消除 溢流污染和初雨污染,改善河涌水质
后记:
城市化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水系治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一定 要从理念上,全面提升对水系治理、水务管理工作重要性、战略意义的认识。
本ppt部分文字与图片来自互联网及王浩院士材料,在此谨表示感
技术篇
1
技术分类
从技术原理分类
海绵城市技术原理: 渗、蓄、滞、净、用、排
从水文循环中技术的应用角度分类
源头控制、汇流控制、末端控制
从技术措施的效果分类
水量控制、水质控制
单项设施往往具有多个功能,如生物滞留设施的功能除渗透补充地下水外, 还可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等 多重目标。
调蓄塘——湿塘 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雨水同时作为其主要的补水水
源。湿塘有时可结合绿地、开放空间等场地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水体,即平时 发挥正常的景观及休闲、娱乐功能,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 多功能利用
调蓄池
调节池为调节设施的一种,主要用于削减雨水管渠峰值流量, 一般常 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可以是地上敞口式调节池或地下封闭式调节池。 调节池可有效削减峰值流量,但其功能单一,建设及维护费用较高,
生物滤池
生态雨水口
物理净化技术
The SFEP treatment train consists of our EnviroPod and StormFilter technologies. The EnviroPod is designed to remove gross pollutants, coarse sediment and associated pollutants at high flows within each gully pit. The StormFilter technology, located downstream of the EnviroPods, is designed to remove both particulate bound and soluble pollutants, including some forms of soluble nutrients.
浅层地下雨水蓄渗技术 浅层地下雨水蓄渗技术上至下分别由植被层(草皮)、基质层、隔离过 滤层、储水层、渗滤层等组成。
雨水渗透系统
雨水渗透系统是指天然原生态的自然入渗系统被破坏,雨水无法再次回补到地下, 人工将落到受雨面上的雨水经处理后,再次回补到地下的一种处理系统。 雨水渗透系统是根据受雨面的不同,结合相关的设备来完成的一组系统,相关设 备包括:渗透雨水口、渗透雨水井、渗透雨水管、渗透雨水结构来完成雨水渗透。
渗透池、渗透塘
设计要点: 渗透池大小视水量和地形条件而定,也可以几个小池联合用。 应考虑渗透塘渗透能力的恢复,如定期清淤或晾晒。
在地面渗透池中宜种植植物。
利用天然低洼地作渗透池是一种经济的方法 渗透池(塘)均应设计溢流设施
地下渗透池
低势绿地
绿地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它具有透水性好、节省投资、便于雨水引
渗透浅沟是指在水流或浅水流中种有植被的一种设施,可以用于雨水渗 透,高程设计合理时也可用于雨水收集、雨水排放,还可作为雨水渗透的
预处理措施使用。当径流通过植被时,污染物由于过滤、渗透、吸收及
生物降解的联合作用被去除,植被同时也降低了雨水流速,使颗粒物得到 沉淀,起到雨水径流水质控制的目的。
设计要点: 主要包括确定渗透浅沟的断面尺寸、坡度、平面 位置等。 可根据土壤渗透系数、浅沟面积等,依据渗透过程 中的水量平衡原理计算确定。 当渗透系数较差,可采用人工混合土或下部采用碎 石调蓄区。
2
促渗技术
渗透设施
雨水渗透是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可以合理管理雨水,改善生态环境。
与传统雨水收集、存储、利用不同,雨水渗透具有技术简单、设计灵
活、易于施工、运行方便的特点。 雨水渗透的目的:将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 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等。
渗透池、渗透塘
渗透池(塘)是利用地面水塘或地下水池对雨水实施渗透的设施。当可利用土地充足 且土壤渗透性能良好时,可采用地面渗透塘。其最大优点是渗透面积大,能提供较大 的渗水和储水容量,净化能力强,对水质和预处理要求低,管理方便,具有渗透、调节、 净化、开源节流、改善景观、降低雨水管系负荷与造价等多重功能。
人造透水地面
人造透水性地面是指各种人工材料铺设的透水地面 ,如多孔的嵌草
砖(俗称草皮砖)、碎石地面,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主要优点是,能利用
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 ,对预处理要求相对较低 ,技术简单 , 便于管 理
多孔沥青及混凝土地面
排水性沥青路面采用高空隙率的磨耗层,雨水可渗入路面之中,由路面中的连 通空隙向路面边缘排水,导致雨天路面表面不会形成较厚水膜,避免了水飘与 水膜反光的产生,同时不会出现溅水现象,有效地保证了行车的安全,降低了 噪声。多年来,发达国家不断进行这一技术的开发研究,发展迅速。
53
5
雨水排放技术
立体化多层次排水体系
利用城市空间和有效资源对降雨化整为零进行收集和储水:就地渗排、分
散立体多层次储水分流、多功能智能合理分洪、科学调控集水和排洪。
充分利用河、湖、塘、库、泊、
浜等自然水体的蓄水、泄洪效果,改 善恢复现有很到蓄洪排涝能力,提升 城市宏观排水系统的能力。
谢 谢!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 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 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
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植草浅沟 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 并具 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 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除转输型植草沟外,还包括渗透型的干式植草 沟及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可分别提高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效果。
屋面雨水间接排放 屋面雨水落水管与横干管间接连接,减缓雨水排放时间,也促进部分 雨水下渗至地面,起到了削减雨水径流总量、滞缓雨水排放时间的作用。
Directly connected roof drain
Disconnected roof drain
4
雨水净化技术
生物生态处理方法——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 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流湿地,一般设计 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雨水湿地常与湿塘合建并 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
5
雨水利用技术
雨水利用种类
5
雨水排放技术
建设大排水系统
小排水系统:针对常见雨情,设计暴雨重现期一般为2-10年一遇,通过常
规的雨水管渠系统收集排放。 大排水系统: 针对超常雨情,设计暴雨重现期一般为50-100年一遇,由 隧道、绿地、水系、调蓄水池、道路等组成,通过地表排水通道或地下排水 深隧,输送极端暴雨径流。
入等优点;同时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留和净化作用。目前
我国城市规划要求有较高的绿化率。可以通过改造或设计成低势绿地 ,以 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环境。低势绿地的缺点是渗透流 量受土壤性质的限制,雨水中如含有较多的杂质和悬浮物 ,会影响绿地的 质量和渗透性能。
设计要点: 低势绿地结构设计的关键是控制调整好绿地与周边道路和雨水溢流口的高程 关系,即路面高程高于绿地高程,雨水溢流口设在绿地中或绿地和道路交界处, 雨水口高程高于绿地高程而低于路面高程。如果道路坡度适合时可以直接利 用路面作为溢流坎。从而使非绿地铺装表面产生的径流雨水汇入低势绿地入 渗,待绿地蓄满水后再通过溢流口或道路溢流。 低势绿地应根据地形地貌、植被性能和总体规划要求进行布置。 低势绿地的设计主要受土壤渗透能力的制约,同时雨水中如含有较多的杂质和
量为核心, 把排洪减涝、 雨洪利用与城市的景观、 生态环境和城市其他
一些社会功能更好地结合,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雨水调蓄分类
调蓄塘——干塘
调节塘也称干塘,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一般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 设施、护坡及堤岸构成,也可通过合理设计使其具有渗透功能,起到一定的补 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
其他渗透技术
“低绿地+下排水系统”措施
目前,采用低势绿地是常用的雨水蓄渗方法之一,该方法通常建造在低
于路面的景观隔离带内或采用低势绿地,与路面雨水口一起构成蓄渗排 放系统,具体过程是结合原有的绿化布局,对土壤应进行改造,通过填 加石英砂、煤灰等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同时在地下增设排水管,穿孔管 周围用石子或其他多孔隙材料填充,具有较大的蓄水空间,将屋面、道 路等各种铺装表面形成的雨水径流汇集入绿地中进行蓄渗,以增大雨水 入渗量,多余的径流雨水从设在绿地中的雨水溢流口或道路排走,这种 蓄渗设施有效地提高了道路景观隔离带的调蓄与下渗能力,同时可确保 景观植物生长条件与景观效果,人行道外侧的绿化带也可进行类似设
宜利用下沉式公园及广场等与湿塘、雨水湿地合建,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
3
滞留技术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 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 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雨水花园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