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 广东专插本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
第一章:绪论
一定义:
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地理环境影响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19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
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
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
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
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简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 近代人文地理学:
公元前500年左右,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
汉司马迁著《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卷,
汉班固著《汉书》中专辟《地理志》,
明末的《徐霞客游记》。
(2)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张相文,竺可桢等,
竺可桢等人的推动下,中国近代地理学在20世纪30年代和40
年代得到了发展,
(3) 文地理学的发展:
1949-1979年,是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的时期,
1980-1990年,是人文地理学复兴的阶段。1979年末中国地理学在广州召开第四届全国大会,李旭旦首先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口号,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
1990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提高阶段。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一、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围绕的五大专题(对每一个认为地理想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文化各特征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二、文化的扩散的特点:
1. 扩展扩散的特点:
这种扩散的特点是空间商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文化区扩大而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2. 迁移扩散的特点:
迁移扩散是由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另外,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远处,使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
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三、基本理论: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程序:
1、确定研究课题,
2、制定研究计划,
3、收集、整理资料,
4、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
5、分析研究,
6、研究总结,成果评审。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理学调查研究的方法。
(1) 地理社会调查;
(2) 科技文献资料法;
(3) 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4)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2.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1) 人文地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
(2) 时间地理学方法;
(3)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一、人种,即人类的种族:
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发型等
世界种族的划分:
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地域人种:是人种的基本进化单位。在同一地理人种内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居住在中国华北、东北等地的居民都属于亚洲地理人种。
小人种:则是地域人种下的单位,是由社会习俗、内部婚配长期形成的人群
世界地理人种分成以下几类:
(1)亚洲地理人种(2)欧洲地理人种(3)非洲地理人种(4)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 (5)印度地理人种(6)澳大利亚地理人种其余为美拉尼西北地理人种、密克罗尼西亚地理人种和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
二、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的88.5%集中在北半球,并且主要集中在北纬
20°~60°之间的区域。从海岸线向内地约200km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人口的一半(而其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m 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其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57%,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80%;而占陆地面积43%的高原地区(海拔500m以上),仅居住着世界人口的20%(小面积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世界人口分布还表现出明显的中低纬指向(暖湿地区)、近海岸指向和平原指向。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四大人口稠密区)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为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这四个人类大陆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2/3以上。
三、人口迁移
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人口迁移,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臵变动叫做人口流动;按涉及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的时间,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民等。
四、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A 自然因素:
生产力水平愈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重要,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