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交换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功能理论的批评
• 1,缺乏解释力。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2,忽视了对社会中人的研究。
三、霍曼斯的基本命题
1.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 会重复这一行动;某一行动获得奖赏愈多,重复活动的 频率也随之增多;获得的奖赏愈快,重复活动的可能性 就愈大。 2.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 如某人过去在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奖赏或惩罚,而在 出现相同的情况时,他就会重复或不再重复此种活动。 3.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 么,他就越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
社会交换论是对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的行为 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的文化人类学和功利主义 的经济学的全面综合,其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 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 正义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G.C.霍曼 斯、P.M.布劳和R.埃默森。
第二节、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一、生平与著作 霍曼斯(George Casper Homans ,1910~1989 ) 193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文学专业,后转入社会学 的研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哈佛大学从事 社会学研究。曾经担任社会学系主任,1964年当 选为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主要代表作有:《人 类群体》(1950)、《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 (1961)、《社会交换的性质》(1967)。
4.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或团体)重复获得相同奖 赏的次数愈多,那么,这一奖赏对该人(或团体) 的价值就愈小。 5.攻击与赞同命题:该命题包括两方面:一是当个人 的行动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者受到未曾预料到的 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出现攻击性 行为;二是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奖赏,甚至超 过期待值,或者没有遭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高 兴,就会赞同这种行为。 6.理性命题:人们在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 他(她)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 结果总价值也增大的行为。
一、布劳交换理论的重点
• 社会结构
二、社会交换
1、交换行为的两个条件 第一,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 与他人的互动才能达到。 第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 现这些目的的手段。 2,社会交换的定义: 3,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
三、布劳的理论特征
• 1,突生性质 • 突生是指社会这一复杂系统从微观层面的 人与人的互动中衍生出来的,具有独立于 个人并反过来加诸影响于个人的独特性质, 这一性质使得社会成为一种事实存在。如 法律。 • 2,社会过程
第七章 社会交换理论
•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 • 二、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 三、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 四、爱默生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 • 五、简短的评价
复习题
• 1,名词解释:社会交换(布劳)
• 2,简答霍曼斯的社会交换基本命题
第一节、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
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产生于50 年代末期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 主义提出的,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 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它强调对人和人 的心理动机的研究,批判那种只从宏观的社会制 度和社会结构或抽象的社会角色上去研究社会的 作法;在方法论上倡导个人是社会学研究的根本 原则;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 互的交换过程。
第三节、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布劳(Peter Michael Blau,1918-2002)21岁随父 母移居美国,195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 位,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 比亚大学。1973年出任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并 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代表作有:《社会 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互动:社会 交换》(1968)、《社会交换中的公平性》 (1971)、《不平等与异质性》(1977)。
第四节、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
埃默森用严密的数理模型和网络分析,阐述 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社会交换的基本动因和 制度化过程,在方法论上进一步充实了交换 理论的理论体系。他主张社会交换理论的研 究单位应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非 交换者本身。
五、简短的评价
交换论强调社会生活中交换关系的普遍性,认为 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体现这种交换关系。 霍曼 斯的交换论是以个人主义的假定为前提的,主张 个人层次的命题对于解释社会行为极为重要。布 劳的交换论反映一种从微观层次到宏观层次的能 力,爱默森则将网络分析技术用于交换理论,把 分析的触角伸向交换关系的形成。
(1)社会交换关系存在于关系密切的群体或社 区中,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社会 交换是一种有限的活动,它指个人为了获取回 报而又真正得到回报的自愿性活动。 (2)布劳区分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内在奖赏 和外在奖赏的差别,引入了权力、权威、规范 和不平等的概念,使交换理论在更大的范围内 解释社会现象。
四、社会交换中的公平性问题
• 一、社会交换与公平性 • 1,简单交换是公平,对待的。如友谊,劳 资交换。 • 2,不是所有的交换都是对等的。
• 二、公平性标准 • 1,行动者过去的经验 • 2,行动者认同的比较群体
五、霍曼斯理论的不足
• • • • 1,心理还原主义。 2,将人与动物的行为反应方式等同。 3,把人的行为都看作是一种理性行为。 4,过于强调社会交换的公平原则。
结构交换理论的目标与方法
布劳的交换理论是从社会结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 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过程,其理论目标既想克服 功能主义忽视研究人的理论缺陷,又想弥补霍曼 斯理论只局限于微观层次方面的不足。 布劳的理论方法是从描述交换过程及其在微观层 次上的影响开始,再从群体层次上升到制度与社 会的宏观层次。
主要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