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犯罪构成 练习题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1)或者(2)
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3)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4)而没有预见,或者(5)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6)的才负刑事责任。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7)或者(8)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已满(9)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10)或者(11)、强奸、抢劫、(12)、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13)或者(14)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15)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16)。●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17)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判断题
( )1、刑法理论将犯罪行为按照其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对犯罪客体作不同层次的概括,从而把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类。( )2、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抽象和概括。
(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 )5、《刑法》第344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这里《森林法》的规定就是非法采伐、
毁坏珍贵树木罪侵犯的客体。
( )6、结果犯的犯罪客体是可能客体。
( )7、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要件。
( )8、利用他人实施的行为而进行犯罪的是不作为形式的犯罪。
( )9、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行为、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人在睡梦中的举动不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 )10、行为人盗窃了某一老太太的全部钱财,该老太太自杀。财物损失和老太太自杀是认定行为人构成盗窃罪的危害结果。
( )11、对于具体案件,只要把它的刑法因果关系搞清楚了,就可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了。
( )12、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必须表现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行为,没有意志或意识的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 )13、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 )14、医生让不知情的护士为病人注射毒药,对医生来讲,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
( )15、过失犯罪以造成严重后果为前提,否则不构成犯罪。
( )16、甲骂乙,致乙因气愤而心脏病发作死亡。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因甲不知道乙有心脏病。
( )17、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 )18、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都应由政府收容教养。
( )19、聋人、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处罚,我国目前立法一律采取双罚制。
( )21、间接故意从意志因素上来看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即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所以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
( )22、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结果的必然发生,区别点在于前者是希望结果发生,后者是放任结果发生。
( )23、疏忽大意过失的行为人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
结果,所以疏忽大意过失是一种无认识的过失。
( )24、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个或者不同的犯罪目的,一种犯罪目的也可以同时为多种犯罪动机所推动。
( )25、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由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这说明行为人缺乏认识和意志因素。
( )26、行为人动辄行凶,捅人一刀就走,放任伤亡结果发生,被害人未死亡而构成重伤的,行为人应负间接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 )27、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
( )28、某甲驾一货车穿行于陡峭山路,某乙想尽快赶到投宿地而搭便车,冒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某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某乙骤然刹车,致某乙摔入山沟,当场死亡。某甲对某乙的死亡的心理态度可能是间接故意。( )29、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没有任何影响。
( )30、在所有故意犯罪中都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判断题答案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三、单项选择题
1.青年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
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2.故意杀人未遂的犯罪构成属于()。
A.修正的构成 B.派生的构成 C.复杂的构成 D.加重的构成
3.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指()。
A.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
C.犯罪行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主体、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犯罪客体
4.以具体社会关系是否受到犯罪行为的实际侵害为标准,可以把犯罪客体分为()。
A.一般客体和直接客体
B.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C.物质性客体和非物质性客体
D.现实客体和可能客体
5.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十类犯罪,其划分的根据是()。
A.同类客体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
6.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A.故意杀人罪 B.盗窃罪 C.抢夺罪 D.抢劫罪
7.犯罪客体是构成一切犯罪的()。
A.主要要件 B.次要要件 C.必备要件 D.选择要件
8.复杂客体又可分为()。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
9.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