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的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的
结题报告
邢台市第三中学课题组王志勇(主持人)
一、问题的提出及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后进生”永远是个相对的概念。
只要是存在集体的地方,就会有“先进”、“中等”和“后进”三个层次。
而且就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德智体等方面)的各个方面而言,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会有“先进”、“中等”和“后进”之分。
同时,现在的社会上充满着对青少年的诱惑,由于升学和就业的巨大压力,“先进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很容易被压跨或被扭曲,渐渐变成“后进生”。
因此,“后进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理性地看待“后进生”这一必然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做到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结果往往是“差生”更差,甚至引发很多安全或社会问题。
“后进生”的问题成了令教师甚至家长头痛的一个问题。
甚至在一次班主任年终工作总结会上,有位班主任半戏谑地说:“今年的最大成绩就是把×××和×××开(除)回了家,明年的目标就是再开走几个!”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多么可悲的现实啊!
如何看待“后进生”?“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和成因?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教育?这一系列的问题亟待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科学地研究。
(二)“后进生”的界定
“后进生”(或“差生”)这一称呼只是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的一个普通概念,还不属于科学概念。
因为科学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等特点,而普通概念不具备这些特点。
在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后进生”的内涵有过确切的定义,所以人们所说的“后进生”也只是个较为笼统的概念。
故本课题中提到“后进生”时加引号以标明它的特定所指。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后进生”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为长期不能满足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学生,特别是指在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较远,行为上有较多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
即如在教育词典中所描述的那样: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2.在智力方面长期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
3.在某一学科方面长期学习困难的学生。
但在多数情况下,“后进生”的“后进”同时包含以上两种情况或三种情况。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普通高中层次的普通中学的学生(重点为高二和高三学生)。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相关研究现状
(一)理论价值
1.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顺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1999年6月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整个民族素质状况如何取决于现在中学教育的质量”(《中学教育学》班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革”以后,我国的人才很是匮乏,通过恢复高考来选拔“精英”人才是当务之急。
所以,在很长的时期内,“应试”教育、“精英”教育对我国的快速发展曾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学校教育中只抓“尖子生”、“希望生”的这种单纯的“培优”教育必然遭到时代的淘汰。
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曾多次强调:“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
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
”他同时还指出:“转化差生比培养几个优秀生难度更大,对教师的思想觉悟、品德、能力都要有更高的要求。
而差生的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搞好,对基础教育的成败举足轻重。
”由此可见,教育转化“后进生”是何等重要。
2.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评价学生往往是把学生分成“好”、“中”、“差”这样的三六九等,评价学生的文化成绩一般是按考试成绩分为及格不及格。
所以不少学生一直都是作为失败者在学校生活的,这就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情感,并制约着他们的正常发展。
尽管教育界和学术界至今对“素质教育”尚未形成确切的定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以人为本”,全方面提高人的素质,“一切为了学生”。
3.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是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体现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任何忽略“后进生”的教育模式都是失败的模式,只能使这部分学生成为这种模式的牺牲品。
只有时刻把“后进生”装在我们教育者的心中,在采取分层教学的同时进行针对性地转化教育才能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4.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
越来越多的教育界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部于2002年也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后进生”身上尤为突出,所以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二)实践价值
1.全面培养时代新人
此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后进生”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转化。
只有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才能实现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实现国民素质的提高。
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使他们不仅在文化素质方面、也在人格方面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人才。
新时代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可能在这一方面某个学生属于“后进生”,但在另一个方面他却有着特长或优点。
此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对“后进生”的“特别”开发。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多少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与师生关系越来越难处,这其中最难的就是“后进生”与教师的关系。
对此课题的探索与实践能够找到新时期最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后进生”的转化会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的矛盾关系。
3.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由于某些“后进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致使不少“后进生”成了“问题生”,甚至被推出校门流入社会。
青少年犯罪,包括中学生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
如果众多的“问题学生”能在学校里得到转化,那对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应该是多么大的贡献!
4.对普通中学的示范作用
越是“后进”的学校“后进生”就越多,对“后进生”转化的需要就越迫切。
我们选择在一所普通中学里的个案进行课题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意义,对普通中学更具示范意义,从而使该课题更具有推广价值。
(三)相关研究现状
“后进生”是一个任何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问题,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做着理论或实践的探索。
与“后进生”研究相关的理论、经验或实验等文章也是十分丰富,也有与此相关的专门课题研究。
但本课题从“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为切入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进行转化教育的行动研究,这是以前所不曾做过的。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必然体现新的特征,本课题站在时代的前沿,所实现的研究成果也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一)目标
本课题以个案研究为出发点,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科学的方法,通过扎实、细致地研究,进行“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的个别及规律性探索。
同时,通过理论和实践性的研究,对目前已成型的国内外成功的“后进生”转化教育方式进行再检验和运用方法方面的科学性的研究;也根据具体情况,在与时俱进原则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探索新的转化教育方式。
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有效模式。
(二)基本内容
根据本课题最初确定的研究方案,将中期前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策略的研究
2.国外“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策略的研究
3.“后进生”转化教育的心理学理据的研究
4.“后进生”心理表现及成因的研究报告
5.“后进生”心理表现及成因的个案调查
6.“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总结或感想
中期成果以研究报告及论文形式呈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重点对于公开发表于著作、期刊及互联网上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学习和研究,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更为全面。
2.经验总结法
总结课题组成员本人及同行中学教师们(尤其是邢台市第三中学教师共50人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包括经验和教训,在相关教育、教学策略、方法、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总结。
3.调查法
对研究对象学校—邢台市第三中学2006年的高二年级9个班全体学生进行详细的调查。
这些学生能代表全市或全省中等生源水平的高中学生。
4.个案法
对研究对象学校—邢台市第三中学的2006年高二年级学生10人展开详细的个案调查(包括全部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建立个案档案。
5.行动研究法
对所确定的10例个案进行行动研究。
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对所确定的“后进生”进行分阶段的研究,进行转化教育,跟踪其发展变化。
四、课题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6 月至2006年9月)
在邢台市教育学会专家的指导下,2006年6月5日召集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开题。
此次开题,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时间和步骤等进行具体的分工和布置。
开题后即进入搜集资料与学习阶段。
1.搜集资料(2006年6月至8月)
⑴从互联网上搜集到与本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章85篇。
(王志勇负责)
⑵从图书馆和阅览室搜集“后进生”转化教育的理论书籍和杂志。
(陈思负责)
⑶向邢台市第三中学有经验的教师发放并收回有关“后进生”转化教育经验的问卷50份。
(李艳菊负责)(调查表设计见附件一)
⑷从图书馆和阅览室搜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有关书籍。
(李杰负责)
并将以上搜集结果进行整理,提供详细的参考书籍目录、打印的文章及文章目录。
2.理论学习阶段(2006年9月)
⑴研究国内的“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策略。
形成系统的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支持。
⑵研究国外的“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策略。
形成系统的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支持。
⑶把从邢台市第三中学有经验的教师那里收回的有关“后进生”转化教育经验的问卷50份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出其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⑷从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研究“后进生”的心理表现和转化教育的途径。
将以上分工进行的搜集所得到的原始材料与研究成果提交课题组,共同学习,为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准备。
第二阶段:调查与研究(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
1.普遍问卷调查(2006年10月)
⑴设计了解“后进生”一般心理表现的调查问卷。
主要调查学生对“后进生”的自我意识情况,自己觉得自己的“后进”属于哪一个方面,“后进”的具体表现和产生原因,希望老师和家长怎样帮自己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等。
(调查表见附件二)
⑵选择能代表全市或全省中等生源水平的中学的一批学生(即邢台市第三中学2006年的高三年级9个班全体学生共510人)实施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形成正式的调查报告。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后进生”心理问题的存在有着普通性:53.8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后进生”;另外42.31%的学生虽然不情愿认可自己是“后进生”,但却在某一学科的学习中“后进”。
只有3.8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各方面不存在“后进”表现。
其中,9.62%的学生认为自己属于智力和非智力方面(即学习和纪律等多方面的表现)方面的“后进生”,25%的学生
认为自己只属于智力(即学习方面)的“后进生”,61.54%的学生认为自己只在某一学科的学习方面属于“后进生”。
(详细调查结果见中期报告)
⑶将调查报告提交课题组,共同学习,使全组成员了解当前“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形成“后进”的原因。
2.展开个案研究(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
⑴设计“后进生”心理表现及成因个案调查的问卷提纲
结合前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和普遍问卷调查,由课题组共同讨论,拟定出“后进生”心理表现及成因个案调查的问卷提纲。
⑵确定重点个案研究对象
确定不同性质特点的研究对象10人。
建立个人跟踪研究档案。
⑶首次对重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通过座谈、书面记录或学生自己书面写出自己的感受等形式,课题组成员按分工首次对所确定的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表现及成因方面的调查,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写出书面分析报告。
交课题组研究。
⑷确定转化教育方案
在心理咨询师和市教育学会的指导下,根据上述重点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对各个重点研究对象有针对性的转化教育方案。
⑸实施转化教育方案
课题组各成员按既定的转化教育方案进行研究工作,每一次和研究对象谈话都存下记录,每两周向课题组汇报一次。
实施方案的修改要经过课题组的研究通过。
⑹经验体会交流
在课题组内部对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对不成功或不足之处也进行总结。
第四阶段:形成成果阶段(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
本阶段有以下几个重要任务:
1.课题组成员分别对自己研究的个案进行理论分析,分析该“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并对所采取的转化教育措施进行客观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重点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2.在组内进行广泛的交流。
为了形成较为科学的成果,在此期间在本课题组内部召开三次全体课题研究会议。
确定成果形成的研究步骤,集体讨论本课题进行研究的形式、步骤和时间安排。
3.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写出个案转化教育的总体报告。
此阶段以课题组成员个人研究为主,并以课题组全体交流互助的形式完成研究成果。
待个人完成论文提纲、完成初稿及完成终稿阶段后均在组内进行交流,以达到完善。
最后,课题组成员对提交到课题组会议上的个案总结报告进行讨论,提出补充、完善和修改的具体意见,经修改后定稿。
五、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经过认真学习和研究,在“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中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列述如下。
1.“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⑴自卑心理
“后进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处于失败和落后的境地,在家常受到父母的训斥或责骂,在学校也受到批评较多,甚至还有来自同学的讽刺、挖苦。
连续的挫折使自尊心长时间得不到满足。
他们自惭形秽,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脑子笨,没人喜欢,是失败者,在家长、学校、同伴中总是抬不起头来,渐渐地转化为自卑,感觉低人一等。
这种心理在本课题所研究的多数个案中普遍存在。
⑵抑郁心理
有些“后进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
他们甚至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既重又难,中学生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造成“后进生”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和心理上的抑郁。
这种心理在所研究的个案张静同学身上表现比较突出。
⑶闭锁心理
高中阶段的“后进生”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思想,但这种思想仍带有幼稚的特点。
和老师和家人交流时感觉到了代沟的存在。
而且,这个年龄段他们也增加了不少的心事。
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也宁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永远埋在心里。
所以,他们多是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
他们很少与父母交谈,他们不愿和老师接近。
这种闭锁的心理往往使他们陷入无助的境地,使有些问题或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
同时,这种不良心理的日积月累容易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例如,韩晓伟同学就是由于心理异常自卑,上课不抬头,说话不大声。
自我封闭,有很强的戒备心,对任何同学都是不冷不热,对老师的态度也是非常冷淡。
同时也极度敏感。
对别人说话的表情,语气都很在意,并且牢记在心,很难消解。
⑷焦虑心理
当“后进生”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要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
焦虑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如在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上课爱走神,总是胡
思乱想。
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
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可能长时间里不能静下心来复习功课,心烦意乱,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种心理在韩晓伟、张宽、王浩等同学的身上都有着明显的体现。
⑸恐惧心理
个别“后进生”对考试充满恐惧,对比较严厉的老师充满恐惧,对严厉的父母充满恐惧,甚至对班集体也充满着恐惧。
⑹逆反心理
有些“后进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
虽然他们在内心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因为心里的烦躁,却故意地或不自觉地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他们故意牢骚满腹,对集体不满,对老师反感,拒不接受师长的教育和帮助,从心底产生外界的对立情绪。
李涌同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由于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歧视,因而产生与班集体、教师对抗的情绪,常常表现出敌意、挑衅或破坏性行为,有较强的攻击性。
他上课时喜欢说个调皮话,接老师的话茬,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反应淡漠,常说:“反正老师怎么都瞅我不顺眼。
”所以上课不愿意记笔记,课下贪玩,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⑺多疑心理
由于“后进生”受到的批评多,可能在师生中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所以他们常常以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
也是出于“后进”的自卑感,总觉得周围的人是在对他们另眼看待,也总在猜度着别人是怎样看待或对待自己的。
例如张静同学,总是认为什么人都对自己不好,别人做什么事他都看不下去,总觉得是别人对自己的一种嘲笑。
导致最后不能合群。
对老师有多疑心理,对其他学生产生敌对心理。
⑻厌学心理
“后进生”在学习中背负着比其他人更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一方面在学习上由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不足要面对更大的困难,一方面可能还要承受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的精神压力。
特别是几经努力仍不能让自己站起来的“后进生”就会失去勇气,在他们的眼里学习的前途十分暗淡。
再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⑼心理障碍
由于以上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时间久了,在“后进生”的身上就会形成心理障碍。
有强迫症状的学生总在想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好怎么办,总是反复检查作业做得对不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学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到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有敌对倾向的学生的表现是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叫大嚷;常与人抬扛,有理不让人,无
理搅三分;有偏执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觉自己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难与他人合作。
其实“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他们的内心常常是充满着矛盾。
例如,他们有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
他们有着自卑的心理,而在其内心深处却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所以有时他们也会极力地表现一下自己。
例如,王浩同学就常常用一些惊人之举引起同学老师关注。
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变得更为自卑。
“后进生”也有着蛮横与畏惧的矛盾心理。
他们的蛮横可能是畏惧心理过度自卫的一种表现。
或是表面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下面也掩蔽着一颗畏惧的心。
他们在闭锁内心的时候,也同时渴望着能有理解自己的交流,渴望着真正的朋友,也希望能在集体中得到尊重。
他们在退缩的时候,也有着一点点的不甘心,也真的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有所进步。
从心理品质来看,“后进生”还有如下特点:
⑴缺少信心
特别是长期作为“后进生”的学生,由于自卑心理的作用,多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没有信心。
⑵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
他们面对困难时,缺少勇气和毅力去坚持,所以难以取得成功。
所以,他们虽多次真心地表示要痛改前非,但却难以控制住自己,或是禁不住诱惑,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
⑶思维力低下
有的“后进生”是从小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少开发,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心理品质。
如他们的观察、归纳、思维、联想能力比较差,有时也懒得去思考。
他们观察事物无目的、也缺乏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有的记忆能力较差,常常是记得慢、忘得快。
“后进生”心理的外在表现有以下特点:
态度消极因为文化课基础差,成绩总不见好转,或是虽经努力而取得一点点进步,也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或表扬,导致对自己失望,所以干脆不再去努力;有的学习成绩虽差,但劳动、纪律、体育等方面表现较好,老师或家长却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表扬和赞赏,索性不努力,不积极,导致思想“后进”。
得过且过部分“后进生”学习动力不足,对成绩好坏并不关心,也并不因此而忧虑,不思进取。
有的是因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提出过高或脱离实际的要求,结果反倒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因为他们觉得在父母心中是永远达不到要求的,所以也就得过且过。
灰心丧气“后进生”往往认为自己无可救药,比他人矮一截,所以,内心充满沮丧。
怨天忧人不愿意或不敢于在自身找问题,而是把“后进”的原因归结于客观原因或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