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文内容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
《世说新语》两则 p22
(1)《咏雪》
人物介绍:谢道韫,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
诗歌特点: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她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2)《陈太丘与友期》
元方:懂礼识义、性格直率、正直不阿。
友人:无礼无信、但知错能改、有悔过之心。
《虽有佳肴》p107
道理:实践出真知。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 不能
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河中石兽》p139
道理:不能自以为是,依靠主观想象妄下定论,考虑事物要全面,要多读书,多实践。(书中)
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更不可主观臆断,而是要知道它是这样的原因。(总结)
人物形象分析:
寺僧:有责任心,毅力坚定,经验不足。
讲学家:傲慢,自以为是,自是博才,一知半解。
老河兵:自信,直爽,善于实践,一针见血。
七下
《伤仲永》p37
文章主旨: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仲永三个阶段表现:
五岁: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的人,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孙权劝学》p108
人物性格归纳:
孙权:直言不讳,赏识人才,能发现别人的潜力并善于开发,是个贤明的君主.
吕蒙:憨厚老实,知错能改,有上进心
鲁肃: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并加以鼓励
文章道理: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八上
《桃花源记》p164
背景: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短文两篇》p169
(1)《陋室铭》刘禹锡
文章主旨: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
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2)《爱莲说》周敦颐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短文两篇》p193
(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赏析: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赏析: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
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的赏析:
最后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湖心亭看雪》张岱p201
赏析: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八下
《与朱元思书》吴均p167
中心思想: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
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总概括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p170
赏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作者: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马说》韩愈p173
理解评述:《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
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从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