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音乐分析方法浅谈

合集下载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调查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调查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调查分析我国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写进《新课标》,充分说明了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性。

一、百色壮族民间音乐渗透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百色市逸夫小学位于百色市右江区,是百色市政治、文化的聚集地。

全校占地面积11948平方米;有87位教职工,其中专职音乐教师4人;有37个教学班,学生2123人。

近年来,百色市逸夫小学在民族音乐方面努力挖掘本土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个性化的校本资源,推动、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

本土民间音乐渗透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参加民族民间音乐“采风”工作,开发校本课程。

音乐教师利用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等契机,亲自进入乡镇、小区、广场等地,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学习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数据的过程。

他们对本地或壮族的民间音乐进行“采风”调查,置身于民间的生活中,体验民间音乐滋长的氛围,目前收集到山歌30多首,并选出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山歌10首,把它们编入校本课程,作为传承本土壮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素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强自身的自学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还在民族音乐教学上有所帮助,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第二,少儿山歌合唱团引领传承本土壮族山歌。

逸夫小学少儿合唱团是百色市优秀童声合唱团之一,在各级比赛中均获佳绩。

成为右江区少儿山歌传习点之前,在各大晚会上就以原汁原味的壮族山歌打动人心,如演唱的《尼的呀》、《马驼伢来驼铃响》、《木棉花开红绯绯》等。

成为右江区山歌传习点之后,优美的山歌更是传唱校园,如合唱《布罗陀之歌》、《教你说壮语》,小组唱《仑仑咧》、《欢庆三月三》、《三月三之歌》,独唱《敬酒歌》、《迎客歌》等。

这些优美动听的山歌不但在各项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还在校园的“才艺展示”舞台上向全校师生作演出。

少儿山歌合唱团的精彩展示起到了在社会上、学校教育中积极宣传、普及、推广当地的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民族音乐学是一门研究民族音乐的学科,它涉及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演变、传承以及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要深入研究民族音乐,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以下将就几个主要的方法进行介绍。

一、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民族音乐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走访田野,与当地的传统音乐从业者、乐器制作师、乐器演奏者、舞蹈者等进行交流和观察,收集相关的音乐材料和信息。

同时,也可以参与他们的日常音乐活动,亲自感受他们的音乐表演和演奏技巧。

田野调查法可以使研究者深入了解当地音乐的真实情况,获取大量丰富的实证数据,为后续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

二、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历史文献、古代记录、考古资料等的研究,来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其与特定历史背景的联系。

研究者通过阅读古籍、档案资料,分析历史文化背景,还原古代的音乐形态、表演方式和社会功能。

历史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民族音乐的渊源,探索其深层次的内涵,揭示其与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三、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指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进行对比研究,来分析其相似之处和差异性。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民族音乐的共性与个性,理解不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以及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变化和演化。

比较研究法可以拓宽研究的视野,丰富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并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四、音乐实践法音乐实践法是指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创作、演奏、评析等实践活动,来直接感知和理解音乐。

通过实践,研究者可以体验音乐的魅力,深入了解音乐的结构、形式和技巧。

在实践中,通过播放乐器、演唱歌曲等方式,可以模拟、再现或创造出特定的民族音乐形式,以便更好地研究和理解。

五、社会学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法是指通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民族音乐在社会层面的功能和影响。

借助社会学的视角,研究者可以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考察音乐的社会价值以及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

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

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第一,采集和收集民族音乐素材。

这是进行民族音乐研究的基础。

研究者可以通过亲自实地访问各个地区,收集当地民族音乐的录音、乐谱和相关资料。

另外,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音乐学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收集渠道,例如互联网上的音乐库和数字化音乐资源。

第二,分析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和声和结构等要素。

民族音乐通常有独特的和声、旋律和节奏,研究者需要通过音乐分析方法来深入理解这些要素的特点和组织方式。

例如,使用谱表和音乐软件来分析乐曲的音高和进行曲式分析。

第三,研究和考察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

民族音乐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

研究者需要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参观当地博物馆等方式,了解音乐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考察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和文学)之间的关系。

第四,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观察。

民族音乐通常是社会仪式、节日庆典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研究者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观察仪式和庆典以及与当地艺人交流等方式,亲身经历和感受音乐的演奏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第五,参与音乐实践和演奏。

民族音乐学不仅仅是理论的研究,也需要研究者亲身体验和尝试演奏民族乐器。

通过实际演奏,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技巧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可以与当地音乐家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的研究资源和信息。

最后,撰写论文和发表研究成果。

研究者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撰写学术论文或书籍,并通过学术会议等渠道与其他研究者交流和分享。

此外,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和专业音乐杂志上,以扩大研究的影响力和传播结果。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包括了素材收集、音乐分析、历史考察、实地观察、演奏实践、比较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等步骤。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民族音乐的特点、形式和演奏技巧。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学是以民族音乐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民族音乐的历史、起源、发展、特点以及与其所在的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为了实施研究,民族音乐学需要采用一定的经验与方法。

本文将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经验与方法进行浅析。

在进行民族音乐研究时,首先需要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所研究的民族音乐的背景与特点。

这包括音乐的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背景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民族音乐的一些特征和现象。

研究民族音乐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走入实际的民族音乐场景,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获得研究材料。

实地考察是指研究者亲自去民族音乐所在的地方,与当地的音乐家、民众交流,亲身体验当地的音乐文化。

这样可以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研究素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运用一些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对民族音乐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对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和乐器演奏技巧进行研究,揭示其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对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进行音乐学分析,探讨其中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为了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文献研究。

这包括查阅历史文献、民族音乐专著和各种音乐记录等。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

可以从中发现关于民族音乐的新问题和新的研究视角。

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理论探讨等。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对不同民族音乐进行对比,从而深入了解各个音乐的差异和共性;通过理论探讨,可以对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新的理论解释或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经验与方法是多样而丰富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民族音乐的背景与特点,开展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运用系统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进行多种类型的文献研究,以及运用其他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国民族音乐中音乐美学因素分析

中国民族音乐中音乐美学因素分析

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音乐美学因素分析摘要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和”的音乐变现理念、传统性与开放性统一的外向型审美思想、“虚”的意境美以及对社会思想的表达,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和审美内涵。

本文认为,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探析,挖掘民族音乐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为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和”外向型意境社会思想时代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历史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意义:它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艺术文化内涵和丰富内容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体系;并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世界上独具有特色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

由于,音乐美学是一门从美学与音乐交叉的角度研究音乐艺术普遍规律、审美内涵的学科——它既属于音乐学研究范围内的边缘学科,又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因此,分析和研究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音乐美学因素就需要对中国民族音乐本身审美内涵、历史文化内涵、历史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哲学、系统音乐学、心理学及社会学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试从音乐美学的多个角度,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学因素进行初浅的探讨。

一中国民族音乐中“和”的美学思想中国民族音乐中“和”的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理论精髓,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美学史上一个极具民族审美内涵的重要理论范畴。

传统中国民族文化的“和”的精神是指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中存在的一种长短互补、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并将这种运动着的对立统一体作为一种精神上内在的和谐。

“和”这一世界观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与精神在艺术文化领域中的集中体现,也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这种独特的审美品格,不仅仅提升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而且也使中国民族音乐具有了其他世界民族所不具备的艺术特质。

中国民族音乐的音声之和是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表现“和”的审美内涵的,其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之间的“和谐”,它是指不同的事物相互渗透,矛盾各方面既有主次之分,又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二是“中和”,无过无不济,即所谓“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使各种因素处于“和乐如一”的平和状态,任何各方都不过分突出自己,强调“乐从和,和从平”的音乐观。

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

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

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民族器乐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

在当今社会,民族器乐具有着重要的学习和欣赏价值,如何有效地进行民族器乐的欣赏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一项值得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就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对音乐的美感进行感知与判断的能力。

对于民族器乐来说,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了解乐器的构造、演奏技巧、音色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学会用音乐语言描述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民族器乐作品,让学生听到不同的音色和旋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听音训练,让他们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聆听,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增强音乐鉴赏能力。

二、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三、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来感知音乐,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通过学习和练习民族器乐演奏技巧,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器乐的特点和魅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器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奏技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民族器乐合奏,在音乐作品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合作与分享的乐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跨学科教学在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跨学科教学,让学生通过民族器乐的学习,了解民族文化、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

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将民族器乐欣赏与民族舞蹈、民族文学、民俗习俗等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

从音乐学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对这两种唱法进行艺术差异的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魅力。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声音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异。

民族唱法注重的是自然、朴实的声音表达,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和生活的感觉。

在民族唱法中,歌手常常使用深沉、浑厚的声音,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歌曲融为一体,使整个表演充满了真诚和力量。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声音的技巧和美感,歌手们会注重声音的清晰、纯净和高亢,以及歌曲中高难度的音程和音色变化,使歌曲充满了华丽和优雅。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唱腔的使用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民族唱法注重的是唱腔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性,歌手们会在演唱时加入很多装饰音、滑音和颤音等,以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唱腔的准确性和规范化,歌手们会通过完美的技巧和训练,使唱腔更加清晰流畅,同时也更贴合乐曲的结构和旋律。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上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民族唱法常常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歌曲中常常会融入丰富多彩的乐器和舞蹈等元素,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音乐的精致和完美,歌曲中的音乐组合和编曲常常会更加注重和弦的和谐和旋律的优美,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高雅和精致的艺术风格。

从音乐学的视角来看,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声音的使用、唱腔的使用、演唱技巧、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但正是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世界音乐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魅力。

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并努力去理解和欣赏它们,从而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深度。

民族音乐纯音乐赏析

民族音乐纯音乐赏析

民族音乐纯音乐赏析民族音乐是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记忆。

而纯音乐则是没有歌词的音乐形式,通过乐器和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将民族音乐与纯音乐相结合,可以产生出独特的音乐魅力,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

首先,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需要从不同的民族音乐入手。

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比如中国的京剧音乐、蒙古族的长调、印度的卡纳基音乐等等。

每种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现形式,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音乐的纯粹性和情感表达。

比如中国的京剧音乐,它融合了声乐和器乐,通过高亢的唱腔和悠扬的笛子、琵琶等乐器,表达出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其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其次,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也需要从不同的乐器入手。

不同民族的乐器都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乐器的表现力和音乐的魅力。

比如蒙古族的长调音乐,它以马头琴为主要乐器,通过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表达出蒙古族的草原情怀和生活哲学。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马头琴的表现力和音乐的魅力。

最后,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也需要从不同的音乐风格入手。

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都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中国的古典音乐、印度的民族音乐、非洲的部落音乐等等。

每种音乐风格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韵味和表现形式,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音乐的纯粹性和情感表达。

比如印度的卡纳基音乐,它以琴、鼓、箫等乐器为主要伴奏,通过其独特的音乐韵味和表现形式,表达出印度古代的宗教情怀和哲学思想。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其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它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增进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民族音乐,可以让人们更加专注于音乐本身,感受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从而产生出更加深刻的音乐体验。

分析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融入策略

分析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融入策略

分析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融入策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融入成为了当前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意义、融入策略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意义民族音乐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2.丰富音乐教育内容:民族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音乐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情感交流: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音乐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小学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想将民族音乐融入到小学音乐学科中,需要教师们充分思考并采取合理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以借鉴的融入策略:1.全方位融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可通过多种方式将民族音乐全方位融入进去,如开设专门的民族音乐课程、将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多元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听音乐、学习乐器、学唱歌曲、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等方式,以便更好地深入学生心灵,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3.选用适合的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为教学材料对于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定期开展民族音乐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比赛、音乐会、社区演出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和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

5.注重民族音乐欣赏: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9篇

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9篇

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9篇第1篇示例:民族器乐是中国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和传承工作的深入,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也成为了教育学界和音乐学界的热点话题。

如何有效地进行民族器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审美情趣,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了解民族器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二、开展主题式音乐欣赏活动在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主题式的音乐欣赏活动,例如以传统节日、民族宗教故事等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民族乐器和乐曲,并进行音乐欣赏和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地不同的音乐文化,增加他们对民族器乐的兴趣和热爱。

三、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中,除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学习演奏民族乐器、参加合奏表演等。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器乐的表现技巧和演奏方法,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音乐水平。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民族器乐欣赏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

可以通过播放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各地不同的民族器乐演奏形式和风格,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民族器乐的魅力。

五、开展跨学科课程设计民族器乐欣赏教学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开展跨学科的课程设计。

例如结合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等相关知识,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介绍和讨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器乐的背景和内涵,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以上提出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相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为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此段文字1743字符,205字】。

第2篇示例: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实践

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实践

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实践摘要: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是的,民族文化来自于民间,象征着一个国家,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兴则民族兴,孩子们是祖国的希望,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音乐教育的初始阶段,是音乐素养形成的启蒙阶段。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音乐、课堂。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及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概况(一)民族音乐的概念民族音乐,[1]通俗来说就是中国特殊民俗文化所孕育而成的音乐体裁、音乐形式、音乐风格,它产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能够充分表现民族生产劳动, 反映出人性内涵和生活气息,记录不同民族和时期的社会生活特征,能够流传至今的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无一不是符合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气质与神韵,汲取了各民族文化中最美的部分,满足了人们的固有的审美理念,符合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被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及地方民歌、民乐、戏曲等音乐作品的总称。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概况1.民族音乐在教材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以小学人音版教科书第一到十二册为例在调查研究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在增加,意味着民族音乐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以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为例,纵观一至六册教科书中民族音乐部分在乐曲总数中的比重,如下图1-1所示,第一二册教材乐曲总数分别为32首和34首,民族音乐部分各占5首。

可见一年级就开始加入了民歌学唱和民族音乐欣赏内容,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足以证明低年级的民族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从第四册起,民族音乐的比重有了明显的增加。

而在整个三年级音乐课程中民族音乐的学习不论是从内容上、风格上还是数量上,在整个的小学阶段都是最丰富的,其中民族歌曲学唱中有4首非常经典的民歌;民谣两首;新民歌1首;民乐欣赏曲8首和若干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和乐曲。

浅谈关于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演唱方法与音乐分析

浅谈关于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演唱方法与音乐分析

浅谈关于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演唱方法与音乐分析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族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它按体裁又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三类,笔者对山歌体裁中的《兰花花》曲目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演唱民歌《兰花花》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题材源流《兰花花》原为陕北传统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

全曲是典型的“信天游”分节歌形式、两句体、多段式、共8段歌词,具有很强的叙事性。

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蓝花花的形象。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给民族声乐艺术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机会。

虽然我国民歌种类比较繁多,曲目丰富,但大部分民歌都篇幅短小,音乐简单且表现力小足,小能满足当时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发挥。

因此,王志信开始了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

1988年,他尝试用戏曲音乐中的展开手法,改编创作了陕北民歌《兰花花》,在保留原音乐旋律和风格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作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又具有西洋交响乐恢弘气势,既能表现出对传统音乐风格的演绎,又能为演唱者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挥技巧和展示艺术的空间,从而成为了新时期民歌改编的典范,深受演唱者的青睐。

二、歌词分析《兰花花》共有八段歌词,每段由正词与衬词两部分组成。

正词为变化的多段词,衬词几乎固定不变。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作为两种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格。

从音乐学的视角来看,这两种唱法在音乐结构、技巧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音乐学的角度对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进行深入分析。

一、音乐结构与调式的差异民族唱法通常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其音乐结构与调式多样化,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例如中国的京剧、苗族的芦笙歌、蒙古族的长调咏唱等,都体现了不同民族音乐的特色。

而美声唱法则更多地受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其音乐结构通常采用西方古典乐曲的形式,如奏鸣曲、交响曲等。

在调式上,美声唱法通常运用西方传统的音阶和音程,如大调、小调等,而民族唱法则常常采用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或其他特殊的调式,呈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发声技巧与音色表达的差异民族唱法注重声音的自然、朴实,发声技巧多样化,如颤音、假声、喉音等,通过这些特殊的发声技巧,民族歌手能够表达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色和情感。

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声音的纯净、连续和可控性,其发声技巧包括共鸣、支撑、混响等,要求歌手具有良好的声乐训练和技巧,以实现高质量的音色表达。

在音色方面,民族唱法的音色常常呈现出粗犷、浑厚、有力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民族文化的豪放与淳朴;而美声唱法的音色更加柔美、流畅、清澈,其追求的是声音的纯净和高雅。

通过不同的发声技巧和音色表达,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能够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魅力。

三、情感表达与艺术内涵的差异民族唱法在情感表达上较为直接、真挚,通常通过歌词、旋律和音色来诠释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爱情故事等丰富的情感内涵。

例如苗族的《芦笙歌》以其激昂的节奏和朴实的歌词,表现出苗族同胞的热情与豪迈;蒙古族的长调咏唱则通过缓慢舒缓的旋律和深沉的音色,表达出草原上广阔、悠远的情感。

而美声唱法则更注重音乐的审美效果和精神内涵,通常以古典乐曲为载体,通过复杂的曲式和和声,精致的旋律来体现音乐的高雅和深刻思想的内涵。

浅谈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

浅谈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

浅谈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音乐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多种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

有一门学科专门研究音乐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与其他领域的关系,这就是音乐学。

而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中,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

因此,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研究和分析不同民族的音乐,旨在了解和保护这些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本文将以浅谈的方式探讨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的关系,旨在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一、民族音乐学的起源与发展民族音乐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当时,随着人类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探索,学者们开始对不同民族的音乐进行研究和记录。

这些音乐记录涵盖了音调、旋律、节奏、乐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然而,民族音乐学并非只关注音乐的形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与特定民族的社会、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有些民族的音乐与其宗教仪式、传统节日或习俗等密切相关,反映了民族的信仰和价值观。

因此,研究民族音乐不仅要分析音乐本身,还要了解背后的文化背景,这为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的关系1.音乐学与心理学的关系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因此,研究音乐与心理学的关系是音乐学的重要一环。

在民族音乐学中,研究音乐对人们情绪和意识产生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音乐在民族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此外,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研究和分析民族音乐的演奏、创作和欣赏等方面。

2.音乐学与社会学的关系音乐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

在研究民族音乐时,我们不能忽视其与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关系。

社会学的概念和方法可以用来探讨音乐在不同民族社会中的功能、意义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分析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

分析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

分析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在分析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时,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民族音乐学视野。

民族音乐学是对不同民族音乐进行研究的学科,旨在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而区域音乐特点则是指不同地域的音乐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在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视野十分广阔,分析区域音乐特点的出发点则是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音乐传统和特点。

以下将以几个典型的区域音乐特点进行浅谈。

首先是西南地区的音乐特点。

中国西南地区涵盖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多个省份,民族众多,音乐文化丰富多样。

西南地区以民族融合特点显著,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体现在音乐风格、乐器和演奏技巧等方面。

例如,云南的傣族音乐以“zhouai”为代表,以其特有的音域、音调和奇特的演奏方式独特而闻名;四川的彝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调式和曲调吸引人,常以口弦和手弦等传统乐器演奏。

其次是华北地区的音乐特点。

华北地区是中国音乐传统的重要发源地,以京剧、评剧等音乐艺术形式著名。

华北地区的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声腔、唱腔和表演形式上。

例如,京剧的韵律独特,有着它特殊的“平、仄、调、抑扬、抑扬之后的起勾”等音乐特点;民间曲艺形式评弹在华北地区也十分盛行,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吸引人们的关注。

还有华东地区的音乐特点。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这些地区以其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和音乐乐器而闻名。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音乐曲调、旋律特点和表演形式等方面。

例如,上海音乐以其独特的民间民歌形式“田词”和器乐演奏形式“操泥词”而著名;苏州地区的评弹音乐以其婉约、细腻的曲调和独特的美学风格吸引人们的关注。

最后是西北地区的音乐特点。

西北地区包括宁夏、陕西、甘肃等省份,这些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传统和表演形式让人们着迷。

在民族音乐学视野中,分析区域音乐特点体现在音乐节奏、唱腔和表演形式等方面。

例如,宁夏地区的回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旋律特点吸引人们的注意;陕西地区的秦腔和山西地区的晋剧都以其特有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而著名。

分析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

分析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

分析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民族音乐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有机产物,它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因此,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在民族音乐学视野中,区域音乐是一种很有特点和独特性的音乐形式,它来源于特定的地区和民族,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文化精髓和历史传承。

因此,本文将就区域音乐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区域音乐具有地域性。

区域音乐源自特定的地域和民族,折射出当地人民的文化内涵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例,不同地区的音乐样式和风格各具特色,如草原之声般的蒙古族长调音乐、深沉高亢的西北角高原牧歌、细腻甜美的江南民歌、铿锵有力的山西梆子、奔放热情的云南少数民族舞曲等等。

这些音乐风格反映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以及习俗风情的特点。

其次,区域音乐具有民族色彩。

民族音乐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区域音乐具有很浓烈的民族色彩,它几乎无法脱离当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习俗。

以中国藏族音乐为例,藏族音乐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富有雄浑激越、抒情细腻的特点。

这种音乐通常由敲打乐器和人声组成,歌词多为藏文,主题内容多涉及到藏族民族历史、民俗、生活习惯、社会制度等方面。

同时,区域音乐具有多样性。

即便是同一个地区和民族,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渊源,也会形成不同的民族音乐风格。

岛国日本具有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同时,不同地理位置的日本音乐又各具特色。

如北海道地区的民谣和笛子曲调富有北方的雄浑和自然风光之美;九州岛则蕴涵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关东地区则是充满活力、强劲有力的舞曲和快乐的广场舞曲;大阪和东京则形成了很多时尚的音乐形式。

这些不同形式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多样,弘扬了各自地区和民族的精神特点和文化底蕴。

最后,区域音乐具有传承性。

区域音乐承载着本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往往是流传了数百年,甚至千年之久的音乐形式。

这些音乐不仅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是被后人传承和继承的文化传统。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目前的音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民族音乐则代表了国家的民族精神。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有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构成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音乐体系。

中国民族音乐也随之成为了被世界高度认可的艺术形式。

因此,传承和学习民族音乐是非常关键的。

而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段,学习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音乐十分重要。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民族音乐相关知识,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本文将分析中国民族音乐现状,并以小学的民歌教学为例,来谈一谈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学习。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承;小学教育;民歌教学1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上下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而民族音乐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汇集了我国各个民族、地区的文化智慧,风格迥异,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其他国家加强了交流,经过长时间的交融,流行音乐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受到了喜爱,如今青少年儿童也开始被外来音乐所吸引,对其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民族音乐。

长此以往,他们的民族意识将会淡化,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

自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开设了音乐教学课程,而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不容忽视,小学生作为未来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必须要在这一阶段重视民族音乐相关知识的传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建立我国完备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是刻不容缓的。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包含了民歌、器乐、舞蹈、戏曲等多种类别,每一种都是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所创造出的极其丰富的艺术形式。

其中,中国民歌是中国民族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部分,是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各种民族音乐及其演奏、创作、历史、文化等方面,因此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进行综合性的探究。

本文将从经验和方法两个方面分别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进行分析。

一、经验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民族音乐是人民生活和文化的直接反映,因此要深入到民间,到乡村,去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传承和演唱方式。

例如,在研究云南民歌时,就需要前往民歌流传较为广泛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歌曲的演唱方式、歌词、流传的背景等信息。

2. 精准分类精准的分类能梳理出一个音乐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例如,在研究中国的传统音乐时,可以通过将不同音乐类型进行分类,如器乐、声乐、戏曲音乐等,进而了解各自的特点。

3. 借鉴外部经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也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并将其应用于国内。

例如,可以研究日本的传统音乐,了解其中包含的演奏技法、音乐形式等信息,从而丰富和拓展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视野。

二、方法1.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表现手法等,可发现其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从而深入理解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异同之处。

例如,在比较各地民歌时,可以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气候、物产、历史背景等因素对民歌演唱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 史料考证法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查阅和分析,可了解古代民族音乐的演奏方式、演唱内容、传统乐器等信息,从而深入研究该民族音乐文化的来源和演变历程。

例如,在考证汉代音乐时,可以从史书和文献中了解汉代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流传情况和演奏特点。

3. 集体讨论法通过学者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可拓宽研究思路,深入探究研究课题的方向,从而增进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不同学者之间展开互动式讨论时,可从不同的切入点、视角对音乐文化进行多角度探究,进一步深化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需要结合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的探究。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摘要】本文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音乐表达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然后提出了研究问题,即探讨两种唱法背后的发声技术、音乐表达方式、文化背景和声音美学观点。

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两种唱法的艺术特点和差异。

在具体介绍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概念、发声技术的差异、音乐表达方式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声音美学的观点。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并探讨了对音乐演绎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音乐领域中的独特魅力和不同之处,为音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音乐学、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艺术差异、发声技术、音乐表达、文化背景、声音美学、音乐演绎、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音乐学领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它们分别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美学观念。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之间的差异也变得更加明显。

民族唱法通常强调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演绎方式,注重声音的韵律感和情感共鸣;而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技术性和规范化的表达方式,追求声音的音准、音色和音量的完美结合。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发声技术和音乐表达方式上,也受到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审美偏好和审美观念。

对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同时也为音乐表演实践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问题提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音乐学领域中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虽然两种唱法都是表达音乐的一种方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艺术差异。

问题就在于,这种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各自代表了怎样的音乐美学观点?如何影响着音乐的演绎和表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音乐学者和音乐爱好者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学音乐分析方法浅谈
作者:朱语涵
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19期
【摘要】民族音乐学又名音乐人类学,其作为音乐学分支下的一门独立学科,兼具音乐学和人类学两者的显著特点,并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来研究音乐。

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本文将重点对这两方面进行主要探讨。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音乐本体研究;音乐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91-01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从音乐表象出发,研究音乐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现象的学科,具有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性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有着独特的音乐解读方法和模式,本文将重点对民族音乐学音乐解读方式即音乐分析方法进行归纳和综述。

音乐分析方法即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的方法,它包括对音乐结构、声响原理、音阶构成等音乐本体方面的研究,同时还涵盖了音乐在人类活动中如祭祀、婚丧、嫁娶等所传达出的文化。

民族音乐学的音乐分析包括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内涵两个方面,音乐本体即我们所熟知的以和声、曲式分析为主的音乐作品分析,这也是狭义的音乐分析。

音乐文化内涵则是在对音乐本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来解读音乐背后所存在的文化现象。

美国匹茨堡大学荣鸿曾教授根据特征把民族音乐学对音乐的旋律分析方法归为三种:生物分类法、基因分类法、文化本位法,这无疑是对民族音乐学在音乐研究中分类法的有益尝试。

鉴于民族音乐学的人类学特质,我们在对音乐民族志的音乐分析时,不可能只关注音乐,更多的是对音乐背后文化表象的探究和发掘,由此,面对民族音乐学音乐分析方法这个大概念时,我从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研究的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音乐本体分析方法
民族音乐学对音乐本体进行的研究是广泛而深刻的。

比较音乐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音乐本体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如英国A.J.埃利斯使用物理声学的测量手段,从声学角度对所涉及的各民族音阶进行的音分数据测量,这一测量试验,为民族音乐学在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比较的标准和研究途径。

二十世纪初,以德国音乐家为代表的柏林学派进行音乐研究时侧重于对音体系本身即音响材料、乐音体系测定、音阶构成和乐器物质结构和发声原理的研究。

此时的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则在文化人类学的影响下,将研究聚焦于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关系的研究,被称为“音乐人类学”。

当代美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曼特尔·胡德提出了四点研究模式,分别是:“有带声音的例子;对例子有清楚的说明;有由图解说明的重要之点的特殊例子;必不可少的统计资料;还要会演奏或演唱被研究对象的一种或多种乐器
或音乐作品”[1]。

胡德的这种观点被梅里亚姆解释为“按其内在法则运动的一种体系来研究”[2]音乐。

这些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我们所熟知的旋律、节奏、音色、调式、乐器、发声原理等进行了新的解读,是我们对音乐本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音乐文化研究方法
音乐文化研究即从音乐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存在环境入手来研究音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形成规律。

梅里亚姆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提到:“音乐是人类智力行为中的一种复杂因素。

没有人的思考、行为和创造,乐音不会产生,而目前我们对声音的理解要多于对产生音乐的全过程的理解”[3],可见,音乐是人类认知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产生的目的、作用以及意义和背景都应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中心。

从文化背景出发研究音乐,主要以“美国学派”为代表。

该学派在“文化人类学”的影响下,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角投向对原始民族和落后地区传统音乐的研究,将这些区域的文化视为文化的初始阶段,注重实地考察,强调音乐的文化意义,并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得到音乐与社会、经济、文化的联系。

通过将音乐放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中,使该学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音乐文化的研究中,主要包括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研究。

在这里,对音乐本体的分析已成为音乐文化的认知工具,音乐文化则是在音乐本体研究基础上的提升。

在实地调查之前,我们需要搜集研究对象的历史资料,文献法、考据法在此时将派上用场。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表演仪式、音乐使用、听众反应等都是需要我们详细记录的。

因此,无论是对音乐本体的研究,还是对音乐文化的研究,都属于认知范畴。

音乐本体的分析方法为我们的音乐研究提供了认知工具,表现了音乐运动的规律和特征,使音乐的内在关系得以展现。

音乐文化的研究,则能解释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本质,通过对音乐的分析来表现人类活动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使人们最终了解音乐的本质属性。

参考文献:
[1][美]M·胡德.民族音乐学导论[A].董维松,沈洽.民族音乐学论文集[C].金士铭,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2][美]梅里亚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A].董维松,沈洽.民族音乐学论文集[C].俞人豪,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3]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J].中国音乐学,1999,(2):44-63.
作者简介:
朱语涵(1992-),女,四川巴中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