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后现代主义问题(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后现代主义问题(一)

日本后现代主义问题(一)后现代主义成为我国学术、思想界热门话题以来,笔者所见都是论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等等,还没有人谈论日本有无后现代主义、日本学术界是怎样对待后现代主义的。本文主要探讨这个问题。

一日本后现代主义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共产党宣言》中的这个论断,已经由历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精神产品,被其他国家接受需要一定的客观环境,人们也需要一个学习、吸收和消化的历史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各国经济和文化传统不同,一个国家的精神产品,被其他国家学习、吸收所费时间也有不同。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文艺的发展还是有些先后,并不完全一致。日本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比西方国家晚了近二十年的事实,值得我们注意,这只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还是反映了后现代主义时期世界范围内各国文艺发展的一

个客观规律?这是不是一个需要文艺理论家进一步探讨、证明的问题?

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2年)的资料充分证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首创地是在西方。五十年代,后现代主义就已经在建筑、在电子音乐、在小说和电影创作等方面,表现了与现代主义不同的特征。帕洛·波托基西设计的鲍尔第别墅,就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它兼具精神分裂式特征:弯曲的外壳,重叠的空间,外露的混凝土砌块,质朴粗野的木作,和现代式的吉他形状……在电子音乐方面,法国和德国几乎同时采用新手段新方法,埃德加·瓦列期创作了电子音乐《荒漠》,而斯托克豪森则首先使用四声道磁带和四个扬声器。美国先锋派作曲家约翰·凯吉更是别出心栽,他的题为《四分之三十三秒》的乐曲采用了真实的嘈杂声音。在电影界,法国的新浪潮派导演戈达尔在《精疲力尽》等影片里,一反传统作法。这些影片结构很不严谨,人物动作不是逐步推向高潮,也不是先介绍人物身份甚至不说明人物出场的时间、地点和社会关系。

对日本有重要影响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威廉·盖迪斯和詹·帕·唐利维,都从五十年代起就已经蜚声文坛……而在这同一时期,东方的战败国日本,还在忙于处理历史余留问题,文化思想界个个面红耳赤地争论着诸如战争责任之类政治问题。其次,切身体验过的战时和战后颠沛流离的生活及在美国占领下产生的特殊心态,随战败而来的社会变革、价值观念的更新,以及对往事的怀念,等等,犹

如鱼剌在喉一吐方休,这是他们不得不描写的。这时,他们所采取的方法主要还是现实主义的、私小说的以及从二、三十年代开始引进但因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而未能充

分发展的现代主义手法。日本接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条件,大致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具备的。1960年,池田勇人政府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剌激经济的发展。十年后大体解决了人们的吃饭穿衣问题,而使大约百分之九十五的日本人觉得自己已经属于中等阶层了。人们开始注意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高尔夫球、网球之类高消费的娱乐活动日益风行,在国内外旅游的人数剧增。他们出入餐馆和舞厅,或从事插花、茶道等高雅的文化活动。据美国《总统国际经济报告》1977年版材料统计,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于1970年首次超过西德、法国和英国,在西方世界中仅仅次于美国,以后比重年年上升,稳坐老二的交椅。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文艺创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到七、八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才成为日本人的热门话题。1984年,日本和法国学者成立了“作为文化的尖端技术考察会”,并于1986年联合举办主题为《探讨作为文化的尖端技术—后现代的人类形象》的学术讨论会。会上,日本一学者断言:“我们正处于后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历来几乎坚信不疑的文化构造,实际上在所

谓后现代社会中正在分解,用时髦的话说,可以称之为脱构或者解构。这样的事态正在进行,这种进程大概是难以阻挡的。”他还预言,人和文化以及技术将成为社会不同的三个要素,“后现代社会将给人类带来巨大压力。应该怎么样生活下去,是今后需要解决的极困难的、伦理的、审美的或社会的课题。”①面对在后现代社会中怎么样生活下去的巨大压力,许多日本中年职员“为了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而在拥挤、颠簸的班车上皱着眉头,拼命研读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入门书、说明书,力图理解这些书本。”日本明治大学教授加藤典洋认为这些便是日本后现代主义思潮流行的时代背景。②

上述资料也正好引证了日本近畿大学研究生院特任教授柄谷行人(1941—)在1984年作出的结论:“后现代言论刮起的风暴已经超越少数学者、批评家的范围。”③看来,日本确实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而日本的后现代主义只不过是这个后工业社会的产物而已。

日本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它的本质问题还是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的异化问题。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理论早就指出,“过去劳动,其中包括劳动的一般社会力,自然力和科学,直接变成了一种武器,这种武器部分是用来把工人抛向街头,把他变成多余的人,部分是用来剥夺工人的专业和消除以专业为基础的各种要求,部分是用来使工人服

从工厂中精心建立的资本的君主专制和军事纪律。”④马克思站在阶级分析的立场上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劳资关系和工人阶级内部工人与工人的关系的重要影响,悟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

今天,人们还认识到,如果不注意,盲目地发展工业,还会直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工业化也会带来不少负效应:空气、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等。此外,岛国日本还有其特殊问题,如1973年10月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使百分之七十五的能源依赖进口石油的日本人受到巨大冲击。石油价格上涨五倍,导致消费品普遍涨价,充分暴露出日本经济的脆弱性、对外依赖性。于是世界末日思潮广为流行,这就更助长了本来无常观就很严重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倾向。这些成了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主要思想特征,不,毋宁说,反映危机意识已经成了这个时代所有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共同的特征。但“内向的一代”作家更加典型,古井由吉甚至塑造出因害怕空气有毒而不敢呼吸的人物形象。

但日本后现代主义首先表现在建筑方面,而不是在小说里。时代的上述危机意识首先表现在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上。于是,一批后现代主义式建筑摆到了日本人面前,它们比小说和影视媒介更有效地影响着人们。因为不管你愿不愿意看,它们总能自然而然地不容选择地进入人们的眼帘,起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