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是履行教师职责的中心舞台,也是体现教师价值的最佳场所。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已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最强音。
许多老师抱怨或曾经抱怨过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活动太多,课时不够。
其实,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优化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单位时间的课堂内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
钟,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点来考虑: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构想。
就化学学科而言,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教学技术分析化学课程目标,然后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学目标要细化、要明确,要抓住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重点,要紧贴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体现出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氨的性质”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氨的物理性质
(2)、能书写氨的结构式
(3)、能正确书写氨与水、酸以及氧化剂(氧气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正确进行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理论解释氨的还原性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对理论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生能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实验现象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只有科学地制订最佳的教学目标,才可以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优化教学节奏
许多老师经常抱怨教学的内容太多,时间太少,讲不完。
而往往忽略了在课堂上所浪费的时间。
例如:一次省级公开课上,有位教师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时,从一开始上课,就在题外话里忙着,一节课只讲到“溶液的转移”(一半内容),像这样的教学节奏,应该说是一节失败的教学活动。
(当然在此笔者毫无赞成“满堂灌”教学模式的意识)。
如果能够正确、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就能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信息的传递密度,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快节奏、高密度的教学模式是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方式之一。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科学设计课堂教学中每项活动和每个环节所需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不断调整时间的分配率,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优化教学节奏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3、优化教学活动
高效率的思维与活动是以高效率的习得过程为基础,因此,优化教学活动十分重要。
有些教师善于满堂灌,授之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恹恹欲睡。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束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有的教师不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
有些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问,将教学过程变成了“满堂问”。
还有些教师不喜欢学生发问,不善于师生切磋。
课堂上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像这样的教学活动都是可以商榷、可以优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
活动的安排,既要适合本堂课的教学要求,又要合理使用有限的课堂活动时间,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变化激趣的原则。
优化教学活动,要把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
例如笔者所听过的一节《原电池》课上,陈老师利用学生实验发现问题——原电池的电流强度为什么会迅速衰减(学生不清楚,难),然后又充分设疑——分开的原电池两极能否形成电流(学生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学生知道,容易),最后提出新的知识体系——盐桥(学生不清楚,难),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变化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探究中,快乐学习,轻松突破了教学重点。
4、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有流畅性。
教师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连接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活动与活动之间转换是否恰当合理,在转换之间,教师的指令是否清楚,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还是以《原电池》为例,陈老师设计教学时充分认识并注意教学活动中的过渡。
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设计上大胆突破,将平铺直叙的教材设计成问题——电流计指针为什么会衰减?利用问题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究,同时在提出问题后又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引起共鸣,形成共识。
最后再利用实验验证。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活动与活动之间宛如无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
由此可见,只有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出新,教学结构严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优化教学环境
如今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知识传递,同时也有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的知识,也是形成“学生式的教师”、“教师式的学生”的过程。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正像《原电池》的讲授者陈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说的那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一个与学生完全平等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并乐意成为学生提出问题的倾听者,让他们感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真正把课堂交与学生,用亲切的笑容创建了一个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氛围。
真是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老师和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和谐地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一起探究,这样也就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本节课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