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作者一开始就把至高无上的人类看成是和昆 虫大聚会别无二样,这种对他类生命的敬重之 情,与下面的文段是个什么关系?
统领下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作者是怎么样来证实自己的观点的呢?文中 提到了哪些生物?
朗读文章 · 理清思路
段落 所 写 内 容 3 列举蚂蚁的一系列社会行为 4 蚂蚁蜜蜂白蚁黄蜂的社会行为 5 蚂蚁的思考筹划和谋算的心智 6 蚂蚁建造蚁丘寻食时的组织性 7 白蚁在建造拱券时的社会行为 8 蜜蜂采蜜建巢分群的社会行为 9 粘菌细胞有分有合的社会行为 10 鱼类和飞鸟互相依存同步活动 主旨 群 居 性 的 生 物 像 人 类
思考
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和称赞是为 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吗?
不是!而是为了检讨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情 结。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 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 这个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和其他社 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联合,需要团 结,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 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朗读文章 · 理清思路 2. 这两种观点我们不容易区分它们有 多大差异,但从文中看意味还是不一 样的,你看出来了吗?
作者的观点,体现了人对群居 生物的客观评价,喜爱尊重。
朗读文章 · 理清思路
3、是不是每个生物学家都同意这个观点呢? 从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如何理解这几 句话? 不过,如果把话……违反科学。(第二段) 一般人的传统观点认为,这些群居性的家伙不可 思议,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 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魔魔道道的 小机器。谁要认为这些生物跟人类有相似处,谁 就是在违反科学。这种观点表现了世人对它们的 鄙视,表现了人的浅薄与高傲。人类未知的东西 很多,不能以自己的无知而轻易否定未知世界。
我们都是一家“人”哦!
3.你能否体会出本文的语言风格?
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 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 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 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 “使用童工”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 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一员, 却能“降格自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 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 ; 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 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 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 ; 再次,作者作为 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 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 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2. 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 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 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 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 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 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 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 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 种种困境之中。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 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第二部分显然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表明这些 群体生物,它们作为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但凝结 成为一个整体,组成巨大的生物群,就显示出非 凡的力量。二战时,隆美尔派出一支1801人的精 锐的德国部队,在长官希姆的指挥下进入非洲原 始森林,与英军作战。结果被蚂蚁吃得一人不剩, 隆美尔事后找到了1764具尸骨,另37人可能葬身 湖水中,喷火器油已用光。在行动之前,也曾有 人警告那里的蚂蚁厉害,但傲慢的德军不曾把人 放在眼里,又何惧一小虫哉!
朗读文章 · 源自文库清思路
文章在余下的部分里以科研为例,援 引权威人士的观点,目的何在?
再次强调个体的智慧与群体的智慧,就像一 个锯齿与整条大锯的关系,个人的孤独静默也 许有助于一些发明创造,但这些发明创造必须 融人到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 所以,我们要像昆虫那样,发扬光大“一有发 现就大叫起来”的古老传统,经常接通我们与 社会组织这个庞大网络的电路。这才是真正之 目的。
预习检测
鳟鱼
zūn
qì
阈值 梗节
yù gěng
迄今
蜂窠
kē
pí cuà n
触角
拱券
毗邻
乱窜
chù xuà n
mùmū zhǒng
苜蓿
蚁冢
真菌
jūn
朗读文章 · 理清思路
1、文章第一、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 作者的什么观点?
医学家举行年会的情景——就像是群居性 昆虫的大聚会。 群居性的生物像人类 人类像群居性的生物
,
得此机会,他自然乐于应命。一 连写了六篇,甫议搁笔,但已经欲罢 不能了。热情的读者和批评家们要他 把专栏写下去。于是, 他一发而不可收, 连 写了四年。 这时, 出 版商已争相出版。 条 件最优惠,许他不加修 补,原样付梓。于是, 我们就有幸看到了他的 华章力作。
自从我带着紧迫感和工作的快意搞完译文 的初稿到现在写这篇小序这一年多来,我越来 越意识到,我初读此书时遗憾和庆幸交集的心 情,不只是为我个人,也是为全体中国人的。 在一片四化、改革、振兴、崛起、腾飞的呼声 中,在城市繁荣、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景象 中,也存在傲慢与麻木、自私和短视、难以忍 受的拥挤和污染、对大自然的不负责任的破坏 以及人口问题的困境。在这样的时候,将这本 振聋发聩的书,奉献给迷惘、失望、然而却是 在思考的知识界,还是颇合时宜的。 本文译者——李绍明
1.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 的论文,没有罗列严格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 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 比中议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 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 ; 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 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 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 ; 再次, 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 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 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 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全文小结
本文是关于群居性昆虫的有趣研究和独特 的见解。他一反生物学家把人跟群居性动物截 然分开的成见,难以置辩地指出了人和群居性 动物的共同性。本文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新 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 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 蓄,无愧当今科学小品中的大家手笔。
同住地球村
教学目标
1. 理清作者思路,归纳生物社会与人 类相似之处 2.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 (Lewis Thomas)1913年 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 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 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 究所教授、纽约大学—— 贝尔维尤医疗中 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 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 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 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写作背景
1970年,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 时,应邀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作演说。他 轻松幽默的泛泛而谈被录了音。演说的整 理稿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的 手上。那位主编是托马斯实习医生时期的 年兄契友,他喜欢这篇东西,便命托马斯 为他的杂志写一系列短文,让他照此泛泛 而谈,条件是题目不限,一文不给,一字 不改。托马斯本具文才,可惜大半生献身 研究,只好搁起他的锦心绣口去作那些刻 板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