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1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阿基米德原理》专项模拟练习(含答案) (261)

(中考)物理《阿基米德原理》专项模拟练习(含答案) (261)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阿基米德原理》综合练习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将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浸没于水中,放手后木球上浮,铁球下沉,静止时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木=F铁B.F木<F铁C.F木>F铁D.无法确定2.某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

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 ....................................................................................................................................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3.“远征号”潜水艇从长江某基地赴东海执行任务过程中()A.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B.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C.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小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D.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4.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B.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5.在一个不大的池塘中浮着装有木块的小船,如果船上的人把木块投入水中,池塘中的水面将 ..................................................................................................................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能判断6.质量相等的木块和蜡块漂浮在水面上,已知蜡的密度大于木的密度,则 .... ( )A.木块没入水中部分的体积大B.蜡块没入水中部分的体积大C.二者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一样大D.二者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一样大7.如图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图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8.用钓鱼杆钓鱼的时候,鱼钩已经钩住了鱼。

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 经典(物理)力学实验 (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  经典(物理)力学实验 (含答案)

力学重点实验专题突破实验一:测量物质的密度(温州2012.31,台州2考)1. 小明在课外探究活动中要测量5角硬币的密度,他选取了16枚相同的5角硬币,天平、砝码、量筒。

(1)小明先调节好天平,左盘放入16枚相同的5角硬币,右盘放入一些砝码后,指针指向分度盘右边,接下来他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与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16枚硬币的质量为________g;(2)把16枚硬币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浸没后水面由30 cm3上涨到38 cm3;计算出硬币的密度为________g/cm3;(3)小芳看到小明的试验后问道:“你为什么不用1枚硬币做呢,找16枚硬币多麻烦啊?”请问小芳的说法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9哈尔滨)“创新”小组在某次实践活动中,采集了一块矿石(矿石不吸水),测量它的密度。

(1)在测量之前,要观察量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过程的情景如图,正确且合理测量质量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测出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永深同学继续如下操作:①将矿石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天平上测质量记为m测,并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的刻度值V3。

①测量体积时,才发现矿石有变化了,将它处理复原后,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的刻度值V4。

从而求出矿石的体积并算出密度。

这样的操作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你写出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2019徐州)小华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薄塑料袋测量酱油的密度。

(1)测量前,应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________刻度线上。

(2)把适量的酱油装入塑料袋,排出空气后扎紧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为3.6 N;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塑料袋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N。

中考物理总复习《阿基米德原理》专项测试题(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阿基米德原理》专项测试题(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阿基米德原理》专项测试题(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长方体物块,将物块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不考虑液面变化),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

(不考虑液面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块的体积是500cm3B.物块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C.物块的密度是2.25×103kg/m3D.物块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2000Pa2.如图所示,一个空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若使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药瓶在两次在水中橡皮膜都向内凹,这是因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B.乙图中橡皮膜凹进得更多C.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D.药瓶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浮甲=F浮乙3.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液体密度大,对浸在其中物体的浮力就一定大B.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浸没液体的深度无关C.只要物体的体积大,所受的浮力就一定大D.阿基米德原理只适合液体4.通过改变浮力大小使物体上升的是A.向盛有清水的杯子中加入食盐,沉在杯底的鸡蛋逐渐上浮B.水舱排水,潜水艇从水底向水面升起C.点燃油脂后,孔明灯冉冉升起D.向浮筒内压入气体,沉船慢慢浮出水面5.用压力计(可以测量压力大小的仪器)把一实心木块M(体积不变,密度小于水)压入水中完全浸没,如图所示M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压力计示数F和水温t 关系的是()A.B.C.D.6.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金属圆柱体将其缓慢放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距水面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对应的示数F,图乙是根据记录数据作出的F和h关系的图像。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实验汇总(共15个)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实验汇总(共15个)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一、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 g。

(中考物理)复习实验大通关-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中考物理)复习实验大通关-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实验大通关 (6)探究阿基米德原理1.小凯进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正确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图中1234F F F F 、、、分别表示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还需要测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并用到液体的密度B .21F F <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减小了C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43G F F =-排液D .若1342F F F F -=-,则说明本次实验结果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2.某同学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1NB.步骤乙中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1NC.步骤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是2ND.步骤乙中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2N3.如图所示将一铁块用细绳悬挂起来,并逐渐将其浸入水中,下列能正确表示铁块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关系的是()4.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

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

(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F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

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填“偏大”或“偏小”)。

5.实验桌上有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细线、各种符合要求的金属块。

小华同学要利用这些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证明: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的大小与金属块的重力无关。

他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弹簧测力计调零,在大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

②找到两个质量相等铜块和铁块(ρρ>铜铁),测出重力G ,并记录数据。

③分别把铜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 ,并记录数据。

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 实验1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原卷版)

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 实验1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原卷版)

实验十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或者【实验目的】: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小桶)、水、溢水杯、【实验步骤】:①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④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⑤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⑥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数据】:【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考点方向】: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

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要上下拉动几下目的是:。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答:。

3、实验前先称量小桶和最后称量小桶有何差异:。

4、实验结论:。

5、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

6、实验中是否可以将金属块替换为小木块,为什么?答:。

7、如果用塑料方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8、实验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存在,请说出一些容易导致误差的原因:。

【创新母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直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4)另一实验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其不足是:。

(5)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考点汇编——专题四十三:阿基米德原理验证实验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考点汇编——专题四十三:阿基米德原理验证实验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考点汇编——专题四十三:阿基米德原理验证实验1.(2020毕节,20)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

(1)把物体慢慢浸入水中直到全部没入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变_____(填“大”或“小”);(2)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后,水会流入空桶中,各步骤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在图中标明,通过实验可得:F浮=G排=_____N。

2.(2020鄂州,2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中,小芳设计的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按照A、B、C、D的顺序进行测量。

小华认为,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步骤,他将A、B、C、D重新排序。

你认为小华的测量顺序应该是______,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2020绥化,27)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的最佳顺序是______。

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乙、甲、丁、丙(2)图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通过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

(3)以下情况会影响结论的是______。

A.图乙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 B.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4)将图乙中的水换成酒精(),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小红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中______步骤不需要弹簧测力计。

(填“甲”“乙”“丙”或“丁”)4.(2020黄冈,15)木块在水中漂浮,铁块在水中下沉。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的密度有关呢?兴趣小组同学用溢水杯、质量不计的薄壁玻璃瓶、若干完全相同的透明塑料杯、水、浓盐水、蜂蜜、食盐、细沙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第一步∶往玻璃瓶里装满水并拧紧盖子;第二步∶把玻璃瓶放人装水的溢水杯中,用塑料杯接住溢出来的水(如图);第三步∶将玻璃瓶里的物质分别换成浓盐水、蜂蜜、食盐、细沙并装满,重复以上实验;第四步∶比较每次溢出来水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1)溢水杯里水的多少应该以______为准。(2)若每次溢出来水的体积______,则初步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否则与物体的密度有关。(3)本实验是通过比较每次溢出来水的体积来比较浮力,这里运用了______的思想方法,其依据是______。5.(2020上海,26)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圆柱体在水中下降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台秤示数的变化情况。

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二十一)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阿基米德原理)

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二十一)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阿基米德原理)

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二十一)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阿基米德原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用图示装置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请根据操作过程完成以下问题:(1)A、B、C、D中存在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该错误是______;(2)在改正错误步骤后,步骤C中当物体从液面以上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将______(变大/不变/变小),这说明浮力和______有关,此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______(变大/不变/变小);(3)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读数如图C,分析A、B、C、D中测力计的读数发现物体浸在水中所受的浮力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根据实验数据可求出实验所用的物体的密度为______。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1)图中的四个实验步骤(甲乙丙丁)的最佳顺序是______;(2)小明按照最佳的步骤顺序进行操作,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由______两实验步骤可以测出物块所受浮力为______N;由丙丁两实验步骤可以测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N;(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______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乙步骤的操作中,若只将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不变,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5)若甲图中的水未达到溢水口,会得到物体所受浮力______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结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下列A、B、C、D四幅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关系”的过程情景。

(1)实验中所用圆柱体的重力为________ N;(2)在情景图B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3)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在情景C时圆柱体受到浮力F浮为( )N;(4)圆柱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为( )N;(5)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

贵州省2020中考物理考点分类讲:第12讲_浮力_含答案

贵州省2020中考物理考点分类讲:第12讲_浮力_含答案

第12讲浮力本讲内容近两年在贵州中考中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里.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沉浮条件、浮力的应用及应用浮力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考查难度较小.“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此时V 排=V 物;当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上,此时V 排<V 物.物体的沉浮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同时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与沉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下潜水艇因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始终不变,所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_,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全靠改变_________气球和 飞艇 靠充入密度_____________空气的气体来工作的密度计原理根据物体__________时的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特点 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小,说明液体的密度越______命题点1 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2015·毕节)如图所示,把一个边长为10 cm 的正方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Pa ,木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 3.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其浮力的大小也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即物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本题中要想求木块受到的浮力必须先求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其密度要一定是小于水的密度,物体有几分之几的体积浸入水中,其密度就是水密度的几分之几.1.(2015·贵阳)将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A 、B 、C 放入装水的容器中,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________球受到的浮力最小;若此时水深0.2 m ,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__Pa.(ρ水=1.0×103kg/m 3)2.(2015·南京)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袋的质量m 甲和m 乙的大小关系是m 甲________m 乙;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V 甲和V乙的大小关系是V 甲________V 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 甲和F 乙的大小关系是F 甲________F 乙;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是p甲________p乙.(填“>”“<”或“=”)3.(2014·遵义)一艘游船自重为8×103 N,当空船漂浮在水面上时,船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该船满载游客时受到的浮力为2×104N,则此时船排开的水的体积为______m3.(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命题点2 物体的沉浮条件(2015·黔西南)一物体重12 N,体积为2 dm3,则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若将此物体投入盛有足量水的容器中,待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________(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状态,物体所受浮力为________N.(g取10 N/kg)物体的沉浮条件是如下表:4.(2015·黔南)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其密度分别是0.8×103 kg/m3和1.2×103 kg/m3,同时投入水中,静止后所受浮力之比为________;如果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则在水中静止后所受浮力之比为________.5.(2015·六盘水)小明体重500 N,周末他去“六盘水市游泳馆”游泳,当他套着游泳圈漂浮在2 m 深水区休息时(游泳圈的重量忽略不计),他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此时由于不小心,手牌滑落,沉到池底,则手牌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_Pa.然后他潜入水中捞手牌,从他完全潜入到捞到手牌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浮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明捞到手牌后,若他受到的浮力等于500 N,在不做任何动作的情况下,他将在水中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6.(2013·黔东南)近日,走在“西瓜之乡”榕江县车江大坝上,看到西瓜大棚里面到处是瓜农们采摘西瓜忙碌的身影,如图所示,某瓜农手中的西瓜重 5.82 kg,体积为 6 dm3,西瓜的密度约为________kg/m3,把西瓜放在水池中,静止后处于______(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7.(2013·遵义)小明用手把重8 N,体积为1.2×10-3 m3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_____(填“上浮”“悬浮”或“下沉”)(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命题点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本实验要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首先要测量物体和桶的重力,然后在溢水杯中装水,直到水刚好要从溢水杯的出水口流出来,最后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入水中读出示数,算出浮力大小,再测量桶和溢出的水的总重力,算出水的重力,将溢出的水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浮力进行比较.实验中要注意两点:一,必须先分别测出物体和桶的重力;二,往溢水杯中加水时,要加到水刚好要从溢水口流出来.(2013·毕节)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测出实心合金块所受的重力.乙:把合金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出合金块所受的浮力,收集合金块排开的水.丙:测出桶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丁:测出空桶所受的重力.(1)你认为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该同学还可以______(填“A”或“B”).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3)通过此实验,可得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它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______.(4)图乙中浸没在水中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合金块受到的浮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点拨:(1)首先要测量合金或者空桶的重力,然后将合金块浸入水中测量合金块受到的浮力,并收集排开的水,测出排开的水的重力,所以答案是甲丁乙丙或丁甲乙丙都可以;(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应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3)将测得的合金块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进行比较即可;(4)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处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015·厦门)小鹭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步骤如图所示.(1)小鹭处理数据时,发现实验步骤有所遗漏.遗漏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则最合理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2)实验步骤a、b、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为F a、F b、F c、F d.若这些示数之间的关系满足(用式子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证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一、选择题1.(2015·济南)将一个体育测试用的实心球和一个乒乓球同时没入水中,放手后发现:实心球沉入水底.而乒乓球浮出水面,如图所示.比较实心球和乒乓球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则( )A.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大B.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不能确定2.(2014·泸州)某潜水艇在海面下隐蔽跟踪某个目标,有时要上浮或下潜,但都未露出水面.若该潜水艇下潜时所受的重力为G1,浮力为F1,上浮时所受的重力为G2,浮力为F2,下列对力之间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A.F1=F2,G1>G2B.F1=F2,G1=G2C.F1<F2,G1=G2 D.F1>G1,F2<G23.(2013·六盘水)如图所示,把铁块放在空容器中,沿容器壁缓慢向容器中加水至虚线处.加水过程中,铁块受到浮力.则在加水的全过程中,容器底对铁块的支持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A B C D4.(2015·毕节)关于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浮力和压强越大B.轮船从江河驶入大海,排水质量减少C.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宽些,以便承受更大的水压D.用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它所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5.(2015·重庆)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 ℃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0 ℃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先下沉然后上浮B.浮力变小,一直下沉C.先上浮然后下沉D.浮力变大,一直上浮6.(2015·深圳)如图所示,将边长10 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离水面4 cm,g取10 N/kg,则(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4 NB.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 N向下的力C.木块的密度是0.4 g/cm3D.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103 Pa二、填空题7.(2015·南充)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50 000吨,当它满载在长江内河航行时,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m3,一艘潜水艇从长江内河潜行(潜行:指潜水艇浸没)到海洋时,潜水艇受到的浮力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ρ水=1.0×103 kg/m3,ρ海水=1.03×103 kg/m3)8.(2015·安顺)如图所示,在跳水运动员身体全部入水后继续下沉过程中,所受的浮力______,受到水的压强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9.(2015·盐城)小明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用手将质量为150 g,体积为1.6×10-4 m3的苹果浸没水中,苹果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松手后苹果将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最后静止时,苹果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g取10 N/kg)10.(2015·株洲)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金属块,示数是8.1 N,当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5.1 N,则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三、实验题11.(2015·鄂州)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1)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为了减小误差,则图中的操作步骤顺序为________.(2)图中________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浮力的大小.①请你将该表格第三行数据补充完整.②小新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二次实验数据与其他两次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结论,他将第二次实验中G1的数据改为1.1 N,G排的数据改为0.5 N.请你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014·十堰)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1)实验步骤C和D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步骤B和______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步骤A和______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2)如图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①物块浸没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3)此物块的密度是________g/cm3.四、计算题13.(2015·铜仁)如图所示,一个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一个质量为780 g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浸没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2 N,容器的底面积为180 cm2,g=10 N/kg.求:(1)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石块的密度.(得数保留1位小数)(3)若将石块从水中取出,容器中的水位将下降多厘米?(附在石块上的水忽略不计)14.(2014·黔东南)如图甲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求:(1)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石料的体积是多少?(3)石料的密度是多少?15.(2015· 黔东南)如图是某车站厕所的自动冲水装置,圆柱体浮筒A的底面积为400 cm2,高为0.2 m,盖片B的面积为60 cm2(盖片B的质量,厚度不计).连接AB是长为0.4 m、体积和质量都不计的硬杆.当流进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盖片B被撇开,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冲洗厕所.(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10N/kg)请解答下列问题:(1)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水对盖片B的压力是多少?(2)浮筒A的重力是多少?(3)水箱中水多深时盖片B又自动关上?参考答案考点解读考点1 向上 竖直向上 液体或气体 物体重力G 不同 体积 密度考点2 物体 空小桶 排开水和小桶的总重 G 物-F 拉 G 排=G -G 桶 等于 向上 等于 G 排 ρ液V 排g考点3 > < = = > < > = <考点4 空心 排水量 质量 不变 自身的重力 小于 漂浮 大各个击破例1 6 600 0.6×103题组训练 1.A 2 000 2.= < < < 3.8×103 2例2 0.6×103 漂浮 12题组训练 4.4∶5 6∶5 5.500 2×104 不变 悬浮 6.0.97×103 漂浮 7.12 上浮实验突破例 (1)甲丁乙丙 (2)B (3)相等 (4)不变拓展训练 (1)测量空桶的重力 d 、a 、b 、c(2)F a -F b =F c -F d整合集训1.A 2.A 3.C 4.C 5.C 6.B 7.5×104 变大 8.不变 增大 9.1.6 上浮 1.5 10.32.7×103 11.(1) DABC (2)AB (3)①1.3 ②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 分析原因,重新实验12.(1)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D E (2)①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②物体所处的深度 (3)2.513.(1)石块质量m =780 g =0.78 kg ,则重力G =mg =0.78 kg×10 N/kg=7.8 N ;石块受到的浮力:F 浮=G -F′=7.8 N -4.2 N =3.6 N .(2)由F 浮=ρ水gV 排得石块的体积:V =V 排=F 浮ρ水g = 3.6 N 1.0×103 kg/m 3×10 N/kg=3.6×10-4 m 3,石块密度:ρ=m V =0.78 kg 3.6×10-4 m 3≈2.2×103 kg/m 3. (3)若将石块从水中取出,则水面下降的高度:Δh =V S =3.6×10-4 m 3180×10-4 m 2=0.02 m =2 cm. 14.(1)由图乙可知,当石块没有浸入水中时,重力等于拉力,即:G =F =1 400 N ,当石块完全浸入后,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则F 浮=G -F′=1 400 N -900 N =500 N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水gV 排,得:V 排=F 浮ρ水g =500 N 1×103 kg/m 3×10 N/kg=5×10-2 m 3,因为石料完全浸没,石料的体积:V 石=V 排=5×10-2 m 3;(3)石料的质量:m 石=G g =1 400 N 10 N/kg =140 kg ,石料的密度:ρ石=m 石V 石=140 kg 5×10-2 m 3=2.8×103 kg/m 3. 15.(1)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 时,水深:h =0.4 m +0.2 m =0.6 m ,水对盖片B 的压强:p =ρgh =1×103 kg/m 3×10 N/kg×0.6 m=6 000 Pa ,水对盖片B 的压力:F =pS =6 000 Pa×60×10-4 m 2=36 N ;(2)杆对浮筒的拉力等于水对盖片B 的压力,即:F′=36 N ,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 时,浮筒受到的浮力:F 全浮=ρ水V 全排g =1×103 kg/m 3×400×10-4m 2×0.2 m×10 N/kg=80 N ,浮筒受到的浮力等于浮筒重加上杆对浮筒的拉力,即F 全浮=G A +F′,则浮筒A 的重力:G A =F 全浮-F′=80 N -36 N =44 N ;(3)设圆柱体浮筒A 浸在水中的深度为h 1时,盖片B 又自动关上则F 浮=G A 即:ρ水V 排g =G A ,1×103 kg/m 3×400×10-4 m 2×h 1×10 N/kg=44 N ,解得:h 1=0.11 m ,水箱中水的深度:h 2=0.11 m +0.4 m =0.51 m.。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16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解析版)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16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解析版)

实验16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一、选择题1.下列A、B、C、D四幅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情景,以下步骤正确的是()A.实验中的所用金属块的重力为1NB.在情景图B中存在的错误是溢水杯未注满水C.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在情景C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3ND.金属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等于2N【解析】A.由图B可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所用金属块的重力,即金属块G=4N,故A错误;B.要测金属块浸没时排开水的重力,应在情景图B中的溢水杯内装满水,故B正确;C.由情景C可知,金属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G﹣F拉=4N﹣3N=1N,故C错误;D.由图A可知,空桶的重力G桶=1N,由图D可知,金属块排开水和桶的总重力G总=2N,则金属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G总﹣G桶=2N﹣1N=1N,故D错误。

故选:B。

2.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有以下四个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乙→甲→丙→丁D.丁→丙→乙→甲【解析】为了使小桶在接水之后可直接计算溢出水的重力,应先测量空桶的重,然后再测出石块的重力,并直接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排出的水和小桶的总重,求排出水的重力,因此,合理的顺序应为:丁→甲→乙→丙;故选:B。

3.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物体,当物体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当物体二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现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和该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水=1×103kg/m3,g=10N/kg)()A.9N,0.75×103kg/m3B.9N,0.8×103kg/m3C.8N,0.75×103kg/m3D.8N,0.8×103kg/m3【解析】(1)当物体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则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V,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根据称重法可知:F浮=G﹣F,即:ρ水gV排=G﹣F,所以,ρ水g×V=G﹣5N﹣﹣﹣﹣﹣﹣﹣﹣﹣﹣﹣﹣﹣﹣①;当物体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同理有:ρ水g×V=G﹣3N﹣﹣﹣﹣﹣﹣﹣﹣﹣﹣﹣﹣﹣﹣﹣﹣﹣②;由①﹣②得:ρ水gV=12N﹣﹣﹣﹣﹣﹣﹣﹣﹣③,将③代入①得:G=ρ水g×V+5N=×12N+5N=9N;由③知,物体浸没受到的浮力为12N>9N,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由漂浮的特点,物体所受浮力是:F=G=9N;(2)由③得物体的体积:V=;该物体的密度为:ρ====ρ水=×1.0×103kg/m3=0.75×103kg/m3。

【中考物理】2023届第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突破练习—力学综合(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3届第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突破练习—力学综合(含解析)
第3 页/总30 页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利用一个物体、弹簧测力计、水、盐水和细线,做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
(1)通过实验 a 和 c,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____N. (2)通过 a、c、d 分析比较,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选填“A”、“B”或“C”) (3)分析比较实验 a、b、c,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选填“A”、“B”或“C”) (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6.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甲、乙、 丙所示:
第7 页/总30 页
m1___________m2,p1___________p2(选填“>”“<”“=”)
13.小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物 块,当圆柱体物块下表面与水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所示:
(1)分析(a)(c)两图可知,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 F 浮=______N; (2)比较(c)(d)两图可得出: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不随______而改变: (3)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可知,圆柱体物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 1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 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秒”)
(1)实验中,通过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主要采用了_____(选填“控制变量”或“转 换”)的研究方法。 (2)比较甲图和乙图,在___一定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强越___(选填“大”或“小”)。 (3)比较____两幅图可以得到: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___(选填“大” 或“小”)。 5.在做“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先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 B: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 C: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中考物理能力提升训练:浮力探究实验(答案)

中考物理能力提升训练:浮力探究实验(答案)

中考物理能力提升训练:浮力探究实验及答案1.如图所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如图甲所示);②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从溢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如图乙所示);③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 1(如图丙所示);④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 2(如图丁所示);⑤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 浮= ,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 排 = (均用上述测得量的符号表示)(2)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两点)AB(3)若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 (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答(1)G-F G 1-G 2(2)a .测量时弹簧测力计未保持静止等b .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3)能2.春辉同学做“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验,如下图所示,A 、B 为同种材料的金属块(体积V A <V B ),液体密度ρ浓盐水>ρ海水,均在物体静止时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读数(其中F 1、F 2分别为乙、丙两图中测力计示数)。

(1)如图甲所示,春辉测量金属块A所受重力为 N;(2)他将金属块A分别浸没在浓盐水和清水中,如图乙、丙所示,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3)春辉又将金属块B浸没在清水中(如图丁所示),测得其受到的浮力为1.2N。

春辉分析图甲、图丙和图丁得出了“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而玉丽同学思考:对比图甲,图乙和图丁,同时结合(2)的实验结论,是否也能分析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呢 ?请针对玉丽的思考写出你的分析答 4 排开液体体积 大 不能 没有控制液体密度相同3.小虹利用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物块、烧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中考物理)浮力(测试)(解析版)-中考复习讲练测

(中考物理)浮力(测试)(解析版)-中考复习讲练测

专题12 浮力(测试)(解析版)(时间60分钟,共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

A.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B.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差;C.液体(或气体)有质量;D.物体对液体(或气体)有压力【答案】B【解析】假设物体为一正方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正方体的上表面与液体(或气体)表面相平,这时正方体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作用如右图:正方体的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处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同一深度处。

则h前=h后,h左=h右,所以由F=Ps=ρ液ghs可得:F前=F后,F左=F右。

即正方体的前面和后面受到的压力、左面和右面受到的压力是平衡力,合力为零。

而上、下表面都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由于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即:h下>h上。

∵F下=Ps=ρ液gh下s,F上=Ps=ρ液gh上s。

∴F下>F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比上表面大,其合力F合=F下﹣F上。

由此可知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上、下表面的压力的合力,这个合力就叫浮力。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所以选项A、C、D错误。

故选:B。

2.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沉在水底”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木块很轻,铁块很重;B.当静止时木块受到浮力,铁块没有受到浮力;C.当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D.当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受到的浮力【答案】C。

【解析】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全浸于水中会上浮,到达水面静止后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而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铁块会下沉。

3.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的是( )。

A.大海中航行的轮船B.空中上升的气球C.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D.水中下沉的石块【答案】C。

【解析】因为浮力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起的力,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受到水的向上托起的力,即受到浮力;空中上升的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太空中没有空气,故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不受到浮力,石块在水中尽管下沉,但仍然受到浮力。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篇一: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练习卷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2.在实验中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如何测量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二)实验要求实验目的:用实验来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无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细线、金属块题型训练: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1)实验目的:用实验来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实验器材:__________、量筒、金属块、细线和水。

(3)某同学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悬挂一块金属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表达式为F 浮=__________。

(4)该同学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示数V1,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记下水面的示数V2, (V2-V1)表示了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如果用ρ水表示水的密度,那么金属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最后,比较金属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F2 F1V2 V1图123、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与同学一起进行了实验。

他们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金属块等器材,按图12所示的实验方法测量了实验数据,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①请写出实验目的:。

②为了能直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表格中不但记录了原始的实验数据,还记录了经计算后得到的数据,如第5列中的(F1-F2)。

请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图12所示的实验方法,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首行填完整。

③表格中(F1-F2)表示的是。

④为了获得充足的数据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还应该做实验。

提高题:1、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有关规律,用测力计、物体A、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它们内部盛有质量不等的水)等进行实验。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15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含解析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15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含解析

实验15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考点聚焦阿基米德原理经典例题1..(2020•衡阳模拟)下列A、B、C、D四幅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关系”的过程情景。

请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1)实验中所用圆柱体的重力为N;在情景图B中存在的错误是。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在情景C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N;圆柱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N。

(3)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物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

(4)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水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

【答案】(1)4;溢水杯未注满水;(2)1;1;(3)等于;(4)保持不变【解析】(1)由图B可知,实验中的所用圆柱体的重力G=4N;圆柱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中的水应该满的,否则溢出水的体积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在情景图B中存在的错误是溢水杯未注满水,应改为在溢水杯中装满水;(2)由图C可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N,则圆柱受到的浮力F浮=G﹣F=4N﹣3N=1N;由图D可知,小桶和水的总重力G总=1.9N,由图A可知,空小桶的重力G桶=0.9N,则圆柱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G总﹣G桶=1.9N﹣0.9N=1N;(3)由(2)可知,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4)纠正错误后,即溢水杯中的水应该满的,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水中的过程,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由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保持不变。

【分析】(1)读出B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用溢水法收集物体排开的水,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用其他容器(需先测出其重力)接住溢出的水,然后再测出装有溢出的水的容器的总重力,两者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重力;(2)利用F浮=G-F可求得圆柱受到的浮力;用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减去空小桶的重力即为圆柱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3)比较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圆柱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得出结论;(4)根据p=ρgh分析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水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练习17-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一)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练习17-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一)

专题17-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一)1、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A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__N;(2)根据图乙和图__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3)根据图丙和图丁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________有关。

2、(17-无锡)同学们用空塑料瓶和细沙等实验器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g取10N/kg,ρ水=1×103kg/m3)(1)为了测出塑料瓶的体积,进行如下操作,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在左盘中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通过増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g.②在空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细沙,拧紧瓶盖,在瓶颈系一细绳,手拿细绳将塑料瓶完全浸没于烧杯的水中(瓶没有接触烧杯,水未溢出),通过増减祛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获得平衡,所用砝码总质量和游码所示质量之和为167g,塑料瓶的体积是cm3.(2)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举出了相应的实例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实例:铁块可以在水中下沉,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实例:鸡蛋可以在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实例: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感觉到水向上托自己的力越大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选择了装入细沙的塑料瓶和其他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乙所示.①根据实验步骤d和(填序号),可以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②根据实验步骤c和d可以验证猜想三是(选填“正确”或“错误”);对该猜想对应的实例,合理的解释是.③要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可以在塑料瓶中后再进行探究.④同学们讨论认为,猜想一和猜想二中的实例反应了物体的浮与沉可能与密度有关,要选用一个能漂浮在图e中盐水上的物体时,物体的密度应小于g/cm3(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3、(2019·毕节)如图甲,向放在水平桌面的两个乒乓球中间打气,会看到两个乒乓球(选填“分开”或“靠近”);(2)如图乙、丙、丁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相同。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1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含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1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含解析)

实验十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或者【实验目的】: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小桶)、水、溢水杯、【实验步骤】:①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④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⑤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⑥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数据】:【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考点方向】: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要上下拉动几下目的是:检查弹簧测力计是否存在卡阻现象。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3、实验前先称量小桶和最后称量小桶有何差异:最后称量小桶会因水未倒干净而产生误差。

4、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5、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6、实验中是否可以将金属块替换为小木块,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小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附部分水,影响溢出水的体积。

7、如果用塑料方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去除弹簧测力计悬挂,直接将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即可。

8、实验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存在,请说出一些容易导致误差的原因: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

【创新母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浮力类问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浮力类问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浮力类问题1.用图中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溢水杯装满水后进行实验,物块从接触液面至浸入水中任一位置,两侧弹簧测力计变化量总相等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1.5×103kg/m3【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物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装满水的,否则小桶内所盛的水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所以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A错误;B.根据称重法可知:左边的弹簧秤示数F=G−F浮则弹簧秤变化量∆F=F浮右边的弹簧秤示数F′=G桶+G排则弹簧秤变化量∆F′=G排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所以物块从接触液面至浸入水中任一位置,两侧弹簧秤变化量总相等,故B正确;C.左侧实验中,在物块完全浸没水中前,随着物块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溢出去的水增多,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物块完全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D.由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物体的重力G=2N物体的质量2.00N 0.2kg 10N/kgG m g === 物体浸没水中后的浮力F 浮=G −F =2N−1N=1N由阿基米德原理=F gV ρ浮液排可得,物体的体积43331N=10m 110kg/m 10N/kgF V V g ρ-===⨯⨯浮排水 物体的密度33430.2kg210kg/m 10mm V ρ-===⨯ 故D 错误。

故选B 。

2.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但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得( )A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B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C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D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设该材料的密度为ρ,若ρ<ρ甲,空心球会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若ρ>ρ甲,若球是实心的,球会下沉;若球是空心的,当球的整体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时,球会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故A 、C 都错,∵空心球沉于乙液体中,∴ρ>ρ球>ρ乙,故B 正确,D 错。

2020年中考物理 冲刺复习 小题练透 微专题(12)阿基米德原理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 冲刺复习 小题练透 微专题(12)阿基米德原理  Word版含答案

2020 版初三物理冲刺复习小题练透微专题(12)阿基米德原理一、单选题1.如图甲,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整个过程水未溢出)。

如图乙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 变化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8NB. 圆柱体的高度是9cmC. 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4ND. 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kg/m32.把一个小球放入盛满某种液体的溢水杯中,小球沉在杯底,从杯中溢出1000g 液体,则小球所受浮力( )A. 大于10NB. 小于10NC. 等于10ND. 无法判断3.如图(1)所示,边长为10cm 的立方体木块A 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容器中液面与A 上表面齐平。

从打开容器底部的抽液机匀速向外排液开始计时,细线中拉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

木块密度ρ = 0.5×103kg/m3 ,容器底部面积为200 cm2 ,g = 10N/k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随着液体的排出,木块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B. 容器中的液体是酒精C. 抽液机每秒钟排出液体的质量是10gD. 第30s 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是2cm4.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满了两种不同的液体,把甲乙两球分别轻轻放入两杯液体,最后处于如图所示状态。

甲、乙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甲、乙所受浮力相比()A. 甲所受浮力更大B. 乙所受浮力更大C. 甲、乙所受浮力一样大D. 不知道液体密度无法比较浮力大小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把两个完全相同的立方体 A 、B 分别放入这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静止时两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 、B 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为 F A 、F B , 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分别为 p 甲、p 乙 , 则( )A. F A <F B p 甲=p 乙B. F A =F B p 甲=p 乙C. F A =F B p 甲<p 乙D. F A =F B p 甲>p 乙6. A 、B 是两个不溶于水的物块,用一根细线连接在一起,先后以两种不同方式放入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 处于如图甲、乙所示的静止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或者
【实验目的】:
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小桶)、水、溢水杯、
【实验步骤】:
①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④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⑤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⑥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考点方向】:
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要上下拉动几下目的是:检查弹簧测力计是否存在卡阻现象。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
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3、实验前先称量小桶和最后称量小桶有何差异:最后称量小桶会因水未倒干净而产生误差。

4、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5、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6、实验中是否可以将金属块替换为小木块,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小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附部分水,影响溢出水的体积。

7、如果用塑料方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去除弹簧测力计悬挂,直接将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即可。

8、实验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存在,请说出一些容易导致误差的原因: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

【创新母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直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4)另一实验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其不足是:。

(5)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6)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7)将小石块换成泡沫块,发现泡沫块会漂浮在液面上,原因是:;有同学认为这样无法完成实验,其理由:。

【答案】
(1)3.8;(2)1.4;AD;(3)排开液体的重力;(4)测量了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5)A;(6)能;(7)泡沫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泡沫块比较轻,会漂浮于水面,排开液体的量较少,测量误差相对较大。

【解析】
(1)由图B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8N,即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3.8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也为3.8N;
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物体的重力是3.8N;(2)由称重法:知:F浮=G﹣F示=3.8N﹣2.4N=1.4N;
液体与桶的总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由图中AD两个步骤测出;(3)根据(2)知F浮=1.4N;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桶和水﹣F桶=2.6N﹣1.2N=1.4N,故可以得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
(4)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需要更换不同的液体,同时测量多组数据来进行探究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5)本实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属于探究性实验,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

A.测量型实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此实验为探究型,不能求平均值,故A不合理;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多次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B合理;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C合理;(6)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不管物体是否浸没,其所受的浮力均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7)泡沫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所以根据沉浮条件,泡沫会漂浮于液面;泡沫块比较轻,会漂浮于水面,排开液体的量较少,测量误差相对较大,影响实验的成功。

练习1.(2019·福建)如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