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像造像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
299
摘要:以现有的资料看,佛像虽然有千万之多,但相貌、体态、神情都大致相仿,他们的区别只是手印、法物、坐姿有所不同,衣饰、背光、莲座有所变化而已。

佛像的相貌、神态就是:安祥、静穆、崇高、完美。

特别是佛像的眼睛,虽然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佛像的造型有过诸多细微的变化,但始终是那样的具有超然的特质,这和其特殊的造型以及雕刻手法息息相关,在这些表象之后又不能不看到诸多更深一层的原因,正是由于历史背景、传统观念以及人为的影响造就了中国佛像造像的特殊之处。

关键词:佛像造像;眼部造型;线;装饰
随着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随之兴盛,其中佛像、菩萨像等雕塑艺术成为佛教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古印度,佛教文化与佛像艺术伴随佛教的向外传播,开始与世界各地文化艺术融合、发展。

据有关文献显示,佛教大约于1世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并逐渐兴盛起来。

早期佛造像受古希腊雕塑艺术风格的影响,注重将人体艺术的表现方法运用到佛造像上。

例如,许多古代佛像(早期的佛与菩萨)的面相与印度人面相特点极为相似,有的还能看出键陀罗式深目高鼻的样子,形象接近古代印度、西域诸地的人民。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之后,佛像造像兴起于东汉中晚期。

东汉、三国一直到西晋时期,佛像还只是多数见于墓葬之中。

十六国时期,金铜佛像铸造出现。

形态多位头部有高肉髻,五官立体感极强烈,异域特征与汉化趋势并存。

佛像眼部既带有西方的特征,眼眶微凹陷,大多眼角平直,还没有出现中国特有的长而上挑的凤眼模式。

但是已经不是希腊式佛像那种大眼圆睁的表情了,眼大多横长呈长杏仁状,目光微微向平视偏下的视角,鼻梁高挺,佛眼从此刻起开始就带有了半闭、禅定的神态。

中国魏晋南北朝四分五裂的政权,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使不同文化相互影响和借鉴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

受此世风影响,传到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向本土化发展也成必然。

公元460年,北魏开凿了云冈最早最大的五个石窟——“昙曜五窟”,可以看出佛像艺术的本土化进程在不断深化。

“昙曜五窟”中佛像形体非常雄大,风格强悍,在留有印度犍陀罗造像风格影响的同时,也显示出北方游牧民族的体势魄力。

及至孝文帝改革,带来了声势浩大的汉化运动,龙门石窟的造像也深深印上汉族文化的烙记,渐渐形成“褒衣博带”和“秀骨清相”的特色,即身着宽大开襟的服装,面容清瘦俊秀,并且重神轻形,努力发掘对象的内在精神。

这成为北魏后期典型的雕塑式样,被称为“龙门样式”。

作品体现出南朝所推崇的名士风范,应了“秀骨清相”“清羸示病之容”以及“重神轻形”的审美思想。

在继承魏晋南北朝雕塑艺术发展的基础上,佛教造像在隋唐时期逐渐发展形成更为稳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特征。

中国的雕塑家也逐渐摆脱外来造像规制的束缚,走上自我研究和创作的艺术发展之路。

“塑圣”杨惠之还写有《塑诀》,这是我国古代独一无二的雕塑理论著作。

例如唐代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已具有中国人的特征,被认为是参照了武则天的形象雕凿而来。

佛面丰润,弯眉修目,垂耳隆鼻;鼻下距唇较近,显得更加生动,嘴角微微上翘使笑意含蓄,流露出睿智、自信、典雅、高贵的气质;又如唐代莫高窟彩塑达到技巧表现的高峰,不仅造像体态神情各异,内心情感和气质性格得以细致入微的刻画,并在宗教氛围中融入了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气息。

如194窟菩萨已从男相转为女相,
极具盛唐女子特征的菩萨造像,验证了当时“菩萨似宫娃”的说法。

自佛教造像艺术传入中国,至此而圆满实现它的本土化转变。

中国佛像造像艺术的风格虽然历经岁月辗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纵观历史却能够明显感觉到一条民族的审美主线贯穿其中,不论哪朝哪代,似乎总有一种相似的精神。

对于此,我论述如下:
1.源于“观自在”的“二分开、八分闭”
大多佛像似乎都是闭眼的。

但如果仔细观察,其实佛像并不是闭眼,而是微睁。

佛像可以说是对信徒的一种直观的宗教教学方法。

据相关文献解析,“佛眼的二分开、八分闭,其意在“二分观外、八分观内,二分观世间、八分观自在”。

至于我们也会看到那些如龙王天王等却睁大眼睛,因为他们是护法神,就像我们世间的公检法机关,当然要睁开眼睛履行职责了。

佛像大多微闭双眼,外在表现的是佛对众生的慈悲怜悯。

”证严法师说:所有佛像的眼睛都是向下看的,佛是超越一切束缚和痛苦的人,由于他已经摆脱了痛苦和烦恼,所以当他俯视世间的时候,看见人们还没有摆脱痛苦,他就生起了同情和慈悲之心,于是眼睛低垂下来。

这既表示了佛有慈悲之心,又表明了佛是用冷峻的智慧俯视世间的。

被纯化了的精神及艺术思想,通过一尊尊造像展现在世人面前,单体造像中,那些丰满俊秀、雍容典雅的佛像,常见面部流露出隐约愉悦的微笑。

有人说这是充满了慈善之美,有人说这是散发的亲切、人性的笑,有人说这是神秘莫测的深幽感,我则认为这是中国人所理解的佛陀精神气韵的体现,是传统审美观的阐发。

崇美、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取向,人们的意愿、追求和宗教热情,不同阶层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共同塑造了存在于他们心中的偶像,使之深达观者的官能和心灵。

这些闪耀着神秘的灵光,注入了神圣法力而被顶礼膜拜的佛,表情为什么如此丰富和亲切?有的怡适清雅,有的平淡天真,有的圆润丰满。

这些激扬着活力,呈现出恢宏博大气度的石雕,我们能说他们没有生命吗?此时此刻,我略微感觉到程颢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真谛了。

2.线条的装饰性
在佛像造像逐渐成熟之后,工匠们的技艺也越来越精湛,佛像眼部造型线条趋于流畅柔和,不仅很好地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凤眼造型,更是在线条的雕刻上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也就是极富线的美感。

中国绘画讲究用线表现对象的精神,这种表现倾向也影响到雕塑艺术上。

“以体积为主要表现手法,并辅之以既有表现力又有形式美的线条,这就使得中国传统雕塑在世界雕塑中具有鲜明的东方民族风格。

”与西方突出团块、光影效果的雕塑造型方法相比,突出线条作用是一种开创性的塑形方式,通过这种概括性极强的造型方法把万事万物的形式抽象提取出来。

通过概括性的线条来表达物象的形态神情,能获得别致的立体效果。

这种效果不止步于实在形态的冲击感,而更加倾向于在观者头脑中创造立体形象空间,从而得到一种更加超脱和抽象的精神共鸣。

我认为这种极简的表现方式,更多的是纯净、单纯、纯粹,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化的过称。

它使艺术形式更适合于表达特定的佛像内涵,更适应于汉族地区群众欣赏的要求,更符合宗教美学的法则。

线条的简约和表现力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上的装饰性,讲究灵活和节奏感,很明显也是受到了汉地绘画的影响。

例如在青州龙兴寺出土的佛像之一——背屏式佛三尊造像主尊像中,眼部造型尤其柔美舒畅,上眼睑曲线起画粗,收尾细,
中国佛像造像艺术浅析
罗伟安1 钱 丹2 (1.三江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2.南京晓庄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综合学术论坛
大 众 文 艺
大300
摘要:在人类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人口过快的增长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不管是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是提高社会经济的实力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但是,什么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光要看到计划生育政策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的因素,因为这些不利的因素对于我国的和谐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关键词:计划生育;成果;困惑
在人类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人口过快的增长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我国自1973年公开信的发表提出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各级政府和人民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生育政策,以至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不管是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是提高社会经济的实力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但是,什么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光要看到计划生育政策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的因素,因为这些不利的因素对于我国的和谐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的看待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成果和出现的问题。

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成果
1.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由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之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也随之改变,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育水平不断下降,有效地抑制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2.初步建立起长效机制的计生工作。

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的计生政策经过几次改革,使计生工作法制化,这为我国的计生工作奠定了长期有效的机制基础。

实现了由单纯的行政手段向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转变。

3.计划生育使人民群众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以宣传教育为主导方针,以各种婚育文化为载体,让计划生育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新的婚育观念得到普及,使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和家庭现念得到转变,以前那些重男轻女、多子多孙的传统观念已经被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男女一样的新观念所替代。

4.计划生育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计划
生育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十几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已经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这除了改革开放等因素外,计划生育的功劳功不可没,因为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我国的人均生产总值就会增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应的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5.计划生育的实施解放了妇女,提高了我国的人民素质。

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改善和提高了妇女地位,广大妇女摆脱了频繁的生育和繁重的家务劳动的负担,使妇女同志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同志的社会、家庭地位。

同时,我国不但要控制人口数量更要提高人口素质,极力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各种公共事业,为提高我国的人民素质不断的努力奋斗。

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困惑
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陷入困惑。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样社会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长辈对孩子疼爱有加,以至于达到溺爱的程度,孩子在生活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且孩子的性格变得自私、孤僻。

这对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极为不利。

所以我们必须对计划生育做到客观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2.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的社会。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由于我国尤其是农村受几千年传统思想的束缚,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对女孩的关注程度不够,女孩的生长环境极差,女婴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使得我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男多女少,如果在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将对适婚人群的婚姻问题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将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总而言之,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它带来的负面的社会问题,我们计划生育工作者只有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及时地做好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的修正工作,加强对人们生育观念的正确引导,为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成果及困惑
孙淑翠 (陕西省乾县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 陕西咸阳 713300)
线条刚劲锐利,一气呵成然而又刚中有柔,流畅自然。

与圆月一般的眉毛相得益彰,眉眼之间距离较大,眼角似乎含笑又似乎充满威严,这种种情绪,都在线条微妙的抑扬顿挫间显现无遗。

我们从以上佛像上,可以看到线条是怎样用精炼而且简洁的方式来把复杂的各类物象进行规律化单纯化的处理。

线条极具装饰性和表现性。

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富有精神内涵的个性表现。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造型更多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及精神内涵、审美个性与气质。

无论是北魏时期清雅矍铄的佛,或是隋唐时期圆脸胖腮的佛,他们都是在中国本土创造的佛,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和审美观念塑造的佛。

把握住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的精华,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是优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认为是心灵、是意境改造着形体,设计文化的依附性在这里凸现出来,它离不开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我们能透过这些佛像造像去追寻那独有的文化情致吗?我想只要我们特别注意一下他们那静谧的五官与眼神,答案是肯定的。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3月版.[2]张光福.《中国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
[3]青州市博物馆编:《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年11月刊.
[4]温玉成.《中国石窟与文化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8月刊.
[5]青州市博物馆.《山东青州发现北魏彩绘造像》.《文物》,1996年5期。

[6]李静杰.《石佛选粹》.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版.
[7]青州市博物馆编.《青州龙兴寺造像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年11月刊.
[8]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清理简报》.《文物》.1998年2期.
[9]国家文物局教育处编.《佛教石窟考古概要》.文物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
综合学术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