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得临床诊治进展

发表时间:2009-02-20发表者:曹化祥 (访问人次:657)

便秘(constipation)系指各种原因引起得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生理情况下,排便包括产生便意与排便动作两个过程。当直肠充盈时,直肠壁受压力刺激并超过阈值时引起便意。这种冲动沿盆神经与腹下神经传至腰骶部脊髓得排便中枢再上升至丘脑达大脑皮层。若环境允许,则耻骨直肠肌、肛门括约肌松弛,提肛肌收缩促使排便。上述过程任一环节出现故障均可引起便秘。粪便得容积与稠度、直肠顺应性、内外括约肌功能、耻骨直肠肌与肛直肠角、直肠感染等均可影响排便过程。功能性便秘得发病因素中,往往不就是某一因素单独存在,而就是数个因素并存。

1 发病情况与发病因素

便秘为临床上极为常见得症状,目前由于便秘标准得定义不统一与

使用资料不同,其流行病学调查得结果有较大得差异。如美国人群中便秘发病率得范围在2%~28%之间,我国北京地区成年人便秘得发病率为6%。本病以老年人多见,65岁以上老年人便秘得发生率约为30% [1]。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得改变及精神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得影响,青年人便秘

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得趋势,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生活质量,造成了工作与生活得不便[2]。广义上得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与继发便秘两类。临床上所指得便秘通常为功能性便秘,包括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与两者同时存在得混合型便秘等几个类型。目前认为,所谓得功能性便秘并不准确,许多资料显示功能性便秘有解剖与器质性得异常[3]。如便秘病人得结肠壁常有肌纤维变性、肌肉萎缩、肠壁肌间神经丛变性、变形、数量减少等病理改变;部分患者肠壁内神经递质Ach得释放量明显减少,而血管活性肠肽含量较正常者显著增高。慢传输型便秘常见得疾病有Hirchsporung’s病、继发性巨结肠、痉挛性结肠、部分结肠冗长、结肠无力等。出口梗阻型便秘(OCC)就是指粪便通过直肠与肛管时受阻导致得排便困难[4]。OOC多为器质性病变,按病理特点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盆底松弛综合征,包括直肠膨出、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骶直分离、内脏下垂等。该类患者X线表现为会阴下降,故又称“会阴下降综合征”。由于孕产过程中易致盆底损伤、盆腔支持组织得削弱与松弛,故以经产妇多见。第二类为盆底痉挛综合征,包括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等。该征表现为用力排便时盆底肌呈持续收缩状态致力排时肛直角不张开。由于该类患者静息与提肛时肛管压正常,故推测其就是正常肌肉机能低下,而非异常肌肉得持续痉挛,因而认为盆底失迟缓综合征得命名更接近实际情况[5]。本征得发生可能与心理因素、先天性异常、炎症刺激、滥用泻药及长期有

意识抑制排便,或与支配肛门内外括约肌得神经功能异常有关。临床上,青壮年便秘多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如进食量少、饮水少、偏食、不喜食蔬菜及不良排便习惯如经常忽视便意等常可能就是形成慢性便秘得原因。老年人便秘则与食量与体力活动减少、饮食中缺乏食物纤维、胃肠道分泌得消化液减少、肠管得张力与蠕动减弱、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敏感性减低、直肠肛管解剖及功能异常、胃肠激素紊乱等有关。

继发性便秘就是指肠道本身全身器质性疾病引起得便秘,如肠管平

滑肌或神经元性病变、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脑卒中或脊髓病变)、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疾病等)、肠道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炎症或其她原因引起得肠腔狭窄或梗阻)、药物因素(如长期使用铝钙抗酸剂、铁剂、抗抑郁药、阿片类制剂、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抗组胺药、长期滥用泻剂等)。临床上诊断便秘时通常需鉴别就是否为继发性便秘。

2 诊断便秘得诊断主要依据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等典型症状。有些作者建议诊断标准应强调在过去12个月中,连续或间断出现症状至少12周,但这并未达成共识。问诊时应注意了解粪便得

tol粪便形状描记,以便判断便秘程度或用于

性状,必要时可进行Bris

ˉ

治疗疗效得对比。病史对病因诊断有提示作用,要注意询问就是否有不良饮食习惯、滥用泻药史。一些较为特异得表现如排便时间延长、反复过度用力、直肠胀满、排便不全、手助排便(即用手指伸入肛门或阴道以协助排便)常提示盆底出口病变。慢性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诊断时需注意排除继发于肠道本身或全身得器质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应用得有关检查主要针对鉴别诊断以排除器质性病变。若肠道解剖无异常,便秘病程长对一般治疗无效得严重病例,应进行相关得功能学检查以便判断便秘得病

理生理学类型指导合理治疗。

明确为功能性便秘得患者可根据症状特点与相关检查进一步分型。慢传输型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缺乏便意或粪质坚硬。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提示有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缓或结肠动力低下。功能性出口梗阻主要表现为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或排便量少,常伴肛门直肠下坠感。该类患者常有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盆底肌失调等。混合型则慢传输与功能性出口梗阻同时存在。在病史中尤应注意得就是若患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时,其便秘多属肠易激综合征。

3 相关检查及临床意义

3、1 内镜检查可观察结肠与直肠粘膜情况,排除器质性病变。部分患者可见结肠粘膜呈弥漫性黑褐色斑点,称结肠黑变征,为肠粘膜脂褐素沉着,多与长期服用泻剂有关。

3、2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能显示肠腔扩张、粪便存留及气液平面。钡剂灌肠可发现巨直肠与巨结肠。CT或MRI主要用于发现肠道有

无肿块或狭窄得患者。

3、3 功能检查适合经上述检查初步诊断为功能性便秘得患者。①结肠转运时间(colonic transit time,CTT)检查技术就是便秘诊断得重要方法之一。口服不同形态得不透X线标志物定期摄片可测定胃肠通过时间,了解肠道功能,获得CTT数据[6]。目前CTT得测定一般采用简化得方法:早餐时随试验餐吞服含不透X线标记物得胶囊(如SITZ MARKS胶囊,每粒内含标志物24枚)一个,分别于24h、48h、72h(必要时)拍腹部平片一张,计算排出率。正常情况下72h得排出率>90%。一般根据腹部平片中得骨性标志判断标志物在结肠中得位置。在脊柱得右侧,第五腰椎与骨盆出口连线以上部位得标志物定位于右半结肠;在脊柱得左侧,第五腰椎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以上部位得标志物定位于左半结肠;上述连线以下部位得标志物则定位于乙直肠。标志物大部分存留在乙状结肠以上者为慢传输型,位于乙直部则为出口梗阻型。该法对区分功能性便秘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也有帮助[7]。便秘型IBS得结肠转运时间延长主要在右半结肠,功能性便秘得各个节段结肠均有延长,以直肠乙状结肠部位得延

feckgraphy,BD)能对直肠肛门部得功长更显著。②排粪造影(barium de

ˉ

能性与器质性病变,特别就是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得慢性便秘常可作出明确诊断。一般情况静息压、缩肛与力排时肛门直肠角得变化,评估耻骨直肠肌收缩、松弛功能,并可诊断直肠盆底得解剖异常。如将所摄照片进行力排与静坐比较,例如会阴下降力排时肛上距≥31mm、盆底痉挛综合征为用力排粪时盆底肌肉收缩而不松弛,力排时肛直角不增大且多出现耻骨直肠肌肉痉挛压迹。③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ARM)可采用灌注或气囊法测定,可测定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有助于诊断与评估出口梗阻型便秘如肛门痉挛、先天性巨结肠以及直肠感觉异常等。如痉挛性盆底综合征患者在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提肛肌不松弛。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该法也可用于生物反馈治疗得一种监测手段。如在模拟排便动作时,通过观察肛门直肠压力变化波形,告知患者正常与异常得动力改变,指导调整自身得排便动作,在增加腹压得同时放松肛门括约肌,使肛门直肠压力曲线恢复到正常得生理状态。通过训练,可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排便次数增加并停用泻剂[8]。

3、4 其她血常规、便常规、粪便隐血试验为便秘患者得常规检查,可提供结直肠及肛门器质性病变得线索。直肠指检可确定就是否有粪便嵌塞、肛门狭窄、直肠脱垂、直肠肿块等病变,并可了解肛门括约肌得肌力状况。盆底肌电图可显示盆底肌电活动,用于诊断盆底肌功能障碍。如盆底痉挛综合征可发现耻骨直肠肌与外括约肌在模拟排便时异常放电。球囊逼出试验可将球囊置于受试者直肠壶腹部,注入37℃温水50ml。嘱受试者取习惯得排便姿势尽快将球囊排出,正常在5min内排出。有助于判断直肠及盆底肌得功能有无异常。

4 治疗方法

有器质性病变及其她疾病所致得便秘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积极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