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仪器校验与管理实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又称计量器具,指单独或连同辅助 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在本教材中视必要与简 称“量仪”可互换使用。主要类别有
实物量具(如砝码、量块、参考物质、标准信号发生器、标准电 阻线圈、标准硬度块),简称量具:量具本身所复现或提供的已 知量值,即给定量,就是其本身量值的大小,相当于真值
测量仪器控制的重要性
测量数据的作用(质量、成本、安全):
➢ 用于判定产品的符合性(控制用测量系统); ➢ 用于判定过程是否稳定(分析用测量系统); ➢ 对过程进行调整的依据; ➢ 通过回归分析(或分析研究法)确定两个或两个
以上变量是否存在重要关系的依据。
测量数据质量(偏倚和变差)低的危害:
数据质量定义:测量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利用 多次测量结果的统计特性来评价(与参考值越接近 则数据质量越高)。 ➢ 错误地判定产品的符合性; ➢ 错误地判定过程的稳定性(如掩盖过程的变差,
c) 能够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d)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 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 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 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 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
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参考条件 额定操作条件:测量仪器规定计量特性处于极限内的使用条件 极限条件:规定计量特性不受损或降低,部分仪器可超载 参考条件:性能试验或检定、校准、比对时的使用条件
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指影响测量结果的明显特征
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 示值误差:实物量具示值误差=标称值-真值 其他测量仪器示值误差=示值-真值 示值误差是最主要的计量特性之一 最大允许误差(mpe):给定的误差规格值
课程大纲
1 ISO9001及TS对量仪要求
2
测量仪器控制的重要性
3
计量基础术语及相关知识
4
测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不确定度
5
测量仪器控制与管理
6 校验指导书及内校注意事项
7
测量仪器常见管理缺失
8
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仪器简称量仪
ISO9001及TS对量仪要求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 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 提供证据。
灵敏度:测量仪器响应的变化除以对应的激励,是重要的计量特 性之一
包含硬件和软件 辅助设备:本身不能给出测量值,但是没有它不能进行测量的设
备,以及作为检验手段用的工具、工装(模具、夹具)等 软件:测量仪器控制软件、使用说明书、测量程序、作业指导书
等
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指影响测量结果的明显特征
标称范围、量程(范围)和测量范围简称“三围” 标称范围: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的示值范围, 一般用上下限进行说明,如下限为零可略去下限。 如万用表调到×100V档,标尺为0-10,标称范围为 (0-1000)V 量程:标称范围的上下限差的绝对值 测量范围:又称工作范围,指测量仪器的误差处于规定的极限 范围内被测量的示值范围,小于或等于标称范围, 如地秤,在下限时误差大。
积分式:一个量对另一个量的积分确定被测量值,如家用电表
累积式:对一个或多个源求和来确定被测量值,如累积式皮带秤、 电子轨道衡、总加式电功率表
按计量学用途或在统一单位量值中的作用分类
测量基准 测量标准 工作测量仪器
测量设备
定义:是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 标准物质及辅助设备的组合
一般测量仪器:除实物量具外的测量仪器
按结构和功能特点分类
显示式:直接或间接显示测量值,如转速计、温度计、密度计、 弹簧压力表、千分尺、电流表、功率表、频率计,按其给出示值 的方式,又可分为模拟式、数字式和记录式
比较式:使被测量或被测量具与标准量具进行比较。如天平、长 度比较仪、电位差计、光度计、测量电桥等
即产生α,β风险); ➢ 错误地对过程进行调整; ➢ 错误地得出变量之间的重要关系。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拆错定时炸弹线后果
预测错是否有地震后 果
计量基础术语及相关知识
计量的定义和内容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的活动 狭义上讲,计量是与不确定度相关联的一种规范化的测量 广义上讲,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 计量的主要对象是物理量、化学量、工程量、生理量、心理量 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计量器具,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 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 物理常数、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 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方法 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
测量相关的定义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性的关系。 赋值过程即为测量过程,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1963年 C.Eisenhart首次提出)
➢ 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 实施。
➢ 当有必要确保结果有效的场合时,测量设备应:
a)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 准和(或)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见4.2.4)
b) 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再调整;
一致性:指在统一的计量单位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使用何 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测量结果 应在给定区间内一致
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溯源性: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不 间断的比较链,与测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法制性:指计量必需的法制保障方面的特性
计量的分类(根据其作用与地位)
科学计量: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计量科学研究
工程计量: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实用计量,可以保证经 济贸易全球化所必需的一致性和互换性
法制计量:主要是保证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 测和组织最高测量标准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计量的特点(记忆法至准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