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院哲学的主要问题

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 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个 问题的争论,使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 别:一些哲学家主张普遍的共相是真正 的实在,殊相或个别的东西不过是现象, 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 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语词而 已,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前者被称 为“唯实论”(realism),后者被称为 “唯名论”(nominalism)。
(三)存在与不存在-3

第五种方式: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 创造出来的。人犯了罪,从而背弃了上 帝,背弃了上帝赋予自己的形象,丧失 了自己的存在,就成为不存在。但当人 被引导恢复了先前的存在状态,就又恢 复了存在。这也就意味着,符合自身理 念的就是存在,不符合理念的就是不存 在。
(四)人的获救

第六章 经院哲学

所谓“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最初 是在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 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属学校发展 起来的基督教哲学。这些学校是研究神 学和哲学的中心,学校的教师和学者被 称为经院学者(经师),故他们的哲学 就被称为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的三个阶段

通常我们可以把经院哲学划分为早期、 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经院哲学仍 然是奥古斯丁和新柏拉图主义占统治地 位的时期,中期是经院哲学的繁荣时期, 亚里士多德逐渐成为哲学的最大权威, 晚期是被看作异端的唯名论盛行的时期, 经院哲学式的理性主义从此一蹶不振。
wenku.baidu.com
第二节 经院哲学的繁荣


一、拉丁阿威洛依主义 二、早期弗兰西斯教派:亚历山大和波 纳文图拉 三、多米尼克教派:阿尔伯特 四、托马斯· 阿奎那
托马斯· 阿奎那

托马斯· 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生 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阿奎诺地区,他的父亲是当地一 位颇有势力的贵族。托马斯5岁时被父母送进附近的卡 西诺山修道院接受教育,14岁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在 此期间加入了多米尼克修会。1244年,他受修会派遣 到巴黎大学深造,在那里拜阿尔伯特为师,不久又被 阿尔伯特带到科隆继续学习。1252年,阿尔伯特推荐 托马斯到巴黎大学任教,后被反对派排挤出校。1259 年,托马斯奉命到教廷供职,在那里结识了精通希腊 文的曼培克的威廉。威廉直接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的 大量亚里士多德著作使托马斯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 料,为他以后的学术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69年, 托马斯重返巴黎大学,与激进的拉丁阿威洛依主义和 保守的弗兰西斯教派展开激战。1274年,托马斯应教 皇之召赴里昂参加宗教会议,不幸于中途因病故世。
(五)政治与伦理-7

传统的“伦理德性”即柏拉图的四主德――智慧、正 义、节制、勇敢――是四种最基本的德性,它们超越 了其他一切德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但是, 由于它们是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必然具有某种局限 性,不能指导人们追求存在的最终目的,即超出人们 自己的存在的上帝。因此,在四种“伦理德性”之上, 托马斯特别强调三种“神学德性”,即“信、望、 爱”。在他看来,“神学德性”高于“伦理德性”。 因为“神学德性”不仅也注重培养人的良好社会习性, 而且通过信仰上帝、把希望寄托于上帝、爱上帝,可 以使人升华到道德的最高境界,达到至善,获得最高 的幸福。
(三)存在与不存在-2


第三种方式:凡是根据在时间和空间里产生出 来被形成了的物质原因本身而被认识的,习惯 上被称之为存在;反之,凡是仍然内含于自然 深处,尚未成为被形成的物质,或者还不在时 间和空间里,并且还没有由于某种机会成为可 见的,习惯上被称之为不存在。 第四种方式:只有凭纯思维认识的,才是真正 的存在;相反,那些通过产生、通过物质在时 间和空间中的运动而延伸或收缩从而变化着、 凝聚着或分解着的东西,只能说实际是不存在,
(五)政治与伦理-8

托马斯的社会政治伦理学说完全是围绕 着上帝和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展开的。上 帝是人以及社会的创造者、统治者,是 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追求的最终目 的。遵从上帝的律法、信仰上帝、爱上 帝,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存在是一个发生的过程,是一个现实的 过程,是指在现实中有某个东西与某个 概念或某种论断相对应。而本质则是我 们对某个事物形成表象所必需的东西, 是使某事物成为该事物的东西。 上帝的存在与其本质是同一个东西。因 为上帝的本质就在于他是万物的创造者。
(三)上帝存在的证明



1、第一推动者的证明 2、第一作用因的证明 3、必然存在者的证明 4、从存在的等级出发的证明 5、事物最高指挥者的证明
(五)政治与伦理-3

统治者被授予统治权的目的不是让他们谋求私 利,而是让他们谋求自己所治理的区域的公共 幸福。据此,托马斯区分了正义的政体和非正 义的政体,指出:“如果一个自由人的社会是 在为公众谋幸福的统治者的治理之下,这种政 治就是正义的,是适合于自由人的。相反地, 如果那个社会的一切设施服从于统治者的私人 利益而不是服从于公共福利,这就是政治上的 倒行逆施,也就不再是正义的了”。
认识论



反对柏拉图主义强调理性认识、排斥感 性认识的传统,肯定了感性认识在整个 认识过程中的地位 知识必须起源于感觉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 而这种升华是由理智实现的
共相与个别事物的关系


首先,一方面以单个的和个体的事物为对象的 感性认识是以普遍的事物为对象的理智认识的 起源, 另一方面认识又是从潜能到现实,从不 完全到完全,从混乱不清到清楚明白,从“种” 到“属差”的发展过程 其次,共相是和普遍性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普遍性的概念来自理智的抽象,所以共相 是在我们的已有知识之后获得的,因此共相在 殊相之后;但另一方面,共相是潜存的东西, 殊相是由于分有了潜存的共相而存在,所以共 相又先于殊相 。
中世纪哲学之父:爱留根纳


(一)理性与信仰 爱留根纳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信仰应当服 从理性。 爱留根纳的目的并不在于否定信仰,而 在于使信仰具有理性,使信仰与理性取 得一致。
(二)论自然的区分

自然乃是一般名称,指的是全体存在的与不存在 的”,。爱留根纳区分了四种自然:(1)创造而非被 创造的自然,它包括存在和不存在的一切的原因,指 的就是上帝;(2)被创造又能创造的自然,它是众多 的创造的原因,指的是存在于上帝之中的诸理念,其 统一就是逻各斯;(3)被创造而不能创造的自然,它 是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出来而被认识的,指的是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上帝理念的表现;(4)不创造 又不被创造的自然,作为一切事物的终极目的,指的 仍是上帝。这样,万物产生自上帝,又复归于上帝。 上帝创造万物,无非是说上帝现存于万物之中,上帝 是一切存在的本质。整个自然在上帝这里达到了统一。
第一节 早期经院哲学

从时间上说,经院哲学的第一位重要哲学家无 疑是爱留根纳。他在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下, 建立了欧洲中世纪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11 世纪,一些学者开始把辩证法引入神学的研究, 从而引发了围绕辩证法问题的大争论。在争论 中,安瑟尔谟在信仰支配理性的前提下,肯定 了理性对神学的作用,从而确立了经院哲学的 基本立场。而围绕共相问题的争论也在经院哲 学内部形成了唯实论和唯名论这两大派别。唯 实论坚持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是存在于事物之 中或事物之先的精神实体,而唯名论则认为共 相不过是名词或者概念,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 正的实在。
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 象创造的,上帝在创造人的同时,把一切事物 的观念也置放在人的心中。因此,人自身就是 一个小世界。人由于犯罪而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成为不存在,但人也可以通过恢复先前的状态 而重获存在。所谓天堂和地狱,都不是具体的 地点,都只不过是人的心灵状态罢了。地狱是 因犯罪而感到的痛苦,而天堂则是因德行而感 到的幸福。由此出发,爱留根纳又重复了奥里 根的观点:一切存在都是不死的,最终都将回 归到创造者上帝那里,甚至魔鬼也可以得救, 只不过时间上稍迟一些而已。
(五)政治与伦理

人天然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 人拥有语言能力,它使人们互相之间能 够交流思想内容,为共同的社会生活提 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五)政治与伦理-2

但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 这种各不相同的私人利益与把社会团结在一起的公共 利益是相互冲突的。为了避免社会的混乱和解体,社 会必须拥有某种治理的原则和控制的力量。这样,就 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划分。托马斯指出,就 像在人身上体力从属于感性和智力、感官服从智慧一 样,在社会中,“才智杰出的人自然享有支配权,而 智力较差但体力较强的人则看来是天使其当奴仆”。 不过,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托马斯又返回到君权神 授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本身就是上帝的创 造物。上帝在创造这种自然本性的同时,也为人类社 会安排了君王,授予这些君王以统治尘世的权力。
(三)存在与不存在


第一种方式:理性以它为根据,要求一切可以 清晰辨认的或超越感觉的,都可以隶属于存在 的范围,而与此相反,那存在由于本性卓绝, 不仅超于物质即感性之外,而且超于纯思维以 及理性之外,却又表现为不存在 。 第二种方式:作为物质世界和每一区分的界限 的每一个层次,连同它的紧接的较低层次,都 可以通过令人惊奇的理解方式,视为存在和非 存在。
(一)哲学与神学


哲学与神学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统一 区别:认识目标或者认识对象不同 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 联系:信仰所启示的真理和理性所探究 的真理,实际上是同一个真理。哲学与 神学只是认识真理的两种不同的途径, 而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帝 。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二)存在、本质及其他
(五)政治与伦理-6

至善和最高的幸福决不在物质世界中,也就是 说,不在于财富、名誉、地位、权威之中,因 为这些东西纵然是对人们有益的,但只能部分 地满足人们的愿望,只能是有限的善。至善和 最高的幸福甚至也不在科学知识或者理论知识 中,因为一方面,知识只能实现人格的一部分, 满足人的某些愿望。另一方面,知识本身也是 有限的。人的至善和最高幸福只能是精神上的 满足,只能在于对无限的真善美的追求中。这 种无限的真善美只存在于上帝之中。因此,人 的至善和最高幸福就在于承认上帝、信仰上帝、 认识上帝、分有上帝。
灵魂与肉体的关系

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是形式与质料的关系, 二者的统一体就是人。灵魂共有两个作 用,一是赋予肉体以形式,二是控制和 推动肉体。但肉体的作用也不是纯消极 的,作为质料,肉体是灵魂个体化的原 则,它赋予灵魂以个性,为灵魂的活动 提供器官和条件。只有灵魂与肉体的结 合才形成人的生命,二者的分离则造成 人的死亡。
共相与个别事物的关系-2


从认识论上看,殊相在先,共相在后;从本体 论上看,共相在先,殊相在后。 最后,从共相存在于个体中的性质本身来看, 在发生先后和时间的次序上,不完善的、有潜 能的、较普遍的东西在先,例如动物的出现先 于人;但是,在完善和自然意向的次序上,完 善的、较不普遍的东西在不完善的、较普遍的 东西之先,例如人比动物在先,因为自然的意 向决不止于动物,而在于产生人。从现实的发 展史来说,共相在先,殊相在后;从目的论体 系来说,殊相在先,共相在后
(四)灵魂与认识

灵魂是生物的生命原则,是生物的形式 灵魂的五种基本形式:(1)营养能力, 属于单纯的生命,例如植物;(2)感觉 能力,属于较高的生命,例如动物;(3) 追求能力,指的是动物本能的追求;(4) 运动能力,指的是动物任意的空间运动; (5)理性能力,指的是仅仅为人所具有 的思维和自由意欲的纯精神能力。
(五)政治与伦理-4

根据统治者是由许多人或者几个人或者 一个人来担任,托马斯区分了三种好的 政体,即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 体,和三种坏的政体,即暴民政体、寡 头政体和暴君政体。
(五)政治与伦理-5

人是一种有目的的动物,人的一切行动 乃至整个人生都在追求着某种目的、幸 福或者善。伦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人生 的理想和目的,即如何追求至善,获得 最高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