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OBE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OBE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dc75b7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1.png)
基于O B E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研究与实践王世伟①,苗㊀磊,徐㊀刚(淮南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38)摘㊀要:为了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专业学科竞赛时掌握到所需的基本技能,获得更好的竞赛成果.本文将 产出导向 的教育体系应用到学科竞赛训练,构造基于O B E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一方面,形成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指导教师团队,针对不同的学科竞赛的特性,集体研讨划分能力目标并细化技能支撑点,根据指导教师所擅长专业技能进行训练任务分配;另一方面,制定以学生社团为基础平台的创新竞赛团队成员选拔方案,形成以点带面式的创新能力辐射模式.创新实践结果表明基于O B E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并形成较好的辐射效应.关键词:产出导向;学科竞赛;专业交叉融合;能力辐射中图分类号:G642.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G9699(2020)03G0105G040㊀引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㊁创新精神㊁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1].在高校中,学科竞赛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学科竞赛已成为提升学生主动创新和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学生以学科竞赛内容为实施项目,按要求进行学习以提升自己能力[2G4].各高校根据自己情况,建立了多种切实有效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5G7].产出导向 (O u t c o m e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O B E)作为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高校学生的能力培养之中,所强调的是教育的 产出 质量,重视学生的获得情况和能力提升效果,以一个最终目标为导向,设定各子目标,并制定达成各个子目标的途径和机制[8G10].而学科竞赛具有目标明确的显著特征,因此以学科竞赛项目为最终目标导向,基于O B E理念,构造全新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提高学科竞赛成果,并产生理想的创新能力辐射效果,带动所有学生的能力提升.本文以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为例,通过实践反复完善,构造一种全新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并取得了理想成绩.1㊀O B E理念指导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O B E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是一个学习产出驱动整个课程活动和学生学习产出评价的结构和系统,需要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规划培养方案㊁培养模式㊁培养方法等.笔者通过对O B E理念的学习和研究,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将O B E理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应用到了学科竞赛中,以O B E理念指导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和应用能力提升,构建一种全新的学科竞赛训练体系,按照所期望的学生应达到的基本技能水平和竞赛成果进行竞赛组织,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反馈修订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学科竞赛能力训练体系,突出以学习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导向,通过学校规章㊁指导教师队第35卷第3期2020年06月㊀㊀㊀㊀㊀㊀㊀景德镇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d e z h e nU n i v e r s i t y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35N o.3J u n.2020①收稿日期:2019G12G20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7j y x m1204);安徽省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 O C)示范项目(2018m o o c151)作者简介:王世伟(1989G),男,甘肃景泰人.助教,硕士,工程训练中心主任,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伍㊁学生选拔等多方面共同协作予以实现.图1㊀学科竞赛能力训练体系架构针对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而言,包含多个子竞赛项目,通过对竞赛项目进行分析,划分各项目所需能力目标并细化技能支撑点,形成如图2所示的基于O B E 的竞赛训练方案.图2㊀基于O B E 的竞赛训练方案根据比赛项目特性,划定两大核心目标:机械设计目标与单片机控制目标,基于所划定的这两大目标,根据专业需求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和学生竞赛团队,并根据教师所擅长的技能对指导教师进行合理分配,经过团队商定好所需实现的各个目标,并分目标进行达成,目标之间相互影响㊁相互嵌套,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情况都决定了其他目标的达成效果,这就要求各指导教师和团队学生共同努力,及时沟通解决问题,最终团队协作制作出竞赛作品.1.1㊀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指导教师团队针对不同学科竞赛,构建不同专业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参加学科竞赛项目要求,研讨完成该项目所需能力和学科要求,划分能力需求模块,以各位教师的擅长学科技能为基本要素进行职责分工,负责所擅长技能模块的学生能力培养,指导学生相互协作完成竞赛项目,发挥教师之所长,也反向激励教师学习和成长.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筹备过程中,根据各比赛项目的要求,对能力要求进行划分,形成了如图3所示的指导教师团队结构.图3㊀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指导教师团队结构㊀㊀其中,在常规重力驱动式小车赛项设计制作中,需要有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方面功底扎实的机械专业指导教师,同时还需要有MA T L A B 仿真计算能力优秀的自动化专业指导教师.在智能物流机器人赛项中,需设计可移动式机器人实现自主识别颜色㊁巡迹㊁抓取等功能,就需要再配备有嵌入式单片机编程㊁传感器选择和硬件电路搭建等方面比较熟练的电气类专业指导教师.通过合理的指导教师专业结构设置,吸收不同专业领域优秀指导教师参与指导,保证竞赛稳步推进.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使得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升.1.2㊀竞赛团队成员选拔方案为了保证竞赛后备力量充足,并使得竞赛成果辐射效果更好,在学校的支持下,形成如图4所示的以学生社团为基础的竞赛团队成员选拔方案.该方案是以所成立的学生社团为基础平台,由学生组织实施和宣传,教师辅助进行相关竞赛的宣传和技能引导训练,社团每年招纳新人规模在300人左右.然后统一制定训练计划,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统一安排授课,由高年级竞赛团队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初期训练,并同步开展室外科普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如图5所示为社团纳新㊁初期训练和室外科普活动现场.经过4周时间的基础授课后,进行第一次考核,根据平时出勤率和考核情况,筛选出学习态度端正,思维活跃的学生;进而,对这些学生进行第二轮训练,此时根据学生情况,以学生自由组队的形式划分科技小组,指导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高年级竞赛团601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景德镇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3期队学生作为队长,并为每个科技小组定期分配综合性项目,并定期进行考核,经过5G6个项目的考核,初步选拔出新的竞赛团队学生.整个选拔方案采用鼓励参与㊁考核加入㊁最优参赛 的措施,对于落选的学生,依旧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后期表现良好的情况下增补进入竞赛团队.图4㊀竞赛团队成员选拔方案图5㊀学生社团纳新㊁训练和室外科普现场图1.3㊀创新能力辐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在遴选学生组建创新竞赛团队时,首先考虑学生的专业构成,保证团队由多专业学生组成而且首要考察学生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兼具者优先.所组建的高素质创新竞赛团队从进入实验室到学生参加比赛直至毕业整个时间段内,将培养理念贯穿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涵盖学生的课程学习以及动手实践的方方面面.以少数同学实践能力强起来,学习素养高起来,思想觉悟明起来,进而以实际行动去感染和带动其他同学,将学科竞赛成果惠及全体同学,使整个专业㊁整个学院的同学都能够融入其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能力提升途径.如图6所示为所构建的团队成员选拔与能力辐射方案培养少数同学,在少数拔尖同学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 以点带面 式带动本宿舍㊁本班级㊁本专业㊁本学院的其他同学逐步提升自己,实现能力辐射效应.图6㊀ 以点带面 式学生能力辐射图2㊀竞赛成果在基于O B E 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下,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学科竞赛成绩显著,2019年度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得了国家级特等奖1项;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获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安徽省机器人大赛获2项一等奖的好成绩,竞赛成果颇丰.3㊀总结通过对O B E 理念的深入理解,经过长期实践反馈,形成了完善的基于O B E 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以创新竞赛团队成员选拔和指导教师团队构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对于创新竞赛团队成员选拔而言,制定了以学生社团为基础的竞赛团队成员选拔方案,并产生 以点带面 式的能力辐射效应;在指导教师团队构建方面,形成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不同学科竞赛特性,明确能力目标并细化技能支撑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任务分配.通过该学科竞赛训练模式的构建,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水平,而且也反方向促进了教师的能力提升.参考文献:[1]王斌,吴奕,杨雨.聚焦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共话高水平大学建设[J ].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3):2+125.[2]李晖,吴学文,袁莹,朱晓铃.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科竞赛体系构建[J ].测绘科学,2017,42(02):192G196.701 2020年第3期㊀㊀㊀王世伟,苗㊀磊等:基于O B E 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研究与实践㊀㊀㊀㊀[3]李春阳,郑艺,付铁,王本鹏,庞璐.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0):208G210.[4]孙亚星,李建亮,张志强.三位一体实践类学科竞赛指导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0):234G237.[5]赵春鱼,吴英策,魏志渊,孙永乐.高校学科竞赛:现状㊁问题与治理优化 基于2012 2016年本科院校学科竞赛评估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02):69G74.[6]田杰,鲍宏,周小帅.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7G20.[7]邓开连,刘浩,张永芳,燕帅,刘晓洁.电子设计竞赛训练系统构建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8):221G223+276.[8]袁华,陈伟,郁先哲,于传浩,王存文.基于O B E原则的实践教学体系再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7):206G209.[9]赵健.O B E理念下理工科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评论,2019(02):41G44+158.[10]刘衍聪,李军.基于O B E理念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72G76+96.P r a c t i c e a n dR e s e a r c h i nT r a i n i n g M o d e o fD i s c i p l i n eC o m p e t i t i o nB a s e d o nO B EW A N GS h iGw e i,M I A OL e i,X UG a n g(S c h o o l o fM e c h a n i c a l a n dE l e c t r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H u a i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H u a i n a n232038,A n h u i P r o v i n c e,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I n o r d e r t o i m p r o v e s t u d e n t sᶄi n n o v a t i v e p r a c t i c a l a b i l i t i e s,t om a k e s t u d e n t sm a s t e r t h e b a s i c s k i l l s w h e n p a r t i c i p a t i n g i n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i s c i p l i n ec o m p e t i t i o n sa n do b t a i nb e t t e ra c h i e v e m e n t s,w e A p p l y t h e O B Es y s t e mt o t h e t r a i n i n g o f d i s c i p l i n e c o m p e t i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n g t h e r e l e v a n t t r a i n i n g m o d e.O n o n e h a n d, a t e a mo f i n s t r u c t o r sw i t h m u l t iGp r o f e s s i o n sc l a s s i f y t h ea b i l i t y a i m sa n dr e c l a s s i f y t h es u p p o r t p o i n t so f s k i l l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d i s c i p l i n e c o m p e t i t i o n s,a n d t h e t r a i n i n g t a s k s a r e d i s t r i b uGt e d t o t h e g u i d a n c e t e a c h e r s a c c o r d i n g t h e i r s p e c i a l s k i l l s.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t h e s c h e m e o f s e l e c t i n g i n n oGv a t i o n t e a m m e m b e r s i s l a i dd o w n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s t u d e n t sᶄ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f o r m i n g t h e r a d i a t i o nm o d e o f i nGn o v a t i o n.T h e r e s u l t s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s h o wt h a t t h e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o f d i s c i p l i n e c o m p e t i t i o nb a s e do n O B E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a n d d i f f u s i v e l y e n h a n c e t h e s t u d e n t sᶄa b i l i t i e s t o i n n o v a t e i n t h e d i s c i p l i n e c o m p e t i t i o n s.K e y w o r d s:o u t c o m e sGb a s e d;d i s c i p l i n e c o m p e t i t i o n;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r o s s i n g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o n;a b i l i t y r a d i a t i o n 801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景德镇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3期。
基于学科竞赛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学科竞赛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efd3f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0.png)
基于学科竞赛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作者:张荆沙张洁杨万华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20期摘要:大学电子设计竞赛是培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科学地开展电子设计竞赛能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本文从电子设计竞赛入手,结合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开展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系统的探究,旨在能充分发挥电子设计竞赛的重要作用,促进创新实践教育的科学贯彻落实,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高校教育;创新实践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在电子设计竞赛活动的组织规划中,学生能接触学科前沿知识、社会热点内容,也能探索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实施高效化培养,进一步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教育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开展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不断对活动进行创新设计,使电子设计竞赛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育人方案形成紧密融合的关系,在电子设计竞赛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有效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内容和意义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主要涉及到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不同的专业和相关课程,与电子通信课程内容体系存在直接的联系。
一般在竞赛活动中会设置4-6个创新实践类型的题目,参赛队伍可以选择一个题目,在半封闭的状态下完成题目,完成项目的独立制作、调试,并撰写设计总结报告。
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中重点考查学生的电子通信设计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等,也会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能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化的检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主要的目标导向[?]。
基于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931a8c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4.png)
基于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基金项目:本文系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学科竞赛的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 420170027)的研究成果。
摘要:为解决高校在基于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为依托,以学生协会或社团为载体,提出一种基于竞赛的“一平台、两团队、一制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多学科实践平台的搭建,解决学生参与竞赛机会少的问题。
组建多元化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撑和技术指导。
从学生协会或社团选拔与培育优秀参赛成员,帮助普通学生向竞赛队员有效转型,保证竞赛的长期稳定运行。
构建激励和保障制度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关键词:竞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
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须课体系。
支持高校、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
从该指导意见可以看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模式与质量,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最近几年,多种竞赛在高校中蓬勃发展,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增加了新的动能[1]。
大学生参与的竞赛是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通过科学系统的培训,经过个人努力及团队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实践及创新能力。
参赛的过程就是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
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融入各项学生参与的竞赛,一方面竞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竞赛的目的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系统。
以学科竞赛驱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学科竞赛驱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223ad3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e.png)
以学科竞赛驱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以学科竞赛驱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在通过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
在分析了学科竞赛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驱动教学改革的优势,以及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通过学生表现与成效评估和案例分析,展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在总结了教学改革的影响,展望了未来发展,并对研究做了回顾和总结。
通过此研究,可以深刻了解学科竞赛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程序设计类课程、学科竞赛、教学改革、驱动、学生表现、教学方法、成效评估、案例分析、影响、展望、总结、回顾。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程序设计类课程在高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难以满足学生对实际应用技能培养的需求。
为了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科竞赛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手段。
学科竞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学科竞赛纳入到程序设计类课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以学科竞赛驱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分析学科竞赛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现状与效果,探讨驱动教学改革的优势,进一步讨论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通过对学生表现与成效评估进行案例分析,最终对教学改革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
1.2 研究意义学科竞赛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对于教学改革以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学科竞赛,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高编程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学科竞赛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在程序设计领域的综合素养。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08a31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1.png)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该实训教学模式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然后从概述、设计原则、实施步骤、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模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结论部分总结了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势,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效果评估,优势,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实训教学是指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实训教学模式因其真实性和实用性而备受关注,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实训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关注和推崇。
通过引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探索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亟需关注的重点。
.1.2 研究意义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实训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探索实训教学模式,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索和发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竞赛教学的实践报告(3篇)
![竞赛教学的实践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721c8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d.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竞赛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竞赛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以我校开展的某学科竞赛教学为例,对竞赛教学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竞赛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二、竞赛教学背景我校某学科竞赛教学始于2019年,旨在通过竞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竞赛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竞赛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三、竞赛教学实践过程1. 竞赛选题与策划首先,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竞赛主题。
在选题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贴近实际,具有时代性;(2)关注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竞赛主题为“科技创新与生活”。
2. 竞赛准备与实施在竞赛准备阶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成立竞赛筹备小组,负责竞赛的组织、策划和实施;(2)邀请专家进行竞赛辅导,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3)开展竞赛宣传,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竞赛实施阶段,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初赛:各班级组织初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复赛;(2)复赛:选拔出的优秀学生参加复赛,进行综合评定;(3)决赛:决赛阶段,选手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评选出获奖者。
3. 竞赛评价与总结在竞赛评价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设立评委小组,对选手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2)设立奖项,对优秀选手进行表彰;(3)评选优秀组织奖,对组织得力的班级进行表彰。
在竞赛总结阶段,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1)对竞赛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对获奖选手进行表彰,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3)对竞赛活动进行宣传,扩大竞赛影响力。
四、竞赛教学效果1.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竞赛教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讨
![以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9c2b1e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3.png)
以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迅猛发展,创新能力成为了大学生求职中的一项重要竞争力。
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异常重要。
学科竞赛作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追捧。
首先,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科竞赛更加注重实践性,更加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更高层次进行思考、研究和创新。
学科竞赛通过给学生创造一个创新、实践的环境,鼓励学生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并通过评选、展示等形式,激励学生的参与和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学科竞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学科竞赛不仅仅是创新思维的展示,也是学科综合能力的考验。
竞赛项目的实现需要全方位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实践技能的运用、团队协作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等。
在学科竞赛中,学生不仅可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最后,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可以与其他学校或学科领域的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学科竞赛不仅是学生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舞台,也是学生交流创新思路和经验的平台。
学生可以和来自不同学校和领域的同学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并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科竞赛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对于大学生来说,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更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和鼓励,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竞争和创新的教育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基于技能竞赛“课赛融通”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技能竞赛“课赛融通”教学模式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0fde3e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9.png)
基于技能竞赛“课赛融通”教学模式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才培养已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浅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的脱节问题,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做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必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技能竞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和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基于此背景,本研究将探讨基于技能竞赛“课赛融通”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索基于技能竞赛的“课赛融通”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素质,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入技能竞赛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课赛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课赛融通”教学模式的评估,旨在验证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方面的有效性,并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教育教学领域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基于技能竞赛“课赛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于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
探索基于技能竞赛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赛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整合课堂教学和竞赛活动,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2. 正文2.1 基于技能竞赛“课赛融通”教学模式介绍技能竞赛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赛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3篇)
![赛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f1e75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3.png)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赛学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竞赛与教学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从赛学结合的背景、内涵、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赛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赛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赛学结合的背景1. 教育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赛学结合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2. 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赛学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学生发展的需要:赛学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赛学结合的内涵赛学结合是指将竞赛与教学相结合,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其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竞赛与教学相结合:将竞赛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比赛中成长。
2.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四、赛学结合的实施策略1. 建立赛学结合的教学体系:将竞赛活动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赛学结合教学体系。
2.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竞赛项目: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竞赛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为赛学结合提供有力保障。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 创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 创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e0555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c.png)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创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一、学科竞赛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意义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的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胜任工作。
而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每个行业和每个企业都非常看重的能力,土木工程专业也不例外。
学科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时能够有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通过学科竞赛组织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可以成为教育教学的载体,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
教师可以通过竞赛项目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竞赛项目进行团队合作学科竞赛通常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形式,学生需要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项目。
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通过竞赛项目进行综合实践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项目的设计、施工、实验、测试等工作。
这种综合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通过竞赛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科竞赛通常需要解决一些难题和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2.搭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以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场所和设备,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竞赛的需求,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中建立相关装置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
3.强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科竞赛需要一定的指导和辅导,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项目来指导学生,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电子系统类学科竞赛在电工电子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
![电子系统类学科竞赛在电工电子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c718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6.png)
电子系统类学科竞赛在电工电子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引言一、电子系统类学科竞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系统类学科竞赛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和工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电工电子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竞赛中,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这些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电子系统类学科竞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搭建、调试电子系统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竞赛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实际问题和挑战,这些都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电子系统类学科竞赛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参与竞赛,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更新知识、提升技能、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竞赛,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这些都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
以某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为例,通过电子系统类学科竞赛在电工电子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案例,具体分析竞赛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结语电子系统类学科竞赛在电工电子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果。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子系统类学科竞赛在电工电子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总结和分享更多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为促进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高校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模式与效果研究
![高校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模式与效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2330e2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9.png)
高校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模式与效果研究高校学科竞赛活动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术实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学生们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可以为自己增添自信与成就感,还能为学院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然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确保其具备积极的效果,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组织模式在组织学科竞赛活动时,学校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模式:1. 学院内部组织这种模式主要由各学院自主组织学科竞赛活动,并只面向本学院的学生。
这样的组织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赛质量。
此外,学院内部组织的学科竞赛活动还可以为学院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支持。
2. 学校级统一组织学校级统一组织的学科竞赛活动一般涵盖学校内所有学院的学生,并设置不同层次的竞赛,如校内初赛、校内决赛等。
这种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激情,提升学生在学科方面的积极性和研究兴趣。
此外,通过校级统一组织,学校也能够更好地调动各学院资源,提高竞赛的质量和影响力。
3. 跨校合作组织跨校合作组织模式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或者希望通过与其他学校的合作来提升学科竞赛活动水平和影响力的学校。
通过跨校合作,学校可以共享资源,实现互补优势,提高学科竞赛活动的质量和参与度。
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机会,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
二、有效性探究学科竞赛活动的有效性是评价其组织模式和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准。
以下是可以用于评估学科竞赛活动有效性的指标:1. 学术水平提升学科竞赛活动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为核心目标。
通过参与竞赛,学生们可以在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学科竞赛活动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学生在竞赛中的成绩以及对学科的深度理解和掌握程度来评估。
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科竞赛活动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竞赛的设置和要求,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提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新农科背景下基于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菏泽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为例
![新农科背景下基于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菏泽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acd17a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5.png)
新农科背景下基于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菏泽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为例姜莉莉,葛仕豪,亢守亭,郭延敏,赵宪林,葛中东,樊兆斌*菏泽学院药学院,山东菏泽 274015摘要[目的]为有效驱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实践技能提升,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方法]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赛教融合为着力点,以动物医学相关的技能大赛赛项设置为导向,通过重构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等途径,进行学科竞赛与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结果]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赋能于人才高质量培养。
[结论]该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模式;赛教融合;学科竞赛Exploring the model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ntest and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agricultural sciences:Taking the Animal Medicine major of Hez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IANG Lili, GE Shihao, KANG Shouting, GUO Yanmin, ZHAO Xianlin,GE Zhongdong, FAN Zhaobin*College of Pharmacy, Heze University, Heze 274015, ChinaAbstract[Objectiv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e skills of professionals majored in animal medicine and train applied professionals with innovation.[Methods] In terms of the act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animal medicine, subject contests were used as the vector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ontest and education as the focus to closely integrate subject contests with practice teaching in ani‐mal medicine major by restructuring the cont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improving methods of prac‐收稿日期:2024-01-08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Z2021219);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睿鹰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四四三三’建设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Z202221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睿鹰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建设新模式研究与实践”(220902846233234);菏泽学院教改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基于产业需求的实践教育体系构建”(2020020)作者简介:姜莉莉,女,1981年生,博士,教授。
基于学科竞赛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学科竞赛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8b87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8.png)
基于学科竞赛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研究1. 内容概括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学科竞赛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当前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学生兴趣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科竞赛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将竞赛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我国高校对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探索。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科竞赛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基于学科竞赛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国高校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将学科竞赛融入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学科竞赛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为我国高校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动控制原理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基石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基于学科竞赛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基于科学竞赛驱动的案例式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科学竞赛驱动的案例式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e9eec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5d.png)
科 技资讯 2020 NO.15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DOI:10.16661/ki.1672-3791.2020.15.126
科技教育
基于科学竞赛驱动的案例式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研究①
李子龙 (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21018)
摘 要: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举足轻重。为了推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改
革,该文在案例式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学科竞赛机制,融合教学案例设计和竞赛目,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构建出多
模式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完善和改进现有的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学科竞赛 案例教学 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5(c)-0126-02
目前,很多高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的 教学模式,授课内容偏重理论教学,教学重点以讲解语法 知识为主,不去关注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 学过 程中,学 生 无 法参 与实际 项目,更谈 不上得到高 强 度 计 算思 维的 训练了。不 难看出,传 统的教学 模 式 很 难培 养 出具 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这 样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感觉程序设计类课程单调、枯 燥、抽象,难以理解。据统计,笔者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每学 期大约只有35%的同学真正激起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基于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教学--以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为例
![基于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教学--以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46afa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4.png)
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涉及的主干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制造、产品建模、数控加工与编程等,旨在培养掌握当代机械制造与制图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数控编程、机械生产管理、产品测量等技能的现代化创新型技术人才。
当前,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等,其核心都在于建立以创新能力为人才培养导向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竞赛体系,以增长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创新研究能力[1-2]。
一、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总出发点,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协作中各取所长,相互包容[3];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第二课堂加深学生对第一课堂中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促使其在思考和实践中逐渐掌握专业技能,完成由机械专业新手向机械创新人才的飞跃。
(一)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与升级,国家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计划做出了新的要求,如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引导,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既要具备解决问题的技术,也要拥有团队合作的能力等[4],具体体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深对科学的思考,即思维训练的积累过程;形成批判性思维,客观地看待自身与他人,加强协作;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勇于展现自己;在其遇到挫折时予以耐心的指导,激发青年人的斗志,避免三分热度,砥砺前行;三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通过对传统机械产品的观摩和分析等方式,客观评价该样本或技术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主动寻找优化办法的意识。
(二)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教学,能加深学生对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了解,一是科技创新等实践教学活动,汇聚了不同创新观点的作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吸收最前沿的创新思想,结合自己已经内化的专业体系,有助于开启更多可能性;二是当现阶段技术与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将创新思想“变现”时,会使行业的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生产出更多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机械产品;三是当现阶段技术与理论无法将创新观点变现时,就会激发学生钻研技术的精神,推动技术进步。
以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以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686a03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b.png)
•引言•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改革实施及效果分析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背景介绍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010203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总结归纳研究方法与内容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科技创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23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技创新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03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促进关系01科技创新为学科竞赛提供支持02学科竞赛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竞争意识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基于科技创新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激发创新思维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科技知识和研究领域,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创新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科技创新项目通常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资料收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升综合素质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实施过程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以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为导向,逐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首先,我们设立了专门的指导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实践教学计划。
接着,我们调整了课程设置,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并引入了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
在此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适应能力差等。
学科竞赛实践案例研究工作总结
![学科竞赛实践案例研究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24d44d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e.png)
学科竞赛实践案例研究工作总结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学科竞赛的实践效果,探索更有效的竞赛组织和指导模式,我们开展了本次学科竞赛实践案例研究工作。
通过对多个学科竞赛项目的跟踪分析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科竞赛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竞赛内容与课程教学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参与度不高、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等。
因此,开展学科竞赛实践案例研究,对于提高学科竞赛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学科竞赛实践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学科竞赛项目作为研究案例,对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竞赛组织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对竞赛的组织过程、竞赛内容、竞赛成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四、研究过程1、案例选取我们选取了近年来在我校开展的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多个学科竞赛项目作为研究案例。
这些竞赛项目涵盖了不同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资料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收集了参赛学生的基本信息、参赛动机、参赛收获、对竞赛组织和指导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的指导经验、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竞赛组织者的组织流程、资源配置、存在的困难等方面的资料。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提取了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梳理了竞赛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和成功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教学改革为主体,教学计划培养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构成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以学科竞赛推动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改的成果提升竞赛成绩,充实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
两者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一种立体化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教学体系,目的是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基本工程意识、较高技术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以学科竞赛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个性在此得到了锻炼和体现。
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等,并反映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通过总结交流,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改提供借鉴。
以竞赛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使众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工程意识、科学精神、协作意识、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2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
我们在实践中,着重加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以基础和专业基础竞赛为载体,推动全院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专业竞赛和综合性竞赛为载体,促进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1) 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强化。
我系自2006年开始实行教学计划任务书制,要求任课老师开课前填写,明确课程的学习培养要求及学生达到的实践能力;印制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手册,规范实验个数及文档编写,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思想,提高编程基本素养,训练学生的项目解决能力。
实行导师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组织学生申报SRT大学生训练项目。
明确规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要结合工程实际和科研项目进行。
(2) 成立系级竞赛指导小组。
选拔优秀负责的指导教师为组长,每学期根据赛事安排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从不同年级中筛选学生参赛。
2005-2007年,除组织计算机科学系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五笔字型大赛、Flash 设计大赛、图像处理大赛等,积极参加枣庄学院组织的各类赛事外,共组织学生参加省/国家竞赛5次,学生均取得较好成绩,极大地鼓舞、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开展基础学科竞赛,推动基础课教学改革。
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为载体,在全院学生中开设了数学建模等系列课程。
在院系竞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另外,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主干课程教学中,以此推动全院数学类课程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创了一种“教学与竞赛互动,学生与教师相长”的新局面。
由于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竞赛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其中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次,山东赛区三等奖1次。
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学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时也促进了教风,学风的提高。
(4) 积极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
ACM/ICPC 竞赛培养的是选手的实践能力和洞察力。
这两点相对于理论和技术本身而言更难培养,也是高素质人才更需要的。
这里的实践能力因追求生产效率和创造性而显著区别于依葫芦画瓢型的体力式的“技术能力”,而洞察力让有心的选手往各个方面均衡发展,让自己的才能展现到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乃至艺术、人文方面的各个角落。
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三方面:理论、模型和实现。
理论部分相对容易把握,但要求学习时一丝不苟,善于总结、抓住本质。
主要培养选手的洞察力;模型部分比较灵活,富有创造性,不管是模型的建立还是求解,都需要大量积累和思考。
这也是最有启发性的部分,主要培养选手的创造力。
对于此项在计算机领域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赛事,作为新兴本科院校,我们深知,要在此项赛事上获得一定的成绩,没有10年左右的长期积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2007年积极组织队伍投入此项赛事,并取得了ACM/ICPC 省际联赛(南京)暨“联想杯”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优胜奖1项。
(5) 参与齐鲁软件大赛,提升参赛水平。
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及外语大赛是面向山东高校大专和本科在校生开展的大学生技术创新公益性活动,使学生在比赛的激烈竞争中激发出巨大潜能。
软件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过程学习掌握较深的软件设计技术,完成平时难以想象的高难度作品,力图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明显的提高,适应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急迫需要。
参赛者本人必须深入学习探讨,才能领会和掌握这些技术。
参赛者在拼搏中既体会到技术探索的艰辛,也从中享受到学习和成长的乐趣。
这项赛事有利于软件产业发展和高校毕业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我学院在2007年组织3支队伍参赛,就均获得了省三等奖。
在学生中间起到了极大的宣传和促进作用。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促进了学风建设,同时也锻炼了教师,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3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成效
由于广泛开展了各种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使得学生中出现了积极参与,勤
于思考,努力学习的良好局面,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风、教风的提高,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就业率。
教学改革和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在我系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我系《Delphi应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2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发表教学改革论文50多篇,编写并出版教学改革教材12部,多名教师被评为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仅2007年我系获批院教改立项和实验改革立项各三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技创新活动更广泛地开展,使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这又促使竞赛的成绩进一步提升。
在各项赛事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007年还获得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4结束语
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敖思军,代云韬. 推进创新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196-197.
[2] 马洪连,王健,谭国真. 扩展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85-86.
[3] 陈立章,黄圣生,彭红等. 抓好学科竞赛,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