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室 等 。 内实 训 基 地 具 有 小 型 灵 活 、 真 训 练 的 特 点 , 要 校 仿 主 用 来 加 深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的 理 解 和 运 用 ,积 累 实 践 经 验 。
校 外 实 习 给 学 生 创 造 了全 面 实 战 的 锻 炼 机 会 , 缩 短 学 生 为 从 学 校 到 社 会 的 适 应 期 打 下 良好 基 础 。 一 般 包 括 顶 岗 实 习 、 业实 习 、 会 实践 、 会 调研 等 实践教 学环 节 。 毕 社 社
管理专 业 的教师虽 然数 量不 少 . 大 多是研 究 生毕业 后就 但
等 院校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改 革 提 出 自 己的 看 法 。
关 键 词 :高 等 院 校 旅 游管 理 实践 教 学
实 践教 学 是 高 等 院校 根 据 专 业 培 养 目标 的 要 求 , 有 计 划 地 组 织 学 生 以 获 取 感 性 知 识 、 行 技 能 训 练 、 高 综 进 提 合 素 质 、培 养 创 新 精 神 及 实 践 能 力 的 各 种 教 学 形 式 的 统 称 。 为 以 培 养 应 用 型 人 才 为 主 的旅 游 管 理 专 业 , 养 目 作 培 标 必 须 以 社 会 职 业 岗位 的 实 际 需 要 为 依 据 , 调 应 用 性 , 强 突 出综 合实 践 能力 的培 养 。现 行 高等 院校 旅游 管 理专 业
直 接 进 入 旅 游 院 校 任 教 的 ,缺 乏 行 业 工 作 经 历能 力 和 实 践 能 力 相 对 较 弱 , 而 理 因 在 指导 学生 进行 实践技 能操 作方 面存在 严重 不足 。 数来 少 自旅 游 行 业 的 教 师 虽 有 丰 富 的 从 业 经 验 和 专 业 技 能 , 理 但 论 基础 不 够扎 实 。 学 手段 和方 法 也 不够 科 学 , 近期 来 教 从 看 教 师整 体素 质 与 高校 实践 教 学要 求相 脱 节 的 问题 还将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实践等方面来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
首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实地考察、实习、企业实训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除了传统的旅游管理理论课程外,应增设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等。
这些课程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旅游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
而现代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
最后,学生实践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方面。
除了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学生还应有机会参与各类实践项目,如实地考察、项目研究、企业实习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实践等方面。
通过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以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旅游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备受青年学子追捧的热门专业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大,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以适应行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基于市场需求来进行调整和创新。
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及时更新和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
例如,在课程设计中引入新的热门景点和旅游线路,让学生对最新的旅游行业动态保持敏感,并且能够对市场中的变化作出应对。
二、项目实践的教学方法旅游管理专业涉及到众多的实践性工作,因此,采用项目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在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旅游项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解决问题。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理解旅游管理的理论知识,并利用实景演示和视听材料让学生获得更具体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四、实地考察与实习的教学方法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接触到实际的旅游项目和行业现场。
因此,实地考察和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酒店和旅行社等行业企业,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旅游业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管理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利用真实的旅游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让他们深入了解旅游管理的实践操作。
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革新研讨

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革新研讨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适应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实践要求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一个重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有时甚至实践重于理论,最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应用型人才;旅游业的中高层管理者都必须熟悉基层业务,或者从基层做起,这就决定了旅游高等教育不可以直接向旅游业输送高级管理人才,而只是培养有较强适应能力、较高实践技能兼具管理才能潜质的预备队。
旅游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与理论研究型人才的最大区别在于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比较强,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将所学与所做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中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分量、编排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落实,真正实现理论素质与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机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顺应旅游业高速发展及其对高素质旅游人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必须面向和服务于旅游业,是一种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专业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的最重要特征是与相关产业发展联系紧密,具有突出的实用性、职业性、实践性等。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就是这种职业性专业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及职业能力。
因此,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我们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培养这些素质的必要条件和真正环境。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深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评价由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项目化考核评价两个部分组成。
项目评价分文档评价和现场评价两个阶段进行,考核内容及分配比例如下:1.岗位考核评价体系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在具体实践岗位上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
主要由实践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实践岗位的部门领导或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并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核实和审核,校外指导教师的考核结果寄到校内指导教师手里或实践单位密封盖章后学生带回学校。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有必要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较高的竞争力。
2.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满足旅游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了解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4.注重本土文化传承:结合我国旅游业的特点,加强本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和本土意识。
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1.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创新实践、综合素质教育等课程,减少理论课程的比重,使课程体系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2.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加强与企业、景区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拓展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知名旅游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师生互访、联合培养等合作项目。
4.融入本土文化: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本土文化相关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本土旅游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提高他们的本土意识。
5.提升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教师。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旅游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6.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倡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效果评价1.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满意度,以评估改革效果。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文章编号 :6 2 7 9 2 0 1 — 6 — 2 1 7 — 8 4( 0 8)2 0 8 0 和必要 的实践经验 , 特别像旅行社 、 店管理等专业具有很强 的实 酒 务性 不是仅凭 阅读几本专业 书籍 就能把握的 , 因而在教学 中难免 重理论 、 轻实践, 就书本讲 书本 、 照本宣科 ” 而 校外企业有实践经 “ 。 验 的教师 , 往往又因为学历等制约不能进入高校 。具有一定实践 能 力, 又有扎实 的专业理论知识 和丰富实践经验的 “ 双师型 ” 教师非 常缺乏。师资的制约影 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3校 内实践教 学不受重视 . 些高职院校很注重其它专业的校 内实训 室建设 , 对于旅游管 理专业却认为旅 游专业技术含金量不高 , 而且毕业实习时去旅游企 业很快就能掌握 基本技能不需要再在校内建设 。 内实训室的缺乏 校 导致~些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如 《 厅服务与客房管理 》 《 前 、 餐饮服 务管理 》 学生昕起来很枯燥 , 其当讲到铺床 、 巾折 花 、 台、 等 尤 餐 摆 斟酒等这些技能时老师 只能 口头讲解不能演示 , 学生 自己不能体会 老师所讲 也不能动手操作 印象不深刻 , 逐渐对专业课程失去兴趣 , 等毕业实习时理论很难和实践结合起来 。
钟敏 c 2 82 ( 刊) 0 . 下旬 0
高职旅游 管理专业实践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改革的思考
口 刘 爽
( 阳职业技 术 学院 信
了一 些 改 革 的措 施 。 关键词 旅 游 管理 专业 实践 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1 G7 2
河 南・ 阳 44 0 ) 信 6o0
摘 要 旅游管理是一个 实践性很强 的专业 , 本文在分析 目前 高职院校 实践教 学普 遍存在 的一些问题基础上 , 相应提 出
旅游管理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应该是实践教学,应该围绕实践教学来进行当前职教课程改革,才能满足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离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实践的时间和内容都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预定的要求。
已定的实践计划无法开展、实践的内容过于单一、实践的时间远远不够、实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性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
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头市处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旅游淡旺季明显,旅游景区与各大旅行社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不仅如此,旅游景区与各大旅行社对人才的需求更偏重于实用技能型,经过培训能够迅速进入角色,承担旅游产品营销、导游讲解、团队安排等工作。
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实践教学,丰富学生实战经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和专业知名度的重要指标和体现。
构建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现代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
要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而且要重新制定各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方式方法,还要严格要求、强化管理、保证质量、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一、旅游管理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以培养适应包头市地区旅游行业特点,适应企业需求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中心,打破原有2+1或者2.5+0.5的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采用弹性教学、弹性实训的方式,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循序渐进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形成校园讲解实训一城市讲解实训一景区讲解实训一旅行社综合实训全方位学习过程,逐步推进,立体发展,综合培养。
实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1.培养实用的职业技能。
实训课程的开发与整体框架的衔接,四位一体,阶梯式实训课程体系的建立,学习情境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关于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关于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引言旅游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学科,其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然而,旅游管理教育的质量与教学模式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旅游管理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不足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各高校纷纷开展了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的探索。
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的现状课程设置不合理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旅游导论、旅游经济、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等,但是很多课程设置却不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
例如,一些高校未能重视海洋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兴领域的教学,并未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在于调整课程设置,以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
师资力量不足旅游管理教学需要的师资力量十分丰富,既需要拥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授,也需要掌握旅游业实践经验的行业人士。
目前,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偏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此外,由于旅游管理行业的特殊性,国内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各行业人才的共同努力,期望借此打破高校和行业的壁垒,将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纳入教学体系中来,共同推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不足旅游管理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实践教学经常被忽略。
高校缺乏与市场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提高,进一步影响了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
因此,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在于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充分结合实际,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运作技能。
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的路径建立行业高校合作机制当前,许多高校与旅游企业缺乏深度接触和交流,高校教学资源未能与企业的需求和实践相适应。
建立行业高校合作机制,通过教学资料、课程考核、教师轮换等方式,大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有效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构建“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构建“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专注于培养旅游行业从业人才的专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难以应对实际工作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引入“双主体”育人理念,即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共同构建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构建“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为该领域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构建一种更具活力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市场需求。
1.2 研究意义旅游管理是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如何构建一种符合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构建“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通过构建“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贴近行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深入了解行业运作,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更好地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学生在实践中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构建“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工作态度 ,加强 自身的心理、体能的承受能力 ,在 此基础上理解 、 接纳所在企业的文化 ,在不违反原 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 让游客没有后
收稿 日期 :2 1 一 —O 0 l1 1 0
综合竞争力不强 ,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 高 。旅 游 企业 的发展离不 开人才 的支持 ,人才是 旅 游企业 的核心竞争 力 ,旅 游人才创 新创业 的活力 和 竞争力 是旅 游企业 持久竞 争优势 的来源 。只有 不断 扶持旅 游人 才 的发 展 ,不 断提 高旅 游 人 才 的素 质 , 才能让 旅游 企业 的发展如 虎添翼 。 4 统旅游 管理专业 实践教 学的弊 端 .传 首 先 ,学 生在 实践实 习 中存在 一些 问题 。虽然 安排学 生进行 毕业 实践实 习 已成为旅 游管 理专业 实 践教学 的传 统 内容 ,但仍有 一些 值得关注 且亟待 解 决 的问题 。其 一 ,学 生对专业 的认 同感不 足 ,对 实 一 习 的 目的不 明确 。旅 游管理 专业服务性 强 ,需要 从 业人员 具 备很 强 的服务意 识和职业 素养 ,而 部分 学 生对该 专 业 的认 同感 不 强 .对 工 作 岗位 有 抵 触 情 绪 ,或 者 只想 应付过 关 。另一方 面 ,实习 目的不 明 确 ,实 习效果 差 ,更 助长 了学 生 的抵 触情绪 ,实 践 实 习的效 果不理 想 。其二 ,企业 的用人 需求 和实 习 计 划有 冲突 。旅游酒 店或旅游 企业一 般都希 望实 习 学 生有 三个月甚 至半 年的实 习时问 ,这 样 实习生 才 能熟悉 工作环境 ,进 而为企业创 造更 多的利 润 。然 而 ,旅游 管理专 业 的实践实 习 .是为 了让学 生全 面 了解 和学 习企业 各部 门的运作方 式 ,理 想 的安 排 是 实 习期 间轮换多 个 岗位 。这两种 不 同安 排和需 求 自 然就 形成 了矛盾 。 其 三 ,学 生在 实 习期 间 出现 的 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学生初次踏入社会 ,在陌 生 的岗位 上工作 ,难免 会 出现不适 应 ,或者其 他 这 样那样 的问题 ,造成情 绪波动 。而学校 在把 学生送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本文将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案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具备高素质、应用型、创新精神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熟悉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熟练掌握旅游业务流程和管理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4.强化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为旅游业的跨国发展输送人才。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1.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如旅游线路设计、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
2.实践基地: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加强与旅游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3.实践项目:开展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5.评价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1.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1)调整课程结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达到1:1。
(2)引入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实践性。
(3)开展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实习、实训机会(1)与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2)建立校内实训中心,模拟旅游业务流程,开展实训课程。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实践能力。
3.开展实践项目,培养创新能力(1)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提高科研素养。
(2)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开展旅游创新项目。
(3)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4.提升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特组织了一次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服务流程、市场营销以及旅游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本次实践教学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旅游市场日益繁荣。
然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这与旅游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形成了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了此次实践教学活动。
2. 实践目的(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
(2)加深学生对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 实践内容(1)实地考察:参观著名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探讨旅游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模拟演练:模拟旅游服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讲座与讨论:邀请业界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 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制定实践计划,确定实践地点,联系相关单位。
(2)实地考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景区、酒店、旅行社等运营情况。
(3)案例分析:收集典型案例,分析问题及解决方法。
(4)模拟演练:模拟旅游服务流程,包括接待、讲解、预订、投诉处理等。
(5)讲座与讨论:邀请业界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四、实践成果与收获1. 实践成果(1)学生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增强了学生的市场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
2. 实践收获(1)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
(2)拓宽了视野,了解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学科。
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4.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1. 旅游业基础课程实践:包括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财务管理等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旅游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2. 旅行社业务实践:包括旅行社业务流程、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策划等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旅行社的运营模式和服务流程。
3. 酒店管理实践:包括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服务与管理,旨在使学生了解酒店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4. 导游业务实践:包括导游讲解、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安全管理等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
5. 旅游信息管理实践:包括旅游信息系统的使用、旅游数据分析等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旅游信息管理的基本技能。
6. 实习与实训:组织学生到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的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模拟教学:通过模拟旅游企业的运营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摘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首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革方向,包括强化实践教学、拓展国际视野等。
在浅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中,重点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文章还探讨了如何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文章提出了优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配置的建议,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必要性、方向、创新、资源配置、促进、优化、教育、教学、学习、学生、大学、教师、教育部、教学质量、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教师队伍、管理体系、学习环境。
1. 引言1.1 引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是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更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更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创新的促进措施以及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关注和重视,为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缺点。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案一、背景分析二、问题分析1.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
2.教学方法陈旧,缺乏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主动参与的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实践环节不足,缺乏专业技能培养。
三、方案1.教学内容多元化,注重实践性。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引入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实际操作,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区、实地调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行业的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创新,增加互动性。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等,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3.加强实践环节,培养专业技能。
在实践环节方面,可以增加实习和实训的机会,与旅游业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并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四、实施计划1.教学内容多元化。
通过增加实践案例和实际操作的内容,结合行业需求,更新教材和课程设置,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2.教学方法创新。
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3.实践环节加强。
与旅游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4.考核方式改变。
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增加实践性考核,例如设计项目报告、实地调研报告、实践操作考核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预期效果:1.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提升,更加贴近旅游行业的工作需求。
2.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提升。
3.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总结: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旅游行业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大学 文理 学 院提 出适 用 型人 才 培养 的 “2 ” 13模 式: 即按照 因材 施 教 、 流 培养 的“ ” 分 1个原 则 , 成 立 学术 型综 合 班 和复合 型 特 色班 ,其 中复合 型
特 色班 在 实践 能力 方 面能 够 最大 限度 地 发挥 和
均设有旅游管理专业 ,各兄弟学院在旅游管理 专业 的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 , 如 何 突 出实 践教 学 , 为学 生 就业 打 开 出 1, 我们 5 是 1 共 同需 要 面对 的问题 。2 0 年 1 月 , 0 9 0 我们 在 中国
立暨首次研讨会上做了关于 《 旅游管理专业实
践 教 学探讨 》 的汇报 , 引起 了各 兄弟 学 院同仁 们 的兴趣 与关 注 。 第四, 旅游 管 理专 业 实践模 式 的探讨 研究 , 不仅 要求 学 院及 专业 教师 在 培养 学 生方 面 具有 前 瞻 『 更 应培 养 出具 有 前瞻 l 生, 生的学 生 。 游专 旅 业是 我 国 的朝 阳产业 , 发达 国家相 比 , 们 尚 与 我 有诸 多差 距 ,如 何培 养该 专 业所 需 的适 用 型人
收 稿 日期 :0 1 1— 2 2 1 — 1 2
作者简介 : 育松 (9 4 )女 , 士 , 海大学文理 学院副教授 , 事大学经济学教 学及 管理 类专业的 邢 17一 , 硕 渤 从
教 学 改 革研 究
独 立学 院是 我 国经 济 发展 与社 会 进 步进 程 中在教 育 界产生 的新 生 事 物 ,其各 个 方 面 的成 长都 是 处在 不断 探索 、 究 之 中 , 为 介 于 国家 研 作
渤海大学学报 哲 垫再学 学 版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研究与实践
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3篇)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之一。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环节,以期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 提高学生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能力;4. 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1)基础实践课程1)旅游市场营销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市场调查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
2)旅游财务管理实践:通过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等,使学生掌握旅游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旅游法规与政策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法规解读、政策研讨等,使学生熟悉旅游法规与政策,提高法律意识。
(2)专业实践课程1)旅游企业运营管理实践:通过企业实习、项目实训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
2)旅游目的地管理实践:通过实地考察、案例研究、目的地规划等,使学生掌握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3)旅游产品设计实践:通过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方案评估等,使学生掌握旅游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
4)旅游电子商务实践: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网络营销、在线支付等,使学生了解旅游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 实践教学活动(1)企业实习: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2)项目实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开展旅游项目实训,如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目的地规划等。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旅游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旅游市场状况等。
(4)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旅游管理竞赛,如旅游产品设计大赛、旅游目的地规划大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竞争。
首先,改革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学校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实地考察和实习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旅游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了解行业的运作和管理实践。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经营和案例分析等实践学习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
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通过实际项目的完成情况、实习成绩和实践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改革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例如,可以利用虚拟实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模拟真实的旅游管理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实践演练。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来授课,让学生与业界接轨,了解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举措。
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革新

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革新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1.专业知识的转化能力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的实质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进而转化为自身的工作能力。
实践教学的过程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通过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能力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当前社会上一致对毕业生持有眼高手低的看法,同时能大幅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几率,为旅游业注入活力和带动其稳健的发展。
2.从业的基本技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提出的另一个能力要求就是从业的基本技能,由于旅游业是一个面向性广泛,且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所以它要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例如,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分别来自于不同城区,说话口音也不尽相同,但标准的普通话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英语交际水平,能熟练进行口语交流。
实践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对当前社会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3.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旅游管理本身就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很多大学生缺乏善于发现问题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基本技能极大制约了大学生的发展。
而这一能力是很难从课堂上获得的,尤其在没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对自我的归属感产生怀疑,并认为自己不能适应这个行业。
因此,高校应积极为学生安排实践课,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发展问题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各大高校都将重点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忽略了实践的教学目标,教学理论脱离了实践应用,使得学生盲目实践,忽略了学习的根本,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到更好地运用,更使学生在学习中走了更多的弯路。
实践教学中各项因素的划分过于笼统、教学严重缺乏计划性,例如,学生的学时和学分的分配不均匀、教学中的具体程序的安排没有条理等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综合能力。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数智化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数智化1.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之后,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和期待更加迫切,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新文科理念强调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以数智化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旅游管理人才。
数智化可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数智化有助于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数智化手段,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数智化有助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数智化手段,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数智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只有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旅游管理人才,才能为我国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1 新文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
然而,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仍有一些与实践教学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
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结合本校的教育特色,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学、学、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
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
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3.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
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
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管理型人才。
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政策和法规也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一些,不能准确反映出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
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地利用理论来实践。
2.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
在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
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但采取的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另外,有些高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缺乏自身的活力和特色。
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实践教学的显着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我国许多高校旅游教育还是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遵循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律开展教学。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仍然是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
另外,学校与校外旅游之间主要靠教师个人或者同学自己,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建立起来的实习合作关系也比较松散。
在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旅游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挑选学生,这就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
另外,有些旅游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到好单位实习,加上旅游单位的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三、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
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时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
力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导向,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二是围绕市场培养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根据当前的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
三是加强动手训练。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若有旅游课题和项目,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增强其实践能力。
四是强调实用原则。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切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2.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完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逐渐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足鼎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础课程模块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专业课程由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课程模块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所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的场所,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与实际岗位相接近的训练,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
同时,高校也要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
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实践性也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由于目前的任课教师缺少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高校在招聘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时应该有意识地吸引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同时,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一
定的旅游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又能使老师了解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其教学能力。
另外,还要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进修学习,从而更多地掌握旅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同时,也可以从国内外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20XX,(2).
张淑贤,刘海洋.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XX,(3).
裴凤琴,李茂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探讨[J].河南,20XX,(20).
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X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