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经济学综合2006年考研试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综合编号:402

本试卷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西方经济学部分,共有l00分,所有专业必考;其二是国际经济学部分,共有50分,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专业必考;其三是政治经济学部分,共有50分,除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专业外其他专业必考。

西方经济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生命周期假说

2.货币供给乘数

3.奥肯法则

4.后此谬误

5. 公共品

6.停业原则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货币的职能和货币需求的原因。

2.简述通货膨胀的三种类型。

3.对土地征税会产生什么影响?

4.市场效率的限制?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并比较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

2.试述不完全竞争的经济成本。

国际经济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有效保护税率

2.许可证贸易

3.价格转移

二、简答题(共20分;请在A、B两组中选答一组,电子商务考生可选考B组)

A组

1.简述要素禀赋理论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主要差别。

2.就国际收支弹性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B组:

1.结合图形与公式,简要比较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中的边际效用规律及其产生原因。

2.简要举例说明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种类及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15分)

试述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对我国外贸政策的启示,并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相互联系。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纸币流通规律

2.资本周转

3.产业结构高度化

二、简答题(每题l0分,共20分)

1.你如何理解:“任何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这一论断?

2.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三、论述题(15分)

在论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谈谈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领域。

浙江大学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综合编号:402

本试卷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西方经济学部分,共有l00分,所有专业必考;其二是国际经济学部分,共有50分,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专业必考;其三是政治经济学部分,共有50分,除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专业外其他专业必考。

西方经济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生命周期假说

答:生命周期假说由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阿尼(Modigliani)等人提出的一种消费和储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每个人都是根据他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的。每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与储蓄决

策,均反映了该家庭谋求在其生命周期内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而每个家庭的消费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生命周期假说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能够以合乎理性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收入进行消费,消费的目标是实现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在所有消费者均如此行事的情况下,可以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中得出有关宏观消费函数的一些理论。消费者是理性的,因此他们根据一生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和储蓄,使一生的消费等于收人。所以,消费者的消费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的收入。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储蓄是为了未来的消费,人们之所以能在一生中均匀地进行消费,是由于储蓄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收入在一生中是变化巨大的。参加工作前主要靠借贷维持学业和生活,因此需要借助负储蓄来维持相对较高的消费。参加工作后靠工作和财产收入维持生活、还贷和准备退休后的开支,因此是正值储蓄和正常消费。退休后失去了工作收入来源,需要依靠储蓄来弥补日常消费开支,因此又进入了负储蓄阶段。所以,当一国的人口中年轻人和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时,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上也会出现较大的消费倾向或较小的储蓄倾向;而当一国的人口中中年人所占比重较大时,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上也会出现较小的消费倾向或较大的储蓄倾向。

2.货币供给乘数

答:货币供给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如果是活

期存款,它还能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e

d d r r R D r R D +==和,(D 为活期存款总额,R 为原始存款,d r 为存款准备金,

e r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如果在存款创

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供给乘数为:c

e d r r r k ++=1,其中c r 为现金-存款比率。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M =D +C u ,同时,引入强力货币H (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供给公式如下:

e d c c e d u u e d u u r r r r D

R D R D C D C R R C D C H M +++=+++=+++=11 影响货币供给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又能使银行存款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3.奥肯法则

答:奥肯法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奥肯法则可用公式写为:

y —y*=-a (u -u*)

式中y 代表现时的实际GDP 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 的增长率,“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a 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奥肯法则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奥肯法则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4.后此谬误

答:后此谬误是(post hoc fallacy)经济学上常容易犯的一类错误,具体是指把连续发生的两件事的前者当作后者发生的原因而产生的谬误。

后此谬误来自拉丁语“post hoe ,ergo propter hoc ”,意为在这个之后发生,所以是因为“这个”。如果这样推理:“因为A 先于B ,所以A 引起B”,那么,就会发生这种谬误,即如果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那么,就犯了所谓的后此谬误。无法把原因与结果分开是经济学的困难,仅仅观察时间往往并无帮助,因此,不能仅凭时间的先后来断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5. 公共品

答:公共品又称“公共物品”、“公共产品”,指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排他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排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竞争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国防、海上导航用的灯塔,就是公共产品。一个人享有公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