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体育教学曾经被认为只是体育技能的指导与传授,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没有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挖掘的机会。
但在今天的情境中以这样的观念来教育初中的学生,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从教学理念上讲,今天的体育教学需要创设灵活多变的、符合今天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项目与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47-01
作为我国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从传统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和单纯的人文主义取向的体育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对这一转变的进一步分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1)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
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2)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矗。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
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
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矗。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管理与操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并非单纯的把知识点、技能点更加明确,多做几个示范,多套用一些实际运用的战例那样简单,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管理与操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掌握好学情。
备课先要“备”学生,因为课是要讲给学生听,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状况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班级中学生的课堂状况。
只有掌握好这些情况才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要明确讲什么。
明确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细致的审核。
明确哪些需要讲,哪些不需要讲,哪些需要重点讲,哪些只需提到即可,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知识点。
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师自身对本课的重难点都分析不当,也就无法做到下一步对知识点讲解时进行精细化的操作。
(3)要明确怎么讲。
确定了重难点后,就要围绕这些要点深入思考讲解的方法。
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用什么方法来讲解学生易于接受,用什么方式来上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
在明确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要进行学生反映情况的估测,估测学生每一步会由什么反映,在哪个知识点、技能点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状况等,并且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一点是传统的粗放式教学所忽略的一点,而这正是进行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与操作的重要环节。
3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人追求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古人还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学生参加活动不积极、不投入,表现出明显的懒散状态,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学生在体育课中精神饱满、积极主动,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我们当前探讨的主要问题。
还有由于正规体育课程课时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
正规体育课程有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任务,不可能完全上体育锻炼课或活动课。
因此,为了保证体育锻炼时间就需要开展大量的包括大课间在内的课外体育活动。
但在学校里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较少或几乎没有,学生的主题自觉性较低,缺乏体育实践的能力,对体育活动的组织存在依赖性,学校里关于体育运动的组织社团较少,绝大多数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大课间的主导者都是体育教
师。
因而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组织陈旧、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内容随机性,使得学生下课宁愿聊天或是爬桌子上睡觉,大课间这样良好的锻炼机会得以浪费。
因此,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就尤其重要。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观念和技能。
教师的主导主要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
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
体育教育是时代和历史赋予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科的特点,依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观察体育文化,认识体育文化的观点、态度,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 体育课的教学环境
体育课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学习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环境的优劣。
一个好的设计师能根据建筑的结构要求,设计出样式新颖的建筑。
同样,一个体育教师,则要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和教学方法合理的设计、规划场地,科学的安排
器材,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教学条件下,以愉快和热情的心境去学习。
因此运动环境一定要整洁,新颖,美观。
教师的仪表要端正,举止大方,教态要然和蔼,避免过多的训斥,批评和板面孔上课。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良好的场地器材布置,亲切热情的体育教师,能影响学生锻炼的兴趣、情感、信心、意志和运动能力。
反之会使学生产生怕高、怕难、怕苦、怕惊险,大脑很容易发生抑制状态,适宜的兴奋状态很难出现。
上述情况说明,教学环境是搞好体育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容忽视的环节。
总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把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放在教学手段运用的首位,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
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车志宏.从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分析体育师资培养[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1(4):104-107.
[2] 体育教学编辑部.阳光体育大事件回放[j].体育教学,2008(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