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航天学院课程-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第3课-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4
2 2 2 vk rk
(3-11)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v 对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k 总是小于第 二宇宙速度,即 v k2 2 / rk ,所以 e 1 。
可见,运载火箭的自由飞行段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e r 轨道。 0 时, P 为常数,这时椭圆轨道就成为圆 形轨道。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推力:作用方向沿运载火箭纵轴指向前方。 地球引力:指向地心,作用于火箭的质心上。 阻力:平行于火箭的运动方向,指向相反。 升力:垂直于运动方向,指向向上。阻力和升力 的作用点是在火箭的压力中心上。
图3.2 作用力和力矩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M
C
1 2
v Sl
2
(3-3)
式中
C
——俯仰力矩系数;
l ——火箭的特征长度。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俯仰阻尼力矩 在俯仰方向上,还有俯仰阻尼力矩 M 。这是由 于箭体表面压力分布的变化和空气有粘性而产生了 摩擦力引起的。 其他力矩 由于空气动力和推力的作用线不与火箭的纵轴 重合,还存在着偏航力矩 M ,偏航阻尼力矩 M , 滚转力矩 M 及滚转阻尼力矩 M 等。
通常,把火箭在空气中飞行时所产生的总空气 动力,分解为阻力 D和升力L。 气动阻力的计算公式为:
D CD 1 2
v S
2
(3-1)
式中
1 2
S ——火箭的横截面面积;
v
2
CD
——单位体积气流的动能,称为“速 度头”; ——火箭的阻力系数。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r 1 v k rk cos
2 2 2
v k rk cos
2
2
2
k
2 2 k k 4 2
k
2
vk
2
2 rk
2
(3-8)
k
cos( 0 )
v r cos
方程(3-8)是一个圆锥曲线方程。通常写成
r P 1 e cos( 0 )
(3-9)
式中
“通径”,圆锥线的焦点参数; e —— “偏心率”; 0 —— 发射点和地心的连线与焦点轴的夹角。
dv v e dm mdt dt 1 m S e ( p e p a ) dt D m dt g sin dt
(3-6)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积分上式,得到主动段终点的速度为:
v k v e ln m0 mk Se
tk
1 m
0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在图3.7中,如果火 箭在 B 点,再一次点 火加速,使火箭的速 度达到航天飞行器在 该点的运行速度,它 就进入绕地球运动的 的轨道,此轨道称为 “卫星轨道”。卫星 的轨道高度和形状, 由运载火箭主动段终 点的速度矢量和空间 位置决定。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运载火箭的飞行轨道
(1)运载火箭的发射方案
运载火箭发射航天飞行器的飞行轨道有3种方案
图3.5运载火箭的飞行弹道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第一种方案:一次主动段就直接入轨。 这种方案比较简单易行,但消耗的能量比较多。 第二种方案:先用一段主动段,把大部分推进剂在较低 的高度上消耗掉,让火箭获得足够大的速度,而进入一 段自由飞行段(被动段)。当火箭飞行到预定轨道高度 时,再加一小段主动段,让火箭再一次加速进入预定轨 道。 火箭所携带的大部分推进剂,在地球附近就消耗掉, 比在离地球更高的地方消耗掉,可节省为提高火箭的推 进剂势能所消耗的这部分能量。第二方案就是利用这个 道理而设计的飞行轨道,所以比第一方案节省了能量。
火箭升力的计算公式为:
L CL 1 2
v S
2
(3-2)
式中
CL
CD
——火箭的升力系数。
和 C L 不但与火箭的外形有关,同时都随 速度和攻角的变化而变化。
C D , L 与马赫数 Ma C
和攻角 的变化规律见下图。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图3.3 C D 与马赫数 Ma 和攻角 的关系
( p e p a ) dt
tk
D m
dt
0
tk
g sin dtwk.baidu.com
0
(3-7) 式中
tk
D m
dt
0
——空气阻力引起的速度损失; ——地球引力引起的速度损失。
tk
g sin dt
0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据大量计算统计,引力速度损失,大约在1300~ 1800m/s之间,而阻力速度损失大约在100~200m/s。 在运载火箭方案论证初期,可以依据发射航天 飞行器的速度要求,用齐氏公式计算出理想速度, 再减去约2000m/s的速度损失,进行方案估计。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把火箭当作一个质点,K 为主动段。在主动段终 O 点 K 时,火箭所具有的速度为v k ,速度方向角为 k , 火箭至地心的距离为 rk 。如果 v k 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火箭将沿着抛物线 K B F 再入大气层。自由段的轨道 表示为: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二、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坐标与时间
研究空间飞行器运动的基本目的,是确定飞行器 在给定时刻的位置与速度。 因此,应建立描述飞行器运动的坐标系与时间系 统。 本节所叙述的惯性坐标系与时间计量系统本质上 均是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前者是利用地球自转轴的 基本定向性,后者是利用地球自转角速度的高度均 匀性。
一、航天器发射轨道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图3.1 卫星的发射轨道、运行轨道和返回轨道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作用在运载火箭上的力与力矩
运载火箭上作用的力有: 发动机推力 P
地球对火箭的引力G
气动阻力 D 和气动升力 L
控制力等。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2) 地心赤道坐标系
描述天体相对运动的惯性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取 在质量较大的天体的质心上,坐标轴的指向在绝对 空间固定不变。 在人造卫星的运动中,一般采用地心赤道为坐 标系OXYZ 。原点O 取在地心,OXY平面与地球赤道 面重合,OX轴指向某一确定时刻的春分点, OZ轴 取地球自转轴,如图3.8所示。
XOY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把作用在火箭上所有的力, 投影到速度方向( X 1轴)上, 推力: 重力: 阻力:
升力: 得到运动方程为:
dv dt 1 m ( P cos D ) g sin( )
(3-4)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r 1 v k rk cos
2 2 2
v k rk cos
2
2
2
k
2 2 k k 4 2
k
2
vk
2
2 rk
3 2
2
(3-8)
k
cos( 0 )
v r cos
式中,
3 . 896 10
14
m /s
称为地球引力常数。
可见,自由飞行段的轨道方程,完全取决于主动段终点的 速度 ,速度方向角和径向距离。
P ——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P
v k rk cos k
2 2 2
2
(3-10)
v k rk co s k
2 2 2
e
2
2
2 2 2 vk 2 2 2 v k rk co s k rk
4
1
v k rk co s k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图3.4 C L 与马赫数 Ma 和攻角 的关系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俯仰力矩”的产生 火箭发动机工作时,推进剂在不断消耗,所以火 箭质心位置随时在变。 同时,气动阻力和升力也随飞行速度和大气条件 而变化,所以压心也随之变化。 因此,火箭的压心和质心很少重合在一个点上, 阻力和升力对质心必然要产生一个力矩 M 。使火箭 绕横轴 O 1 Z 1 转动的力矩称为“俯仰力矩”,以 M 表 示, 其表达式为: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一、航天器发射轨道
二、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坐标与时间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航天器的轨道是指航天器的飞行轨迹。包括发射 轨道、运行轨道和返回轨道。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例, 发射轨道: 运载器从地面起飞到航天飞行器入轨。 主动段: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段; 自由飞行段:从火箭发动机停机到航天飞行器入轨。 运行轨道: 人造地球卫星进入所设计好的轨道执行任务。 返回轨道: 从人造地球卫星制动火箭点火,到再入舱降落到 地球表面的飞行轨迹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2)运载火箭的 主动段轨道
在主动段飞行时,作用 在火箭上的力和力矩 如图3.6所示
图3.6 在主动段作用于火箭上的力系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为发射平面坐标, X 1 O 1Y 1为速度坐标。图中 为地心角, 为俯仰角, 为 速度方向角, 为火箭飞行 攻角。
坐标系
(1)天球
优点: 可将空间的不同矢量平移通过同一天球中心, 从而用球面上对应的点表示这些矢量的指向,用连 接这些点的大圆弧表示矢量间的夹角,以建立一个 便于分析空间问题的几何模型,且能应用球面三角 公式解决问题。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春分点:黄道与天赤道的一 个交点。 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 道面(黄道面)与以地心为球心 的天球相交的大圆。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 道面约相交成23°27′。 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由于地 球公转观测到太阳在恒星间移动, 周期为1年。 黄道就是天球上的太阳周年 视运动轨迹。太阳由南向北过天 赤道的交点叫“春分点”,另一 个交点是秋分点。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第三种方案:与第二方案基本相同,只是要求自由飞行 段要绕地球半圈,即自由飞行段起点和终点正好在地心 的连线上。 这种发射方案所消耗的能量最省,所以称为“最佳 轨道”也叫做“霍尔曼轨道”。
在制定火箭发射方案时,要受到发射场区的位置、 测控台站的布局、航区和落点的安全等因素的限制,不 一定采用自由飞行段很长的理想发射方案,而可能会采 用多消耗一些能量,甚至经常采用一次主动段就把卫星 送入轨道的发射方案。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dv dt
1 m
( P cos D ) g sin( )
火箭在主动段飞行时,通常攻角都很小,所飞 越的地心角也很小,若略去不计,即得:
dv dt P m D m g sin
(3-5)
其中火箭的推力
P
为
P mve ( pe pa )Se
代入式(3-5)得到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3)运载火箭的自由飞行段轨道
运载火箭的自由飞行段,都在大气层以外,空 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火箭的自由飞行段的 运动,实际上是质点在地心引力场中的运动。如图 3.7所示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图3.7 火箭被动段的弹道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坐标系
(1)天球
基本概念:
为研究天体运动而引进的一个假想的圆球。 球心为坐标原点,视所研究问题的需要,取在 适当位置,如地心、飞行器质心、观测点等。 天球半径可认为是一个单位长度,从而使球面 上的大圆弧与所张球心角在量值上相等。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4
2 2 2 vk rk
(3-11)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v 对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k 总是小于第 二宇宙速度,即 v k2 2 / rk ,所以 e 1 。
可见,运载火箭的自由飞行段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e r 轨道。 0 时, P 为常数,这时椭圆轨道就成为圆 形轨道。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推力:作用方向沿运载火箭纵轴指向前方。 地球引力:指向地心,作用于火箭的质心上。 阻力:平行于火箭的运动方向,指向相反。 升力:垂直于运动方向,指向向上。阻力和升力 的作用点是在火箭的压力中心上。
图3.2 作用力和力矩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M
C
1 2
v Sl
2
(3-3)
式中
C
——俯仰力矩系数;
l ——火箭的特征长度。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俯仰阻尼力矩 在俯仰方向上,还有俯仰阻尼力矩 M 。这是由 于箭体表面压力分布的变化和空气有粘性而产生了 摩擦力引起的。 其他力矩 由于空气动力和推力的作用线不与火箭的纵轴 重合,还存在着偏航力矩 M ,偏航阻尼力矩 M , 滚转力矩 M 及滚转阻尼力矩 M 等。
通常,把火箭在空气中飞行时所产生的总空气 动力,分解为阻力 D和升力L。 气动阻力的计算公式为:
D CD 1 2
v S
2
(3-1)
式中
1 2
S ——火箭的横截面面积;
v
2
CD
——单位体积气流的动能,称为“速 度头”; ——火箭的阻力系数。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r 1 v k rk cos
2 2 2
v k rk cos
2
2
2
k
2 2 k k 4 2
k
2
vk
2
2 rk
2
(3-8)
k
cos( 0 )
v r cos
方程(3-8)是一个圆锥曲线方程。通常写成
r P 1 e cos( 0 )
(3-9)
式中
“通径”,圆锥线的焦点参数; e —— “偏心率”; 0 —— 发射点和地心的连线与焦点轴的夹角。
dv v e dm mdt dt 1 m S e ( p e p a ) dt D m dt g sin dt
(3-6)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积分上式,得到主动段终点的速度为:
v k v e ln m0 mk Se
tk
1 m
0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在图3.7中,如果火 箭在 B 点,再一次点 火加速,使火箭的速 度达到航天飞行器在 该点的运行速度,它 就进入绕地球运动的 的轨道,此轨道称为 “卫星轨道”。卫星 的轨道高度和形状, 由运载火箭主动段终 点的速度矢量和空间 位置决定。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运载火箭的飞行轨道
(1)运载火箭的发射方案
运载火箭发射航天飞行器的飞行轨道有3种方案
图3.5运载火箭的飞行弹道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第一种方案:一次主动段就直接入轨。 这种方案比较简单易行,但消耗的能量比较多。 第二种方案:先用一段主动段,把大部分推进剂在较低 的高度上消耗掉,让火箭获得足够大的速度,而进入一 段自由飞行段(被动段)。当火箭飞行到预定轨道高度 时,再加一小段主动段,让火箭再一次加速进入预定轨 道。 火箭所携带的大部分推进剂,在地球附近就消耗掉, 比在离地球更高的地方消耗掉,可节省为提高火箭的推 进剂势能所消耗的这部分能量。第二方案就是利用这个 道理而设计的飞行轨道,所以比第一方案节省了能量。
火箭升力的计算公式为:
L CL 1 2
v S
2
(3-2)
式中
CL
CD
——火箭的升力系数。
和 C L 不但与火箭的外形有关,同时都随 速度和攻角的变化而变化。
C D , L 与马赫数 Ma C
和攻角 的变化规律见下图。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图3.3 C D 与马赫数 Ma 和攻角 的关系
( p e p a ) dt
tk
D m
dt
0
tk
g sin dtwk.baidu.com
0
(3-7) 式中
tk
D m
dt
0
——空气阻力引起的速度损失; ——地球引力引起的速度损失。
tk
g sin dt
0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据大量计算统计,引力速度损失,大约在1300~ 1800m/s之间,而阻力速度损失大约在100~200m/s。 在运载火箭方案论证初期,可以依据发射航天 飞行器的速度要求,用齐氏公式计算出理想速度, 再减去约2000m/s的速度损失,进行方案估计。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把火箭当作一个质点,K 为主动段。在主动段终 O 点 K 时,火箭所具有的速度为v k ,速度方向角为 k , 火箭至地心的距离为 rk 。如果 v k 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火箭将沿着抛物线 K B F 再入大气层。自由段的轨道 表示为: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二、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坐标与时间
研究空间飞行器运动的基本目的,是确定飞行器 在给定时刻的位置与速度。 因此,应建立描述飞行器运动的坐标系与时间系 统。 本节所叙述的惯性坐标系与时间计量系统本质上 均是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前者是利用地球自转轴的 基本定向性,后者是利用地球自转角速度的高度均 匀性。
一、航天器发射轨道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图3.1 卫星的发射轨道、运行轨道和返回轨道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作用在运载火箭上的力与力矩
运载火箭上作用的力有: 发动机推力 P
地球对火箭的引力G
气动阻力 D 和气动升力 L
控制力等。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2) 地心赤道坐标系
描述天体相对运动的惯性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取 在质量较大的天体的质心上,坐标轴的指向在绝对 空间固定不变。 在人造卫星的运动中,一般采用地心赤道为坐 标系OXYZ 。原点O 取在地心,OXY平面与地球赤道 面重合,OX轴指向某一确定时刻的春分点, OZ轴 取地球自转轴,如图3.8所示。
XOY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把作用在火箭上所有的力, 投影到速度方向( X 1轴)上, 推力: 重力: 阻力:
升力: 得到运动方程为:
dv dt 1 m ( P cos D ) g sin( )
(3-4)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r 1 v k rk cos
2 2 2
v k rk cos
2
2
2
k
2 2 k k 4 2
k
2
vk
2
2 rk
3 2
2
(3-8)
k
cos( 0 )
v r cos
式中,
3 . 896 10
14
m /s
称为地球引力常数。
可见,自由飞行段的轨道方程,完全取决于主动段终点的 速度 ,速度方向角和径向距离。
P ——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P
v k rk cos k
2 2 2
2
(3-10)
v k rk co s k
2 2 2
e
2
2
2 2 2 vk 2 2 2 v k rk co s k rk
4
1
v k rk co s k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图3.4 C L 与马赫数 Ma 和攻角 的关系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俯仰力矩”的产生 火箭发动机工作时,推进剂在不断消耗,所以火 箭质心位置随时在变。 同时,气动阻力和升力也随飞行速度和大气条件 而变化,所以压心也随之变化。 因此,火箭的压心和质心很少重合在一个点上, 阻力和升力对质心必然要产生一个力矩 M 。使火箭 绕横轴 O 1 Z 1 转动的力矩称为“俯仰力矩”,以 M 表 示, 其表达式为: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一、航天器发射轨道
二、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坐标与时间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航天器的轨道是指航天器的飞行轨迹。包括发射 轨道、运行轨道和返回轨道。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例, 发射轨道: 运载器从地面起飞到航天飞行器入轨。 主动段: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段; 自由飞行段:从火箭发动机停机到航天飞行器入轨。 运行轨道: 人造地球卫星进入所设计好的轨道执行任务。 返回轨道: 从人造地球卫星制动火箭点火,到再入舱降落到 地球表面的飞行轨迹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2)运载火箭的 主动段轨道
在主动段飞行时,作用 在火箭上的力和力矩 如图3.6所示
图3.6 在主动段作用于火箭上的力系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为发射平面坐标, X 1 O 1Y 1为速度坐标。图中 为地心角, 为俯仰角, 为 速度方向角, 为火箭飞行 攻角。
坐标系
(1)天球
优点: 可将空间的不同矢量平移通过同一天球中心, 从而用球面上对应的点表示这些矢量的指向,用连 接这些点的大圆弧表示矢量间的夹角,以建立一个 便于分析空间问题的几何模型,且能应用球面三角 公式解决问题。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春分点:黄道与天赤道的一 个交点。 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 道面(黄道面)与以地心为球心 的天球相交的大圆。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 道面约相交成23°27′。 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由于地 球公转观测到太阳在恒星间移动, 周期为1年。 黄道就是天球上的太阳周年 视运动轨迹。太阳由南向北过天 赤道的交点叫“春分点”,另一 个交点是秋分点。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第三种方案:与第二方案基本相同,只是要求自由飞行 段要绕地球半圈,即自由飞行段起点和终点正好在地心 的连线上。 这种发射方案所消耗的能量最省,所以称为“最佳 轨道”也叫做“霍尔曼轨道”。
在制定火箭发射方案时,要受到发射场区的位置、 测控台站的布局、航区和落点的安全等因素的限制,不 一定采用自由飞行段很长的理想发射方案,而可能会采 用多消耗一些能量,甚至经常采用一次主动段就把卫星 送入轨道的发射方案。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dv dt
1 m
( P cos D ) g sin( )
火箭在主动段飞行时,通常攻角都很小,所飞 越的地心角也很小,若略去不计,即得:
dv dt P m D m g sin
(3-5)
其中火箭的推力
P
为
P mve ( pe pa )Se
代入式(3-5)得到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3)运载火箭的自由飞行段轨道
运载火箭的自由飞行段,都在大气层以外,空 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火箭的自由飞行段的 运动,实际上是质点在地心引力场中的运动。如图 3.7所示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图3.7 火箭被动段的弹道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坐标系
(1)天球
基本概念:
为研究天体运动而引进的一个假想的圆球。 球心为坐标原点,视所研究问题的需要,取在 适当位置,如地心、飞行器质心、观测点等。 天球半径可认为是一个单位长度,从而使球面 上的大圆弧与所张球心角在量值上相等。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