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大地母亲的乳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大地母亲的乳汁
一、水——生命的源泉
生命产生在水里,后来来到了陆地。
如今河湖、海洋仍然是很多生物的殿堂。
即使生活在荒漠中的生物也离不开水,水对它们来说更加珍贵。
地球上最多的生物生活在水里,最大的生物生活在海洋里。
水是生物生存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哺乳动物鲸,在演化过程中,由陆地又回到了海洋,成长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
海洋是最大的生物资源库和氧气制造厂。
漫长的生物演化史多半是在水中进行的。
地球母亲按照自身水的比例,创造出最高级动物。
人类身体的65%由水组成,其实人和很多生物都是水的溶体。
一切生命活动,如营养的吸收、运输、物质转化、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
新陈代谢过程就是复杂的流水线。
我们探讨一个星球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水。
精子是游泳好手,子宫是充满羊水的袖珍内海。
海洋孕育了生命,水是生命的源泉。
地球上原本无水,最初因大量火山喷发,产生挥发性气体,冷却凝结成水,形成震旦纪以前的沉积岩层。
寒武纪起水不断增加,形成海洋。
火山爆发趋于稳定之后,地球截获宇宙特别是水星、金星逃逸出来的氢、氧离子结合为水,使地球水不断增加,至志留纪达到最大值。
由于水星、金星逐渐干枯,地球截获的宇宙水减少,随着太阳风的吹蚀作用日趋加强,通过光致电离作用,地球水向宇宙逃速加快,使得地球水支出大于收入,日益减少。
特别是自更新世晚期进入全新世减少幅度更大,因此说地球水来自本身岩浆喷发和截获宇宙水,从无到有,由少变多,再逐渐变少,水在地球上越显珍贵。
二、水——大地母亲的乳汁
水能发出最响亮的音响。
雷电、波涛、瀑布、潺潺的流水共同奏响了地球上美妙的乐章。
水流和冰川是最强大的动力,最精巧的雕刻师,能改变山川,把大地勾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表现出亮丽的色彩。
水是最好的医生,能清除人们的
一切疾病和烦恼,水是用途最广泛的溶剂、清洁剂和调节剂,能参与多种化学和物理反应,水是大部分物质的中介和介绍人。
一旦没有了水,地球将布满污垢,生物将渴死,饿死或晒死。
水在五行中最活跃,最有凝聚力,最具领袖风范,它把土壤、岩石、金属、空气串联起来,共同完成孕育生命的使命。
水最有创造力,能改变物质的形状和性质。
它最友善,平和、公正,水蒸气总去往干燥的天空,水总往低处流,偏向干渴的土壤,直到平衡。
它毫不吝惜自己,水是大地母亲的乳汁,毫无保留地分配给她的儿女。
三、人类文化——溶于水的文化
水最顺从,最守法。
它不停地运转,满足了大地和生物的需求,带动了大自然的循环。
人类的出现改变了大地的格局。
人类无休止的发展,产生了对空间资源的多吃多占,而水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生产更多的粮食,耕种灌溉必不可少。
经过几千年人与土地和水的磨合,农耕文化不断成熟,涌现出几大文明古国。
如两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还有玛雅文明、中亚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与河流有关,都具有农田灌溉的s基础,进而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
因此农耕文明又叫水利文明。
近代的商业文明以及城市工业文明,与航海、水利和水的关系更加密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由于水源的充足,一代文明由发展到昌盛,由于水源的耗尽,文明随之消失。
一场洪水可以将多年积累的文明冲垮,水灾是中华农耕民族的最沉重忧患。
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中国共发生洪水1092次,1931年的江淮大水,造成40万人死亡。
中国有1/10的国土高度低于附近江河水面,正是这些地区人口最密,工农业产值占全国70%以上。
水在地球上分布不均,由此产生了对水的意识和利用方式的差别,进而发育成不同的文化,如渔猎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因纽特人的冰雪文化。
在北方干旱草原地区,没有充足的水供应农田,只能从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畜牧业。
人们不可能把有限的水调来调去,只能围绕着水草和积雪游牧,久而久之,一种适应干旱的游牧文化产生了。
农耕文化立足于改造自然,兴修农田水利。
而游牧文化则适应自然,尊重水和土地的天然状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纳入正常的水循环。
水的变化和多样性,引起了人类社会的多种多样,孕育了文化的丰富多彩。
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积累,无不打上水的烙印。
从对待水的态度和方式上,可以衡量出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和文明的程度。
中华各民族自古就把水放在重要位置,作为五行之一。
受到崇拜的图腾龙,就是生活在海里的水神。
南方有水族,过水节。
北方的达斡尔族同样有敬水神、过水节的习俗。
雪域高原的纳木错圣湖,冈底斯山的玛旁湖,是给人们带来福音、清除污垢烦恼和疾病的善湖,绕湖一周需半个月,在湖边经常能见到成群结队的藏族民众。
藏族和蒙古族不吃水中之物。
以前牧民常买活鱼放生。
为节约水,成吉思汗曾规定不许洗衣服,就是现在蒙古国仍保留用吊瓶洗手的节水习惯,而哈萨克族在下面还接个脸盆。
蒙古族认为无水无火是最大的不幸,不能在无水的家住宿。
歌中唱道:“山是父亲,水是母亲,山水相连,幸福美满。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河边草原,牛羊满坡。
”
水和热是制约生态环境的两大主因。
水热的不同组合造成了地球环境的千差万别。
水和热是生物进化以及多样性形成的动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多元文化形成的基础。
四、地球是个水球
海洋占地球表面71%。
地球上水圈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即使世界人口达到100亿,每人平均仍可占有水资源1.4亿立方米,对于我们星球上的水,人显得多么渺小。
虽然淡水只占2.7%,仍然是个巨大的数字,10个地中海也难盛下。
虽然99%固定在两极冰川和保存在地下,除去蒸发和回归大海,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还有7000立方公里,加上人工截流的共有9000立方公里。
就水而言,足可以让200亿以上人口过上幸福生活。
如果人类注意节水,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
水根本不应该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
水是地球最重要也是最多的物质。
地球是个水球。
地球上充足的却助长了人类藐视水的行为。
五、水——内蒙古大地的黄金
内蒙古属严重缺水的干旱地区。
地表水年总径流量370亿立方米,占全国1.4%。
全区人均占有水量464立方米,比全国平均少1852立方米,少2.8倍。
内蒙古总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07条,大于或等于0.1平方公里的湖泊4166个。
湖泊水域面积约7316.79平方公里,水量不大,淡水湖少,盐碱湖多,并且大部分分布于降雨量200~400毫米的东部地区。
目前内蒙古的湖泊呈缩小趋势,已干涸湖泊307个,面积达2388.9万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较20世纪60年代,短短20年间湖泊减少1321平方公里,总计退缩面积10943.4平方公里。
有人将湖泊退缩与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并称内蒙古生态环境中的四大突出问题。
内蒙古年降雨量3014.52亿立方米,单位面积年降雨量263毫米,是全国839毫米的31.3%。
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80%~90%消耗于蒸发,只有10%转化为地下水。
内蒙古地下水总贮量约25203亿立方米,潜水贮量11220亿立方米,承压水13983亿立方米。
地下水天然资源总贮量137.98亿立方米,占全国5%,而陆地总面积却为全国的12.3%,而且多数地区地下水矿化度较高。
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速,地下水利用过度,其矿化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特别是西部地区,很多已面临不能饮用的境地。
从资源一般耗水情况看,每采一吨煤,需一吨水,生产一吨钢,需37吨水。
按目前水平,每生产一吨小麦,用水量为300~500立方米,一吨稻米要1500~2000吨水,一吨牛奶要10000吨水,一吨牛肉要20000~50000 吨水。
按目前世界人均占有2000立方米水被认为是缺水,占有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内蒙古人均占有464立方米的水,而我国华北地区甚至南方的江苏省人均占有水量仅300多立方米。
内蒙古有限的水资源还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更加重了全区水资源的不足。
内蒙古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370.93亿立方米,其中嫩江和额尔古纳两大水源占83%,加上西辽河流域共占90%。
内蒙古还有43.4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37.3%的地面,为海洋水气难以涉及的内陆干旱地区,有的地方根本形不成地面径流。
内蒙古的降雨量东西差异极大,从400毫米每年以上到不足100毫米以下。
如扎兰屯的蘑菇气年降水量达511.2毫米,而西部的额济纳仅37.9毫米,相差450
毫米。
地下水同样存在地区不均衡,约占全区70%的广大地区,地下水贮量仅占全区地下水总贮粮的16%。
从水热情况来看,水分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热量不足,而降雨少的西部,热量较高。
这种水热不同地的格局,更加重了内蒙古中西部的干旱化进程。
内蒙古降雨的时间不平衡也相当突出,年变化大,且十年九旱。
20世纪50~80年代曾发生六个春旱年,七个夏旱年,连年干旱占20%~30%。
连续三年干旱占10%~25%。
最长达七年干旱。
全区降雨过于集中,一般夏季占60%~73%,呼和浩特1959年降雨达929.2毫米,1965年仅155.11毫米,相差6倍。
东胜曾在24小时降雨135.6毫米,鲁北曾在1小时降雨82.6毫米,包头曾在10分钟内降了全年
15%的雨量,共44毫米。
全区越是少雨地区,降雨的时间变率越大,往往造成暴雨成灾,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的浪费。
大风加剧了水分的蒸发。
内蒙古是全国的大风区之一,全区全年大风约20~80天,个别年份高达83天,春季大风日数占全年35%~40%。
干旱、大风、植被稀疏都同时发生于春季,因此特别容易引起沙尘暴。
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水。
可是如果没有水,其他资源又有何用?
六、再多的水,再大的海,也大不过人的贪心
地球总体上并不缺水,但分布不均,由于水分分布不均表现为不同的水分生态类型,生长着水生、湿生、中生和旱生各种生物。
每种生物都适应一定的水分生态环境,形成生物类型的多样性。
可是人类却不然,从水、湿地到极端干旱,都有他的踪迹。
两极、沙漠、高山、大海、天空都能去。
不久的将来还可能移居到别的星球。
人能把水引来,也可以把多余的水排走,还能让水做各种工作。
人类的胃口越来越大,利用水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20世纪50年代,人类年用水量1108亿立方米,经过40年达到4605亿立方米。
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缺水。
照此下去,到2020年,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也将步入缺水的行列。
我国是经济欠发达的缺水国家,但耗水量已达全国径流量的一半,已超过允许量的三倍多。
任意截流,拼命开采地下水,到处修水库,造成天然河流和湖泊的干涸,地面下沉。
400多个城市缺水,100多个严重缺水。
在缺水的同时,还有全国一半的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又是浪费水的大户。
不是以水定需,而是以需调水。
本来干旱区人畜饮水都困难,还不切实际地提出在干旱区也大力发展小城镇。
在草原上盖高楼,修广场,引种洋草坪。
仅包头市地下水开采量达50万吨/日,致使地下水位下降约20米,通辽市潜水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已扩展到百余平方公里。
上游截流造成黑河断流,东西居延海干涸,大片胡杨林枯死,绿洲消失,致使沙尘暴连年发生。
本来天然草原就面临干旱的威胁,水源不足,还要定居、舍饲、种树种草。
敖汉旗奥润苏木20年前20米以上的水井,如今全成了枯井。
把分散的牧点集中起来,搞围封转移,发展集约化养牛业,而牛是耗水量最多的牲畜,生产一吨牛奶要一万倍的水,而一吨牛肉的耗水量是2~5万立方米,相当于小麦的一百倍。
本来干旱区水比黄金贵重,还不顾生态成本,发展高耗水、高污染的造纸厂和矿山,还有越来越多的发电厂,向内地输电,那输的不是电,输的是血,是一个贫苦的病人向健康的富人输的血。
有限的水源被污染了,湖泊干涸了,鱼虾死了,鸟飞走了,欢乐的人民,无忧无虑的游牧民族成了干渴的生态难民,只剩下孤独的开发商和他们的发财梦。
七、善待水是唯一选择
在水的滋润下,社会繁荣发展。
随着水资源的枯竭而来的是社会衰退和文化消失,两河流域、楼兰古城、居延文明留下的是战乱、破碎的砖瓦、干燥的土地、屈辱和无限的回忆。
抽干了地下水,只花费电钱。
在湿地上开垦,说是搞生态建设。
我国是水灾最频繁的国家,又是水库最多的国家,黄河现有水库3183座,引水工程9800处,提水工程29000个,总库容量已经超过径流量,结果历史上经常闹水灾的黄河断流了把母亲河治死了。
黄河已无处下脚,又把矛头对准长江,甚至连我国唯一的处女河——怒江也不放过。
有人总结,古今治黄不外三法,一为封堵、二为疏导、三是把钱用于安置难民,恢复河道任其自由。
一为下策,二为中策,三为上策。
不管怎样,古人并未使黄河断流。
河北省已经修了l115座水库,17座大型水库,同时有20多个天然湖泊干涸了。
我国水患不断,但同时又是治水力度最大的国家,伴随劳民伤财的水利工程的实施水患有增无减。
1991年全国洪涝灾害损失700多亿,
1994年~1996年三年中年平均损失2000亿,1998年水灾损失2550亿。
当然我国水利工程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古代的都江堰已2000多年了,现在仍在使用。
一位美国学者说:这只能是外星人的杰作。
经过许多失败、教训,目前各国对修建水库、特别是大型水库,倍加小心。
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
一般建水库初期还可以,过后,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最后不过十几年,几十年,害大于利,不得不拆除。
有不少水库纯属钓鱼工程,投资越来越大。
河流和湖泊,从发源到入海,与湿地、海洋、周边环境,人类和生物,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我们怎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顾其他呢?水是大地母亲的血液,河流是血管,湖泊是肾,湿地是河湖的家园,我们怎能随便改动呢?
有人把水排除在物质之外,认为只有干重才有价值,水也常作为贬义词,如“水货”、“掺水分”,由此它被污染和浪费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最缺水的地区,如河北省的各城市,人均年用水216立方米,超过了首尔、阿姆斯特丹等国外生活用水较高的城市。
引为自豪的德国人,他们的家庭年用水量为50立方米,仅为美国的1/4,却为索马里的25倍。
在我国每立方米的水产出的价值,相当于先进国家的1/3~
1/10。
有人讲,中国农业利用率提高10%,这应该是容易做到的。
能节水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调水的总和,而且输水中的消耗还很大,可见节水的潜力多么巨大。
如果我们随便浪费10%,这也是不会受到谴责的,那南水北调又有什么用呢?近年来南方的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不是也出现了水荒吗?
干旱区地下水是比任何矿藏都珍贵的资源,内蒙古的地下水是多年的积累。
我们为了暂时的小利,煤、铁、纸、浇灌树木大量抽取地下水,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城市中的雨水顺着马路白白流走,在干旱区靠地下水维持农牧业也是不合算的。
之所以能够如此进行,是因为人们已习惯地下水白用,政策上支持打井,并且还得到奖励。
内蒙古90%以上地面水源来自山地天然林区,天然林复杂的结构可将暴雨变为溪流,源源不断地补充河川和地下水。
沙地和沙漠,由于颗粒粗,降水很快渗入地下。
毛细现象不发达,蒸发微弱,因此山地天然林、沙地、沙漠和湿地是干旱区的地下水库。
树木有调节气候的作用,但是本身也要消耗水分和营养,一公顷树木一昼夜耗水1800吨,天然林一般容易达到水分平衡,而结构单一的人工林,蓄水功能很差,随干旱的增大其耗水量也相应增多,而成为耗水大户。
气候既然造就了干旱区,那就有它的作用。
由于干旱,形成了地带性的草原和荒漠植被,发育了灿烂的游牧文化,在干旱区生存着宝贵的旱生植物和很多野生动植物,培育出很多优良蓄种。
由于干旱,使得内蒙古高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发挥着与东部湿润区完全不同的作用。
内蒙古大地为祖国和世界的地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水是干旱区的命脉,维持水的正常平衡,是我们一切工作必须遵守的原则。
水是书写历史的墨汁,没有了水,古老的中华历史就得终结。
水是大地母亲的血液,是养育我们的乳汁。
血和乳——最富营养的水;蜜水——最甜蜜的水;矿泉水——最能治病的水;汗水——最辛苦最具创造力的水;污水——最痛苦的水;泪水——最具情感的水。
水——抒发不尽的情感;水——说不尽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