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课后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后习题
注:楷书字体为没有精炼的或赘余的字句,可以自己随意作结。
导论: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仍然保持着勃勃生机,是因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发展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与时代、实践和科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具体化,逐步在各方面获得展开。
2.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为什么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怎样才能正确解决?
马克思列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
各国的物产阶级政党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地套用这些原理,而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按照本国本民族的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
(可不用,从中国具体的国情来解决和时代特点来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来一番变化,要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特有的科学理论。
在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实质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以中国特有的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和语言,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和语言,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已经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开放的世界环境。
实践基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际竞争更为激烈,世界各种力量围绕这场竞争的较量也日益显现。
(以上可以削弱)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各自形成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见书本第25页,科学体系见课本第26页的四个特点。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见书本第33页,科学体系见书本第35页的四个特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各自形成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第四,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它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见书本第42-43页。
4.如何正确理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见书本第44页。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使中国革命具备了转变的国际因素和时代条件。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准备了新的领导力量。
第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组织保证。
2.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性质是什么?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实现人民的解放。
动力是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
毛泽东认为,百年来中国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的对象,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外,还有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是主力军,还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毛泽东的一个创造性贡献是,把资产阶级区分为两部分: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
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
3.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及两步走的关系。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者的关系是一篇文章上篇与下篇的关系,只有上篇做好了,下篇才能作好。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4.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见书本第67页。
5.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首先,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但在中国的条件下,无产阶级人数比较少,单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的。
其次,虽然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阶级,人数也不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较少,但由于这个阶级曾经领导过辛亥革命,其经济成分在社会生活中又占了颇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很重要,是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也必须联合他们。
再次,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很强大的,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必须联合一切力量,还必须利用敌人的矛盾,对敌人进行瓦解、分化。
而且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大不平衡,决定中国革命将是一个异常艰难曲折的长期过程。
6.为什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大批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参加共产党,壮大了党的队伍,实现了党的群众性、广泛性,但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又被带入党内。
针对党内的这种思想状况,毛泽东指出,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7.如何认识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党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领导者;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党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
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大不平衡,决定中国革命将是一个异常艰难曲折的长期过程,无产阶级必须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的强我弱的态势。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优越的政治条件。
第二,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基本的经济条件。
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知道地位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文化条件。
第四,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援助,是中国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条件。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
但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胜利。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更进一步讲,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可能也不应该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由它去领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广大工农群众不允许这样做,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没有力量这样做。
中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上义社会转变。
3.什么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为什么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其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必然要求。
再次,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是全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5.我国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意义是:
1、及时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2、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的道路,这既能避免农村生产力的破坏,又能使农民愿意接受,顺利地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
3、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
2、多种形式,由低级到高级。
3、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经验:第87页标有小标题开始)
历史意义是: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这是中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贡献,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4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如何科学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详细的五个要素分析见书本100-102页。
2.为什么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生产力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第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概括了历史经验而作出的科学规定。
第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
第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为什么必须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
第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
第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有利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要求。
第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国国情和现代化进程的要求。
第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第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1.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要是用于论证现行政策合理性,所谓“初级阶段是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谈谈你的看法。
(主观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我国从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一直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自己概括以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社会自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一历史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已经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很不充分,在党和国家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方式上还存在某些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取得巨大进展,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小生立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
制为主体,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自己概括下,结合书本上第120页5.1.3上面一段。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在初级阶段。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概念和新结论。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们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理论起点和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制定和执行一切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
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同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内在统一性。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都是对时代课题的新的回答。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科学阐述。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体现了党的理论的完整性。
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6.我国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这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这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
特点是:
⑴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既防止急于求成,又要反对无所作为。
⑵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比较富裕型。
⑶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⑷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了100年就走完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常要用几百年走完的历程,并且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什么?如何理解“老三步走”和“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三步走”的战略(邓小平的“三步走”;江泽民提出的新三步)
⑴邓小平的“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⑵江泽民提出的新三步:
第一步: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第二步:2010年到建党1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步;建党100年到建国100年,实现现代化。
通常人们把邓小平提出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称为“老三步”,把江泽民提出的21世纪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步骤称为“新三步走”。
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两个“三步走”之间的关系:第一,从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关系角度分别阐述清楚“三步走”的提出背景,两个“三步走”的具体内容。
第二,两个“三步走”的共同点和承继关系,两个“三步走”都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其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者具有承继性,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步骤重点是在20世纪的后20年,即前两步,这20年目标比较具体,21世纪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则比较笼统,江泽民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步骤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化,主要是21世纪分阶段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
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步骤的第二步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江泽民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步骤是在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目标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8.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见书本第150页,有四点内容,后面是理解的。
第7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如何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
见书本第168页主要特征三点。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在收入分配领域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经营方式,不同的经营方式也要求有与之相联系的分配方式。
3.邓小平如何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内在统一的基础上,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自己概括出)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1.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湿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晚上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保障全体社会成员至少能达到最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