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政主体
行政管理学第2章
![行政管理学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24363019581b6bd97f19eae8.png)
(三)行政权力与其他国家权力的区别
1.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 (1)权力的功能不同。前者的功能是执行法律,后者 的功能是制定法律。 (2)权力的作用范围不同。前者的作用范围只是行政 权力的所属范围,后者的作用范围是全社会性的。 2.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 (1)权力发生作用的性质不同。前者的性质是积极主 动,后者的性质是消极被动。 (2)权力发生作用的方向不同。前者是垂直的、自上 而下的,后者是横向的、平行的。
能社会化同步进行构成现代行政管理职能的又一 显著特点
35
四、行政职能理论 有限政府理论 政府干预理论 有选择地干预政府职能理论
36
(一)有限政府理论
洛克:以自然法、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论证政府,认为
“既然政府得到的只是人们转让出来的有限权力,政 府的行为就一定有限的”。 边沁:从人性出发,强调以功利原则作为社会政治制 度的基础,强调政府应该负起保障人的健康、物价管 理、粮食供应和公民教育等任务,但对人们的经济活 动却不要干涉。 密尔:从人类需要自由的角度来论述问题的,反对政 府干预工业生产过程,也反对政府限制思想言论自由。 亚当· 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理论,政府 不应干预市场的自由 。
(一)政府的一般内涵 广义说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如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有代表性的 如英国《大众百科全书》的定义:“由政治单元在其 管辖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 政府的功能 (1)立法; (2)司法; (3)执行,行政 管理."
2
狭义说的政府,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 机关。《美国百科全书》是这样界定的:“政府一 词适应于管理团体和国家的机构及其活动。通常它 指的是诸如英国或日本这些民族国家或其分支如省、 市地方政府的组织机构及法定程序。就这一方面而 言,政府对已经确认为某一民族国家中成员的事务 进行管理。由此可见,政府就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 代理机构。"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章 行政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31f70a6814791711cd791766.png)
(六)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派出机关是指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 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派出机关 的法定职权主要有:
①对辖区内行政事务作出决定权;
②对本区域内行政事务的管理权;
③省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还拥有对所辖职能部 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与监督权。派出机关应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承担某一 方面行政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职能。
返回
第三节 其他行政主体
一、其他行政主体的含义及特点 (一)其他行政主体的含义及特点其他行政主体,
是指除行政机关以外依照法律、法规具体授权规 定而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其他行政主体具 有下列主要特点:
1.其他行政主体是指除行政机关外的组织。
2.行政主体和行政机关是两个联系密切的概念。 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行政机关并不 等于行政主体。
①行政机关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行政主体,行政 机关还可以是民事主体,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还 可以是行政法主体中行政相对方的当事人。
②行政主体不限于行政机关,还包括法律、法规 授权的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
2 行政主体资格的丧失。这是指已经取得行政主 体资格的组织,由于某种原因被撤销或取消授权 而失去其行政主体资格。
行政主体资格丧失后,原行政主体所实施行为的 法律后果与责任的继受,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 政机关承担。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 由作出解散或撤销决定的行政机关或其上级机关 承担。原是以授权方式取得主体资格的,由其主 管行政机关或所属行政机关承担。
(二)行政机关、行政机构、公务组织和社会组 织
此类划分的标准是根据行政主体的组织构成和存 在形态的不同。
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和行政机关组织法设立 并同时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组织。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章 行政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192f721e10a6f524ccbf85ce.png)
三、公安机关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人民警察的任用
1.人民警察的任用条件。 1.人民警察的任用条件。 2.人民警察的任用原则。 2.人民警察的任用原则。 3.任用途径。 3.任用途径。 4.任用程序。 4.任用程序
(二)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
1.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 。 1.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
2.人民警察的救助义务、帮助义务和公益义务。
2.是确定行使行政职权行为的法律效力的需要。
3.是确定行政复议被申请人、行政诉讼被告、行 政赔偿义务机关的需要。
4.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连续性、统一性的需要。
二、行政主体的类型
(一)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二)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
(三)外部行政主体和内部行政主体
(四)地域性行政主体和公务性行政主体
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一)行政机关委托组织的含义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因为接受享有某方面 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一定行政管 理职权的组织。
(二)受委托组织的条件和范围
1.受委托组织的条件。
2.受委托组织的范围。 (1)行政机关。 (2)行政机构。 (3)除行政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 。
本章思考题
1.试述行政主体的构成要件。 1.试述行政主体的构成要件。 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3.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4.试述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4.试述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5.国家公职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5.国家公职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二)地方行政机关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和性质。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地位和性质。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职权。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第二章行政主体
![第二章行政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853bde3fa32d7375a4178026.png)
• 原则上,这些机构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不具备行政 主体资格,但若这些机构获得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 则可在授权范围内获得行政主体资格。
• 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派出所在治安管理 活动中,对于警告、50元以下罚款事项享有裁决权, 故对此事项,派出所因授权而获得了行政主体资格。
•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三条
行政主体地位
行政主体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资格、地位与职务关系
• 三、行政主体间的职务关系 • (一)概念 • 行政主体作为管理者在享有和行使行政职权的过
程中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 (二)类型
•
•
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
公务协助关系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资格、地位与职务关系
• (三)行政主体的职务纠纷及其处理原则 • 表现:1.积极的权限纠纷 • 2.消极的权限纠纷
•
3、行政主体必须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这与前一个条件相联系,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
•
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关键,也是确立行政主体这一概
念的意义所在。一般而言,享有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即 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即享有行政管理职权
• 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机关或者社会组织是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领导关系
纵向关系 指导关系
公务协助 横线关系 监督制约
派出机关
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的资格问题:派出机关是 指由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行 政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 • 派出机关不是一级政府机关,但是,依据有关组 织法的规定,实际上履行着一级政府的职能,在一定 区域内对所有的行政事务享有管理权限,能够以自己 的名义做出行政行为,并承担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 故此,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行政法学 第二章 行政主体
![行政法学 第二章 行政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5bac9fc058f5f61fb7366648.png)
Hale Waihona Puke (二)行政主体的特征1.行政主体必须是承担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 动的组织。 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 动的组织。 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效 果(主要是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的组织。 4.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 组织。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二)行政主体与公务员 行政主体必须是组织并且是以自己 名义对外行使行政权的组织;公务员只 能是自然人,并且必须以行政主体的名 义才能对外行使行政权。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一、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
(一)行政授权 (二)行政委托 行政委托是指行政主体将其职 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 或个人来行使的法律行为。 (三)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区别
(一)行政授权
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或规章直接 规定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 部分或全部授予某个组织,或者法律、 法规规定由特定的行政主体,通过法定 方式,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 一部分或全部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 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 机关。 二、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 (一)中央行政机关 (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一)中央行政机关
1.国务院 2.国务院各部委 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4.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 5.国务院的办公和办事机构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 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 第三节 被授权的组织和受委托的组织 第四节 公务员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 四、确立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
2第二章行政主体
![2第二章行政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6435a26f58fafab069dc0229.png)
(三)与行为主体
直接、具体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和个人。 一是受委托的机关、团体; 二是行政人、公务员。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类型和地位
一、类型 (一)依实施行政职权的范围:外部行政 主体(按地域对社会相对人)和内部行政 主体(按隶属关系对内部相对人的管理) 各级政府内外兼具; 机关事务管理局是内部行政主体。 意义在于确定行政行为的有效性和行政行 为的被告。
7、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地方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承担某一方面行政事 务的组织与管理职能的工作部门。职能部门依照 有关法律规定独立享有并行使行政职权,以自己 名义作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对 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有行政主 体资格。 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的法定职权主 要有: 1.决定和命令的发布权。 2.主管行政事项处理权。
二、认定方法
区分(1)行政主体与非行政主体 (2)内 与 外 方法(1)按行政职权确认 (2)按行为性质确认
三、特殊情况的认定
1、在行政职权的法律关系中的主体问题:一是依法律法 规设立;二是依行政授权。授权方主体授权,使被授权主 体成为行政主体。 2、行政委托 3、行政联合 4、行政派出关系 5、临时行政机构的主体 6、越权 7、假象行政主体 8、作为相对人的行政机关 9、党组织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和特征
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 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 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 政事务的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是国家机 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 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是国家权力 机关的执行机关。它对国家权力负责,接受国家权力机关 的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具有以下特征: 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 2、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 3、国家行政机关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 并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的组织。 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行政机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2章 行政主体与行政职能(郭小聪,第四版)
![第2章 行政主体与行政职能(郭小聪,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222e29964bcf84b9d57ba4.png)
功能,•它第反三映级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过程和方式等。
通俗地说,– 第行四政级职能回答政府管什么、怎样管以及管
的结果等问题» 第五级
基本内容
从静态看,行政职
能反映政府活动的
LOGO
范围和性质
从动态看,行政职 能反映政府活动的 过程、作用方式和
作用方向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LOGO
2019/10/25
2.1.单1 击政此府的处基编本内辑涵母版标题样式 4
• 单击此处编国家辑和母地方版各级是文人国民家本政权府力样都机式由关相的应执的行人机民关代表大会产生,
– 第二级
•
第三级
政府不仅要向本级权力机关负责,而且要向上一级政府 负责并报告工作和接受其监督
我国政府的– 第四级
国事–理家务第职• 政的二第能–治管三级第级四级社会经济职发能展的管理
» 第五级
社会公共事 务的管理职
能
防外治 卫交安 职职职 能能能
统制信组提检 筹定息织供查 规政引协服监 划策导调务督
公社人 科共会口 教服保控 职务障制 能职职职
能能能
LOGO
15
2.3.3单击我国此政处府行编政辑职母能的版转标变题样式 16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行政管理学 (第四版)
郭小聪 主编
单第击二章此处行编政辑主体母与版行标政题职样能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2.第1 二行级政主体:政府
• 第三级
2.2 政– 第府四行级政的权力基础
» 第五级
2.3 政府的行政职能
LOGO
2019/10/25
02章行政主体
![02章行政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1a91341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1.png)
职权:1.制定行政法规权;2.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3.领导和管理全国各项行政工作;4.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它职权;
国务院组成
22
国务院会议
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常务会议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
全体会议国务院全体组成人员
23
(二)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29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工作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在政治上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分,直接对政府负责,但在行政上是专门权限的行政机关,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某项专门行政事务。就其管辖权限而言,按照国家法律和本级人民政府的政策、决议行使权力,处理行政事务,具有一定的行政主体资格。
9
(二)特征1.是一种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行政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关,但又不限于行政机关行政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关,但又不限于行政机关 2.是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不参加行政法律关系,而参加其它法律关系,只能成为其它法律关系的主体。3.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只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35
一般来说,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范围通常也是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的范围。当法律、法规授权这些组织行使行政职权时,它们即为被授权组织;当法律法规未授权,而是行政机关委托它们行使一定行政职权时,它们即为委托的组织。另外,下述两类组织也经常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某些行政职权: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治安保卫委员会和主要在一些大中城市设立的联防队。
8
个方面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法国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理论,对我国大陆行政法学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年,杨建顺等翻译的日本学者南博方所著的《日本行政法》也在我国出版,有关日本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理论随之为国内学界所熟悉。域外行政主体理论大大开阔了我国学者的眼界,并成为取代“行政机关”概念的首选对象。张焕光、胡建淼主编的《行政法学原理》是国内最早使用“行政主体”概念的教材,它指出“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组织”。此后,“行政主体”成为国内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章 行政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8aed778071fe910ef12df88d.png)
第一节 行政主体的含义与类型
一、行政主体的含义
即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 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对 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 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行政主体只能是一种国家机关或社会 组织; (二)行政主体是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国家 机关或社会组织; (三)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国家 机关或社会组织; (四)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 政职权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五)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自己行使行政 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 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课后练习:2004年第74题
1.关于国家行政机构,下列哪些说法是不 正确的? A国家粮食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B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是主管台湾事务 的办事机构 C财政部的司级内设机构的增设由财政部 审核,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 D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
课后练习:
2.下列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哪些? A某技术监督局委托的技术检验所 B某区街道办事处 C某市公安局的消防科 D某税务局局长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资格、地位与职务关 系
一、行政主体的资格 即行政机关和有关组织以独立法律地位 与管理者的身份参加行政法律关系时所应 具备的条件。
三层具体含义:
第一,行政主体资格是行政机关和组织参 加行政法律关系时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行政主体资格是行政机关和有关组 织以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参加行政法律关系 时应具备的条件。 第三,行政主体资格是行政机关和有关组 织以独立法律地位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条 件。
课后练习:2002年第69题
5.关于行政机关和机构的设立,下列哪些 说法是不正确的? A经国务院批准,省政府可以设立行政公 署 B经市公安局批准,县公安局可以设立派 出所 C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可以设 立直属机构 D经市政府批准,县政府可以设立区公所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96c3d68eb307e87100f696ab.png)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主体的关系
?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 行政主体与行为主体 ? 行政主体与公务员
? 职权行政主体与授权行政主体划分的意义 在于:由于职权行政主体与授权行政主体 的职权来源方式不同,因而对其行政行为 合法性审查的角度也将有所区别,对授权 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应首先 审查“授权关系”是否合法成立。
3、中央行政主体与地方行政主体
? 根据行政主体的职权范围的不同,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中央 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
? 外部行政主体与内部行政主体的划分以外部行政与内部行 政的划分为基础。由于行政法主要是公共行政法,因而在 大多情况下,行政主体限于外部行政主体。
外部行政主体与内部行政主体划分的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确定行政行为的有效性。内 部行政主体不能进行外部行政行为,否则该行政 行为不具有不具有法律效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确定行政诉讼中的被告。 内部行政主体不能成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
(2)行政主体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
? 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但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是行政主体。国家权力 机关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 察权,因此它们都不是行政主体。只有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的组 织,才是行政主体。
? 所谓“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系指这种组织的行政职权或者是由法律、 法规设定(行政权的法律设定)的,或者是由有关机关通过法定程序 授予(行政授权)的。
2、职权行政主体与授权行政主体
? 根据行政职权的产生方式,行政主体又可被划分为职权行 政主体和授权行政主体。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章 行政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3f1fd5e4b8f67c1cfbd6b804.png)
1、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是指它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地位。 2、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取决于其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 3、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来表现。
(二)行政主体资格、行政主体地位与 行政主体1、行政主体资格、行政主体地 位与性政治主体本身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1)行政主体主要由行政机关构成,但行政 机关之外的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内部的行政机 构在其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2)行政机关虽然都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但 并非在任何场合都是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只有 参加到行政法律关系中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时, 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职权确认的本质就是确认职权的来源问题,对 职权主体,应该核实其产生职权法律的内容; 对于授权行政主体,应该审查授权的合法性。 通过行政主体行为的性质确认也是一种途径。 如行政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不能称为行政主 体,只能称之为机关法人;只有从事行政活动, 实施行政职权时,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属 于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的职权范围不同
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的性质和法律来源
职权行政主体和授权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管辖的对象不同
地域行政主体和公务行政主体
(一)外部行政主体与内部行政主体
外部行政主体是指依法对行政主体之外的行政 相对人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主体; 内部行政主体是指依法对本行政主体的组成机 构、公务员或隶属于本行政主体的其他组织实 施行政管理的行政主体。 内部行政主体的类型:行政机关、领导机构、 办事机构、内部事务管理机构。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章 行政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c08282e5a58da0116c1749e9.png)
第二章行政主体一、行政主体的含义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一)引入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行政机关的三重身份:被授权的企事业单位的资格问题:被委托组织的资格问题:(二)行政主体的构成条件1.组织:不能是个人。
2.权:行政主体是享有行使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3.名: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4.责: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三)与关联概念的关系1.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机关B.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C.行政主体是享有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动、承担行政责任的组织D.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下列关于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关系的选项中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可以成为行政主体B.并非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C.成为行政主体的不限于行政机关D.行政主体是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地位的法律表述二、行政主体的类型1.外部行政主体和内部行政主体2.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3.职权行政主体和授权行政主体三、行政主体的范围(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指依据和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体系分为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两大部分。
1.中央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一般指国务院及其所属的工作部门。
国务院:所属的工作部门(共114个):(1)国务院组成部门:(27)外交部、国防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2)国务院直属机构(16)海关总署、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体育总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事务局、参事室、机关事务管理局、预防腐败局(3)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4)直属事业单位(17个)1、新华社;2、中科院;3、社科院;4、工程院;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6、国家行政学院;7、中国地震局;8、中国气象局;9、银监会;10、证监会;11、保监会;12、电监会;13、社保基金理事会;14、自然科学基金委;15、台办;16、新闻办;17、档案局(5)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26个)1、国防动员委员会;2、边海防委员会;3、空中管制委员会;4、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4、绿化委员会;5、学位委员会;6、防汛抗旱总指挥部;6、妇儿工委;7、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领导小组;8、残疾人工委;9、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0、关税税则委员会;11、减灾委员会;12、科技教育领导小组;13、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14、禁毒委员会;15、老龄工委;16、西部开发领导小组;17、振兴东北领导小组;18、抗震救灾指挥部;19、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21、能源委员会;22、安全生产委员会;23、防治艾滋病工委;24、森林防火指挥部;25、三峡建设委员会;26、南水北调委员会;26、纠风办(6)国务院办公机构:国务院办公厅(7)国务院办事机构:侨务办、港澳办、法制办、研究室(8)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机构(22)信访局、粮食局、能源局、国防科技工业局、烟草专卖局、外国专家局、公务员局、海洋局、测绘局、民用航空局、邮政局、文物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外汇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局、保密局、密码管理局、航天局、原子能机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核安全局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经总理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行政主体讲义
![行政主体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149f3d933d4b14e852468c9.png)
第二编行政主体第二章行政组织与公务员第一节行政组织法概述一、行政组织的概念行政组织是指以实现国家行政职能为目的,以行政职位为基本构成单位的组织。
行政组织包括两个:第一个是行政机关(对外),第二是行政机构(对内)。
行政机关是根据《宪法》和行政组织法组建的,能够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机关。
行政机构又称内部机构,处于行政机关内部,拥有内部职权。
内部机构不对外。
比如,公安局法制科。
特殊情况例外,行政机构得到了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时候,变成了被授权组织,此时可以对外。
比如,公安局的消防科得到授权对外。
二、行政主体行政主体联系行政诉讼被告的资格问题。
行政相对人联系行政诉讼原告的资格问题。
1.行政主体的标准有三个:名、权、责。
第一,以自己的名义,排除委托代理关系。
第二,行政权,排除民事权利。
(不要看形式,而要看内容)第三,责任,具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
2.行政主体包括两种:一是行政机关,二是被授权的组织。
(行政主体是理论上的概念,不是立法上的概念。
被授权的组织这个概念也很少提到,因为我们是在广义上用行政机关这个概念的,广义的行政机关包括被授权的组织。
)3.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作出行为指向的对象。
包括三个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在行政诉讼中,对原告资格不做限定,启动行政诉讼很容易。
对被告资格做了严格限定,行政机关败诉的可能性很大,不具备名、权、责行为就无效。
三、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包括以下三种:1.一般行政机关(一级政府),有人大的政府称为一级政府。
五级政府:国、省、市、县、乡。
包括国务院,省级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级政府(自治州、设区的市),县级政府(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等),乡级政府(乡、镇、民族乡)。
2.专门行政机关(工作部门或职能部门),即一级政府下行使对外职权的工作部门。
比如,**局。
不能对外行使职权的部分叫内部机构。
比如,**办。
国务院、省、市、县都有,乡政府没有工作部门。
3.派出行政机关(历史遗留问题)分为: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第二章行政主体(精)
![第二章行政主体(精)](https://img.taocdn.com/s3/m/25e91ccb28ea81c758f57889.png)
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
派出机构 公安派出所 税务所 工商所 设立机关 公安机关 税务局、税务 分局 设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14条
是否主体
授权时是 主体 同上 同上
工商局、工商 《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第2条;《工 分局 商行政管理暂行规定》
例:下列选项中关于派出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不具有行政主 体资格 B.自治区证券监督管理局是国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不具 有行政主体资格 C.公安派出所在《治安管理处罚法》授权范围内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D.税务所作为派出机构,在《税收征收管理法》授权范围内具有行政主 体资格
退 出 主 页 上一张 下一张
第二章 行政主体
国务院
性质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 国家行政机关 组成 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审计长、秘书长 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协助总理工作。国务院秘书长在总 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院设副秘书长若干人 ,协助秘书长工作。 任期 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2届
退 出 主 页 上一张 下一张
第二章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的类型 • 外部行政主体与内部行政主体 外部行政主体---对本主体之外实施行政管理权的行政主体。 内部行政主体--- 对本主体的组成机构、公务员、隶属于该主体的其他 主体实施行政管理权的行政主体。 • 中央行政主体与地方行政主体....... • 职权行政主体与授权行政主体 职权主体---行使宪法、法律、法规赋予的固有行政职权的主体。 授权主体---行使法律、法规授权的非固有行政职权的主体。 • 地域性行政主体与公务性行政主体.......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2)第二章 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2)第二章 行政法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952b8cdb28ea81c758f578b8.png)
(3)行政受益权 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 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为保证行政主体有效 地行使行政职权,维护行政秩序,国家向行 政主体提供各种物质条件,如财政经费、办 公条件、交通工具等。
(六)行政职责 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 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所 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权利义务的 具体体现,二者相伴生,是辨证统一的。
直属机构
办事机构
部委办管理的国家局
直属事业单位
(1)国务院——在我国,国务院掌理全国 行政事务,所以它实际上是权力最大的行政 主体。 (2)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各部、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和审计署等,负责国家行政管 理某一方面事务或某些职能的工作权限,是 国务院的组成部分,依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 事务具有全国范围内的管理权限。
(五)行政职权 1.行政职权的范围 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所享有的行政权的具体 表现. 行政职权一般可通过设立取得、授予取得及 自治规范取得三种方式。 设立取得以行政主体的设立而产生,并随行政 主体的消灭而消灭; 授予取得来自于法律、法规或有权机关的授 权行为。 自治规范取得是依据社会公共组织的章程、 规约等自治规范而获得社会公共行政职权。
行政主体仅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是行政 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但行政法主体的外 延要远远大于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中的重要一种。行政 机关是法律概念。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着一种 不完全的包含关系: 1.行政主体主要由行政机关构成。但 行政机关之外的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 内部的行政机构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 成为行政主体。
三、行政机关 (一)概念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 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二)特征 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 制。 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 制。 4.行政机关具有一定的行政机构及公务员编 制。 5.行政机关活动方式的主动性、直接性和经 常性。
第二章行政主体
![第二章行政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2626539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0.png)
任期
5年
会议 制度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政府会议分为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全体会议由本级政 府全体成员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政府常务会议, 分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 和秘书长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直辖区的人民在政府常务会议,分 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组成。省长、自治区主席、 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召集和主持本级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政府工 作中重大问题须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A.派出机关 C.行政主体
B.派出机构 D.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
答案:D
退 出 主 页 上一张 下一张
第二章 行政主体
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
派出机构 设立机关
பைடு நூலகம்
设立依据
是否主体
公安派出所 公安机关
税务所 税务局、税务 分局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14条
授权时是 主体
同上
工商所 工商局、工商 《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第2条;《工 同上
退 出 主 页 上一张 下一张
第二章 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的范围
国务院 • 国务院各部委、委员会 • 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退 出 主 页 上一张 下一张
第二章 行政主体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涵义
调机构
受委托组织和个人
退 出 主 页 上一张 下一张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相关实施行政行为主体的地位
退 出 主 页 上一张 下一张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章行政主体 案例分析
![第二章行政主体 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56f125af45b307e8719746.png)
结合行政主体理论,分析此案中的盐务局是否具备该行政强制措施的执法主体资格?执法主体资格和法律依据,是行政执法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案情介绍:丰祥公司诉上海市盐务局行政强制措施案(200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丰祥公司分别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央子镇第一盐厂、安徽省定远县盐矿调入工业盐共计302吨,于2001年5月16日到达上海铁路局金山卫西站。
上海市盐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盐务局)于2001年5月21日作出(沪)盐政[2001]第9号盐业违法物品扣押强制措施,认定:上海丰祥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祥公司)违反《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在不具有经营工业盐资格的情况下,从外省市调入工业盐至本市。
根据《盐业行政执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丰祥公司作出了扣押工业盐共计300吨的行政强制措施,并将(沪)盐政[2001]第9号《盐业违法物品封存、扣押通知书》送达丰祥公司。
丰祥公司对该强制措施不服,向上海市商业委员会提起行政复议,上海市商业委员会于2001年8月21日作出沪商复决字(2001)第1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了盐务局的扣押行为。
丰祥公司不服,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就扣押措施的行政主体资格问题,一审之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认为:盐务局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具有查处盐业违法案件的职权。
结合其他理由,作出了维持上海市盐务局的扣押行政强制措施的判决。
丰祥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庭审中,盐务局就其具有扣押违法经营工业盐的职权,向法院提供了以下法律依据:1.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1990年)第4条规定:“轻工业部是国务院盐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盐业工作。
省及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盐业工作。
”2.轻工业部《盐业行政执法办法》(1991年)第7条第1款规定:“各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盐政执法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盐政执法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行政主体
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行政主体必须具有行政职权,否则不可能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B行政主体必须具有对外名义权,否则不可 能成为行政主体。 C行政主体必须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否 则不可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D只有国家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第二章 行政主体
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一)行政职权 (二)行政优益权 1、行政优先权 ◆先行处置权 ◆社会协助权 ◆公定力 2、行政受益权 (三)行政职责 (四)行政权限
第二章 行政主体
(三)国家公职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三、公务员的奖惩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十一条 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四条 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章 行政主体
3. 注意 (1)既没有授权,也没有委托的,而进行 处罚的,是民事诉讼问题。 (2)行政机关委托行政处罚的组织只能是 事业组织,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 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 (3)行政许可的实施只能委托其他行政机 关,不能委托其他个人、组织、机构
第二章 行政主体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行政授权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的明确规定。 B行政委托不导致行政职权的转移。 C受委托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 行使行政职权。 D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必须以授权的行 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行政主体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一)概念 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作 出行为,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二)特征 (权名责体) (1)依法享有行政职权。 (2)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为。 (3)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4)只能是组织。
第二章 行政主体
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1)行政主体不只包括行政机关 (2)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而行政机关不一定就是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后者除行政主体外,还包括行政相对人 3.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 行政主体由公务员组成,行政行为由公务员 做出,但公务员不是行政主体
第二章 行政主体
2.区别 (1)根据不同。行政授权是根据法律法规 规章的明文授权规定;行政委托是依法进 行,不如授权严格。 (2)效果不同。行政授权使被授权主体享 有行政主体资格,而后者不是。 (3)责任承担主体不同。被授权主体就是 责任主体,后者则是委托人为责任主体。 (4)承受主体不同。前者只能是组织,后 者可以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行政主体
教学目标 1.掌握行政主体的概念和范围 2.了解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的关系 3.掌握公务员的概念和公务行为的基本特征 4.掌握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和范围 重点和难点 1.行政主体的概念 2.了解特殊行政主体的几种形态 3.公务行为和私人行为的区分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一节
第二章 行政主体
四、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 国务院组成部门 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职能部门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派出机关
第二章 行政主体
注意:国务院的办事机构一般不具有行政 主体资格,如侨务办公室、港澳办公室、 法制办公室等 (练习)下列哪些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A、中国人民银行 B、国家知识产权局 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D、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
第二章 行政主体
五、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一)概念 依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 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 (二)范围 1、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行业组织 3、工青妇等社会团体 4、事业与企业组织 5、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和特设 机构
第二章 行政主体
六、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 1.概念 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规章把某项行 政职权授予某个组织。 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把某项行政职权委 托给个人、法人或一定组织。
(二)义务 1、服从管理 2、协助公务 3、维护公益 4、遵守法定程序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三节
行政相对人
一、概念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 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 权益的个人、组织。 二、行政相对人的分类 个人相对人∞ 组织相对人 直接相对人∞ 间接相对人 抽象相对人∞ 具体相对人 授益相对人∞ 侵益相对人
第二章 行政主体
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 1、违法行政行为抵抗权 2、参与权 3、知情权 4、正当程序权 5、监督权 6、申请救济权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节
公务员
一、概述 (一)概念 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二)特征 (1)依法履行公职(工勤人员) (2)纳入国家行政编制(野战军) (3)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第二章 行政主体
二、国家公职关系 (一)概念 依据法律规定,行政公务人员基于一 定的行政职务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权利 义务关系。 (二)内容 公务员的权利 公务员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