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动力学与本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77年,七七工程,研究过程历时10多年,是我国首次进行的大比例现场化爆
炸试验,最大规模做到1:1的500tTNT原型洞库炸药试验,在国际上也属罕见。 与岩石动力学相关的研究课题有岩体中应力波传播与衰减规律、爆破漏斗与 破坏分区。 • • 1987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 国岩石动力学学科发展走向新的里程。 1988年,岩石动力学专委会每两年组织召开“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
岩石动力学的研究范畴
• • 岩石本身的动力特性的研究 岩石在各种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效应
• 岩石动力学既是具有相当理论水平的自然科学又是与工程实际紧密相 连的应用科学
• 岩石动力学的发展除了理论研究外还依赖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和实验技 术的进步
岩石动力学研究发展
• • • 20世纪60年代,湖北大冶铁矿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爆破动力效应试验。 1965年,国家科委与国防科委同意成立防护工程组,并将“防护工程问题的 研究”增列为10年规划中的国家重点项目。 1965-1980年,我国曾多次进行大规模的防护工程与国家安全工程现场试验, 奠定了我国岩石动力学研究的基础。
岩石动力学
岩石动力学概念
• • 定义:是研究岩石和岩体在各种动载荷或周期性变化载荷作用下的基本力学 性质及其工程效应的学科分支。 常规的岩石力学系指应变率在1×10-5~1×10-1S-1之间的荷载范围,如常规的 刚性伺服试验机荷载;当应变速率小于1×10-5S-1时,属于岩石流变学研究范 畴;当应变率大于1×105S-1时,岩体处于热流体状,属爆炸流体力学范畴。 因此,只有当应变率在1×10-1~1×104S-1之间的荷载范围才属于岩石动力学研 究范畴,如动载机、霍布金逊压杆、常规爆炸荷载等。
第十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专题 第十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专 第十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专 题 题 岩石动力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岩石动态力学性质与本构关系 岩石动态力学性质与本构关系 岩石动力学学科发展与回顾 岩体中应力波传播与衰减规律 岩体中应力波传播与衰减规律 岩石动态力学性质与本构关系 岩石动态破坏机理与数值模拟 岩石动态破坏机制与数值模拟 岩体中应力波传播与衰减规律 岩石洞、基、坡动态稳定性分析 岩石洞、基、坡动态稳定性分析 岩石动态断裂机理与数值模拟 岩石爆破与技术 岩石锚杆、锚索抗动载效应 岩石动力学与防护工程 岩爆与冲击地压机理研究 岩石爆破与技术 洞、基、坡动态稳定性分析 岩石工程的安全与防护 岩爆与冲击地压机理研究 锚杆、锚索、土钉抗动载效应 岩石工程的监测与监控 岩石工程的安全与防护 岩石爆破与技术 岩石动力参数的测试新技术与新方法 岩石工程的监测与监控 岩爆与冲击地压机理研究 其它与岩石动力学相关的研究 岩石动力参数的测试新技术与新方法 岩石动力参数的测试新技术与新方法 其它与岩石动力学相关的研究 桩基动测技术与应用 其它与岩石动力学相关的研究
• 王明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解放军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
生导师。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候选人。主持了总后 勤部全军“十一五”重点项目“×××××工程地下洞室安全稳定及××技术研 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深地下防护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深部围岩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研究”,研制了深部岩体 分区破裂化现象模拟实验设备和深部岩体动态特性多功能试验系统等仪器设 备,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获得了有重要价值的理论与实验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岩石动力学领域专家代表
• 孙钧:院士,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高校地下建
筑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地下结构理论研究,对发展地下结构流变力学、粘弹 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学科有重大贡献。出色地完成了多项重大 工程、国家基金和科技攻关任务。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 1 创建高校第一所地下建筑工程专业 2 开拓了地下结构工程力学
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
1987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 着我国岩石动力学学科发展走向新的里程。从1988年始,岩石动力学专委会每 两年组织召“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2013年10月重庆大学举办了第十 三届会议。学术大会坚持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的宗旨,将全国从事岩石动力 学研究的学者、技术人员召集在一起,共同研讨我国岩石动力学学科建设,交 流研究成果、展望发展趋势,在我国岩石动力学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与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