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见征求函
各分院(系部):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见附件)前期研究已经完成。现将初稿发给各分院(系部),欢迎大家提供宝贵意见。征求意见时间:2011年3月31日至2011年4月8日,联系邮箱:297106101@,联系人:周蓉,联系电话:8123568。
感谢大家支持!
教务处
2011年3月30日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等文件精神,提高我院课程建设水平,深化学院内涵建设,以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引领、促进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要求,学院就今后一个时期课程建设有关事宜,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课程建设要体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的办学定位。
(二)课程建设要综合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团队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三)课程建设要集教学名师、精品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把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估工作结合起来,把学院投资建设与课程自我发展结合起来。
(五)在抓好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采取“重点扶植、稳步推进、成熟一门、发展一门”的措施,积极培养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三级梯度”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和良性发展机制。
二、建设目标
以提高我院教学水平、培养高质量的合格高职人才为目标,按院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梯度”的精品课程建设思路,对课程建设进行规划,分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以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任务中的课程建设目标和其
他专业中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先导,逐步建成一批院级、省级乃至国家级优秀的课程,并辐射带动各类课程建设,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至2012年底,学院力争建成100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各专业应保证至少每专业2门以上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其中40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0门建成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同时,各分院(系部)在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和对应工作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参照相应职业资格标准,完成所有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论证工作。
三、建设内容及要求
课程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按照上级部门文件精神要求,应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切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注重课程设计;注重课程资源库建设;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课程实践环节建设;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为此,我们应着重抓好并落实以下各项工作:
(一)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
各分院(系部)要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按照以上目标任务合理规划年度课程建设工作,整合课程资源,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年度规划要充分考虑与优势、特色、精品专业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名师评审等工作的一致性,把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负责人身上,并以此带动支撑课程建设的师资队伍与实践条件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切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要通过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鼓励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由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主讲专业技能课程。
(三)注重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准确定位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要重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并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2.教学内容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并结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选取。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整合、序化。
3.教学设计要积极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并能够以典型产品和服务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做结合。
(四)注重课程资源库建设
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教案、教材、实训指导书、习题库、网络资源等。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课程必须自行编写教材)。
(五)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习题、实训(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六)注重课程实践环节建设
课程设计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要重视学
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互动。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室)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保证能力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原则上专业课的精品课程建设至少要有1个比较固定的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中50%以上的项目要在实训基地完成。
(七)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各分院(系部)及相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要求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多上讲台并承担课程建设工作,鼓励青年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并以此作为教师岗位聘评、评先评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以及分院(系部)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课程申报要求与程序
各分院(系部)做好宣传动员,组织教师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确保每年每专业至少建设1门。精品课程将从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中择优产生。
(一)院级精品课程申报要求与程序
1.院级精品课程申报要求
(1)各分院(系部)要切实加强院级精品课程推荐工作的领导,做好宣传动员,组织教师踊跃申报,研究、讨论、择优推荐所申报的课程。
(2)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具体要求详见《院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以下简称《评审指标》,附件1)。
(3)申报的院级精品课程应兼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要针对高职特点,注重与后期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