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永远在路上,探究永无止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永远在路上,探究永无止境
---敬业师德故事
xxx
98中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观上离不开自己永无止境的学习与探究,客观上更离不开集体为个人成长搭建的平台。

20XX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高效课堂专家报告会》,其中山东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深深地吸引了我:这种课具有可复制性,只要有教案,谁都可以上。

突出的是学生而非教师。

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的亦师亦友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朋友。

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思维和能力,教师教会了学生自学。

我为自己柳暗花明欣慰不已。

从此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开始踏上了新的漫漫学习与探究路。

20XX年5-8月我开始潜心学习研究“三三六”教学模式,反复看录像,学习其外在表现形式,琢磨其内在实际操作要领,并开始着手按其模式备课。

9月份,我开始对“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形式进行摸索-分组、排座位。

9月下旬我开始对“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内容进行摸索-按课前备好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让四个自然小组进行竞争比赛,读书回答问题。

学生分为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秀生,问题分为基础线索、灵活运用提升能力、提高思想境界三个维度。

10月份已经基本能熟练运用此模式了。

课堂上学生要干的事太多了:读完
大字读小字,找完线索锻炼能力,发现完盲点品味思想变化。

相反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清闲,除了偶尔纠错、答疑解惑、导引线索之外,剩下的只有做观众的份了。

学生读书自学能力一天天在增强,思维一天天活跃起来,令人惊叹的是课堂上能激发出许多新思想,补充了许多课本上的盲点。

每学完一节课,学生对其线索内容清楚,运用能力提高,有了判断是非的标准、思想境界提高了。

另外课堂学习时间缩短,有效性提高,这原来就是国家推广的高效课堂!好处多多,值得推广!11月期中考试平均分竟高达80分,直到20XX年4月期中考试一个班平均成绩达89分,看来学内容初步摸索成功!
学习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是困难重重,到处站立着拦路虎。

9月份,在对“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形式进行摸索-分组、排座位时,发现我校生源太差、纪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每节课前挪桌椅太浪费时间等不利因素,我徘徊:每节课都这样浪费时间,这是在慢性自杀!不行,必须改!可怎么改呢?我处于纠结当中。

另外,“三三六”教学模式的高效出自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作业,意即课下功夫深,课堂才高效。

在课前要给学生加重负担,这不适合我校的生源情况,也浪费纸张;必须将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合二为一,将导学案变为讲学稿,节约用纸;可是这样课堂时间却不够用,如何操作好呢?很是让我费劲了好长时间。

还有,让各小组的学困生轮流完成基础内容的形式太死板,有时僵局,很费时间,不利于操作,也不利于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我的思维智慧停滞在这里相当长一段时间,虽然经过多种方法的多次尝试,但都不尽人意。

再如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虽然能使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范围内,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很有限,这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所以学到的知识依然比较浅显,这一点从近两次的考试中明显能测试出来。

虽然现在学生自学教材的能力很强,但试题综合性稍强,学生高分率便不尽人意。

经过多次多角度测试慢慢暴露出这一弱点,这着实令我窒息,怎么办呢?我又一次由欣喜转入了悲痛之中。

……
学习道路上没有探究就没有改进,没有改进就没有成功。

针对“在对‘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形式进行摸索-分组、排座位时”遇到的问题,我徘徊纠结之后,毅然决然地废除了“三三六”这种教学外在表现形式,恢复了更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传统四小组模式,每节课自然进入课堂,不用做那些无用的形式表现功,结果课堂秩序井然。

针对“‘三三六’教学模式的高效出自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作业,在课前要给学生加重负担,不适合我校的生源情况”这一难题,我想到:一打预备铃,就让课代表带领学生齐读课文,达到预习的效果,又节省时间,巧妙地将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合二为一;我用电子稿备教学设计和导学案,上课时用多媒体呈现出来,既节约纸张,又不用麻烦同事帮忙;今年暑假又听从杨思留学回来的兄弟学校的老师说他们用讲学稿,我觉得更贴切,又将导学案变为讲学稿。

这样一来,这些难题一个接一个被我解决了。

针对“让各小组的学困生轮流完成基础内容的形式太死板,有时僵局,很费时间,不利于操作,也不利于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这一困惑,我的思维智慧停滞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尝试过让全班举手,尽量叫学困生回答,并及时给
予鼓励,四小组形成竞争,对学困生起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不尽人意,不能堪称完美。

去年11月85中大学区活动,邀请兄弟学校参加,我有幸听了一节思品课,茅塞顿开,想到了基础知识抢答,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这个困惑终于迎刃而解了,但耗时太长。

针对“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范围内,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很有限,这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所以学到的知识依然比较浅显。

”这一僵局着实令我窒息,因为这是这半学期来才发现的,且是致命一击,我又一次由欣喜转入了悲痛之中。

最近省教院影子工程的教学能手们来我校学习,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灵机一动,悟出了一个办法,继续改变课堂模式,为此我尝试着做了一个课件,里边朦胧地揉进了国培中学到的翻转课堂意识,让学生当堂上网查看老师推荐的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又给课堂注入了活水。

现在经过参与“班班通”活动,我又将自己的想法思绪进行了整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①学生齐读,预习课文,导入新课。

②阅读课标,找明方向。

③抢答知识,学习基础。

④寻找疑难,加深理解。

⑤课堂检测,查漏补缺。

⑥欣赏视频,关注生活。

⑦总结收获,融入社会。

这个僵局用时很短便被我打破,得益于集体及时搭建的平台,但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检验。

最近,通过对翻转课堂及微课更细致的学习,我的思维又向上提升了一个维度:将低端问题留给学生,课堂上重点解决中高端问题,这将成为我接下来要攻克的难题,而且今天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底气大涨!
当学习路上的拦路虎一个个都倒下时,我懂得了它们都是纸老虎,我更懂得了:没有学校集体搭建的平台,教师个人就像盲人摸象,找不准方向,而且非常耗时,效率很低。

但在集体的帮助下,只要个人敢闯敢干,积极进取,便可取得共赢。

当然我的心里早已埋下了敬业奉献的种子。

最后我高呼:学习永远在路上,探究永无止境!
2015.1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