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治理黄河的方案
![治理黄河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0950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7.png)
第1篇
治理黄河的方案
一、背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泥沙淤积、水资源污染、生态退化等。为保护和治理黄河,确保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以下治理方案。
二、目标
1.恢复和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2.减少泥沙淤积,保障黄河下游河道行洪安全。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流域内城乡供水安全。
4.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
(一)水资源保护
1.加强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2.强化流域内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率。
3.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治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六、监测与评估
1.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全面的监测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控。
2.评估机制:定期对治理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理策略。
3.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治理工作的透明度。
七、结语
本方案立足长远,综合考虑黄河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旨在通过系统治理,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细化实施计划,确保治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共同为黄河的治理与保护贡献力量。
2.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评估水质状况,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3.污水处理: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规定标准。
(二)生态系统修复
1.生态恢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增加植被覆盖。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557900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64.png)
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成为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被我们称为“母亲河”。
回顾历史这条母亲河给我们带来几多欢喜几多忧,曾几时黄龙肆虐,倾吞粮田,自新中国诞生,这条孽龙才被勤劳的治黄人扼制在九十八湾故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可比拟的欢乐,引黄灌溉滋润良田、补充水源托起一座座新兴的城市,然而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水在满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输沙需水量、蒸发渗漏损失量之后,已很难满足不合理超负荷的用水。
黄河水资源供求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两岸引水急剧增加,由此发生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的错纵复杂的各种水事矛盾,如何利用有限的黄河水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如何在黄河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综合、合理、有效地利用黄河水资源。
一、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1. 黄河可供水量分布1984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提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在水资源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省(自治区)水量分配方案。
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布方案,我国首次对全流域水资源进行了宏观配置,增强了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抑制了需水增长过快的势头。
1997年起黄委开展了不同来水年份黄河可供水量分布方案的制定工作,编制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将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布方案》进一步分配到年内各个月和不同来水年份的水量分配。
2.取水许可证管理实施了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2002年黄委制定并颁发了《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审批的取水总量,扣除黄河干支流水量后的用水量,不得超过分配给各省的用水量(自治区)的水量指标。
这在我国流域取水许可证管理中尚属首次。
黄河水资源分配与可持续利用
![黄河水资源分配与可持续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9225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6.png)
黄河水资源分配与可持续利用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区域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人类活动的过度开采,黄河的水资源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分配和利用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合理分配黄河水资源,并实现可持续的利用。
首先,黄河的水资源分配应该基于科学的原则。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合理,一些地区过度依赖黄河水资源,导致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因此,合理分配黄河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分配原则应该基于地区的需求和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兼顾各地区的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次,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但由于灌溉和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农业面临着土壤质量下降、水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利用黄河水资源时,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和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黄河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还需要考虑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因此,在黄河水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应该注重社会公平,照顾贫困地区和人口较少的地区的发展需求。
同时,应该注重经济效益,通过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此外,黄河水资源分配与可持续利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一方面,黄河流域的人口众多,需求巨大,如何合理满足人们的生活用水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政府和各界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控制污染源,推动水资源管理的创新与改革。
总之,合理分配黄河水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政府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贡献。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探讨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ab5f9c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1.png)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探讨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现状,然后又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利用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倡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增加可供水量、注重水资源保护,控制水体污染、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进而使得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得到改善。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引言: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但由于受各个方面的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还存在短缺现象。
基于此由必要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从而使得黄河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进一步推动黄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1.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现状首先,水资源短缺。
不管是西北地区还是华北地区黄河水均是最大的供水资源,而且西北和华北地区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2%的水资源量,承载着30多座城市供水任务。
除此之外,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其径流的形成主要为降雨,降雨量由于季节不同存在的一定的差别,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化,以暴雨洪水形式出现,但是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分布不够均匀,进而明显的突出非汛期水资源供需矛盾;其次,水污染程度加剧。
在人口不断的增长以及工农业不断发展背景下,逐渐产生的污染问题,会增加污染排放量。
而且无论是排污量增加还是污水超标排放一定程度上使黄河水发生污染,从支流发展到干流,导致水污染蔓延到干流,进而这会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不利的影响,致使降低水体功能。
1.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一)加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治理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就黄河源区,从长远来看,应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进一步涵养水源,改变流域小气候,达到增加流域径流量的目的。
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要想更好地生产粮食,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率,不应破坏生态环境,而应加大治理力度,围绕水土流失这一现象全面的实施,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使其实现下游治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1]。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e4cdf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b.png)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黄河三门峡库区位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水库。
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对于保障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供给和水电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尤其是水库周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急剧增加,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质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1. 水资源供应紧张:三门峡库区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受限于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水资源供给总量有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地对水资源的需求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水资源供应已经日益紧张。
2. 水质污染严重:三门峡库区的水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以及水库周边的矿业开采等活动都对水质产生了不利影响,严重威胁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水资源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随着当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急剧增加,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1.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总量,保护水源地和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提高水库水质,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利用。
4. 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技术创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鼓励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高水效农作物品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加大水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水库周边的水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和水运业,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的现状,保障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6299d3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8.png)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国的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水资源区。
黄河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供应源之一。
在黄河流域,农业是主要的水资源利用领域。
黄河流域的农业面积广阔,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
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频繁发生旱灾,农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过量的农业用水、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缺乏科学管理等因素导致了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得到了大量的开发。
然而,这种开发方式却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一方面,农业用水过量,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许多农民过度灌溉,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导致了土地盐碱化和农田水logging。
另一方面,工业和城市用水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
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其次,应推广节水技术和灌溉方式。
引导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
同时,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推广节水措施,降低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消耗。
第三,应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
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水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应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资金奖励和政策支持,鼓励生态保护,保护黄河上游的湿地和森林,维持黄河的生态平衡。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才能保证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好宝贵的水资源。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a4359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4.png)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提纲:一、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分析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三、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四、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五、影响地下水资源利用的因素及对策一、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分析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域范围广阔,在其流域内,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等原因,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对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保护。
目前,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水资源的数量逐渐减少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逐渐减少。
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需求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干旱,地下水的补给量也不断减少。
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数量逐渐减少。
2.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下降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如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污染等等原因导致的污染物不断增加,黄河流域地下水的水质逐渐下降。
这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同时也对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3.地下水资源的退化随着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污染,一些地下水资源面临着退化的风险。
例如,地下水位的下降、湿地面积的缩小等等问题都会对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造成影响。
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是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来源,因此,早期政府对地下水资源比较积极地进行了开发利用。
如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如下:1.农业灌溉用水农业灌溉是地下水利用的最大用户,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地下水开采量。
由于黄河流域的农业耕地面积广阔,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地下水,因此,农业用水是黄河流域地下水利用的主要方面。
2.城市供水城市供水是地下水资源利用的另一个主要方面。
在黄河流域,许多中小城市都是经济发展的重心,因此,地下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95a1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c.png)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黄河,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源头起自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最终流经山东半岛的渤海。
它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黄河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
首先,黄河的水源问题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黄河的水量逐年下降。
近年来,黄河的水流量开始下降,流域内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不仅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农田的灌溉,也给整个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困扰。
其次,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也非常严重。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黄河流域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退化。
大量的泥沙被冲刷到河道中去,导致黄河河床抬高,水位上升,增加了河道的淤积和洪水的风险。
此外,由于泥沙含有丰富的养分,大量的泥沙进入到渤海,导致渤海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再者,黄河的水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黄河流域,大量的农业化肥和农药被使用,这些农药和化肥在雨水的冲刷下,进入到黄河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此外,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到黄河中,严重破坏了水质的生态环境。
最后,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黄河上游的湿地和森林逐渐减少,许多湖泊也正在干涸。
这给黄河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加之,对黄河河岸的开发与建设,也导致了许多珍贵的湿地和植被的消失,使黄河的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和恢复黄河的健康状况。
首先,必须优化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采取节水措施,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合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确保当地百姓的生活需求和农田的灌溉需要。
其次,应加强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特别是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结合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可以有效遏制土壤的流失和河道的淤积。
同时,需要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和防控。
严格控制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建立健全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7389389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a.png)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生命力。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 水资源短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逐渐减少。
长期以来,过度开采水资源、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导致了水资源短缺现象。
2.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人类活动过度开发土地资源、过度放牧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这不仅影响到农田的产量和质量,还造成了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
3. 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等原因,黄河流域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黄河鲟、中华鳖等珍稀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才能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2. 促进可持续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只有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为旅游业等产业提供支撑。
3. 保护珍稀物种黄河流域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只有通过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才能确保这些物种得到有效地保护。
这对于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领导加强了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
通过建设水库、实施水资源调度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推行生态农业为了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领导提倡生态农业的发展。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节水灌溉等措施,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地治理为了解决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中国领导加强了对黄河流域土地治理工作。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推行梯田工程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a2d3860058f5f61fb6366605.png)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和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从流域整体来看,上游植被退化、中游水沙锐减、下游用水紧张、河口三角洲退缩等,成为黄河流域面临的新问题,对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以下从气候和社会经济变化两个方面出发,基于流域水循环和生态水文学原理,对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粗线条的梳理和解读,以求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河下游水资源;合理利用;分析引言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在现如今的中国中原地区,黄河依然是重要的水源,为人民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但是,黄河也是一条自然灾害频发的河流,对黄河的利用和治理一直是社会性的重要问题。
在新的时期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黄河流域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黄河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大。
以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下游持续断流时间越来越长为标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恶化的趋势。
近年来,黄河源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区域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育林、治沟骨干工程等措施,保护了林草植被,减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1998年12月正式实施的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使黄河非汛期下游保持一定的流量,河道湿地得到了一定修复,特别是2009年7月以来,组织实施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实验,河口地区湿地功能得到恢复,淡水湿地面积明显增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比如一些海内外罕见的珍稀鸟类白鹳、黑鹳、黑嘴鸥等飞抵黄河口繁衍生息,多年未见的黄河刀鱼重现黄河河道。
小浪底工程、调水调沙、小北干流放淤等措施,减轻了河道淤积,调节了水沙关系,促进了河道生态修复。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8df42a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2.png)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母亲河之一。
作为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农业发展基地,黄河在国家经济与生态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不断加剧,黄河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存在问题。
一、水资源利用过度导致供水短缺由于种植业、工业用水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黄河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
各行业对于黄河水量的大量消耗导致了供水短缺的问题。
这给黄河流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夏季干旱季节尤为明显。
造成供水短缺的同时还引发了土壤盐碱化问题。
二、土壤侵蚀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在过去几十年中,农田开垦和森林减少导致了黄土高原上大规模土壤侵蚀现象。
随风飘散的塌方土壤不仅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还使得水质恶化。
这种现象在洪水期间尤为明显,在洪水冲刷下,大量带有土壤的水流进入黄河,导致泥沙淤积和水质污染。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物种多样性黄河上游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然而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捕捞压力的增加,部分鱼类已经濒临灭绝。
此外,湿地退化、湖泊组成变化以及盐碱化等问题也导致了物种多样性减少和栖息地丧失。
这些问题引发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紊乱,并且对当地居民的生计、饮食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断流频繁给社会经济带来困扰近年来,黄河上游地区长时间无断流现象频繁出现。
断流给当地的农业灌溉系统和渔业带来了极大困扰。
大规模农田不再得到必要的灌溉,导致庄稼凋零、粮食减产甚至饥荒。
同时,渔业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渔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五、水污染问题威胁人类健康黄河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严重的水体污染之一。
大量农田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都排放到黄河中,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这种情况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黄河目前面临着供水短缺、土壤侵蚀、生态环境破坏、断流频繁和水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黄河。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1798cb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f.png)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
黄河上游三门峡库区是黄河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对于保障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三门峡库区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三门峡库区的水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三门峡库区是中国最大的泄洪量及调节水库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
库区位于河南省、陕西省和山西省交界处,地处黄河上游,辖区内山地沟壑密布,水资源丰富。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三门峡库区水资源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 水资源短缺:三门峡库区地处半干旱区,年降水量较少,加之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 水质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三门峡库区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许多河流断流,部分河水无法直接饮用,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3. 水土流失:三门峡库区地势起伏,大部分地区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威胁了库区水资源的稳定性。
以上问题的存在,对三门峡库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了严重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保障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的安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加强水资源管理为了保障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网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分配水资源等。
要加强水资源保护,严厉打击水污染行为,加大水土保护力度,减少水土流失,保障库区水资源的安全和稳定。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更好地利用三门峡库区的水资源,必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推广低水耗工艺,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加强城市供水管理,提高供水效率等。
对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对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ae1d6cd0a58da0116c174938.png)
治理、利用和保护、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统一起来进行管理。
3.3.2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统一管好水资源。
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调整某些部门的职能,强化统一管理。
3.3.3开展洪水利用管理的研究。
根据洪灾风险发生规律,采取风险控制技术,有效抑制洪灾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把洪水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
3.4 研究制定有关黄河水资源管理法规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各方的关系,建立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
建议尽快制定《黄河水资源管理条例》和黄河水资源管理、水量分配、调度中的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3.5 增加黄河河川径流调蓄能力和水源补给充分利用干流骨干水库工程,增加黄河河川径流调蓄能力;其次,应适时实施南水北调东中西工程;第三,积极提高城市生态雨洪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3.6 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开展对水资源量评价方法、流域下垫面变化和气候变化对黄河水资源径流变化的影响及水量调度等基础的研究。
采用先进技术,为强化黄河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对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崔庆瑞 贾 伟 张修印(聊城黄河河务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近年来,黄河下游水量持续偏枯,用水量不断增加,水污染范围逐步扩大,污染程度日益加重,黄河水资源管理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程度加剧两大难题。
当前,对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达到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保障生态用水,协调黄河水沙关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的目的。
1 水资源现状1.1 水资源缺乏黄河以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2%的水资源,承载着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和5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任务。
黄河下游来水量的减少与需水量的不断增加,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de731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2.png)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一、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黄河流域是中国八大流域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工业化地区。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1.水资源短缺黄河流域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使得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该地区降水量逐渐减少,加上传统的政府管制和统一调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使得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2.水污染严重黄河流域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在不断增长的经济活动中,监管力度的薄弱导致了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三个方面。
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占比最高,约为70%。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效率仍然很低,尤其是在农业和工业领域。
灌溉面积的扩大、灌溉方式的落后以及机井和灌区配套水利设施的落后,导致了灌溉效率低下和水浪费等问题。
同时,在工业领域,水资源利用率严重低于国际水平,也需要在这一方面改善。
4.水安全风险高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利用方式落后等原因,造成该地区水安全风险高。
一旦发生水灾等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同时,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也威胁到当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对策在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形势下,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对策,以下为具体对策:1.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极端可持续性,以及同步推进河流流域治理和污水排放的分类分级控制。
人们应该明确它是一个多个参与者之间协调合作的复杂系统,并且它需要跨行业协调和多层级管理。
2.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在农业和工业领域必须采取措施节约水资源,如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启动生态修复工程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并达到可持续性。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d023dcf58f5f61fb73666f4.png)
长, 断流频率 越来 越 高 。特 别 是 19 9 7年 , 流 时 间 断
一
、
长达 2 6天 , 2 断流河 槽 曾延 伸 至距河 口 7 0k 的河 0 m 南开封 附 近 , 黄河 几乎 变成一 条季 节性河 流 , 水资源 的供 给 己超 过 了其 承载 能力 。黄河 流域 是典 型 的季 风气候 区 , 川径 流量 主要 由降雨 形成 , 河 降雨 量 由于
季节 的不 同差别较 大 , 流 年 内分 配较 为集 中 , 多 径 且
黄河 发 源 于 青 海 省 巴 颜 喀 拉 山 北 麓 海 拔 约
45 0I的约 古 宗 列盆 地 , 0 n 流经 青 海 、 四川 、 甘肃 、 宁 夏、 内蒙古 、 山西 、 陕西 、 南 、 河 山东 9个 省 ( ) 在 区 ,
上悬 河 , 流很 少 。 支
二、 黄河 水资源 利 用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 一 水资源短 缺
供水 区十 分突 出 。以 山东 为 例 , 黄 灌溉 用 水 约 占 引
山东总引 水量 的 9 % , 以 大 水 漫灌 、 0 仍 串灌 方 为 7 5 。灌 区配 套设 施 仅 .% 不 足 , 冒滴 漏 严 重 , 溉 水 利 用 系 数 只 有 0 4左 跑 灌 .
流 。黄 河 从 17 9 2年 开 始 出 现 断 流 , 9 2 1 9 17 - 9 9 年的2 8年 间 , 下游 有 2 2年 断流 , 断流 时间越 来越 且
矛盾 十分尖 锐 。因此 , 采取 多 种 措 施 确保 黄 河 水 资
源可 持续利 用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突 出。
上) 4 有 3条 , 流量 占全河 的 6 % 。河 口镇 至河 南 径 0 郑州 桃花 峪为 黄河 中游 , 入 的较 大 支 流 有 3 汇 0条 。
利用黄河水资源优势提高供水效益
![利用黄河水资源优势提高供水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46fb1f4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2.png)
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水生态修复
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 和恢复水生态系统,提 高水环境质量。
减少水污染排放
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污 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 放,改善水质。
提升环境容量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 环境容量,增强生态系 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冷却、城市绿化 等领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雨水收集和利用,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减轻对黄河水资源 的压力。
05
预期效益与影响
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增加水资源供给
通过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可以增加可供水量,满足不断增长的 用水需求。
优化水资源配置
当前利用方式及要的农业区,农业 用水占比较大,但由于灌溉方式落后 和管理不善,存在浪费严重和水质污 染问题。
工业用水
随着沿岸城市的发展,工业用水需求 不断增加,但由于缺乏节水措施和污 水处理设施,存在用水效率低下和水 质不达标的问题。
居民生活用水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居 民生活用水需求逐年增加,但由于供 水设施不足和管理不善,存在供水不 稳定和水质不达标的问题。
利用黄河入海口的优势,探索海水淡化技术, 为沿海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
开发雨洪资源利用技术
通过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技术,将雨洪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
04
具体实施措施
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
建设水库、水闸等水利设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 调配和储存,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水资源从丰水区调至缺 水区,优化水资源配置。
06
结论与展望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措施研究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c9c82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c.png)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措施研究摘要:本论文针对三门峡库区黄河水源现状,分析了库区水资源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并对水库的运能进行了优化。
从而使三门峡水库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三门峡库区;水环境;可持续利用;措施研究引言三门峡水库地处陕西、山西和河南的交界处,是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减淤、减淤、供水体系的重要部分。
它是黄河主干地区首个以防洪为主的大型综合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68.8万平方公里,占黄河91.5%,黄河含沙量为89%。
该工程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米,坝顶高度353米,最高水位106米。
辖区共有40多条河流,超过一半为干流或季节性不连续的支流。
近几年来,三门峡上游的水量逐年减少,水库采取了低水位的利用模式,一些引水灌溉项目的供水无法满足要求,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三门峡经济社会的发展。
1.水资源现状1.1 过境水资源量显著下降1960年代水库的入库径流为459亿立方米,较1960-2015年的平均水平提高了0.5%;与60年代相比,70—89年的入库径流减少了20%,较多年平均增加了10%;从90年代开始,水库的入库径流就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进入水库的径流约为60年代的70%,与历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3%;本世纪头十年来,最小的一次入库流量是223亿立方米,较上个十年的平均降水量少了32%,还不到60年代的一半;2010-2015年的降水量虽有增长,但与历年的降水量相比,仍然要低14%。
1.2 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配不均衡水库的水资源具有季节性的不均衡性,每年的年径流以汛期6-10月为主,而汛期则大多集中在8、9月。
龙门干流年平均每年的汛期径流为53%,支流华县和河津站分别为60%左右,汛期径流以强降雨为主,库容泄洪,使大量的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1.3降低水库水位利用的地下水三门峡水库是附近地区的重要水源。
根据实测资料,在水库蓄水期间,河床的地下水位可能会升高10-15米。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d5e033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6.png)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冯霄;闫金霞;杨光瑞【摘要】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conomic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According to present water environment condi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main problems lying in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serious water shortage and water pollution were analyzed.On this basis,several suggesting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help realiz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They included: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economize water by pushing comprehensively all kinds of water-saving 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and improve water use efficiency;increase the available water supply;intensify the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control water pollution;and dispatch th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mass,implement strictly total water amount control,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iver pollution compensatory mechanism,constitute the medium-term and long-term wate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programming,improve the correla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consummate the law-executing institutions,reinforce the unifi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当今的治水思路。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3b578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0.png)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摘要】三门峡库区是黄河上游重要水库,其水资源管理与利用对于黄河流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明确了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包括水资源管理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展望了三门峡库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景,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建议,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可持续利用、对策、利用现状分析、管理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前景、未来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黄河三门峡库区位于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水库之一,也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水库。
该地区水资源丰富,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较为复杂。
一方面,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干旱季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更是显著。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水资源开发利用量较大,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水资源过度开发的情况。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质问题也备受关注。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等原因,一些地区的水质较差,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影响。
了解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并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以保障区域经济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当前的水资源利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具体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探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实现区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提供指导。
通过研究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及管理措施,提出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议,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为构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是硬道 理 , 发展 是人 类共 同的 和 普遍 的权 利。目 前, 黄河流域有些地区承受着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 贫困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生态环境恶化又加剧了贫困。
收稿日期: 2004- 12- 28 作者简介: 柴成果 ( 1963- ), 男 , 天津蓟县人, 高级工程 师, 在 读博士。
3. 3 加强水量水质统一监测
对一条河流, 排放同样的污染物量, 水量不 同, 污 染物浓度 不同; 相同的水量, 入 河污 染物数 量的 大小决 定了 水质状 况的 不同。流域水体监测不仅仅是 提供基础资料, 而应根 据不同的 水体功能提供及时 准确 的资 料。如省 界水体 监测 是监督 各行 政区间利用水资源量 和河 流纳污 能力 是否公 平和 解决水 事纠 纷的重要依据。水量水质 监测 要增 加 自动 化含 量。监测 站网 设置应在优化调整固 定监测站点的基础上, 研究开展 自动监测 和移动监测, 弥补监测资料时间和空间 上的不足。在 监测范围 和项目上, 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黄河治理需要进行拓展。
第 3期
柴成果等: 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9
只有发展才能 摆脱 贫 困, 这就 要 求给 这些 地 区一 定的 优 惠政 策, 为生态环境和脱贫 致富解 决资 金问题, 使 社会 经济的 发展 不降低环境质量。国 家的 西部开 发战 略是西 部可 持续发 展的 有力保障。
2. 3 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原则
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1]
2.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发展的真正目的是改善人 类的生活条件, 提高人 类的生活 质量。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 好近期目标和长 远目标、近期利 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评价发 展的标准不仅仅 是区域, 还要看 到全局; 不仅仅是现在, 还 要看 到将来; 不 仅仅 是数 量, 还 应包 括质量。重视产业结构和工业 布局的调整, 对水资源 进行优化 配置, 推行节水技术、清洁生产 技术, 转变 工业污染末 端治理的 落后观念, 建立节水优先, 工业 水污染防治过程 控制为主、过程 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 合的资源环境新理念。
1 水环境现状
随着黄河流域内外引用水 量的增长, 黄河水资源 供需矛盾 日益突出, 缺水日益严重。黄河水资源危 机不仅表现 为量的匮 乏, 而且还表现为因严 重的水 污染 而造成 的水 质恶 化、水 体功 能降低或丧失。
1. 1 水资源短缺
黄河虽为我国的 第二条大河, 但河川 径流量仅为 全国河川 径流 量的 2. 2% , 居我国 七大 江河的 第五 位, 缺水形 势十 分严 峻, 流域内及下游引黄灌 区引用 黄河水 的人口 占全国的 12% , 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15% 。黄河流 域水资 源开发 利用程 度已达 67%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导致了断流、污染加剧、地下 水严重 超采、河口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上中下 游不断扩大 的供水范 围与持续增长的供水 要求, 使黄河承担的 供水任务已 超过其承 载能力。黄河首次断流出 现于 1972 年, 此 后 26年 间, 有 21年 断流, 其中 1990 ~ 1998年, 年年 断流, 1997 年黄河 断流时 间长 达 226天。实行 黄河 水量 统 一调 度以 来, 虽 然 改变 了 断 流局 面, 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1. 2 水污染问题严重
黄河水质污染状况已从支 流发展到干流, 干流水 污染也从 上游兰州段、包头 段发展 到中 下游河 段。据 2003年 黄河 流域 地表 水环境质 量年报 统计, 在参 加评价 的断面中, 多 于 3 /4断 面的水质劣于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 2002) 类标 准, 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 氮、高 锰酸盐指 数等。黄河干 流主要污染河段为石嘴山 乌 达桥、三湖河口 喇嘛 湾以及潼 关 三门峡等, 污染严 重的支 流主 要有 湟水、汾河、涑 水河、渭 河、伊洛河、沁河 等。水量 少、废污水 排放 量大, 导致 污径 比增 高, 水污染严重。
联合国教 科文组 织和世 界气象组 织关于水资源的定义: 水
资源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 具有足 够数量 和可 用质量, 并 可适合某地对水的需 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因此洪水也是水
资源, 经处理达标的污水也是水资源。目前 黄河已进行 了三次大
规模的调水调沙试验 , 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积累了大量资料, 应 在此基础上充分研究中小洪水的生态功能, 对洪水进行科学管理,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 设施建 设, 并保 证正常 运行, 根 据处理 情况 进行合理利用, 使洪水和污水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做贡献。
总量控制, 在保证水体 目标 功能 的前提 下, 进行 经济、技术、环 境的系统分析, 根据水 量动态 地计 算纳污 能力, 合 理分配 污染 物入河量, 实现水资 源的 定性、定量 管理。对 水资 源承载 能力 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在 流域范围内进行统一分配、统一配置。
3. 6 开展洪水、污水资源化研究
公平性包含时间 和空间两层含义。时间上, 应做 到使当代 人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 , 也就是说, 要有 长远打算, 不能 用祖宗的钱、断子孙的 路, 以牺 牲水环 境为 代价; 空 间上, 要求 在区域内部和不同区 域间实 现水 资源利 用与 保护成 本 - 效益 的公平负担和分 配。从水 量上 看, 上下游 要有 平等 的权利, 不 能说水从上游过, 上游 用水就 有优 先权; 也不 能说 上游的 单位 水成本效益不如 下游 高, 应首先 满足 下游。从 水质 上看, 上游 排放废污水不能不 考虑 下游。应 在充 分考虑 水资 源承载 能力 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基 础上, 实行断面流量控制、浓度控制。
于工业发达地区, 因此工农业生产中节 水潜力较 大。综合利用 水资源, 即节约用水、提高水的 重复利用率和污 水资源化, 不仅 可以减少污水排放 量, 有益于 水资 源保护, 而 且可 以减少 新水
用量, 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用水量少了, 排污 水量 自然 减少。在进 行经 济建 设时, 严
禁在黄河流域规划和 建设高耗水、重污 染的工业 项目。对重大
2. 4 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原则
人类对水资源的 利用必须限制在水资源 承载力范围 之内, 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 , 向水体排放污染物 不能超过水 环境承载 力范围, 才符合可持 续发 展的持 续性 原则。地 表水 的利用, 不 能造成河道断流, 要保证生态环境用水; 地下水 的利用, 要在保 证地下水水位能够 恢复的 前提 下, 不能形 成地 下漏 斗, 造 成地 面沉降。这些都是持续性的原 则。
响相应地区的生 产生 活。目前, 分 布式 水文模 型已 开始研 制、 应用, 应在分布式水文 模型基 础上, 开 展黄河 流域 或典型 区域 面污染源影响、水质预测研究。
3. 8 加强清洁生产和节水减污工作 [ 3 ]
目前 我国的万元 工业产值 耗水量一般 是发达国 家的 10 ~
20倍, 个别 行业 达 45 倍, 工 业 生 产 用 水 的 重 复 利 用 率 约 为 40% ,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75% ~ 80% ; 每千克 粮食 的耗水 量是 发达国家的 2~ 3倍。 黄河流 域一 方面经 济比 较落 后, 另 一方 面单位产品产量或产 值水量消耗高, 使得 排水量和排 污量远大
摘 要: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是当 今的治水思 路。水资源短 缺、水污染严 重是黄 河水资
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 题。针对 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 根据可 持续发展的 内涵、基本点以及 原则, 从保护 黄河水 资源的
角度提出了保证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完善黄河 水资源管理 法规体系; 进行 流域水资 源统一 管理; 加强
第 27卷第 3期 2005 年 3月
水资源
人民黄 河 Y ELLOW R IVER
V ol. 27, N o. 3 M ar. , 2005
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柴成果 1, 3, 姚党生 2
( 1. 河海大学 交通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8; 2. 河海大学 水资源环境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8; 3. 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文局, 河南 郑州 450004)
3 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2~ 4]
3. 1 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
法规体系建设 是依 法管 理黄河 水资 源的基 础和 前提。水 资源管理首先要完 善相关 的法 规体系 , 加 大执 法力 度, 切 实使 水资源管理纳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流 域水资源管 理机构应 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 依法制订水资源利 用规划, 实行取 水、入 河排污许可制度和 用水总 量、污染 物入河 总量 控制, 根据 水体 功能、水资源承载能力 和水环 境承 载能力, 监 督管 理流域 内各 行政区的水资源利用 。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379( 2005) 03- 0038- 02
水是生物圈内生 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的 组成要素, 是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 础资源。流域以水为纽带, 上下 游相互影 响, 左右岸互相制约。流域系统是由 社会、经济、人 口、资 源、环 境构成的复合系统, 水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河流域是典型 的季风气候区, 降水季节性强, 连续最大 4 个月降水量 大部分地 区出现在 6 ~ 9 月, 占 年降水量 的 70% ~ 80% , 而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黄河流域 内河川径 流量主要 由降水形成, 在降水季 节性变 化极 大的情 况下, 径 流年内 分配 十分集中, 主要集中在汛 期 ( 7 ~ 10月 ) , 占 年径 流量 的 60% 以 上, 个别支流可达到 85% 。时 间上的 分配不 均, 使 得非汛 期水 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 出。
3. 7 开展污染物在汇流面上的运行规律研究
多年的调查分析 表明, 流域的面污染 源对水污染 影响呈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