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B梁柱截面配筋图
梁柱板基础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梁柱板基础钢筋平法标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6d4d4ed019e8b8f67d1cb902.png)
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
钢筋绑扎搭接
钢筋搭接图样
常见钢筋混凝土构件
•梁 •柱 •板 •剪力墙 •楼梯 •基础
梁分类
• 框架梁 • 屋面框架梁 • 非框架梁 • 悬挑梁
关于平法的识图及配筋构造
2400
150 6 22 4/2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暗(端)柱钢筋:
• 纵筋 –基础层,需要输入插筋(格式同墙向竖向钢筋) –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长度 –顶层=净高+锚固
• 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 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 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 箍筋:自由组合
暗梁
• 暗梁随墙走,故其钢筋计算很简 单 –纵筋=暗梁净长+锚固 –箍筋
4 20 150 450
5 22 325 325
KZ1 650*600 4 22 φ 10@100/200
层号 层高 标高 5 3.6 15.870
4 3.6 12.270
3 3.6 8.670
2 4.2 4.470
C
1 4.5 -0.03
-1 4.5 -4.53
-2 4.5 -9.03
基础底板 1.2
C型(有低端平板一跑楼梯)
D型(有低端和高端平板一 跑楼梯)
钢筋计算
梁钢筋的计算
上通筋:跨长和-左边支座的右半边-右边支座左半边+锚固*2: 箍筋(根 数): 【L(净
跨)-50*2】/箍筋 间距 + 1
左边支座上部负筋:1、上排:L(净跨)/3+锚固 2、下排: L(净跨)/4+锚固 右边支座上部负筋:1、上排:L(净跨)/3+锚固 2、下排: L(净跨)/4+锚固
《11G101-1》图集梁配筋精解
![《11G101-1》图集梁配筋精解](https://img.taocdn.com/s3/m/524d5888aeaad1f347933f01.png)
梁 钢筋讲解
梁图纸表达内容
混凝土强度 截面尺寸 标高 钢筋
梁混凝土强度
结构层高表中说明
梁标高
结构层高表中说明
尺寸
高度
h
宽度 b
钢筋 上部通长
纵筋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上部支 座非通 长纵筋
架立筋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返回
序号
阿拉伯数字1,2,3,4…… 例如:KL1,KL2,KL100
层号-序号 例如: KL2-1 表示第二层编号为1的框架梁 KL2,3-2 表示第2层和第3层编号为2的框架梁 KL0-10 表示地下室层编号为10的框架梁
返回
第1跨
第2跨
框架梁2, 2跨,一端悬挑
一端悬挑
左端悬挑
右端端悬 挑
100
(3)断面图一般表达三个位置的配筋 :两个梁端截面和一个跨中截面,每个 截面表达梁上部纵筋、下部纵筋、中部 纵筋(腰筋或抗扭钢筋)、箍筋,钢筋 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相同的钢筋编一 个号。
左支座截面
跨中截面
右支座截面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水平长度 1400mm
下弯长度 400mm
第1跨
第2跨
框架梁1, 2跨,两端悬挑
返回
梁平法编号
返回
2)梁截面尺寸b×h(宽×高)
一般梁均采用矩形断面,此部分写出 矩形截面的宽度b×矩形截面高度h
加腋框架梁
加腋
加腋
加腋 (梁高度变化
)
Y500×250 Y:加腋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414c3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5.png)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10。
1。
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
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
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
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
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
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10.2.1 基本内容一、图纸目录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G-0”.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的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次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层结构平面、各种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
G图集梁配筋精解
![G图集梁配筋精解](https://img.taocdn.com/s3/m/9631ceb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f.png)
• 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 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 例:6 20 2(-2)/4 表示下部一共两排钢 筋,最下排4 20直接伸进支座,其上一排 2 20不伸入支座,见图(c)。
• ④当已按规定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 通长的纵筋值时,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 做原位标注。
此跨跨中不标注,即下部 钢筋为4根直径18mm的
100
• (3)断面图一般表达三个位置的配筋 :两个梁端截面和一个跨中截面,每个 截面表达梁上部纵筋、下部纵筋、中部 纵筋(腰筋或抗扭钢筋)、箍筋,钢筋 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相同的钢筋编一 个号。
左支座截面
跨中截面
右支座截面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水平长度 1400mm
下弯长度 400mm
• 例:第二层楼板结构标高3.270m, 厕所位置梁顶实际标高3.220,此项标 注为(-0.050)。
返回
(2)原位标注
•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或某 悬挑部分时,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 或该悬挑部位称为原位标注。
• 一般需要原位标注的是 • 1)梁尺寸 • 2)梁箍筋 • 3)梁支座上部纵筋 • 4)梁下部纵筋 • 5)梁侧面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 • 6)梁标高 • 7)附加箍筋或吊筋
Hale Waihona Puke 梁类型汇总返回序号
• 阿拉伯数字1,2,3,4…… 例如:KL1,KL2,KL100
• 层号-序号 例如: KL2-1 表示第二层编号为1的框架梁 KL2,3-2 表示第2层和第3层编号为2的框架梁 KL0-10 表示地下室层编号为10的框架梁
返回
第1跨
第2跨
梁柱板及基础平法标注图解
![梁柱板及基础平法标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736d1412ba1aa8114431d9d3.png)
• 梁下部纵筋:
原位标注——梁下部纵筋
• 1. “/”分隔——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 “/”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 2. “+”相联——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 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 前面。 • 3.“—”不入支座——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 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童写在括号内。 • 例 625 2(-2)/4,
29
集中标注——通长筋
什么情况下有架立筋?
• 四、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通长筋可为相 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对焊 接连接的钢筋),该项为必注值。 • 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 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须将 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 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 • 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有什么不同?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 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中,原位标注优先 于集中标注。
20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21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集中标注: • • 1、梁编号、梁截面尺寸 2、箍筋: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及非加 密区、肢数 • 3、梁上下通长筋和架立筋, • 4、梁侧面纵筋:构造腰筋及抗扭腰筋 • 5、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建筑识图
第一部分 钢筋专业知识
• 第一单元 基本知识 及相关概念 • 第二单元 平法识图(11G101)
1.1一般知识
1、钢筋种类: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407100ba1aa8114431d9a7.png)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一、详图法。
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
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
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
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
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
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
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
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基本内容一、图纸目录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G-0”。
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
“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
梁柱板钢筋平法标注图解(免费)
![梁柱板钢筋平法标注图解(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0040360d90c69ec3d4bb7503.png)
3 20(3跨下部钢筋_上排) 4 20(3跨下部钢筋_下排)
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 梁下部钢筋
梁内钢筋说明
标注说明
上图集中标注:
• KL2(2A)中KL2为梁名称,2A表示两跨有一端悬臂; • Ф8@100/200(2)表示箍筋是一级钢直径是8加密区间 距为100非加密区为200,肢数为2; • 2Φ25表示2根二级、直径是25的通长筋;*4Φ10表示四 根 一级、直径是10的腰筋; • (4 Φ 12)表示4根一级、直径是12的架立筋; • (-0.100)表示梁顶标高;
150
C
注:框架柱分边柱角柱、中柱, 顶层锚固长度分别处理。
板的分类
• 单块板
•连续板
异形板
板内钢筋说明
剪力墙涉及相关概念
暗柱
端柱
暗梁
连梁
剪力墙钢筋类型
竖向钢筋:剪力墙身竖直方向设置的用于抗弯的钢筋。
水平钢筋:剪力墙身水平方向设置的) B型(有低端平板一跑楼梯)
上部贯通筋 2 22
悬臂梁上部上排钢筋 2 22
中间支座负筋(上排) 22 2
端支座负筋(上排) 22 2
悬臂梁上部下排钢筋 2 22
中间支座负筋(下排) 22 2
端支座负筋(上排) 22 2
梁上部钢筋
2 16悬臂端下部钢筋
2 22(1跨下部钢筋_上排) 4 22(1跨下部钢筋_下排) 锚固长度
2 20(2跨下部钢筋)
中间层纵筋:
层高-非连接 区长度+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顶层柱纵筋(中柱): 层高-梁高-非连接 区长度+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梁高-砼保护 层+12d
顶层柱纵筋(角柱、边柱): 层高-梁高-上层非连 接区长度+顶层锚固长度
框架梁配筋操作 (负弯矩钢筋)
![框架梁配筋操作 (负弯矩钢筋)](https://img.taocdn.com/s3/m/4567a49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6f.png)
征,首先抓住矿物某2~3个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形态即可与其他矿物相 区别.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1 矿物标本认识
• 另一方面,要重视相似矿物的区分和鉴别,例如,辉石与角闪石都呈柱状, 其他物理性质相似,唯横断面的形态和两组解理的夹角不同,鉴定它们 时要找寻横断面.
• (3)观察岩浆岩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①岩石的颜色是一个综合色调,如辉长岩属暗色,近似于灰绿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2 岩浆岩鉴别
• ②利用岩浆岩矿物共生和不相容的关系,可以帮助认识岩石的大类.橄 榄岩中的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可以共生,辉石与富钙的斜长石、角 闪石共生,超基性岩中不会出现石英,如果岩石中大量出现石英而且与 正长石、云母等矿物共生时应当为酸性岩类.
• 注:如果是HPB300级钢筋,再加上“6.25d×2”。 • 第二排负弯矩钢筋下料长度=max{l2,l3}/4×2+柱宽 • 注:如果是HPB300级钢筋,再加上“6.25d×2”。 • 梁底纵筋下料长度=直段长+锚固长度(直锚) • 2. 知识准备: • 直锚:当构件较大时,能满足直的钢筋锚固长度,钢筋不用弯曲。比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1 矿物标本认识
• (2)学生观察实验阶段.学生自己观察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教师进 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提示.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①有些标本上不止一种矿物.观察时要选准标签上书写的矿物,不能随 意找一个矿物进行实验.
• ②观察矿物时要知道它是哪种化合物及其主要元素. • ③比较矿物的硬度时,刻划要细,用力适度,不能用力过猛,否则将变成了
• 3. 安全准备: • 遵守文明施工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十不准”和“三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改造设计实例及应用_赵磊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改造设计实例及应用_赵磊](https://img.taocdn.com/s3/m/542f8932482fb4daa58d4b83.png)
收稿日期:2011-09-14作者简介:赵磊(1973—),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内部工业项目土建工程设计、管理工作.宁夏工程技术Ningxia Engineering Technology Vol.11No.1Mar .2012第11卷第1期2012年3月文章编号:1671-7244(2012)01-0056-051工程概况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原有的研发中心建筑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如果重新建设将耗费企业宝贵的时间和经费,而合理地对旧有建筑进行改造,不仅可以加快建设进程、节约建设资金,还可以减少用地紧张和资金量大、回收期长等不利因素.研究中心于2002年建成,原设计为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3.9m ,一层为实验区,二层为集中办公区,上人屋面.原结构立面、平面示意如图1所示.2009年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产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集团公司原有研发力量严重不足,决定增加科研投入,增加人员和设备.研究中心需要增加近1.5倍的使用面积,同时严格控制工期和造价.2改造方案2.1加层方案目前房屋加层方法大概分为直接加层法和外套结构加层法两种.前者可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的承载潜力,是扩大使用面积最经济、最方便的手段.由于原结构方案选型正确,传力途径明确,节点连接可靠,设计文件(图纸、计算书)齐全,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经检测原结构地基基础变形值和倾斜值均满足规范要求,地基基础稳定;上部结构投入使用时间不长,使用环境良好,结构强度储备充分,仅需要对局部构件进行加固即可满足要求.因此,选择在原有二层的基础上加盖二层框架,功能分区同原第二层.加层部分内外墙体采用轻质材料,改造后结构布置如图2所示.2.2加固技术方案目前流行的加固技术有很多,如增大截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植筋法等等[1].综合建设单位改造要求以及本地区成熟技术确定具体加固方案:①对于加层后轴压比超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改造设计实例及应用赵磊(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宁夏石嘴山753000)摘要:以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改造工程为例,以现行加层理论为基础,利用SATWE-8软件工具对结构因改造引起的力学性能改变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分析,最终提出运用“模拟加层、整体分析、前后对比”的改造设计方法,对该建筑进行了加层改造,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验证了上述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积累了大量的改造经验.通过对改造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经验系数”,在今后类似结构加层改造工程中,利用这个“经验系数”可以简化计算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关键词:框架结构;加层改造;整体分析中图分类号:TU375.4文献标志码:Ab 平面图图1原结构立面、平面示意图a 正立面图①⑧7.8006.90011.70010.8004.8003.9003.0000.9000.000①②③④⑤⑥⑦⑧7800720048008400468004800720072007200720072003000E DCB A24600图3框架柱加固截面示意图图2加层部分平立面示意图框架柱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处理;②对于加层后承载力不足的框架柱采用外包型钢加固法处理;③对于加层后承载力不足的框架梁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法处理;④对于独立柱基础采用增大底板截面并配合植筋技术进行处理;⑤对于楼板、次梁类构件暂定不予加固;⑥经检测原地基土质均匀稳定,无需加固处理.3加固设计的分析对比3.1确定需要加固的结构构件(1)根据原结构设计文件(图纸、计算书)使用SATWE-8软件对原结构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取得改造前结构内力、配筋、位移等数据.(2)按照建设单位的改造要求使用SATWE-8软件重新模拟加层建模,其中一、二结构层的计算基本条件如构件截面尺寸、荷载标准值[2]、钢筋强度、混凝土标号等完全按照原结构对应条目执行;新增三、四、五层由于使用功能同原结构,故建模时亦按照第二层相关参数设计.经过整体分析计算取得相关数据.(3)通过对前后数据在结构内力、周期、层间位移、刚度、构件配筋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确定具体需要加固处理的结构构件.由于篇幅所限,具体过程不再赘述,下面列出需要加固处理的代表性的结构构件:①加层后轴压比超限的框架柱见:一层B/2柱;②加层后承载力不足的框架柱见:一层E/1柱;③加层后承载力不足的框架梁见:一层B/2/3轴梁段;④加层后承载力不足的独立柱基础见:B/2柱下独立柱基础.3.2结构构件加固设计3.2.1框架柱加固设计(1)对于加层后轴压比超限的框架柱:用增大截面法计算时,可根据规范公式计算,但是公式为五元高次方程组,求解比较麻烦,可根据模拟加层后的电算配筋结果进行试算.(2)对于加层后承载力不足的框架柱:用外包型钢加固法计算时,根据规范公式计算,但是公式为五元高次方程组,求解比较麻烦,可根据模拟加层后的电算配筋结果进行试算.(3)框架柱加固设计结果如图3所示.3.2.2框架梁加固设计对于加层后承载力不足的框架梁,用粘贴钢板加固法计算.以B/2/3轴梁段设计为例(图4).3.2.3独立柱基础加固设计将原基础底板钢筋凿出,同新增底板钢筋焊接,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构造植筋;增高第一步承台高度为400mm (图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7200720048008400468004800720072007200720072003000E DCB A①⑧46800a 加层后正立面图b 新增三、四层平面图19.50018.60016.50015.60014.70012.60011.70010.8008.7007.8006.9004.8003.9003.0000.9000.000新增主筋8准22原柱主筋附加连接筋,沿柱高方向间距500满布准12@500原柱60050050505050500600a 一层B/2柱截面加固示意图新增箍筋准10@1005003030原梁宽原梁宽3030500b 一层E/1柱加固截面示意图原柱M16普通螺栓结构胶植入原梁柱25厚M10钢丝网水泥砂浆防护层将原柱棱角打磨成10mm 半径的圆角待型钢构架焊接完成后灌结构胶处理柱加固等边角钢75mm ×6mm焊缝等边角钢50mm ×6mm 与柱加固角钢焊接15024600第1期赵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改造设计实例及应用57第11卷宁夏工程技术4加层改造验算4.1框架梁柱加固后截面刚度折算4.1.1框架柱截面刚度折算(1)轴压比超限柱.原柱截面b 0×h 0=500mm ×500mm ,混凝土等级C25,原框架梁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 co =2.8×104N/mm 2,加固后截面尺寸为b ×h =600mm ×600mm.加固后柱截面刚度EI =3.024×1014,加固前柱截面刚度E 0I 0=1.458×1014,改造后截面刚度增幅为107.4%.改造后柱截面刚度增大很多,故验算时取柱截面为b ×h =600mm ×600mm.(2)承载力不足柱.对该类柱本文采用在柱四角粘Q345级等边角钢的加固方法.加固材料为型钢,与原柱材料不同,需要根据两者的弹性模量、截面几何参数进行等刚度折算,将加固角钢对原柱的刚度贡献折算成混凝土柱的截面高度.型钢加固后柱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可按整截面计算,其截面刚度EI ,可按下式计算[3]EI=E co I co +E a A a a 2a 2,式中:E co ,E a 分别为原柱混凝土和加固角钢的弹性模量;I co 为原柱截面惯性矩;A a 为加固构件一侧外粘角钢的截面面积;a a 为受拉与受压两侧角钢截面形心间距.加固用Q345∠75×6,E a =2.06×105N/mm 2,单肢截面积879.7mm 2,角钢形心距20.7mm ,则加固后柱刚度EI =1.459×1014.加固前柱刚度E 0I 0=1.458×1014,改造后截面刚度增幅为0.06%.经计算,改造后柱折算截面积A =272369.51mm 2,验算时取柱截面为b ×h =522mm ×522mm.4.1.2框架梁截面刚度折算对框架梁采用在梁顶或梁底粘Q235级钢板的加固方法.加固材料为钢板,与原框架梁材料不同,需要根据两者的弹性模量、截面几何参数进行等刚度折算,将加固钢板对原梁的刚度贡献折算成混凝土梁截面高度.钢板加固后梁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可按整截面计算,根据等刚度原则计算截面刚度EI .原梁截面b 0×h 0=250mm ×600mm ,混凝土等级C25,梁顶加固用Q235钢板截面为3mm ×250mm ;加固钢板的弹性模量E a =2.06×105N/mm 2,梁顶所粘钢板的截面面积为750mm 2.经计算加固后梁刚度EI =1.38×1014,加固前梁刚度E 0I 0=1.26×1014,改造后梁截面刚度增幅为9.5%.经计算,改造后梁折算截面积A =154770mm 2,验算时取框架梁截面为b ×h =250mm ×619mm.4.2加层改造后整体验算根据折算后的构件截面尺寸、模拟改造时的荷载重新建立电算模型,用SATWE-8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得出结构加层后的力学数据,其结果如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的相关要求,则表示加固设计成功,如不满足,则须重新进行加固设计直至满足为止.另外,抗震设防区还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进行抗震验算前后数据的对比.轴压比对比如表1所示,结构自振周期对比如表2所示,层间位移对比如表3所示.由表1可知,改造后一层柱轴压比较模拟改造后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且均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第6.3.7条要求.说明改造后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性能较模拟改造后有所提高;改造后柱内力较模拟改造后均有不同幅度增减,这是由于改造后梁柱截面刚度增大导致内力重新分布的原因造成的.由表2可知,由于改造后梁柱截面刚度增大的原因,改造后结构自振周期小幅度减少,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有较小幅度增大,地震作用效应相对小幅增加.由表3可知,同模拟改造后相比,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有小幅减小,这是由于改造后结构刚度小幅增加所致,且均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5.5.1的层间位移角限值(1/550).4.3加层改造效果分析由上述对比分析结果可知,按照2.2节改造方图4框架梁截面加固示意图1200U 型箍梁底加固钢板梁顶加固钢板同加固钢板粘接12厚L 型钢板宽度同梁宽M14螺栓结构胶植入深度120mm 10mm ×50mm 扁钢U 型箍同L 型钢板焊接U 型箍间距200800b 支座节点详图a 框架梁加固示意图L 0L 1L 1框架梁框架中柱框架边柱梁顶结构胶粘钢板梁底结构胶粘钢板图5B/2柱下独立基础加固示意图加固前将原基础表面凿毛,凹凸高度不小于50mm新增基础C30混凝土原基础加固前将原基础底板钢筋全部凿出新增钢筋同原钢筋搭接焊接,搭接长度10d 双向准14@150300400100300300100-0.700-1.300-1.300-0.60058案对该分析检测中心进行加层改造后,同模拟改造后相比,结构有如下改变:①结构自振周期小幅减小;②结构层间位移角小幅减小;③结构刚度小幅增大;④构件配筋小幅增加.改造后同原结构相比,有如下改变:①结构自振周期大幅增加;②结构层间位移角较大幅度增加;③结构刚度较大幅度增大;④构件配筋较大幅度增加.综上所述,该建筑改造后整体性能较模拟改造后性能有小幅提高,但是同原结构相比有较大差异.改造后无论单体构件还是结构整体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改造在理论上是成功的.4.4经验公式探讨对本工程改造结果进行简单的数值分析(表4)可知,还可以简单地根据模拟电算出的配筋结果确定使混凝土框架梁、柱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达到预期水平所需增加的钢筋截面积,按照等强代换的原则计算出所需加固钢板截面积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加固材料同原结构协同工作二次受力的影响,加固型钢或钢板不能达到设计强度.实际设计时上述采用等强代换的原则计算出所需加固钢板(型钢)截面积还需要乘以1.3的代换系数.5结语该建筑于2009年改造完成至今,经过2a多的实际使用,未发现任何安全问题,改造效果良好,可认定为成功案例,通过这次成功的加层改造设计,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更重要的是验证了“模拟加层、整体分析、前后对比”的改造设计方法是科学合理的,是规范方法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更具备可操作性.通过在实际工程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总结出如下经验:(1)旧房加层改造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改造要求结合现有加固方法,本着安全、经济、可行的原则综合对比确定具体加固方案.(2)在制定加固方案时,除考虑可靠性鉴定结论、加固内容及建设单位要求外,尚应考虑加固后建筑物的总体效应.如进行加层加固改造时,整个结构的荷载发生了变化,除了要把新增部分设计好外,还要对原结构进行整体承载力的验算,不能继续满足要求的构件要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加固后的建筑继续正常使用.(3)进行改造设计前应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原结构进行分析检测,以全面掌握其整体结构性能和构件性能,并为改造提供必须的原结构基础数据信息;原结构材料的强度要尽量按原设计取用,当没有原始强度资料时,要进行实测取用;对加固结构承受的荷载,应实地调查并结合设计图纸加以采用;表4柱(梁)代换系数计算柱(梁)号B/3柱A/2柱B轴/2-3轴梁段支座C轴/4-5轴梁段支座D轴/3-4轴梁段支座D轴/3-5轴梁段跨中改造前A0245419642079195019001140模拟改造后A1393639362551236322941520柱(梁)角钢面积A2/mm217602300750750750600代换系数A2×f sp(A1-A0)×f y1.221.211.141.301.281.14柱(梁)配筋面积/mm2注:Q345角钢强度f sp1=310N/mm2;Q235钢板强度f sp2=215N/mm2;HRB335钢筋强度f y=300N/mm2.考虑到加固材料二次受力影响导致其强度折减,代换系数取为1.3.表1改造后同模拟改造后一层柱设计内力对比表柱号A/1,A/8 A/2,A/7 A/3,A/6 B/1,B/8 B/2,B/7 B/3,B/6 B/4,B/5 C/1,C/8 C/2,C/7 C/3,C/6 C/4,C/5 D/1,D/8 D/2,D/7 D/3,D/6 D/4,D/5 E/1,E/8 E/2,E/7 E/3,E/6 E/4,E/5模拟改造后0.350.580.350.550.850.700.710.490.770.730.840.490.770.730.810.360.590.570.68改造后0.330.520.330.500.600.650.660.440.700.670.610.440.710.660.580.330.530.520.62模拟改造后1051.61517.51047.21454.22524.31868.71706.0754.11563.91657.42120.1791.11619.51659.91962.41063.31508.91289.21569.8改造后1011.71510.51011.91404.22511.71862.02127.6754.61567.61618.82028.2793.71631.01482.71849.51024.31564.31282.31558.0模拟改造后281.6298.5282.3288.7321.6395.3368.8355.8394.0363.7406.9367.0409.7364.8379.1286.0291.9336.2351.3改造后55.4275.955.1267.20.1374.9325.2337.9371.6351.7622.0350.1384.2381.8590.458.3270.3314.5330.3轴压比设计轴力/kN设计弯矩/(kN·m)表2模拟改造后结构自振周期与改造后结构对比振型振型1周期(平动振型)振型2周期(平动振型)振型3周期(扭转振型)模拟改造后0.98080.97470.8958改造后结构0.93080.92790.8591增幅/%-5.1-4.8-4.1表3模拟改造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改造后结构对比最大层间位移角X方向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Y方向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X方向风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Y方向风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模拟改造后1/5721/5841/36231/2193改造后结构1/5751/5891/39311/2429增幅/%-0.5-0.8-7.8-9.7第1期赵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改造设计实例及应用59第11卷宁夏工程技术A case study of adding laye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ZHAO Lei(CNMC Ningxia Orient Group Co.,Ltd.,engineering department ,Shizuishan753000,China )Abstract :Take the adding layer engineer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in CNMC Ningxia Orient Group Co.,Ltd.for example,based on existing theory about adding layer,using SATWE -8software tool for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change in construction reconstructed,retrofitting design method is brought forward to use in principles of “simulation adding layer,global analysis,around contrast ”,adding layer reconstruction has good effects,its science and practicability is verified,and reconstruction experience is accumulated.A “empirical coefficient ”has been gotten from analysis of calculated result,and it can be reused in similar structure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computation workload and shorting design period.Key words:frame structure ;retrofitting of layer adding ;global analysis(责任编辑、校对王德平)工艺设备荷载和吊车荷载等应由建设单位提供;验算时用到的荷载均应符合现行荷载规范要求.(4)要整体分析结构改造前后在整体性能、构件内力及配筋等方面的差异,得出改造对原有结构产生的整体性能弱化、内力重分布等方面的变化规律.(5)针对需要加固的构件确定具体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设计.由于加固结构属于二次受力结构,在截面加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加固材料的滞后应力、应变.另外在进行截面构造设计时还应考虑到二次组合结构的情况,充分做好新旧材料的锚固、拉结设计,最大限度确保同步受力.(6)根据加固截面设计结果进行结构整体验算,对改造后结构的整体性能、构件内力及配筋等方面重新分析,若结果满足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可在理论上认定改造设计成功,反之则需根据验算结果有针对性地重新调整加固设计直至满足为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结构构件改造后截面刚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进行整体验算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加固材料对原构件刚度的贡献,否则验算结果难以真实反映结构加固后的整体性能.(7)本次设计所采用的结构分析软件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 工程部开发的《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8》,也可采用ANSYS 等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8)加固设计方法有很多,实际改造设计中应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在实际工程设计计算中可以采用一些简化方法.例如:采用增大截面法对轴压比超标柱进行加固设计,可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1]第5.4.2节公式计算,但是该节公式为五元高次方程组,求解比较麻烦.在本改造工程中是根据模拟电算出的配筋结果进行试算,具体参见本文第4.4节相关内容.总之,文中采用的方法灵活应用了规范的规定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便于工程人员实际操作.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5-3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2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5-62.[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3.60。
梁柱板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梁柱板钢筋平法标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15dca17e647d27284b7351ab.png)
中间层纵筋:
层高-非连接 区长度+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顶层柱纵筋(中柱):
层高-梁高-非连接 区长度+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梁高-砼保护 层+12d
顶层柱纵筋(角柱、边柱):
层高-梁高-上层非连 接区长度+顶层锚固长度
插筋:
与上层钢筋的搭接长 度+非搭接区长度+伸入 下层的锚固长度
箍筋(根数):
【L(净跨)-50*2】/箍 筋间距 + 1
板钢筋计算
底部受力筋:
标注长度+2*弯 钩长度(一级钢时)
上图单块板钢筋根数: 【板宽-上轴线到梁边距离-下轴到梁边距离-2*50】/间距 + 1
负筋:
标注长度+左 弯折长度+右弯折 长度
剪力墙钢筋计 算
水平钢筋
长度
墙身钢筋
根数
竖向钢筋
长度
墙柱 墙柱
第一部分 钢筋专业知识
• 第一单元 基本知识 及相关概念 • 第二单元 平法识图(03G101) • 第三单元 钢筋算法
1.1一般知识
1、钢筋种类:
1.1 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 、冷拉钢筋 、热处理钢筋 、冷拔低 碳钢丝 等。
1.1.1 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Ⅰ、 Ⅱ、Ⅲ、Ⅳ是罗马字母,读一、二、三、四)。表示符号:
端柱 暗柱 暗梁 连梁
根数 纵筋 箍筋
顶层 中间层
墙端为端柱 墙端为暗柱
基础层 中间层
顶层
箍筋 纵筋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暗柱相与平墙身
框架结构梁柱内力组合计算表(精选)
![框架结构梁柱内力组合计算表(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9e5981d6edb6f1aff001fe3.png)
荷载种类
活载
风载
左风
右风
4
2.17 0.95 -1.75 0.95 -1.19 -3.16 -5.39 2.17 -5.39 1.61 0.82 1.91 -1.70 1.91 -0.76 -3.16 -10.86 1.81 -10.86 1.35 0.42 2.72 -1.79 2.72 -0.67 -2.46 -17.46 0.79 -17.46 0.99 -0.55 3.21 -0.80
-49.44 47.96 40.50 -53.64 -52.05 -24.71 12.14 -15.88 -31.52 -7.67 -54.84 40.67 25.70 -44.23 -36.95 -16.99 16.39 -3.04 -17.05 0.55 -59.55 46.40 11.63 -35.65 -36.76 -24.49 0.68 -4.19 -24.47 -0.68 -59.03 45.16 8.81 -49.63 -36.92 -19.98 32.63 -7.61
-2.00
2.09 -0.57 0.47 0.81 -0.45 2.00 -1.90 0.00 6.79 -1.29 4.00 1.29 1.09 2.79 -1.29 6.35 -6.05 0.00 6.35 -6.05 8.45 -2.20 1.84 4.77 -2.20 10.85 -5.17 0.00 10.85 -5.17 11.94 -2.86 3.36 5.23 -2.86 5.23 -11.31 0.00
0.97 -3.31 3.83 6.10 -8.65 13.77 -13.11 0.00 13.77 -19.07 31.67 -7.99 15.44 16.23 -7.99 36.78 -35.03 0.00 36.78 -35.03 46.34 -13.31 11.51 23.22 -13.31 52.65 -50.14 0.00 52.65 -50.14 58.97 -7.76 14.40 30.17 -7.76 68.40 -65.14 0.00
教你轻松看懂结构平面图
![教你轻松看懂结构平面图](https://img.taocdn.com/s3/m/67ddbbd2aaea998fcc220ef4.png)
教你轻松看懂结构平面图新手总结:结构平面图有两种划分方法:按“梁柱表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可分为模板图和板配筋图(当结构平面不太复杂时可合并为一图);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需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配筋图以及梁、柱、剪力墙、地下室侧壁配筋图等).各层的“模板图”及“板配筋图"可按本节所述方法绘制。
⒈尺寸线标注:通常分为结构平面总尺寸线、柱网尺寸线、构件定位尺寸线及细部尺寸线等。
标注要求同前所述。
⒉平面图中梁、柱、剪力墙等构件的画法:原则是从板面以上剖开往下看,看得见的构件边线用细实线,看不见的用虚线.剖到的承重结构断面应涂黑色。
凡与梁板整体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如窗顶装饰线、花池、水沟、屋面女儿墙等,必须在结构图中表示。
构件大样图应加索引。
对平面中凹下去的部分(如凹厕、孔洞等),要用阴影方法表示,并在图纸背面用红色铅笔在阴影部分轻涂.如有凹板,应标出其相对标高及板号。
楼梯间在楼层处的平台梁板应归入楼层结构平面之内。
对梯段板及层间平台,应用交叉细实线表示,并写上“梯间”字样。
⒊绘图顺序:一般按底筋、面筋、配筋量、负筋长度、板号标志、板号、框架梁号、次梁号、剪力墙号、柱号的顺序进行.板底、面钢筋均用粗实线表示,宜画在板的1/3处。
文字用绘图针笔书写,字体大小要均匀(可用数字模板),当受到位置限制时,可跨越梁线书写,以能看清为准。
所有直线段都不应徒手绘制。
双向板及单向板应采用表示传力方向的符号加板号表示。
在板号下中应标出板厚.当大部分板厚度相同时,可只标出特殊的板厚,其余在本图内用文字说明。
在各层模板图中,应标出全部构件(板、框架梁、次梁、剪力墙、柱)的编号,不得以对称性等为由漏标。
过梁(GL)应编注于过梁之上的楼层平面中.梁上起柱(LZ),要标出小柱的定位尺寸,说明其做法。
⒋底筋的画法结构平面图中,同一板号的板可只画一块板的底筋(应尽量注于图面左下角首先出现的板块),其余的应标出板号。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f6cf709f7ec4afe04a1dfeb.png)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结构设计】80招教你学会画结构平面图(必看)
![【结构设计】80招教你学会画结构平面图(必看)](https://img.taocdn.com/s3/m/6c8ff018dd3383c4ba4cd2a1.png)
⒌负筋的画法 同一种板号组合的支座负筋只需画一次.如某块板的支座另一边是 两块小板时,则只按其中较大的板配置负筋. 板的跨中不出现负弯矩时,负筋从支座边可伸至板的 L0/3(活载大 于三倍恒载)、L0/4(活载不大于三倍恒载)、或 L0/5(端支座).L0 为相邻两跨中较大的净跨度.双向板两个受力方向支座负筋的长度均取 短向跨度的 1/4.钢筋长度应加上梁宽并取 50mm 的倍数.板的跨中有可 能出现负弯矩时,板面负筋宜采用直通钢筋.
二、梁大样及梁表 梁表也有多种形式,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梁表.填表前应与图对
应搞清各符号含义.下面以图 10-2 为例说明梁表的填写方法.
⒈梁号应由基础梁开始往上按施工顺序逐层填写,同一层先填框架 梁再填次梁、梯梁;当几层框架梁(如三至五层的第3号框架梁)相 同时,“梁号”可表示为“3~5KL3”等;连续梁的“分号”可只填跨 号(如-1,-2,-P 等).
处箍筋直径应与上层的箍筋直径相同).
⒋截面型式及尺寸应按柱表中提供的柱截面型式填写.必要时,可 对柱表中的柱截面型式进行修改或补充.
⒌柱表中①号竖筋是特指 2 根角筋,②、③号筋是指单侧用量. ⒍柱表中没有标注箍筋加密区长度 Ln 的栏目时,可利用“备注” 一栏标注. ⒎柱表说明中,要填写设防烈度、抗震等级、竖筋接头的做法及搭 接长度等内容. 图 10-1 中 KZ3 柱的配筋与图 10-4 中的柱平法施工图示例相同,读 者可作一对照.
⑴柱的纵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时,应标出接点位置;当
采用搭接连接时,要标出搭接位置及搭接长度(取 50mm 的倍数,以下 同);柱纵筋需要分批接驳时,应标出每次接驳的位置.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acbe87676a20029bd642dea.png)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寸,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5):剪跨比宜大于 2 (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 ,二级为0.75 ;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 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6)纵筋配置原则: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l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梁柱板钢筋平法标注图解(详细讲解版)
![梁柱板钢筋平法标注图解(详细讲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d597040066f5335a81213d.png)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0.65*2Lae
–内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弯折
• 根数:层高-2*50/间距+1(暗梁、 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端柱墙突身出
• 长度:
–墙端为端柱时:
•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
中间层纵筋:
层高-非连接 区长度+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顶层柱纵筋(中柱):
层高-梁高-非连接 区长度+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梁高-砼保护 层+12d
顶层柱纵筋(角柱、边柱):
层高-梁高-上层非连 接区长度+顶层锚固长度
插筋:
与上层钢筋的搭接长 度+非搭接区长度+伸入 下层的锚固长度
箍筋(根数):
暗(端)柱钢筋:
• 纵筋 –基础层,需要输入插筋(格式同墙向竖向钢筋) –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长度 –顶层=净高+锚固
• 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 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 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 箍筋:自由组合
暗梁
• 暗梁随墙走,故其钢筋计算很简 单 –纵筋=暗梁净长+锚固 –箍筋
1.1.2 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
2.1 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
钢筋一般表示法(钢筋信息)
二级钢筋
一级钢筋
1.2钢筋一般表示法(图例)
预应力钢筋表示法
钢筋涉及概念
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作用 有三:减少砼开裂后纵向钢筋的锈蚀、高温时使钢筋的温度 上升减缓、使纵筋与砼有较好的粘结。
现浇框架节点纵向钢筋构造详图,共2张
![现浇框架节点纵向钢筋构造详图,共2张](https://img.taocdn.com/s3/m/169c03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0.png)